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獨立思考

2021/05/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看了一篇有點意思的文章
標題是討論究竟有沒有獨立思考這件事,提到如果我們接受其他人的理論,怎麼算得上獨立思考?原創理論其實不存在,因為往往我們的想法都是基於他人的觀點延伸出來,所以結論認為獨立思考是假命題,重點在於我們拆解其他人的想法、去蕪存菁,這種“組裝”的能力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們可以回過頭來想一個問題:如果組裝是一個重要的能力,它有辦法處理實際上艱難的問題嗎?比方說,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少子化的因應對策,高房價衍生的經濟問題。
在作者的推論裡有幾個點是可以討論的,例如:原創的概念。原創未必是無中生有,最簡單的例子大概可以用天動說與地動說來解釋。[天動說]認為我們看見的星月太陽圍繞地球而轉,[地動說]認為太陽為中心,各星體包含地球繞著太陽運轉。即便現今大多都以地動說為主流,但別忘了天動說曾經廣泛流傳數千年。這兩個說法都是無中生有的嗎?它可能是基於某些想像力一點一滴建構出來的解釋理論。即便地動說現今被接納,當時也是歷經諸多磨難、累積相當的證據才逐漸推翻過往的說法,成為另一派的顯學。這就不能不牽涉到"奧坎的剃刀":如果可以簡單地說明,我們不需要更複雜的理論。
其實,天動說也能解釋星體的運行(運用足夠多的故事),但總有遇到不容易說明的地方,也因此衍生出更多複雜的解釋。而改用地動說之後,大多數的星體運行都可以用橢圓形的軌道來得到通用的解釋原則(星體既然沒有意識就應該有一個通則可以說明之)。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聽者的我們,難道只是單純的接受而已嗎?當一個人有所主張,總要提出說明,一個理由究竟是不是個好理由,在於它是否合乎邏輯,而不是立基於各種謬誤。我們為什麼對於髮夾彎、時空不同之術感覺到可笑滑稽或荒謬,難道是真的不了解時空確實有所改變嗎?當然是因為這種解釋政策方向改變的理由並不是一個好的理由。而這種判斷理由好壞的分辨能力,正是我們能否獨立思考的具體顯現。
當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路德教派主張“因信稱義”,正是肯定人的思考能力不再只是掌握在上帝手裡,不再只是教會的附庸。明清時期提出的“禮教殺人”或 "雖千萬人吾往矣",在在都顯示出我們對於現實生活中不合理的地方能夠看出其荒謬之處並反思甚至進一步行動,又或者個人與群體之間有價值判斷取捨不同的抉擇,這些一個個微小卻又巨大的改變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展的一大動力。
因此,問題在於:不能因為沒有所謂真正的“原創”而可以推論出“獨立思考是個假命題”。組織各方理論作為思考的重點,其實必須立基於大量的觀察證據並進一步比較各種現象之間的異同,提出合理的解釋並加以說明。
比方說,釣魚台到底是誰的,如果沒有參考各方的論述證據、立場,我們實在無法判斷何人說的更有道理。並不是組織了各方的說法就能拼湊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歷史見解。當我們選擇支持同婚,卻又認為應該專法管理,並不是因為我們人云亦云,只是因為婚姻做為一種法律的規範,它當初的設定是以男女雙方的立場去訂定,同性之間的結合關係實在是超出立法者的想像,可能有許多不合實情之處,而不是因為反對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可以享有相同的權利。
結論:
這篇文章有趣的地方在於:看似解消"獨立思考是否存在"的論述,其實反而說得上是一種獨立思考的表現;他在提出主張的過程其實沒有運用到他所講的"去蕪存菁"、"組織",反而是一種推論並下結論的過程。只是作者所提出的理由不足以說服我,並因此引發我進一步舉例並加以說明我的論點,論證為何此篇的論述是有問題的。
在思辨的過程中,確實具有分析資料並加以整合的部分,但並不代表兩者可以等同或取代對方。
試想一個簡單的問題:那些在你腦海中的思考,難道有可能不是“獨立”的嗎?
即便是多重人格患者,每一種思考(想法)也都是獨立(自)的想法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6會員
138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