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的『心』培養新關係

更新於 2022/08/0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好嗎?」這句話,有可能是別人詢問你,或是我們詢問別人的問句,其實也很適合自己詢問自己。
想想你如何渡過今天、昨天、上星期、上個月、去年,當你在回答時,請別把慣用的禮貌回答搬出來,因為你是在詢問自己。
你的身體有什麼感覺?頭會痛嗎?你的呼吸順暢嗎?還是很少感覺到自己正在呼吸呢?身體的其他部位感覺舒適嗎?會不舒服嗎?我們只需要觀察自己的狀態即可。
你的情緒如何呢?緊張、焦慮嗎?或許可以感覺深一點,你的內在感覺如何?
這些都是每天可以詢問自己的問題,如果出現了其他的問題,就繼續問自己,回答時請誠實、無須設限。
與自己的心培養新關係、學著慢慢放開心胸,充滿好奇,或許這些問題的答案不一定會立即浮現,這時請對自己溫柔、慢慢練習,聆聽並信任自己的心,我們會發現許多未曾注意到,但卻關於自己的事情。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讚/愛心,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如有任何想法,也請留言讓我知道,謝謝你/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200內容數
一段療癒重生的旅程, 關於我, 與愛同行, 歡迎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些沒空買衛生紙、沒時間洗衣服的背後,我們是否試著找出「讓自己忙碌的原因?」。 你上回用滋養與休息來灌溉活力是什麼時候呢?
在身心靈的學習中,常常會聽到「豐盛」這個詞,曾經我也好想要「豐盛」,因為始終感覺不到什麼叫做「豐盛」?
『整理』物品就像『整理』人生一樣,會一段一段的往前,根據你的成長,會有不同的物品,不同的人來支持你,人生的智慧也就在這樣多元的學習中獲得。
有時候我們的不自信,來自於無法符合單一標準,或是他人的成功典範,或許可以回頭想想:「別人的成功途徑、他人的期待、世俗的標準,是不是不適合我?」我們都有自己的形狀,將自己硬塞進固定的框架裡,感覺壓迫,拚了命凹折修改自己的形狀,不再是真實的樣子。
在講求功利、效用的現代社會,人們往往會質疑別人的選擇不夠好,這個選擇最好與地位、財富相關,否則就會出現「做了這個要幹嘛?」、「學了這個有什麼用?」的聲音。
『跨越』有時候感覺非常抽象。 什麼時候穿越了原本過不去的那道坎?什麼時候戰勝了心中的大魔王?說不出會在哪個時間點,不知道會在哪個事件中體現,當真的感覺『跨越』了,我自己會覺得面對艱難、糾結或是不舒服的人事物,不再那麼困擾我了,可以更輕鬆自在地看待。
這些沒空買衛生紙、沒時間洗衣服的背後,我們是否試著找出「讓自己忙碌的原因?」。 你上回用滋養與休息來灌溉活力是什麼時候呢?
在身心靈的學習中,常常會聽到「豐盛」這個詞,曾經我也好想要「豐盛」,因為始終感覺不到什麼叫做「豐盛」?
『整理』物品就像『整理』人生一樣,會一段一段的往前,根據你的成長,會有不同的物品,不同的人來支持你,人生的智慧也就在這樣多元的學習中獲得。
有時候我們的不自信,來自於無法符合單一標準,或是他人的成功典範,或許可以回頭想想:「別人的成功途徑、他人的期待、世俗的標準,是不是不適合我?」我們都有自己的形狀,將自己硬塞進固定的框架裡,感覺壓迫,拚了命凹折修改自己的形狀,不再是真實的樣子。
在講求功利、效用的現代社會,人們往往會質疑別人的選擇不夠好,這個選擇最好與地位、財富相關,否則就會出現「做了這個要幹嘛?」、「學了這個有什麼用?」的聲音。
『跨越』有時候感覺非常抽象。 什麼時候穿越了原本過不去的那道坎?什麼時候戰勝了心中的大魔王?說不出會在哪個時間點,不知道會在哪個事件中體現,當真的感覺『跨越』了,我自己會覺得面對艱難、糾結或是不舒服的人事物,不再那麼困擾我了,可以更輕鬆自在地看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們有時候是不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太過嚴苛?還是因為對自己夠狠,所以對他人也這般。 到底是自己的心太軟還是真的對別人過於嚴苛我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心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地在拉扯,告訴自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或許也只是自己的同情心作祟。在很多人眼裡,同情心這樣的特質可以能並列於善,但同情心對我來說是一個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原來孤獨並不是一直說服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或是要好好練習獨處等等,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保有自我空間、開放接納別人的意見、隨時柔軟的身段,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可以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時更加自在。
原本想說趁著過年的時候要來好好的更新一下文章,規劃語音電愛的相關音檔及文章,只可惜事與願違,不但沒有靈感,也不想錄音,於是拖到現在一個進度也沒有。 坦白說最近電愛的靈感真的消失了,一直找不到想要的感覺,找尋影片的過程中也提不起勁,很多次都是草草了事,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已到了
聖經經文:列王紀下10章16節「耶戶說:「你和我同去,看我為耶和華怎樣熱心。」」 耶戶介紹:耶戶原是以色列王國約蘭王的下屬,後來被以利沙的門徒所膏抹並預言耶戶將成為以色列王。當耶戶被膏抹後,他分別殺了以色列王約蘭、猶大王亞哈謝、亞哈謝兄弟42人、及亞哈王的王后耶洗別、亞哈王70個兒子、亞哈家的大臣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是一本溫柔的書,描述了一位心理師同時身為諮商師也身為諮商者的故事。書中講的是別人與自我和解的過程,卻也讓讀的人一起踏上認識自己的旅程。 我節錄了一些文字,加上個人的小小心得,跟大家一同分享我在書裡與自己對話的心靈旅程。 連不那麼美好的那面一併認識自己  心理治療是認識真正的自
Thumbnail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一書,皮特‧羅文海姆著,廖綉玉譯,三采文化出版。 在人際關係的盲點中載浮載沉了許久,透過與他人談天、閱讀書籍來省思自己,想釐清自己要找的答案。 某天隨手點了網頁,突然一瞥看到這些問項,於是也反問了自己。 1.如果對方不符合你的想像,你還能保持
Thumbnail
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Thumbnail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們有時候是不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太過嚴苛?還是因為對自己夠狠,所以對他人也這般。 到底是自己的心太軟還是真的對別人過於嚴苛我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心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地在拉扯,告訴自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或許也只是自己的同情心作祟。在很多人眼裡,同情心這樣的特質可以能並列於善,但同情心對我來說是一個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原來孤獨並不是一直說服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或是要好好練習獨處等等,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保有自我空間、開放接納別人的意見、隨時柔軟的身段,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可以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時更加自在。
原本想說趁著過年的時候要來好好的更新一下文章,規劃語音電愛的相關音檔及文章,只可惜事與願違,不但沒有靈感,也不想錄音,於是拖到現在一個進度也沒有。 坦白說最近電愛的靈感真的消失了,一直找不到想要的感覺,找尋影片的過程中也提不起勁,很多次都是草草了事,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已到了
聖經經文:列王紀下10章16節「耶戶說:「你和我同去,看我為耶和華怎樣熱心。」」 耶戶介紹:耶戶原是以色列王國約蘭王的下屬,後來被以利沙的門徒所膏抹並預言耶戶將成為以色列王。當耶戶被膏抹後,他分別殺了以色列王約蘭、猶大王亞哈謝、亞哈謝兄弟42人、及亞哈王的王后耶洗別、亞哈王70個兒子、亞哈家的大臣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是一本溫柔的書,描述了一位心理師同時身為諮商師也身為諮商者的故事。書中講的是別人與自我和解的過程,卻也讓讀的人一起踏上認識自己的旅程。 我節錄了一些文字,加上個人的小小心得,跟大家一同分享我在書裡與自己對話的心靈旅程。 連不那麼美好的那面一併認識自己  心理治療是認識真正的自
Thumbnail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一書,皮特‧羅文海姆著,廖綉玉譯,三采文化出版。 在人際關係的盲點中載浮載沉了許久,透過與他人談天、閱讀書籍來省思自己,想釐清自己要找的答案。 某天隨手點了網頁,突然一瞥看到這些問項,於是也反問了自己。 1.如果對方不符合你的想像,你還能保持
Thumbnail
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Thumbnail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