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在日常生活中拾起的共鳴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時習教育工作室的方針包含面向教師與面向學生,以日常生活為切入點,重造學習與教育的辯證關係。(圖/時習教育工作室)
原報導於:2018-02-10
編採:鄭珮宸 責任編輯:黃家茹
時習教育工作室(LIFE education studio)之名,化自「學而時習之」的願景。不同於一般持續改造、提升學生們內發的學習動機的做法,創立者林家安開拓了另一種引起學習動機的可能性:在生活中埋線,從生活中學習、從學習中生活,致力於重新定位學科在生活中的意義與連結,將學習變成學生喜歡的事!
這個獨特的切入點來自他的經驗:過去教學時曾經有學生問他,「老師,你不覺得數學無聊嗎?」林家安淡淡吐出這句話、眼神飄向遙遠的記憶時,仍傳達出強烈的反應:「我才意識到,作為數學老師,數學是我生活中會用到的,但學生不會。我和學生的視角不同」。帶著這個觀點,他回到師範大學,與幾位志同道合的老師一起嘗試新的教學途徑。與此同時教育界推動「教師共備」,他們向體制借道並向下整合,讓共備進入大學的教師培育端,並將整合的對象從跨科延展到師生連結,讓教學的切入角度更多樣。
埋線,就是「和環境做互動」。「時習」以學生平日會接觸到的空間地點為目標,細膩地透過設計小物件或活動,重新激發學生對求知的熱情。例如早餐店的飲料封膜,與其印製百年不變的冷笑話,不如給點生活小提問:為什麼生巧克力是「生」的?
這條線在時間軸上埋得很深遠,唯有準備,才能妥善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物質資源。林家安提到,工作室提倡的是體制外教育理念,因此更需要事先確定方向,再開始實踐;因此團隊整整花了一年時間,反覆討論、準備。另外工作團隊採志工形式,師範學生可以親歷教學現場,同時也受到老師的回饋和指引。這條線也要埋得廣,才能發揮作用。除了早餐店封膜,「時習」還設計咖啡店實境遊戲,並嘗試推展到電玩店等等學生放學可能駐足的場所。
除了地理上的廣延,還包括接觸對象的拓展。目前時習教育工作室的對外管道包括從網站上的影音(深夜數學電台)、文章(橫跨九大學科外加愛情電影),課程工作坊;以及與其他產業結合的實境遊戲。另外每周在師範大學也有「實習對談」,將不同觀點納入議題。例如針對「為什麼要有早自習」,老師希望學生早點到校專注,學生則提出睡飽學習更有效、早自習大家都在補眠等等。「未來希望每個地方都有這些小線索,讓學生在哪裡都能被激起學習動機」家安嘴角噙著滿滿笑意提到,他自己最感動的回饋是一個參加完實境遊戲的學生神采奕奕地說「老師!我都不覺得有數學啊!」因為這表示內容已經成為自然而然、真正為學子所用。而經費來源則主要是基金會與協會的委託案,專案內容也多和知識轉化相關。
「學有何用」的焦慮是雙向的。身為體制教育現場工作人員,「時習」的焦慮破解方針包含針對老師與針對學生。面對教育者,「時習」配合新課綱裡的「多元選修」課程,分享創新設計的課程架構,以及經驗交流。針對學生的焦慮,則培養學生的學習價值感,配合多樣的媒體管道,呈現多元的素材。例如例如電影娛樂中的知識,從柯南的髮型是否為全等三角形討論縮小藥的藥效,以活潑的素材點亮學子的學習動機。
雙向焦慮如何解決,「時習」有三個解答:中學學科學習專案(中學生適用的實境遊戲)、學科導向新媒體平台(大眾日常中的學科知識),以及大眾教育論壇。時習表示,雜學校提供了一個平台讓體制內外可以溝通和交流,這次策展,也是這個雙向交流中的一道共鳴音。透過展場上輕鬆可愛的日常知識,點起大眾學習的樂趣。「時習」的「習」不僅是溫習、更是實踐:時時刻刻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與反饋,才能構築出對學習者友善的反射性環境:學生透著好奇的目光主動對環境發問,環境也帶著微笑回應、任他們泅泳於知識的汪洋。對「時習」來說,參展是交流、也是共鳴。雜學校的展覽會場就是體制內外的協奏,讓不同的聲音得以被聽見、交流,攜手創造現代學子更友善的學習環境。
「沉默記憶」是「時習」最新推出的實境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以數學知識解謎、透過變換戰線讓學習不是囚籠、不是大串鑰匙,而是解鎖的鐵絲線。
(圖/時習教育工作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4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溝通,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快樂的方法我在今年二月份接了一個開課Case,以業界講師身份,到大學開了一門課「溝通領導表達力」。 對這些關鍵詞,我的解讀是:人透過溝通,建立與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領導力是進階溝通能力、加上人格特質與良善作為所形成;至於表達力
Thumbnail
avatar
昭彥 Chaoyen
2021-05-10
在西班牙生活要繳那些稅? 有錢的明星與大企業家們又是如何避稅的?(中集) 大家自認是有錢人,一般人,窮人,超級有錢人的哪一個? 這篇文章大嬸將帶你去探究一下,西班牙人超級有錢人士的秘辛,他們是如何越來越有錢的!而我們一般人在他們的眼中又是什麼樣子? 如果你支持的是西班牙右派經濟政策,或許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或許會帶給你不一樣的視野. 大家對大嬸免費文章的支持,就是努力轉傳
Thumbnail
avatar
西班牙地中海的艾蜜莉大嬸
2021-01-26
讀《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世界是場婚禮辯護之餘 ------------------------------------------------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035 人類這樣的存在不僅是生理性的,也是文化性的存在,甚至在這本書中Goffman的見解認為我
Thumbnail
avatar
曾友俞
2020-12-21
【職場讀書人選書】現實生活中 無時無刻都在「鬼門開」-《比鬼故事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農曆七月到,「鬼」也不免俗地再度成為話題。不過,比起鬼故事,或許現實社會中發生的各種情境,才更加光怪陸離。以自身經驗為基礎,從事媒體業八年、跳槽七次的七年級末段班作者少女老王,透過台灣七年級女性的視角,細膩生動地描繪出社會、職場上看似荒謬不合理,每天卻仍不斷上演的駭人場面。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0-08-20
# 18《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下):社會中存在但你不知道的習慣!# 18《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下):社會中存在但你不知道的習慣! 個人有習慣、消費有習慣、公司組織有習慣,連社會也有習慣,這些你都知道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洞察在社會背後的種種習慣吧!
Thumbnail
avatar
DTBar 喝吧!
2020-04-04
法國教育側寫(十八):知識是實踐在生活裡的行動和能力(中)台灣或亞洲的媽媽真的壓力很大,承受了太多的教養責任,即使是為人父母也需要不停的學習,因為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核心和根本,孩子更加必須在生活中學習如何解決困難,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Thumbnail
avatar
法國宅媽
2019-05-12
網路虛擬世界的英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卻只是失敗之人?連勝文對媒體說道:「老柯是一個只能夠活在虛擬世界當中的英雄人物」,並建議柯文哲專心做網紅就好。 其實這評論的背後有一基本假設:一個人在網路上所擁有的特性,並不會等於其現實生活中的個人特徵。 但這是真的嗎?讓心理學研究來告訴你網路是否反映著真實。
Thumbnail
avatar
Barry Ho(何崇瑋)
201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