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報導於:2018-02-01
編採:黃馨儀 責任編輯:吳美欣
透過科系職涯探索的活動 進一步啟發學習主動性
教育的目的是永遠的大哉問,雜學校會場裡每個團隊、每個人都好奇,什麼樣的教育是最合適的?我們所看到的現況是,許多父母期許孩子別輸在起跑點,衡量方式則是用學業成績,以最標準化與效率的角度評斷學生,這是目前體制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陷。
TimeMap團隊最不希望看到的狀況便是「學生統一化」、被當作相同的物種培育,用成績篩選良莠與否。改變制度本來就難以一蹴可幾,TimeMap團隊首要透過科系職涯探索的活動,讓處在升學當下的高中生能對未來有所想像、進一步啟發學習的主動性。
創辦人陳致安大學時期起兼任家教八年,看著學生就像鏡子裡那個過去的自己,不斷讀書考試,卻沒有資源深入認識科系,一不小心就會走向不喜歡的人生。聚集了對教育理念有共鳴的夥伴,TimeMap團隊不只要讓高中生認識科系內容,更要學生親自實作與思考,而不再只是對熱門科系有無謂的迷思。
面對問題,高中生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努力與聰慧。(照片提供 / TimeMap)
有別於大學舉辦營隊,TimeMap團隊的講師陣容以該科系畢業的碩博士生為主,確保對領域內容、未來走向有深度專業。針對科系的課程脈絡、培養人才的目的為基礎,製作「專案導向式」課程,設計讓高中生透過思考、解決問題的實作坊。舉凡建築系,致安認為「建築的目的就是連結人與環境,設計不同,對環境就擁有不同的關懷。」,帶學生走進台大校園,觀察地形、建築,請學生發想「想解決的現況」,並利用實作坊給予的前導知識,製作改善校園的建築設計。「我們總是把高中生想得太笨了!」他們富有創意與執行力,對於有興趣的科系內容,不僅豎耳聆聽,更願意花時間構思解決問題的方法。
每一次的科系探索實作坊,都會設計職涯體驗的活動。 (照片提供/TimeMap)
高中生需要的是 過來人經驗談
每一次專案,TimeMap團隊都要提前二到三個月構思主題、培訓講師、入校講解與宣傳,採訪時還是入秋的十月份,他們早已針對隔年二月的實作坊動工。中醫、會計、材料、化工、藥學……舉辦數十場的經驗下,團隊也不斷擴展參與的學生族群,除了早已確立興趣方向的學生以外,TimeMap走入校園觸及更多尚未具備主動性的學子。與其說宣傳,不如說是過來人的經驗談:「學化工,未來不見得要走這條路,像是知名樂團的貝斯手就是一例。與其在未來四年不知道為何而念,我希望你們能去想自己到底喜不喜歡。」TimeMap的目的並非將學生綁在某個科系下,而是增進主動生涯探索的思維,當你願意積極深耕喜歡的事物,科系就不是重點。
「高中生其實處在個不大不小的年紀,他們具有想法,卻沒有實質的掌控權。」不見得只有讀書考試,才能成就稱羨的未來。然而恰好在升學的道路上,家長往往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想法,TimeMap團隊於2018年初,便與《職人》合作,邀請家長與現專業心理諮商師、職涯分析師、教育政策專家等人對談,一同面對孩子的成長。
不只針對學生,從家長著手,一同了解如何與孩子共處。 (照片提供/TimaMap)
TimeMap在雜學校展覽中可說是數一數二年輕的團隊,更見證了不只是家長期待教育改革,不同領域的學生透過自身的經驗,盼望以年輕學子的角度帶動良善的教育意識。
雜學校現場,TimeMap將近期舉辦的醫學系與化工系實作坊帶到展覽會場,實際體驗專案導向的課程設計與團隊用心,更邀請職涯規劃師帶來目前著手設計的生涯定向卡牌,將興趣(你想做什麼)、智能(你可以做什麼)與價值觀納入其中,與諮商師一對一深談,挖掘具潛力的走向。如團隊期許的,替學生揮去迷茫的迷霧,走向屬於每個人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