Consulting Bootcamp筆記—專注醫療領域的顧問公司 Navigant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今天史丹佛x柏克萊x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Consulting Bootcamp,請來專注醫藥行業的顧問公司 Navigant分享。筆記大概分為三部份,背景介紹(上篇)解題練習+Behavior management(下篇)。

Navigant

說起顧問公司,最有名的是麥肯錫、BCG、Bain(簡稱MBB),他們服務的產業廣、全球分公司多。但也有另一種專注特定領域的顧問公司,比如Navigant。

Navigant總部在美國,但英國、德國及印度皆有分公司,主要提供Healthcare、Life Science、Energy、Financial領域的顧問服務,業務比例會依所在地不同而變化,比如舊金山分公司Life Science佔50% 、Energy40%、Healthcare不到10%,但以全球服務來說,以醫療健康及生物科技為大宗。

Why Navigant?

和MBB顧問公司一樣,Navigant採MECE架構的分析概念,但不同點在於Navigant更重視”Interview”,透過大量訪談利益相關者來協助分析,而不單以數據跟查詢得到的資料作基礎。

此外,方法論雖一致,但Navigant對醫藥產業的知識跟經驗更豐富。
簡單解釋一下,為何「醫療產業」如此特殊呢?
因為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醫療體系、保險制度、法規及規定,比如台灣跟中國、香港就不一樣,即便都是講中文的。
而美國的狀況更複雜,太多利益相關者(醫院、政府、保險公司、患者),也非單一支付系統(台灣是健保單一系統,美國是多個私人及公立保險),法規繁複且嚴格。這些細節是MBB這種通材的公司難以顧及到的。

舉例來說:藥廠請你評估手上兩個案子,哪個該繼續發展?哪個該停止。

面對這樣的Case,如果不了解藥物發展、臨床試驗、法規跟市場…,很難和客戶溝通,尤其投入藥物研發的時間跟金錢成本都很巨大,專業底子不夠很難說服客戶。

Why consulting? Navigant的特點

這場Bootcamp大多是對管顧接觸不深、也沒工作經驗的年輕人,針對找尋職涯方向,Navigant主管提供的建議是:
大量研究該領域資料、找該公司工作過的人聊聊、確定自己的專業或經歷符合職缺要求。

當然管顧業也有幾項特質是被人所嫌棄的:
📌 工時長,有的一周九十小時甚至破百。
但Navigant頗人性,工時正常能兼顧工作及生活,少加班/非工作時間處理公事,工作時間/地點也彈性。

📌 空中飛人的出差生活。傳統管顧業,很多是周一一早飛走、周四飛回來,頻繁的商務旅行,但Navigant很少商務旅行,出差大多也是一兩天。

"重點不在於你是否符合客戶的工作規則,而是你提供什麼價值!"。

Navigant偏好哪一種人才/特質呢?

📌「健康領域 x 資料分析」的 π型人才。
Navigant主管認為「當今管顧業的趨勢也是如此」,除了擅長單個/多個領域,也懂基礎的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統計學(Statistics),且能作資料分析。
關鍵能力是知道如何從龐大的data中,找出最具有決定性的訊息,進行分析,並且能完整而清晰地解讀。

出乎我意料的是…”You don’t need to have business sence.”
Navigant首先強調的是硬知識,比如今日兩位資深主管,一是哈佛生藥領域的博士,另一位是化學工程博士,都是專業領域夠硬的人入職在培養商業思維。

📌 你是否有讓人感到舒服的特質
人畢竟不是完全理性的,當兩個學識背景/工作經驗相當時,身為主管抉擇的點就會是,「你是否能讓客戶感到放心」、「同事想不想和你一起工作?」、「你是否讓人感到有趣而想更進一步了解你?」,有時這不僅是軟實力,也包含個人特質。

Navigant主管說:
雖然我們工作帶著很強的服務性質,但還是要學著"Be yourself"才會有個人特色,以此為基礎上,建立讓客戶跟同事都樂意跟你共事的特質。

Q & A (我詢問問的問題及答案)

Navigant亞洲辦公室為何選定印度?而且2019年3月才開張,這是否意外著亞洲市場你們才剛起步?
👉 Navigant在亞洲其實經營有段時間,在中國的北京跟上海都有分公司,但因為中國改變規定及一 些問題,因此我們關掉,改設為印度。
這不代表不顧及中國市場,將來我們還是想重返中國;印度也有能支撐起的市場,產業主流及環境也和中國不一樣。
現在Navigant在亞洲的策略,會先將印度分公司建立穩固,當然相對的,現在公司在亞洲招募的會是懂印度市場的人。

招募偏好剛畢業者?或者有工作經驗的人?
👉嚴格說來,Navigant喜歡具有「專業知識+相關領域工作經驗」多一點,但非定理,這主要和醫療產業牽涉層面較廣且複雜,在該領域浸久一點的人,比較有感覺。

Case分析中(見下一篇文章),雖然你們沒有明確說明,但就數據跟背景資料看來是美國市場為主。想請問你們會考慮全球市場嗎?在整個Process的哪個環節開始考慮全球市場?
👉 一定會考慮全球市場,但不可諱言,無論哪一種疾病,北美都會是最大的市場,其次是歐洲,所以我們在分析時,都會以美國為首要考量,而且美國也是最複雜的區域,大項佈局好,歐洲可再隨之調整。
除這兩個市場,其他市場都小而且相對不那麼複雜。

如果是這種情況,求職選擇的辦公室地點,會影響到作事跟學習的規模(Scale)嗎?比如在美國公司,接的案子都是比較高層的佈局跟決策;印度可能就是後端銷售?
👉 不同地區,接觸的案子特質會不一樣,但我們公司有輪調計畫,你可以在倫敦工作半年、申請到美國,也有因為等申請簽證問題,先至有身分的國家工作,再轉調。

後記

「自信」真的會影響講英文的程度啊…Navigant兩位主管都是華人,我比較大膽問問題,印象中是我第一次在會議中提問。
然後我覺得顧問業之路,好像有點方向了!

下一篇希望能生出Case Interview的筆記,難點主要是interviewee是印度腔,又離我遙遠,很多我聽不懂啊….印度人真是我的天敵 X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ron的沙龍
1會員
4內容數
Sharo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7/13
《溫蒂漢堡、椰子水和阿根廷電視》 上篇【2019坎城創意節】 對話塑造文化 — Twitter教你怎麼「推」出新浪潮!(漢堡、Black Friday及Volvo篇),這篇舉例以溫蒂漢堡跟漢堡王吵架、椰子水跟顧客互酸、阿根廷電視公司和鄉民對賭,好精彩的一篇!
Thumbnail
2019/07/13
《溫蒂漢堡、椰子水和阿根廷電視》 上篇【2019坎城創意節】 對話塑造文化 — Twitter教你怎麼「推」出新浪潮!(漢堡、Black Friday及Volvo篇),這篇舉例以溫蒂漢堡跟漢堡王吵架、椰子水跟顧客互酸、阿根廷電視公司和鄉民對賭,好精彩的一篇!
Thumbnail
2019/07/13
《漢堡、Black Friday及Volve篇》 來看看怎麼用Twitter行銷、傳達品牌精神吧!
Thumbnail
2019/07/13
《漢堡、Black Friday及Volve篇》 來看看怎麼用Twitter行銷、傳達品牌精神吧!
Thumbnail
2019/07/09
今天要來介紹坎城創意節大贏家 — Burger King 《華堡繞道Whopper Detour》!於2019年坎城創意節贏得多項大獎,包含鈦獅獎Grand Prix in Titanium、直效創意獎Grands Prix in the Direct 和行動類Mobile Grand Prix。
Thumbnail
2019/07/09
今天要來介紹坎城創意節大贏家 — Burger King 《華堡繞道Whopper Detour》!於2019年坎城創意節贏得多項大獎,包含鈦獅獎Grand Prix in Titanium、直效創意獎Grands Prix in the Direct 和行動類Mobile Grand Prix。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在中年職涯轉型後,因自己在數位相關領域工作且有十多年擔任管理者的經驗,有一些企業邀請我擔任數位轉型或經營管理領域的顧問。剛開始大多是透過諮詢或會議的形式對客戶提供服務,漸漸的我就對這樣的方式產生不一樣的想法—我不想只是提供建議出一張嘴,而是成為客戶的協作夥伴,也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新實戰經驗。
Thumbnail
在中年職涯轉型後,因自己在數位相關領域工作且有十多年擔任管理者的經驗,有一些企業邀請我擔任數位轉型或經營管理領域的顧問。剛開始大多是透過諮詢或會議的形式對客戶提供服務,漸漸的我就對這樣的方式產生不一樣的想法—我不想只是提供建議出一張嘴,而是成為客戶的協作夥伴,也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新實戰經驗。
Thumbnail
講講我對Market research 這份工作的想法…
Thumbnail
講講我對Market research 這份工作的想法…
Thumbnail
前陣子一次跟朋友的餐敘裡面,有朋友問我說Norika你有考慮轉行做IT諮詢嗎? 我聽說很多不是學資訊科學/工程相關的也都能入行,聽說薪水很高,工作很有成就感 你會有興趣嗎? 喔?確實在日本常常聽到“IT諮詢”相關的職位或是公司,剛好前一陣子有獵頭聯絡我有間非常知名的諮詢公司開
Thumbnail
前陣子一次跟朋友的餐敘裡面,有朋友問我說Norika你有考慮轉行做IT諮詢嗎? 我聽說很多不是學資訊科學/工程相關的也都能入行,聽說薪水很高,工作很有成就感 你會有興趣嗎? 喔?確實在日本常常聽到“IT諮詢”相關的職位或是公司,剛好前一陣子有獵頭聯絡我有間非常知名的諮詢公司開
Thumbnail
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當公司面試著你,你也面試著公司。
Thumbnail
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當公司面試著你,你也面試著公司。
Thumbnail
這兩年招募新血時,我發現越來越多人跳產業、跳專業,「跨行」成為顯學。錯誤的人與環境,有時消耗的不只時間,更是健康的身心。如果你消耗的是後者,影響可能很長。這篇文章裡我想引用自己跳行的經驗,分享跨產業求職時可以事先做好的準備。
Thumbnail
這兩年招募新血時,我發現越來越多人跳產業、跳專業,「跨行」成為顯學。錯誤的人與環境,有時消耗的不只時間,更是健康的身心。如果你消耗的是後者,影響可能很長。這篇文章裡我想引用自己跳行的經驗,分享跨產業求職時可以事先做好的準備。
Thumbnail
在求職面談時,有個問題常被問到,你我一定都不陌生:「這個你熟不熟?」偏偏這卻是個沒有列在求職條件中的工作內容;你的第一反應可能先是愣了一下;如果剛好你有經驗,那就恭喜你囉;如果僅是似曾相識,但是還停留在似懂非懂的階段,你都怎麼回答?答案不外乎兩類: 1:我不熟,覺得應該要由專業的人來處理;
Thumbnail
在求職面談時,有個問題常被問到,你我一定都不陌生:「這個你熟不熟?」偏偏這卻是個沒有列在求職條件中的工作內容;你的第一反應可能先是愣了一下;如果剛好你有經驗,那就恭喜你囉;如果僅是似曾相識,但是還停留在似懂非懂的階段,你都怎麼回答?答案不外乎兩類: 1:我不熟,覺得應該要由專業的人來處理;
Thumbnail
即將從3字頭邁向4字頭,如果沒有走向管理職,想請教老師後續職涯該如何做規畫和選擇? 雖然現在在外商的薪水還可以,但因為外商也是每1~3年就一次變動(layoff頻繁) 假如我要在這個問題上畫上重點線,我會畫在「外商」這兩個字上。 利用國際企業的營運經驗,轉戰本土企業主管職 成為獨立顧問或是職業講師
Thumbnail
即將從3字頭邁向4字頭,如果沒有走向管理職,想請教老師後續職涯該如何做規畫和選擇? 雖然現在在外商的薪水還可以,但因為外商也是每1~3年就一次變動(layoff頻繁) 假如我要在這個問題上畫上重點線,我會畫在「外商」這兩個字上。 利用國際企業的營運經驗,轉戰本土企業主管職 成為獨立顧問或是職業講師
Thumbnail
跨足第二專業、第三專業領域的領導者,會創造出不同的產業價值,跨足的專業越多、職位通常越高,責任與能力也就越大,這也是為什麼每次管理階級的職位異動,公司招募進來的人才通常無法與上一位能夠完全符合,雖然大部分專業背景雷同,但所具備的跨領域專業絕對都是不同的特質,判斷的依據以及執行專案的特質都會不同,
Thumbnail
跨足第二專業、第三專業領域的領導者,會創造出不同的產業價值,跨足的專業越多、職位通常越高,責任與能力也就越大,這也是為什麼每次管理階級的職位異動,公司招募進來的人才通常無法與上一位能夠完全符合,雖然大部分專業背景雷同,但所具備的跨領域專業絕對都是不同的特質,判斷的依據以及執行專案的特質都會不同,
Thumbnail
受訪顧問 / 顧問-Emma Fu、顧問-Ricky Lin 兩位顧問當初為何想進入Adecco呢?可以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背景嗎? 在上一間公司擔任Adecco窗口的Emma,和原公司合作3年後,剛好遇到Adecco開出新職缺,且職位內容符合個人的職涯規劃,在對Adecco已經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
Thumbnail
受訪顧問 / 顧問-Emma Fu、顧問-Ricky Lin 兩位顧問當初為何想進入Adecco呢?可以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背景嗎? 在上一間公司擔任Adecco窗口的Emma,和原公司合作3年後,剛好遇到Adecco開出新職缺,且職位內容符合個人的職涯規劃,在對Adecco已經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