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在學校做了健康檢查,基本還算是這個年齡的健康男子,唯有在檢查牙齒時被標注了兩顆齲齒,當下有點不放心,因為我的牙齒都是給固定的牙醫朋友看的。
當下傳了體檢表上標記齲齒的位置給牙醫朋友,約了今天下午去看診,朋友新的診所離我家更近、更方便,檢查完之後跟我說沒有大礙,應該只是之前的補牙,被標注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大量團體健檢快速掃過,有疑似就先標註,也提醒受檢對象要進一步檢驗。
接下來朋友也關心還有那裡覺得會不舒服,透過X光片跟問診也提醒我有一些刷牙時的死角,有部分牙結石可以一起清除。接著就展開了牙齒大清潔。
除了一個部位,因有假牙的牙橋,致下方有較大結石清潔不易,她建議上麻藥,而我也因為她打麻藥不會痛,就沒啥猶豫的答應了。
其它部位在洗牙機的穿梭時還是會有些酸痛(而且比上麻藥痛多了),這時我想:我可以怎要幫助自己呢?我想起平常在靜心的方式,當感受升起就覺察感受它,當念頭升起就覺察感受它...
就這樣,我發現平常的練習辨識內在的感受,在看牙醫時也有幫助,當洗牙機在接觸牙齒跟牙齦時,感覺好像有打樁機在敲打我的牙齒跟鑽我的牙肉,還是會很酸痛。
但當我全然地在體驗那個痠痛時,也同時對內在盡可能保持全觀、覺察的狀態。如我覺得信任朋友而感到安心,另一方面雖然有酸痛,但卻沒有恐懼跟害怕的情緒,耳朵聽到機器高頻的聲音也只是單純的聲音(以前聽到聲音會夾雜著未知的恐懼,跟過去不愉快的牙齒治療經驗)。
我除了在感受這些,也在專注的體驗中,很快的完成了洗牙的治療,我事後回想起整個過程沒有太多的不舒服,雖稱不上享受,但也確實有一個特別的體驗。
原來這幾年不斷的學習跟練習自我覺察連看牙齒也有幫助。以前自己會作很多的心理準備跟嘗試忍耐,結果越想忍耐就越覺得痛,甚至洗牙前就會主動要求上麻藥。
而現在自己用比較輕鬆的方式,只是保持著覺察跟體驗,反而覺得很清晰地在經驗每一個過程。
我發現最大的差異在於以前是害怕緊張的情緒跟牙醫診所的環境,還有過去的不愉快經驗,加上器材的聲音被自己整個混在一起了,治療還沒開始自己就已經「挫~哩~等」。
今天經驗到痛只是純然的痛,不去跟隨或放大它,也覺察避免讓害怕跟無限想像的負面經驗「接手」說故事,竟然也就沒什麼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