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派育兒,親密派育兒,哪一種才適合你?

更新於 2023/04/2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的四個月大寶寶
在孩子出生前,我搜尋許多育兒相關文章來拜讀,也因此知道『百歲』這個名詞。這是源自一本『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寶典』的暢銷書籍,2016年甚至再版出版了10週年慶功版。現在在各大書局與網路商店也都能夠買得到。相信即將成為新手爸媽的你,ㄧ定在各大部落格平台看過許多分享百歲育兒的分享讚賞文。

百歲育兒?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一位小兒科權威醫生Dr. Demark。內容主要是以如何讓新手爸媽在面對新生兒時可以『游刃有餘』的育兒,提出各種明確的方法。這些方法大致上是,由父母訂定嬰兒的生活作息表,固定喝奶、清醒、睡覺的時間,讓嬰兒照著爸媽的方式過生活。認為嬰兒喜歡有規律的生活,這樣的可預期的作息表會讓嬰兒情緒更穩定,而不會因為作息混亂而無所適從。
他提出一個觀念是:
嬰兒是加入這個家庭的新成員,所以必須讓身為新成員的嬰兒了解並配合這個家庭的作息。
甚至說:
『今天你不讓寶寶哭,明天寶寶就讓你哭』
當中許多實行上的細解寫得非常詳盡,例如孩子哭了對於百歲育兒法的方式該怎麼辦等。我想大家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相關文章,也有許多父母分享的文章,在此不再贅述。百歲的育兒法現今仍被很多爸媽推崇,並且拿來實踐在自己孩子身上。

1900年代的心理學實驗

在說明哪一種育兒方法才適合自己之前,這裡我想先和大家分享兩個在20世紀很著名的心理學上的實驗:一個是20世紀初,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約翰・華生〔John B. Watson〕所做的小艾伯特實驗(1920)一個是20世紀中,由另一位心理學家哈里・哈洛〔Harry F. Harlow〕所做的恆河猴實驗(1958)這兩個實驗在當時都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小艾伯特實驗

時間在西元1920年,華生挑選了一位未滿一歲,且情緒較其他寶寶還要平穩的幼兒-艾伯特,並確定他對小老鼠這個生物並沒有害怕的情緒。然後,先是用非常巨大的聲響,鐵鎚敲打鐵棒,讓小艾伯特對這個聲響感到恐懼,害怕,哭泣。接著,在讓小艾伯特看到小老鼠時發出巨大的聲響,讓小艾伯特把小老鼠和恐懼的這個情緒做一個連結。最後,即使巨大的聲響沒有出現,小艾伯特看到老鼠時也出現害怕、哭泣、恐懼的反應。
同樣的實驗也同時運用在其他生物上,比如小白狗、小白兔等,都能讓小艾伯特對這些小動物感到害怕。(這個實驗是不是讓你想起了,常常聽到大家說,如果你不想讓孩子看到蟑螂就害怕的話,就在蟑螂出現時,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害怕的模樣,以免孩子將害怕的情緒和蟑螂做一個很棒的連結!)這個實驗在當時造成轟動,認為人類的行為是經由環境的刺激學習而來,樹立了心理學界行為主義的風潮。
華生並寫了一本由行為主義為信仰的育兒書籍:『行為主義的幼稚教育』(1928年出版),並將自己的這一套育兒法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曾寫下一段文字:『不要溺愛寶寶,不要再睡前親吻他們。正確的做法是,彎下腰握握他們的手,親吻他們,然後關燈離開』
而當時1930–1950年代,普世所認為的正確的育兒方式,就是以行為主義為主流的年代。當時普遍的價值觀是,孩子過於依賴母親,喜歡母親的胸部只是因為那裡有他們所需要的奶水。所以只需要滿足孩子基本生理需求(吃喝),不可以輕易抱小孩,以免養成依賴個性。
哭泣時不能抱,不哭時再抱他。因為擁抱是獎勵,不能在父母不期待的行為中給予,如此只會造成孩子用哭泣當做討抱的手段。這樣的養育方式在當時的歐美大為流行,甚至認為母愛是孩子不需要的,過於擁抱孩子只會讓孩子無法獨立自主、太黏、太依賴、太需索無度、無法管教、無法控制。看到這裡,不曉得你會不會覺得,這種教養方式和『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寶典』裡的方法,有種很類似的感覺呢?在這種認為父母的『愛』不重要的流行風氣裡,另一個心理學家哈洛,在1958年開始,做了一連串『恆河猴實驗』,為了就是要打破這個觀念。

恆河猴實驗

讓剛出生的小猴子離開自己的原生母親,只給他兩種可依附的人造母親。一個是在上面綁有奶瓶,可以讓小猴子喝的到奶,但是是用冰冷的鐵絲纏繞成的鐵絲媽媽;一個是喝不到奶,但是是用棉布絨毛構成的布媽媽。如果以行為主義的理論來推論,布媽媽這邊什麼都沒有,小猴子應該會待在可以喝到奶的鐵絲媽媽身邊,因為有給予他最需要的食物。
但實驗結果卻完全不是這回事。小猴子的行為是,絕大部分的時間會在布媽媽這裡索取溫暖,只有肚子餓時才會去鐵絲媽媽那裡喝奶。而後續的發展是,這些只有布媽媽可以接觸的小猴子在長大後,無法融入其他猴子,有社交障礙、性格孤僻,甚至有自殘等異常行為。
所以哈洛又設計了一個有手臂可以輕微搖晃小猴子的布媽媽,並讓小猴子每天有一些時間和其他小猴子一起遊玩。最後宣稱只要母親能提供孩子三點,包括柔軟的接觸,輕微的搖晃,和陪伴玩耍,就可以讓孩子健康正常的成長。(但時代進步到現在,我相信各位高標準的爸爸媽媽已經不這麼覺得了,這三點也只是最低標準罷了)接下來哈洛還做更進一步的實驗:

鐵娘子實驗

將布媽媽設置許多會傷害小猴子的裝置,強力的水柱、噴射氣流和刺傷猴的鐵釘,即便小猴子尖叫恐懼拍打鐵籠,但仍緊緊抱住布媽媽,不願離開,而且也不會轉而去找鐵絲媽媽,這完全顛覆了行為主義的理論。但這些小猴子長大後,會出現反社會人格,性格扭曲。即便交配後有了自己的小孩,也會虐待自己的孩子。(聽起來是不是和人類的一些社會現象很雷同呢?媽媽的愛偉大到即便傷害自己的孩子,都無損孩子對他的依賴,就如同信仰一般的存在。)
哈洛的這一連串實驗(除了上述兩者外還有其他實驗),證明了孩子比起奶水,更是需要愛,關懷,溫暖與陪伴。從此打破了當時認為母愛不重要的風氣。哈洛犧牲了許許多多的猴子,做了非常殘忍的實驗,只為了證明心靈健康的成長並不是只有生理需求而已。

百歲派,親密派,哪一種才適合你?

知道了這兩個育兒方式的背景脈絡,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我相信只有身為爸媽本人才知道到底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與條件完全不同,如果將百歲法用在堅持度很高的孩子身上,那最終只會兩敗俱傷。也聽過不少例子是運用百歲派育兒而得到很棒的育兒體驗,但在另一個孩子身上卻發生完全不適用、無法實行的狀況。
我認識的朋友中也真的存在那種,可以配合父母安排作息的嬰兒,並可以自己獨自入睡,甚至自己可以獨自一間房間的孩子。但以我自身的經驗是,我的寶寶完全不是這類型氣質的寶寶。所以到底要運用什麼樣的方法育兒,才能爸媽輕鬆小孩也輕鬆,只有等孩子生出來之後,直接試了才知道。有的配合度很好的,馬上可以定時定量並早早睡過夜不成問題,讓爸媽馬上能恢復正常的作息,恭喜抽到了好籤!有的很有自己步調、脾氣也很大的寶寶,你要他完全照爸媽的意思,那真的是要了他的命,哭鬧不休甚至到吐出所有喝下去的奶也不無可能。要比誰堅持嗎?我想,所謂的原則,和孩子的心靈健康相比較起來,根本微不足道。
若說到育兒原則,根據上述的實驗後的結果,我可以這麼說,那就是『愛』。不論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只需要記住一點。那就是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真真切切的愛,而不只是單純的生理上的餵養。而『愛』,是需要透過各種不同的行為方式去表達出來的,比如對新生兒來說,肢體接觸,意即擁抱,就是一個最直接也最真實的,傳遞『愛』的行為。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表達愛的行為,也愈趨複雜與多元,比如一對一相處的陪伴,協助孩子生活起居等,都是傳遞愛的方式。不論用什麼方式育兒,爸媽和孩子之間的互動,該如何調整只有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我們不需要偏執哪一派才是正確的。只要你對孩子的愛沒有少,對孩子表達愛的渠道沒有阻礙,那就足夠讓孩子健康長大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49內容數
partie's Life 紀錄派蒂的【育兒日常】& 【財商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想過各種院的人口組成嗎?孤兒院的話,想當然爾就是失去父母的孩童被安置的場所,精神病院則是受精神問題所苦的人去的地方,那養老院呢?如果老人健康有需要去「被養老」?好手好腳的話誰會想去安養院呢?在日本四國有個小小的村落,因為村長跟老人們齊心協力,動手動腳的,改變了生命,也讓安養院招不滿人而結束
Thumbnail
算一算我學日語的日子也已經超過了我年紀的一半,有很多日語是翻不出來的,只能意會。有些人可以,那是他們的悟性高,但我對於「おもてなし」、「生きがい」這兩個詞是僅能理解,但目前找不到適合的漢語給翻譯出來。  2013年5月23日,日本現役最有名的登山家三浦雄一郎和他的次子豪太實現了一項
Thumbnail
日本因為已經進入超高齡社會,所以上從政府到地方、從高端研究機構、民間智庫到一般社區,所以人都嚴陣以待,希望能在福祉和照護等社區工作場所,創建一個讓年長的活躍的機會,並支持在職的青壯年和年長者之間彼此互助的環境。東京大學先進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的特任副教授檜山敦就是正在努力推動以數位技術為年長者就
Thumbnail
昨天提到,活躍高齡的概念日本稱為「アクティブシニア」。也就是健康壽命延長,退休後仍想參與活動的高齡者人數增加。社會也因少子高齡化,社會保障開支增加和勞動人口減少等問題,各國都正在思考如何促進高齡者參與地區活動、延緩失能的開始年齡。社區活動、地區活動大致上被定義為在社區工作、參與社區活動等的總
Thumbnail
在跨學科研究領域的老年學中,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簡稱SA)一直是核心概念,其定義和標準仍然存在爭議。最知名的SA模型之一是由Rowe和Kahn提出的。他們將成功老化的條件列為:1)沒有疾病或障礙,2)保持認知和身體功能,3)與社會有生產性的互動。 日本在30年後的人口預測
Thumbnail
RIE育兒學派、Janet Lansbury給我的啟發在於學會在撫育孩子成長的同時能夠也滋養自己內心那個曾經受傷的小孩,成為自己的父母。一起成長吧。
Thumbnail
首先,孩子能不能的戴的住口罩的變因實在太多了,包含臉型,面寬、鼻樑高度等等,當然還有心情啦,穩定度等等,這篇文章會針對口罩的材質/形狀介紹優缺點,爸媽們可以再根據孩子的特點來參考哦。
Thumbnail
大家新年快樂~^^ 新的一年祝福大家都能實現更多美好的願望喔! love love love 充滿愛的一年 2022
Thumbnail
明年8月後如果唸公共幼兒園的幼幼班,2個孩子一個月只要1,000元!!!怪不得公公幼兒園總是被搶破頭啊!!!
Thumbnail
相信所有媽媽們在今年都收到下面這張瘋傳的新制育嬰、托嬰補助,但爲了不辜負政府的美意怎麽樣都要拿出媽媽的本領好好研究,這篇嘔心力作希望講的夠簡單,讓媽媽們一次就看懂,同時也精華了重要的網站以及咨詢窗口,希望媽媽們都可以拿好拿滿!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想過各種院的人口組成嗎?孤兒院的話,想當然爾就是失去父母的孩童被安置的場所,精神病院則是受精神問題所苦的人去的地方,那養老院呢?如果老人健康有需要去「被養老」?好手好腳的話誰會想去安養院呢?在日本四國有個小小的村落,因為村長跟老人們齊心協力,動手動腳的,改變了生命,也讓安養院招不滿人而結束
Thumbnail
算一算我學日語的日子也已經超過了我年紀的一半,有很多日語是翻不出來的,只能意會。有些人可以,那是他們的悟性高,但我對於「おもてなし」、「生きがい」這兩個詞是僅能理解,但目前找不到適合的漢語給翻譯出來。  2013年5月23日,日本現役最有名的登山家三浦雄一郎和他的次子豪太實現了一項
Thumbnail
日本因為已經進入超高齡社會,所以上從政府到地方、從高端研究機構、民間智庫到一般社區,所以人都嚴陣以待,希望能在福祉和照護等社區工作場所,創建一個讓年長的活躍的機會,並支持在職的青壯年和年長者之間彼此互助的環境。東京大學先進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的特任副教授檜山敦就是正在努力推動以數位技術為年長者就
Thumbnail
昨天提到,活躍高齡的概念日本稱為「アクティブシニア」。也就是健康壽命延長,退休後仍想參與活動的高齡者人數增加。社會也因少子高齡化,社會保障開支增加和勞動人口減少等問題,各國都正在思考如何促進高齡者參與地區活動、延緩失能的開始年齡。社區活動、地區活動大致上被定義為在社區工作、參與社區活動等的總
Thumbnail
在跨學科研究領域的老年學中,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簡稱SA)一直是核心概念,其定義和標準仍然存在爭議。最知名的SA模型之一是由Rowe和Kahn提出的。他們將成功老化的條件列為:1)沒有疾病或障礙,2)保持認知和身體功能,3)與社會有生產性的互動。 日本在30年後的人口預測
Thumbnail
RIE育兒學派、Janet Lansbury給我的啟發在於學會在撫育孩子成長的同時能夠也滋養自己內心那個曾經受傷的小孩,成為自己的父母。一起成長吧。
Thumbnail
首先,孩子能不能的戴的住口罩的變因實在太多了,包含臉型,面寬、鼻樑高度等等,當然還有心情啦,穩定度等等,這篇文章會針對口罩的材質/形狀介紹優缺點,爸媽們可以再根據孩子的特點來參考哦。
Thumbnail
大家新年快樂~^^ 新的一年祝福大家都能實現更多美好的願望喔! love love love 充滿愛的一年 2022
Thumbnail
明年8月後如果唸公共幼兒園的幼幼班,2個孩子一個月只要1,000元!!!怪不得公公幼兒園總是被搶破頭啊!!!
Thumbnail
相信所有媽媽們在今年都收到下面這張瘋傳的新制育嬰、托嬰補助,但爲了不辜負政府的美意怎麽樣都要拿出媽媽的本領好好研究,這篇嘔心力作希望講的夠簡單,讓媽媽們一次就看懂,同時也精華了重要的網站以及咨詢窗口,希望媽媽們都可以拿好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