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樣固執,我要揍你!但不要把這種責備看得太嚴重;倔強或許是人類最寶貴的資產之一。” ...當然,請為縝密分析後下的決心而倔強,而非為愚不可及的事情頑固。一旦下了決心,就堅定你意志,緊握你的槍(筆),去攻佔那處山頭吧!
<成功者的座右銘>(第一集)25、倔強,民56年
為了一篇3月開始寫,但寫不滿意的稿子,(都寫了近8千字了,後來拆成兩篇,還是搞不定),在"拚下去"或"放棄"間掙扎了1個月,4月開始擺爛了。連帶著原先預定(4/3、12、23)要發的三篇文章,草稿都打一半了,結果被這篇稿子搞垮了信心、志氣,三篇都寫不下去了。更難堪的是,
前一篇寫作紀錄才剛提到,今年1-3月很開心突破了去年寫學習文時的卡文迷障。結果開心不到3個月,就又卡文了。
但,逃避寫稿讓問題變得更棘手。而不斷質疑、嘲笑自己的"完美主義"堅持,只會讓自己自信更低迷。
根據劉墉,一個人要邁向心智成熟,需經過<肯定自己>、<創造自己>、<超越自己>三部曲。也就是說:
我該做的是,"肯定自己的完美主義"傾向,並創造出能讓"這樣獨特的我"與世界互利共存的生活方式。
這回要面對的課題是,尋找:"恰到好處的完美主義"。
Let's find a balanced PERFECT!
完美主義有時確實能夠產出讓人滿意的成果,並獲得好評,但也往往導致延宕交件,身心壓力過大,甚至落入自我否定低潮。究竟該如何取得平衡呢?
參考了好些書,可以簡單的結論:
恰到好處的完美主義 = 完美主義 + 良好的時間&任務管理
然而,在完美主義傾向下,要能達到良好的時間、任務管理,有些思維關注重點、及任務執行方式須作調整。
1.改變關注點:從原先對「單一任務」追求完美,改而追求「整體」、「綜合效果」的完美
幾乎所有書籍應對"完美主義"的建議,首先都是必須把事情按重要性排序,練習抓大放小,學習取捨。不可能事事完美,要把時間、精力留給最重要的任務。
道理是能理解,但"放"、"捨"、"妥協"、"不能完美"這些字眼,就感覺超缺陷、超不完美的,甚至感覺被否定,腦袋很牴觸。
直到我撇見了"不要固執,應該追求綜合效果的最大化"這句話,頻道才瞬間對接上了,我接駁的訊號是這麼解釋的:
不要去固執眼前針尖大的任務,追求完美應放入整個大局去考量。
"完美"若是你想達到的目標,你要考量你的時間、精力、任務配比怎樣才能最接近這個目標。
2.改變作法:"完美主義"慣於延宕,把時間塊切小,預留修正空間
(1)把預設的交件完稿日提前一周,讓自己有一周的時間修正、改善
(2)一個月目標要交三、四篇稿,不能預期"月底"前交,而得是"每周"交一篇
3.提高效率及安全儲備:
(1)建立SOP、寫作模板
建立一個固定的工作流程,以確保在進行相同類型的工作時,可以更快地完成任務,並減少錯誤的可能性。
(2)提早與人討論,或請人幫忙過目
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好像應付不來時,就要立刻尋求幫助。即便只是聊聊紓解一下情緒都很有幫助。比如我會和老公、父母聊,甚至和我們家兩個小朋友聊,效果都很好。
(3)儲存草稿庫,以因應多空變化
4.停損。時限到,就一定要交件
(1)要了解自己一旦拖延,便會耽誤到接下來的其他事情。
期限前,儘量做到最好。但期限到了就要交件,並接受結果,接受「缺失難免」的事實。
生活中,不是只有眼前的這項任務。
(2)與其拖延,不如好好檢討為何未能達到預期目標,下回改進
拖延只是折磨自己的自信與信用。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並學會從錯誤中學習。
很多電子遊戲、電腦軟體現在都會推出「公測版」、「試用版」,註明:
"內容尚未全整,請大家先試用並提供意見,以期打造出更優質的成品。"
我們也同樣可以用這個心態來發表自己仍不甚滿意,但現階段難以突破的文章。
(3)方格子的好處:po的東西,都可以修改
實際上,所有我po過的文章,我不時都還會回去翻看,並修稿。這也是當初我選擇落腳方格子很重視的一個功能設定。
當初趕鴨子上架般的逼自己把文章丟出來,當時文章字數約800字,也無任何照片或圖片(那時也還不知怎麼操作)。經過近一年的時間,先是學會po照片了,補補圖。然後,覺得內容不夠充實,再補內容。到今年初的版本,已是擴充到1900多字,才算比較滿意了。
(實際上這篇寫作紀錄是4/30po出的,而(3)這段文字也是我5月底時,再補充進去的。)
到了最後,若還要糾結:佛系一點,或許反而是最完美的解法
其實「完美」並沒有一個精準的答案,反而應該是一種「比原來的自己更好一些」的相對值。
你的完美,在他人的心中或許並不完美;你的不完美,對他人來說可能已經很完美。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這麼費心費神地執著於這件事呢?"
簡單、易執行才可能長久。就當聊天、po FB也可以,能力總是練出來的。佛系一點,或許反而是最完美的解法!
如果大家有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追蹤我<溫紅一杯>或我的專題🌳<安卓亞的學習知識樹>。也希望能按個愛心💖、留個言💬,給我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