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最有專注力的一年 | 帶你回顧今年更為明年做準備

更新於 2022/12/28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Photo by Stefan Cosma on Unsplash
快要年底了,在這個時間點收到采實出版社分享的新書資訊,覺得真是太適合了!剛好可以為自己今年提供回顧,並且為明年立下新目標啦!如果你點開這部影片,卻沒有時間把他看完,或是根本沒有時間點進這部影片,那麼你正是這部影片的受眾,因為現在的你把自己忙到沒有時間給自己了,必須按下暫停鍵,好好思考一下目前讓你如此忙碌的生活,是不是帶著你前往你所重視的未來呢?
作者Erik Qualman是一位立志演說家,巡迴超過55個國家/地區演講,接觸到大約5000萬人。在他演講的過程中會碰到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他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你認為你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許多人的回答都是:專注。他發現,在這個數位時代裡,不管是一般上班族還是家長、老師、中小企業主甚至是大企業老闆,同樣都為保持專注所苦,包括作者本人也是一樣。
專注真的很難,但是這是可以學習的嗎?我們都知道大腦具有可塑性,那麼專注力能否跟肌肉一樣,越鍛練越厲害呢?為了測試自己能不能透過練習來增強專注力,作者想到了這個12個月計畫: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裡,他將每個月挑選一個主題,並且一次只專注在一個面向,看看一年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為什麼一個月只挑一件事情呢?我們大多數人往往都高估了在一小時內能做的事,卻低估了我們在一個月內、一年或一生中能做多少事。你還記得今年年初時許下的新年願望嗎?年底快到了,完成了多少呢?像我在年初就許下今年要學會韓文的願望,而且還覺得應該很簡單吧,結果現在還只會基本文法……,因為總是覺得「明天再開始」、「還有時間」,卻把時間花在當下一時興起的事,沒有投入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所以作者訂下的12個月計畫就是不再給自己退路了,他靜下心來,拿出一張紙,為自己擬定接下來12個月的12項專注清單。
如果不把時間用來優先處理自己的事務,別人會很樂意占用你的時間來替自己謀福利。

擬定專注清單

也許在這個時間點,要一次想出12項專注清單感覺很困難,但我們可以從你「重視」的事情開始,檢查你對那些事情投入的比重,以及重要程度,找出哪些事項需要你立即增加投入時間。首先,拿出一張紙,列出所有你重視的項目,接著為這件事的重要性評分1~10分,並且為你自己現在的表現評分。
自行繪製
例如,如果你覺得「家庭」重要程度是10分,但你目前只投入3分,那他就是你要花時間專注的地方。如果你幫「事業」評分8分,你卻已經投入10分,這時你就有了一些可以調整的餘裕。
Qualman建議,在第一個月可以選擇從絕對不容許失手的事情開始執行,例如他自己就挑選1月執行專注提升業績,這樣才會用盡全力執行,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專注進行其他事項。這些項目可能不是一個簡單的項目,但當你能夠在複雜的事情上專注,你在其他任務上專注的能力也會變強,形成正向循環,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都能夠做到專注。
作者的12項目標如下,大家可以參考:
  • 1 月:專注成長,每天花2小時提升業績
  • 2 月:專注時間管理,少做瑣事,打理好環境和行程
  • 3 月:專注家人和朋友,別剝奪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時間
  • 4 月:專注身體健康,動的夠、吃的對、睡得好
  • 5 月:專注人際關係,打造更密切的人際關係
  • 6 月:專注學習,從小要變成一定要做到的學習
  • 7 月:專注創意,讓腦袋放空,把空檔排進行事曆
  • 8 月:專注同理心,給予愛和展現同理心
  • 9 月:專注活在當下,保持正念,隨時隨地安定當下
  • 10 月:專注付出,懂得奉獻,更能有效運用時間
  • 11 月:專注感恩,用各種方式表達感恩
  • 12 月:專注你的故事,繼續執行對你有用的專注習慣

做的多不代表成功

在12個月的專注計畫中,Qualman發現許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並不是因為他比一般人更有意志力或更有天分,而是因為他們有更好的工具跟方法來增加自己的專注力,並且在做每件事情之前問問自己,這件事跟我的專注目標有關嗎?沒有的話我為什麼要做?
在這個講求多工的時代,能夠同時完成很多事情好像是個必備技能,但其實研究發現,大腦在多工時並不是真的「同時處理多件事項」,而是「不停在不同事項之間切換」,當大腦在切換任務時,智商會瞬間降低10分,效率也跟著降低,長時間而言,你也更難專注在單一任務。
大家平常有擬訂待辦清單的習慣嗎?我同事有推薦我使用微軟的onenote,可以在上面列上滿滿的待辦事項,每完成一項就打個勾,一天下來打了很多勾勾就覺得自己好忙,回覆超多email也會讓我覺得自己有超高生產力,做了很多事,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呢?
擬定待辦事項並打勾這個方法是推動你朝目標前進的好方法,因為當你從清單上劃掉一項已完成事項,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我們獲得獎賞,所以把目標拆解,一次完成一個小目標是一個很有效的獎勵機制。但是一天上班就是八小時,如果你把時間都花在回覆email、開會上,那什麼時候才可以拿來做真正有生產力的事呢?如果必須透過加班來消化處理不完的瑣事,又壓縮了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到底是瑣事比較重要還是家人重要呢?
每一分鐘都排滿行程,並不代表你的認真程度,重點不是完成很多事,而是完成很多重要的事

勿做清單與牛仔排程法

大家可能會覺得,但我事情就是這麼多啊,難道要放著不管嗎?其實有些事情放著,可能真的不會怎麼樣呢!作者本人在某間旅遊公司擔任行銷主管時自己就做過一個實驗:在某次度假前,他把email自動回覆設為『信箱已暫時滿載,如果你的來信很重要,請於10月10日再發送一次。』結果當他休假回來,發現收件匣有一千四百多封信他直接全部刪掉了,結果沒有發生任何不好的後果,只有8個人重新發送他們覺得重要的信。
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常常充斥著這種重要性很低的偽工作,投入時間卻沒能帶來具體的產出。我們常常把做「更多」當成時間管理的目標,以為做好時間管理,是為了做更多事情。但事實剛好相反,少做瑣碎的小事,才能多做重要的事。不論是待辦事項還是具體的工作,我們的態度應該是「重質不重量」,所以從現在起你可以試著每增加3 個新的待辦事項,就從舊清單中刪掉4 個
把待辦事項劃掉不用覺得良心不安, LinkedIn曾經對全球六千多位專業人士做過調查,結果只有11%的人會完成清單上的所有事項。如果89%的人本來就沒辦法做到所有的事情,那與其把事情掛在清單上讓你心神不寧,還不如直接劃掉,或是直接擬定勿做清單,把瑣碎、沒有重要性的事情通通流放到勿做清單,不僅不主動做,還要避免花時間在它上面。
擬定勿做清單之後,你要做的瑣事變少了,時間終於能夠被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所以你的行事曆還是滿滿的,Qualman在2月,也就是練習時間管理的月份中也發現一樣的問題,他的時間總是被開會、趕場塞滿,其他時間也是很隨意的執行其他待辦事項或是被他人占用,所以在這個月份他開始執行「牛仔排程法」,把行事曆明確的分成大塊的空地區跟柵欄區。空地區是可以安排工作項目的地方,而柵欄區則是指「用柵欄圍起來不容被打擾的時間」,這麼做之後,他發現這段時間總算能夠稍微放鬆,身心也比較健康;而且放鬆後也更能激發創意跟深入思考。
Photo by Yolanda Djajakesukma on Unsplash

說「不」是最有生產力的工具

懂得拒絕也是一門藝術。賈伯斯說:「專注就是要會說『不』。」聽起來很簡單,但我們有幾次真的敢對別人的請求說不?大多數人都會因為想到要拒絕別人就感到愧疚,所以總是先答應再說。如果換個角度想,當你對所有事情都說『好』,那麼你同時也是在對這個時間能做的其他事情說『不』。你答應主管留下來加班,就是對回家陪家人吃晚飯說不;你答應A同事幫他處理某文件,就是在對自己的工作說不。我們確實什麼事都做得到,只不過不可能同時做到。
接下來如果遇到朋友或同事需要你的幫忙時,你可以換個角度,把你的時間當成商品,如果時間已經銷售一空,就直接跟對方說「不好意思,我的時間已經滿了」,練習直接但不失禮貌的拒絕,當對方知道你的時間寶貴,你的時間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先從下周開始練習,試著對兩件小事說不,一開始可能會感到內疚,但時間是你的,只有你先尊重自己的時間,別人才會尊重你的時間。隨著練習,接下來你會對事情的重要程度越來越敏感,知道哪些事情可以拒絕、哪些事情真的很重要,然後只對重要的事情說「好」。
在你猶豫要不要答應的時候,其實你的心就已經有答案了,如果對方的請求沒有讓你想秒回「好啊!聽起來很棒!」,那你就應該說「不」,畢竟現在說「不」,就是為了之後可以對更重要的事情說「好」,尤其是來自家人的請求。
在經過幾個月的專注練習之後,作者在不同主題的月份都一再強調家人的重要性,我們常常認為最親近的家人最可以等待,而客戶的委託很重要、朋友聚會很重要,所以常常把家人擺在「有空再說」的位置,但是如果沒有優先排定時間給家人,他們可能永遠得不到你的陪伴。所以對其他人可以說「不」,但是對家人的要求一定要說「好」。這應該不用我多做解釋吧!

自我評分

每個月過完,Qualman會回顧自己當月的表現,挑出他發現那個主題之下最重要的一件事,並且為自己評分,於是誕生了這本書。每個主題都很貼近大家的日常,在2023年到來之前,如果大家也想開始規劃明年的專注清單的話,不妨參考作者已經親身經歷並且試錯後寶貴經驗,站在他的基準點開始執行屬於你的專注計畫,一定可以戰勝眼花撩亂的世界中,所有試圖搶走你注意力的瑣事,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自行繪製

結語

對於哪些事情屬於瑣碎的事,哪些事情屬於重要的事,也許大家都抱持著不同看法與不同標準,但是時間有限,我相信每天把自己忙到「忙瘋了」、「根本沒時間休息」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很喜歡書中一句話,知道我們不可能完成所有事情,我們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我們必須完成的事情上。至於那些是必須完成的事情呢?回到之前《內在原力》的作者愛瑞克所說,如果以終為始,想著你的目標,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不重要就很清楚啦!
這幾年開始流行極簡生活,清掉生活中多餘的物品可以使我們更快樂更自由,而清掉多餘的事務則可以使我們精神更健康,才能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保持專注,讓我們從此時此刻起用心認真過生活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8會員
76內容數
濃縮一本書的精華,用大概十分鐘的時間,幫助你了解一本書的樣貌 最後會加上一點點的書評,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采采說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單看書名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出《象與騎象人》這本書的主題,不過用英文書名我覺得比較貼切:The Happiness Hypothesis,幸福假說。作者用大象比喻我們的「心」,騎象人代表我們的「智」,而騎象人與大象之間存在著互相合作又矛盾的關係,影響著一個人的幸福。
你最近一次接收新資訊而改變看法是什麼時候呢?如果有人提出證據,反駁你的論點,你願意接受自己可能犯錯而考慮新想法嗎?還是往往很難接受自己過去竟然一直抱著錯誤觀點呢? 之前讀過一本書叫《真確》,當時那本書就讓我很震驚的發現,我腦中竟然抱持著20年前教科書所教的東西沒有更新,即便現在世界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今天介紹的這本《內在原力》我覺得真的是跟它相見恨晚,雖然它在我的清單上很久了,但可能時間還沒到吧,這本書一直在我要看之前又被其他本吸引走注意,終於在第40本書時翻開它了,不翻還好,一翻真的是愛死了,很少被一本書感動到,感覺它寫進心裡,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愛瑞克是一個充滿愛的人
你是計畫做的多,但實際執行少的人嗎?還是有想做的事,但總是覺得太忙碌,擔心時間不夠、錢不夠、小孩還小……而遲遲沒有開始行動呢? 在這裡,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從現在起,每天多出一小時,你會拿來做什麼?會拿來做自己喜歡的事嗎?或是過得跟現在一樣,早上匆匆忙忙的起床,晚上滑手機滑到最後一刻才上床睡覺
企業選才時,最看重的能力就是「解決問題力」與「溝通協調力」,尤其在高速變化的社會型態,解決問題的軟實力重要性甚至超越硬實力,只是很可惜,在學生時代的訓練並沒有特別著重於培養學生思考力。
現在生活處處充滿廣告,看影片、看新聞、滑IG或是看梗圖想笑一笑,時不時會被廣告中斷,我不確定大家對這個現象已經很開心的接受了,還是跟我一樣覺得被打斷蠻困擾的,尤其是當相同廣告重複出現的時候。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顧客對於企業來說,只是儀表板上的一個數字、一次點擊。
單看書名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出《象與騎象人》這本書的主題,不過用英文書名我覺得比較貼切:The Happiness Hypothesis,幸福假說。作者用大象比喻我們的「心」,騎象人代表我們的「智」,而騎象人與大象之間存在著互相合作又矛盾的關係,影響著一個人的幸福。
你最近一次接收新資訊而改變看法是什麼時候呢?如果有人提出證據,反駁你的論點,你願意接受自己可能犯錯而考慮新想法嗎?還是往往很難接受自己過去竟然一直抱著錯誤觀點呢? 之前讀過一本書叫《真確》,當時那本書就讓我很震驚的發現,我腦中竟然抱持著20年前教科書所教的東西沒有更新,即便現在世界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今天介紹的這本《內在原力》我覺得真的是跟它相見恨晚,雖然它在我的清單上很久了,但可能時間還沒到吧,這本書一直在我要看之前又被其他本吸引走注意,終於在第40本書時翻開它了,不翻還好,一翻真的是愛死了,很少被一本書感動到,感覺它寫進心裡,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愛瑞克是一個充滿愛的人
你是計畫做的多,但實際執行少的人嗎?還是有想做的事,但總是覺得太忙碌,擔心時間不夠、錢不夠、小孩還小……而遲遲沒有開始行動呢? 在這裡,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從現在起,每天多出一小時,你會拿來做什麼?會拿來做自己喜歡的事嗎?或是過得跟現在一樣,早上匆匆忙忙的起床,晚上滑手機滑到最後一刻才上床睡覺
企業選才時,最看重的能力就是「解決問題力」與「溝通協調力」,尤其在高速變化的社會型態,解決問題的軟實力重要性甚至超越硬實力,只是很可惜,在學生時代的訓練並沒有特別著重於培養學生思考力。
現在生活處處充滿廣告,看影片、看新聞、滑IG或是看梗圖想笑一笑,時不時會被廣告中斷,我不確定大家對這個現象已經很開心的接受了,還是跟我一樣覺得被打斷蠻困擾的,尤其是當相同廣告重複出現的時候。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顧客對於企業來說,只是儀表板上的一個數字、一次點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閱讀心得 最有專注力的一年 大家好,今天想跟各位分享一本由前大學籃球隊選手,現為專業講者寫的書,最有專注力的一年,常被外務分心的我,覺得是本邏輯完洽的書 為什麼會分享這本書,專注力是現今由大量聲光效果掌控的世代一個很重要且稀有的資源,我總隱隱覺得所有的成功,都是由於有意識地開始將時間和自
Thumbnail
整本書的設計偏向日系清新風,書籍設計色彩明亮、和諧,排版小裝飾具有巧思。適合新手學習的設計工具書。
Thumbnail
在瑞典,每 30 個人就有 1 個人看過這本書,這是瑞典人的床頭書!達賴喇嘛看完也十分推薦說「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幫助大家遠離焦慮!
Thumbnail
人權,無疑是當代社會中最受重視的核心價值之一。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宣示了所有人類均應享有的基本權利。本書帶著讀者回到那個二戰甫結束,人類社會仍處在對於納粹德國的暴行驚惶不安的時代,從故事性的角度引領讀者一窺危害人類罪及種族滅絕罪如何站上歷史舞台。
Thumbnail
常言道:「家是最溫暖的避風港」,簡短的一句話道盡了一般人對於「家」的想像與渴望。但如果自己所生長的家庭並不符合自身的期待,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滿足這份期望?也許成人可以透過同居、婚姻等形式達成,但尚未脫離大人們的監護、卻也不如童年時純真的半大孩子們,又該如何填補這份缺憾、滿足渴求?
Thumbnail
這本書出版社為了吸引讀者注意,故意使用聳動性標題:「人工智慧最後的祕密」!老實說我不太認同,勉強說是可以接受是有一些「祕密」,最沒有誇張到「最後」那麼恐怖,僅能說是作者個人的觀瞻及洞察,以及痛心的呼籲。書中提及的「祕密」,就是揭開享有進步科技的同時,正在反撲吞噬你我的生態境。這些祕密,包括自然資源
Thumbnail
在台北工作的我,是標準的北漂族,我們來到台北,是因為工作機會、藝文發展、交通便利,還有給自己一個遇到優秀人才的機會。台北有一種魅力,吸引了全台的優秀人才們聚集,正如作者書中所說,我們來到這裡並不是為了增加那微薄的薪水,我們要的是一個機會,一個人生的槓桿,為的是突破階級的限制。
Thumbnail
作者在書中的開頭提到故事可以很簡單,不論是小說、廣告、對話都是故事。我認為故事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它讓我們身歷其境,讓我們的情感被故事中的角色感染,隨著劇情起伏。我將這本書推薦給想學會說故事的人,還有想知道說故事有什麼技巧可以依循的人。
Thumbnail
溝通的最終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多一次溝通,就是多一次了解自己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閱讀心得 最有專注力的一年 大家好,今天想跟各位分享一本由前大學籃球隊選手,現為專業講者寫的書,最有專注力的一年,常被外務分心的我,覺得是本邏輯完洽的書 為什麼會分享這本書,專注力是現今由大量聲光效果掌控的世代一個很重要且稀有的資源,我總隱隱覺得所有的成功,都是由於有意識地開始將時間和自
Thumbnail
整本書的設計偏向日系清新風,書籍設計色彩明亮、和諧,排版小裝飾具有巧思。適合新手學習的設計工具書。
Thumbnail
在瑞典,每 30 個人就有 1 個人看過這本書,這是瑞典人的床頭書!達賴喇嘛看完也十分推薦說「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幫助大家遠離焦慮!
Thumbnail
人權,無疑是當代社會中最受重視的核心價值之一。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宣示了所有人類均應享有的基本權利。本書帶著讀者回到那個二戰甫結束,人類社會仍處在對於納粹德國的暴行驚惶不安的時代,從故事性的角度引領讀者一窺危害人類罪及種族滅絕罪如何站上歷史舞台。
Thumbnail
常言道:「家是最溫暖的避風港」,簡短的一句話道盡了一般人對於「家」的想像與渴望。但如果自己所生長的家庭並不符合自身的期待,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滿足這份期望?也許成人可以透過同居、婚姻等形式達成,但尚未脫離大人們的監護、卻也不如童年時純真的半大孩子們,又該如何填補這份缺憾、滿足渴求?
Thumbnail
這本書出版社為了吸引讀者注意,故意使用聳動性標題:「人工智慧最後的祕密」!老實說我不太認同,勉強說是可以接受是有一些「祕密」,最沒有誇張到「最後」那麼恐怖,僅能說是作者個人的觀瞻及洞察,以及痛心的呼籲。書中提及的「祕密」,就是揭開享有進步科技的同時,正在反撲吞噬你我的生態境。這些祕密,包括自然資源
Thumbnail
在台北工作的我,是標準的北漂族,我們來到台北,是因為工作機會、藝文發展、交通便利,還有給自己一個遇到優秀人才的機會。台北有一種魅力,吸引了全台的優秀人才們聚集,正如作者書中所說,我們來到這裡並不是為了增加那微薄的薪水,我們要的是一個機會,一個人生的槓桿,為的是突破階級的限制。
Thumbnail
作者在書中的開頭提到故事可以很簡單,不論是小說、廣告、對話都是故事。我認為故事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它讓我們身歷其境,讓我們的情感被故事中的角色感染,隨著劇情起伏。我將這本書推薦給想學會說故事的人,還有想知道說故事有什麼技巧可以依循的人。
Thumbnail
溝通的最終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多一次溝通,就是多一次了解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