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理解人類行為的基礎:誘因敏感化理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這個理論太重要了,而且在我寫作這篇文章時,我用google在繁體中文網站上並沒有看到有文章好好介紹「誘因敏感化理論」。當然,跟成癮、戒毒有關的專業人員、研究者,一定知道這是什麼。但,這麼重要的理論,在中文網路世界如果沒有常被提到,對台灣科普、心普的推廣,是很可惜的事情。

誘因敏感化理論(incentive sensitization theory)是用在解釋為什麼人類會在「成癮」後因為渴求(craving)出現一些看似失去理智、與現實利益不符的行為,很難克制。也可用來解釋為什麼成癮者在戒除藥物、毒品、酒精很長一段時間後,只要一接觸到成癮物質,很快就又克制不住。如果這理論比其他理論接近事實,那由誘因敏感化理論推衍出來的治療方法,成功率就會比較高。

如果「誘因敏感化理論」可以用來解釋物質成癮,同樣的,這理論也就可能可以用來解釋其他成癮行為,如對賭博、愛情、電腦遊戲與社交網站的成癮。

一九九三年,誘因敏感化理論剛發表時,市面上已經有許多解釋成癮的論述,諸如正增強理論、負增強理論、享樂理論、學習理論。Berridge與Robinson醫師認為,這些理論都無法完整解釋人類的成癮行為,所以提出這新的、更為完整的論述。

用一句話說明「誘因敏感化理論」就是:「喜歡」(like)跟「想要」(want)是不一樣的,「喜歡」的腦神經機制與「想要」是不同的。「喜歡」牽涉到的神經線路較小,「想要」的神經線路就更大、更完整許多。「誘因敏感化理論」有個專有名詞incentive salience,翻成中文是拗口的「誘因顯著性」,直白地說就是「強烈的想要」。「誘因敏感化理論」就是在說明這「強烈的想要」是怎麼衍生出來的。有四個步驟。

步驟一:感受性強的人如果反覆暴露在成癮物質前,會造成「過度敏感化」(hypersensitization)。這會讓使用此藥物(會從事此行為)的人可以感受到更強烈的愉悅。

步驟二:過度敏感化之後會造成大腦的變化(brain change),在刺激物與獎賞系統(reward)間建立強烈的連結,強化「誘因顯著性」(強烈想要)。這時,這個人會對這藥物出現強烈的渴求,遠超過「喜歡」的程度。

步驟三:加強版的「誘因顯著性」讓成癮行為反覆出現。

步驟四:最後出現有意識地呼喚這個藥物。

「誘因敏感化」與「誘因顯著性」從字面上很難理解這是什麼,相關的文獻我一找就是二、三十篇,要仔細看完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簡言之,這些理論要告訴我們的是:成癮行為會造成大腦神經系統長時間(long lasting)的變化,而「喜歡」跟「想要」的神經機制是完全不同的。「喜歡」牽涉到各種感覺、知覺,「想要」則跟「動機」(motivation)有關。

既然牽涉到大腦神經系統的長期變化,成癮與否,有一部分也就跟先天的「體質」有關。有些人的大腦容易被改變、容易成癮,有些人則否。對不同物質、行為的成癮性,可能也會有各自不同的遺傳體質。只是這中間變數太多,後天的教養、壓力、創傷、人生際遇,也都會影響是否容易成癮。

換個流行的議題則是,對社交網站、手機成癮的人,你的大腦可能已經被手機與網路改變了。所以也難怪最近有許多專家在呼籲,不要讓青少年接觸臉書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584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8
我常說一句話:愛情就是人類最大的認知偏誤。自由戀愛只是讓人覺得有很多選擇,但結果就是許多不幸的婚姻、高離婚率、以及無愛婚姻。然後也有許多年輕人,看到前人的經歷,覺得不要走入婚姻好像比較好。
Thumbnail
2025/03/28
我常說一句話:愛情就是人類最大的認知偏誤。自由戀愛只是讓人覺得有很多選擇,但結果就是許多不幸的婚姻、高離婚率、以及無愛婚姻。然後也有許多年輕人,看到前人的經歷,覺得不要走入婚姻好像比較好。
Thumbnail
2025/03/10
你可能吸引到了誰,你可能比你想像的還有吸引力,只是你常常誤解成友善或好意。 這是最近國外網站的熱門話題,我因此又蒐集一些心理學文章。人們常缺乏自信、低估自己的吸引力。比如說,有些女生常覺得自己不夠瘦,沒辦法吸引男生注意,但各種研究顯示並非如此。 2010年的研究,針對26個國家女性調查,發現女性
Thumbnail
2025/03/10
你可能吸引到了誰,你可能比你想像的還有吸引力,只是你常常誤解成友善或好意。 這是最近國外網站的熱門話題,我因此又蒐集一些心理學文章。人們常缺乏自信、低估自己的吸引力。比如說,有些女生常覺得自己不夠瘦,沒辦法吸引男生注意,但各種研究顯示並非如此。 2010年的研究,針對26個國家女性調查,發現女性
Thumbnail
2025/02/25
最近有個研究,探討「當原本所愛的人,突然感覺噁心、厭惡的那一刻」,引起國外許多媒體迴響。
Thumbnail
2025/02/25
最近有個研究,探討「當原本所愛的人,突然感覺噁心、厭惡的那一刻」,引起國外許多媒體迴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行為暗示是一種強大的心理學工具,它可以影響我們的思考、感覺和行為。瞭解行為暗示的工作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並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行為暗示是一種強大的心理學工具,它可以影響我們的思考、感覺和行為。瞭解行為暗示的工作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並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年輕時一直覺得心中所想 害怕或不想面對的事 總是會躲不掉的實現 難道我是帶衰人嗎?! 當時只想是種業力也就是因果論 現在知道這是種引力帶來的磁場能量 吸引力是種直覺也是第六感的呈現 是種吸引好壞同頻能量的結果 能量吸引同頻磁場 但不代表其他雷同屬性不相吸 只是頻率小就無法
Thumbnail
年輕時一直覺得心中所想 害怕或不想面對的事 總是會躲不掉的實現 難道我是帶衰人嗎?! 當時只想是種業力也就是因果論 現在知道這是種引力帶來的磁場能量 吸引力是種直覺也是第六感的呈現 是種吸引好壞同頻能量的結果 能量吸引同頻磁場 但不代表其他雷同屬性不相吸 只是頻率小就無法
Thumbnail
憤怒、敵意與暴力從何而來?怎麼解讀親密的人的負面情緒和易怒?怎麼不被情緒束縛?憤怒是閃電,來得快又急,卻足以過度放大事件的重要性和頻率,但憤怒竟然是生存的保護機制?
Thumbnail
憤怒、敵意與暴力從何而來?怎麼解讀親密的人的負面情緒和易怒?怎麼不被情緒束縛?憤怒是閃電,來得快又急,卻足以過度放大事件的重要性和頻率,但憤怒竟然是生存的保護機制?
Thumbnail
你必須學著去適應它 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學會去適應這個環境」,學著 “融入” 大家,但實際上,對於任何人,任何一個有獨立意識的生命個體而言,究竟,是讓他毫無保留的做自己比較好,還是要委曲求全,逼迫自己去迎合這個大環境 這篇一樣要延續「身心健康系列」這個主題,我大概再寫個一兩篇,就會暫時結束這
Thumbnail
你必須學著去適應它 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學會去適應這個環境」,學著 “融入” 大家,但實際上,對於任何人,任何一個有獨立意識的生命個體而言,究竟,是讓他毫無保留的做自己比較好,還是要委曲求全,逼迫自己去迎合這個大環境 這篇一樣要延續「身心健康系列」這個主題,我大概再寫個一兩篇,就會暫時結束這
Thumbnail
戲劇性人格 字根解讀謬誤 首先,您已經將「戲劇」這個性質濃縮在這個字詞的行為特徵原因中 您將其被歸類為此性格者的行為都是「入迷的演戲」 定義解讀謬誤 無法表現的失落感 可能定義為: 當自己不是眾人注意焦點時,會感到不舒服(的戲劇化反應) 可能謬誤為: 挑逗行為 可能定義為: 可能謬誤為: 膚淺
Thumbnail
戲劇性人格 字根解讀謬誤 首先,您已經將「戲劇」這個性質濃縮在這個字詞的行為特徵原因中 您將其被歸類為此性格者的行為都是「入迷的演戲」 定義解讀謬誤 無法表現的失落感 可能定義為: 當自己不是眾人注意焦點時,會感到不舒服(的戲劇化反應) 可能謬誤為: 挑逗行為 可能定義為: 可能謬誤為: 膚淺
Thumbnail
小自不同班級間的成績競爭、學校間的體育競賽排名、不同明星粉絲團間的攻訐,大至加薩走廊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台灣的藍─綠,人類總喜歡「劃分你我」,甚至進而「攻擊彼此」。
Thumbnail
小自不同班級間的成績競爭、學校間的體育競賽排名、不同明星粉絲團間的攻訐,大至加薩走廊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台灣的藍─綠,人類總喜歡「劃分你我」,甚至進而「攻擊彼此」。
Thumbnail
社會認同簡單的說​,就是因周遭的不確定而導致下意識仿效他人行為​ 也許有些人會說腦波弱的才會這樣​,但其實每個人都脫離不了這個行為模式​,那是人類內建在DNA裡的自動導航模式​,該如何避免,是我們的課題之一,所幸《影響力》一書幫我們破解各種手法...
Thumbnail
社會認同簡單的說​,就是因周遭的不確定而導致下意識仿效他人行為​ 也許有些人會說腦波弱的才會這樣​,但其實每個人都脫離不了這個行為模式​,那是人類內建在DNA裡的自動導航模式​,該如何避免,是我們的課題之一,所幸《影響力》一書幫我們破解各種手法...
Thumbnail
在情緒與選擇性接觸的研究裡,主要研究的是「憤怒」(angry)、「害怕」(fear)以及「焦慮」(anxiety)。翻了一些文獻,學者大致上的共識是:憤怒,是讓讀者視野變窄、並積極分享的主要原因。形塑目前網路政治言論基本風貌的,是「焦慮」。
Thumbnail
在情緒與選擇性接觸的研究裡,主要研究的是「憤怒」(angry)、「害怕」(fear)以及「焦慮」(anxiety)。翻了一些文獻,學者大致上的共識是:憤怒,是讓讀者視野變窄、並積極分享的主要原因。形塑目前網路政治言論基本風貌的,是「焦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