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隔了有點久,才有空貼出下集~不記得
前篇寫到哪裡的朋友,記得(像我一樣)點一下連結XD
回頭來看家長的困惑吧!
1. 筆順重要嗎?
在周志明《國小三年級筆順習寫與識字、閱讀及國語科成績之相關研究》對小學三年級(也就是筆順最被強調的低年級之後)所做的研究發現:筆順成績高,識字成績未必高,反之亦然。也就是說筆順與識字未必正相關。至於筆順與國語成績雖然相關,但卻是低度相關(弱相關)。
2. 大人的筆順問題?
很有可能我們當年就學錯了……
這個推論可以根據周志明《國小三年級筆順習寫與識字、閱讀及國語科成績之相關研究》(2017)兩點研究成果得到一定程度的佐證:一是大部分三年級的學童就無法完全按照筆順規則寫出國字。二是筆順學習未能遷移到沒學過的新字。意思是:某個字筆順寫對,與某相關的字未必會寫對。
也就是如果我們就是當年沒學好的人……哈哈,看到孩子後來從學校學回來的「正確」筆順當然會大吃一驚。例如我的筆順也經常被孩子糾正,家人的筆順也與我不同……。以「母」字為例,我詢問了身邊的中文系背景的幾個同學,都不是現在的正確寫法。(當然另外有一種筆順改變的可能性)
先解決了上述兩個疑問,再跳回來看最重要的問題。需要糾正小孩的筆順嗎?
如果孩子還沒將字記起來,讓特定的筆順協助他養成寫字的美感或字形與字義的連結,未嘗不可。但是如果需要花費許多時間記憶筆順,我個人是覺得沒有必要。關鍵應該還是在「為什麼孩子會寫錯筆順」?是因為視覺、空間結構、記憶等生理問題呢?還是不願意修正或調整的學習心態?意思是筆順錯誤不過是結果,原因才更為重要。
如果同一個部件每次書寫的順序都不一樣,確實可能增加記憶負擔,因為這樣會讓識字書寫變得困難(就像是每次刷牙你都輪流用左手右手,一定比單純用固定手複雜嘛!)。但如果孩子書寫同一部件的筆順都已經固定,我個人會衡量「糾正的時間成本與是否能創造更多效益」,如果是,才糾正(老實說,孩子在語文要練習的東西太多,我其實不會去看筆順XD)。
如果孩子是覺得「我就是不會」、「我就是記不起來」,那也許是自信不足的問題,更需要好好對症下藥,鼓勵嘗試建立大腦新的迴路。
如果是孩子沒有覺察到自己寫的方式跟老師所教的不同,也可以回頭確認這之間的問題。有趣的是,在上述研究中提到小孩自我認知筆順被糾正的次數與實際筆順錯誤的程度有些差異(也就是小孩通常自我感覺良好,根本沒有發現筆順錯誤,就像我?XD)。這點可以從動態書寫歷程知道原因,除非是錯字或書寫時一邊觀察,否則很難發現筆順錯誤(當然從美感與字形仍然可以觀察出來)。
簡單小結如下:
1. 筆順原以右利者(也就是右撇子)書寫便利為主,對於空間順序可能是相反的左利者,會不太順手(網路上有一個影片是把左右邊方向調換的實驗,受試者要有很大的更改毅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網搜尋)。
2. 時間成本如果大於效益,並且在教學中增加了過多的挫折,就是筆順教學可以思考的地方。
3. 筆畫、正確讀音都隨時間而變化。因此,當孩子真的遇上筆順問題,家長或許可以把它「視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練習」,不管要學習做自己(?)、啟發覺察、刻意練習、找到新的出口,都需要陪伴孩子理解他的困難與思考。
套句老話,問題不是問題,怎麼看待問題才是問題~
咱們下課吧~
備註:最近閱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主任許育健教授的新書《聽,鯨在唱歌:素養導向國語文教學設計實務》裡面也有對筆順教學的建議,同樣是呼籲注意語文裡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