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自己認識的不夠多,在於你離自己的距離太近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一、否認與辯解

「你理解錯了!」

老周又在團體中,焦急地否認其他人對他的反饋。

老周的樣子就像一位非常肥胖的人,他著急要證明自己並不如大家所想的那般不健康,於是開始擺動他的身體,企圖用靈活的動作說服大家把注意力從他身上移開。但這動作本身就是吊詭的,因為當一個人越是動作,大家就越會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同樣地,這就是「辯解」的吊詭。

一個人的辯解,在於使他人的注意力從自身轉移,企圖讓他人把注意力挪到他處。

比如當一個人設想:「大家都在看我醜陋的鼻子!」,或是「大家看著我的眼神皆憂心忡忡,他們肯定怕我受傷!」

如果他不急於辯解,可能大家的話題很快就會轉向,或是他們的注意力終究會隨著其他事務轉移。

但辯解的目的和行動總是形成矛盾,辯解吸引他人的注意,使他們不得不關注,有時甚至致使他們不得不回應,把辯解變成一場對話,而這場對話使雙方都陷入回應中,難以從這個辯解者想趕快結束的連結中「爬出來」。

但老周說得越多,並沒有使團體中的其他成員對他產生更多理解。成員們接收到的是另外一個訊息,就是「給予老周反饋是吃力不討好的一件事,因為無論我們給他什麼反饋,他都會告訴我們『你們錯了!』」。

漸漸地,老周在團體中得到的反饋越來越少。

剛開始,老周感到自在。但隨著話題進展到他這一方就出現停滯與轉向,老周開始意識到自己一定程度被孤立了。

團體的帶領者覺察到這件事,於是在某次團體進行時,帶領者就這個現象,拉著全體成員一起討論。

帶領者先分享自己的觀察,然後請老周分享他的感受,而老周先是自我表述,然後開始提出帶領者觀察中,他認為不符合自我認識的部分。

老周說得越多,越呈現出自言自語的樣子。迂迂迴回地,他又回到自己身上。再一次,老周和其他人斷了連結,就像他極為不適應這回事。


二、虛妄的集體

我想起之前教書的時候,每個班級難免都會有幾位「搗蛋鬼」,無論他們的意圖為何,他們都會打擾課程進行。

有段時間,我採取的手段是將課程吵鬧或被打斷的時刻告知學生,然後用碼表計時,等下課鈴響,就讓全班站著感受他們在課程中浪費的時間。比如這堂課,因為學生打擾課程進行,浪費了一分鐘,大家就在下課鈴響後,安靜站一分鐘,去感受這一分鐘有多長,可以多學到多少東西。

後來,我不再採取這種方式。在我不再採取這種方式後,我還對每班同學都陳述了我的原因和目的。

我不再這麼做的原因,在於這麼做對學生不公平。

對於那些認真上課,該討論時討論,該傾聽時傾聽的學生,他們理當受到贊許,而不是陪著那些搗亂的同學一起受罰。

受罰也好,得到贊許也好,都該是「個別化」的,按照學生的各自表現來處理。

我跟學生解釋完,課堂的秩序反倒改善了。

因為認真聽課的同學,他們的權益得到保障,不被所謂「集體榮譽感」之類的道德觀綁架。而不是很認真的同學,在知道他們將為他們的不認真學習、影響他人上課付出代價,但他們可以避免這件事,且再也不能將自己隱藏在團體之中,他們也變得慎重起來。

這就是集體有趣的地方,當一個集體的帶領者(可能是一個班級的老師、某個心理團體的帶領者,或是一個社群的管理人等),他將一個虛構的集體教條架構在成員身上,他就消弭了成員的個體性。

這使成員得以藏匿其中,他們被迫「去個性化」,但這容易使成員的表現逐漸變得平庸,因為原本表現突出的人,他們的突出被迫與那些表現一般,以及表現不佳的人趨同,這使他們失去奮進的動力。

而那些影響群體的人,他們發現他們即使影響群體,得到的代價和其他人沒有區別,這也使他們發現,他們無須反思與修正他們的行為,反正最後和那些認真負責的他人之間,大家得到的都是同一個結果。

換言之,集體主義的榮譽感,往往更容易驅使一個群體逐漸走向榮譽的下限,而不是上限。因為真正的公平被虛假的公平取代了,那虛假的公平就是所謂的「集體榮譽感」,但集體榮譽感若少了「個人發自內心的榮譽感」,少了這份自我要求,集體榮譽感就成了帶領者的幻想,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

畢竟集體是由個體組成的,而非反過來。


三、矛盾性

人的兩面性,也包括人的矛盾性,而個人的矛盾性會在團體中顯現出來。

無論在我當老師,或者在心理團體中擔任帶領者,我都在面對每個個體時,同時面對著他們的矛盾性,面對你我皆須處理的人生課題。

有時,一個人一方面訴說自己要什麼,但同時背後有著他拒斥的某個意向;有時反過來,他不斷訴說他的拒絕,但拒絕背後是強烈的欲求。

西方藝術將之形象化地呈現,一個人總是能聽見內心的天使之聲,又同時聽見惡魔之聲。可是更多時候,我們可能只聽見一種聲音,且我們無法分辨這個聲音來自天使,還是惡魔。這就是矛盾的問題所在,我們連在天使與惡魔之間做選擇的機會都沒有,我們處在某種不自知的朦朧狀態,進退維谷。

通過團體成員以彼此為鏡,互相看見、傾聽、表達與交流,就有機會讓每個人從不自知的朦朧狀態中得到澄清,這個澄清也許在一個階段令人難以接受,但唯有澄清之後,我們才能從進退維谷的迷霧裡選擇一個方向。

畢竟無論是天堂,或是地獄,如果那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便有機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從存在心理治療的意義來說,這就是自由,亦是諮商的目標。用某種白話的說法,「要死也要死得明明白白。」


結語

沒有人能脫離他人生活,我們每個人雖是個體,但都是「關係中的個體」。

要解開自我的問題,不通過與他者的關係,回歸連結中去自我剖析,能夠獲取的自我面貌永遠是殘缺的、不全的。

「關係」會放大我們的矛盾性,這不是壞事。

諮商的誕生,就在於通過諮商與來談者之間的關係建立,使得一個人能將其自我的矛盾性「拋向」另一個和他一樣的個體,這是共情的根,也是諮商發揮作用的方程式。

走向集體,不意味著要和集體保持一種虛假的融洽,那就陷入前面說的虛假的公平,走向平庸化的集體榮譽感。

集體是個體組成的集體,我們都有力量通過展現自我,在互動中去改變這個集體。換言之,我們都是集體的成員,同時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帶領者。

刻意的格格不入,無法與他人產生連結,這經常成為一個人尋求諮商的原因。他不知道怎麼在集體中生活,他不知道他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時,與集體的格格不入就成為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其癥結就是矛盾性,那需要我們認真的去傾聽我們自己,並通過關係去劃開一個個新的視角,然後我們才能看見、改變,並真正為自己如何而活做出決定。

當我們走到這個階段,格格不入就不會像是一場外來的感染,而是我們自願給自己刺上的文身。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前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寫給孩子的哲學思維啓蒙書》等著作。公眾號:"容我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容我說
111會員
104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容我說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放不下的人,往往受困於某些心結,這些心結既使他們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影響更大的是,使他們無法活出自己,以致於一直活在一種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
Thumbnail
2025/04/28
放不下的人,往往受困於某些心結,這些心結既使他們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影響更大的是,使他們無法活出自己,以致於一直活在一種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
Thumbnail
2025/04/01
如果在清明節這個關於死亡的日子,我們能夠提醒自己生命中必須面對和學習的重要課題,那麼清明節的意義才能真正豐富起來。孩子理應得到大人的尊重,而欺騙絕非尊重。唯有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真相,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死亡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5/04/01
如果在清明節這個關於死亡的日子,我們能夠提醒自己生命中必須面對和學習的重要課題,那麼清明節的意義才能真正豐富起來。孩子理應得到大人的尊重,而欺騙絕非尊重。唯有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真相,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死亡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5/03/27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5/03/27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上次沒找到筆記,憑印象寫了照鏡測驗的詮釋。跟筆記不說不一樣吧,只能說完全沒有關係。 找到筆記以後立馬慚愧改正,可是已經有五百多人看過了,我真的很抱歉。趕緊在這也補上。 另外補上照鏡測驗的一個小問題,比如第一個人站上去與鏡子的距離,往往也會成為後面幾個人站的距離。 再來就是有些人不曉得自己長的很
Thumbnail
上次沒找到筆記,憑印象寫了照鏡測驗的詮釋。跟筆記不說不一樣吧,只能說完全沒有關係。 找到筆記以後立馬慚愧改正,可是已經有五百多人看過了,我真的很抱歉。趕緊在這也補上。 另外補上照鏡測驗的一個小問題,比如第一個人站上去與鏡子的距離,往往也會成為後面幾個人站的距離。 再來就是有些人不曉得自己長的很
Thumbnail
要解開自我的問題,不通過與他者的關係,回歸連結中去自我剖析,能夠獲取的自我面貌永遠是殘缺的、不全的
Thumbnail
要解開自我的問題,不通過與他者的關係,回歸連結中去自我剖析,能夠獲取的自我面貌永遠是殘缺的、不全的
Thumbnail
「怎麼樣才能學會不去在乎周圍人的看法、學會自己一個人。」 一名男學生正垂頭喪氣的唉聲嘆氣,然後坐在他一旁的老師則是一臉超爽的吃著剛泡好的炒麵,一點都沒有要理他的意思。 「老師你是餓幾天啊?吃成這樣,我都有點佩服了……」 學生用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看著老師狼吞虎嚥的模樣,像極了雪地中餓了好幾個禮拜,終於
Thumbnail
「怎麼樣才能學會不去在乎周圍人的看法、學會自己一個人。」 一名男學生正垂頭喪氣的唉聲嘆氣,然後坐在他一旁的老師則是一臉超爽的吃著剛泡好的炒麵,一點都沒有要理他的意思。 「老師你是餓幾天啊?吃成這樣,我都有點佩服了……」 學生用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看著老師狼吞虎嚥的模樣,像極了雪地中餓了好幾個禮拜,終於
Thumbnail
#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責自責都是學來的 在無憂花學堂〈愛自己‧深度自我陪伴〉第1堂課,有很多顛覆過去想法的洞見,狠狠地撞擊了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情,才導致我們有某種情緒產生的話,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
Thumbnail
#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責自責都是學來的 在無憂花學堂〈愛自己‧深度自我陪伴〉第1堂課,有很多顛覆過去想法的洞見,狠狠地撞擊了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情,才導致我們有某種情緒產生的話,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
Thumbnail
自證預言的意思,也就是每日常常的自我對話,不僅可能潛在影響自我認同,和周遭的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當然他人不是最重要的)但你有想過,人格也是可以後天塑造的嗎?
Thumbnail
自證預言的意思,也就是每日常常的自我對話,不僅可能潛在影響自我認同,和周遭的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當然他人不是最重要的)但你有想過,人格也是可以後天塑造的嗎?
Thumbnail
如果這樣一個評價套在老師的身上,所有熱情及理想是不是都將被污名化? 我真的什麼都不會,我不懂,我也因為這樣的狀態而做錯了很多事。
Thumbnail
如果這樣一個評價套在老師的身上,所有熱情及理想是不是都將被污名化? 我真的什麼都不會,我不懂,我也因為這樣的狀態而做錯了很多事。
Thumbnail
幾年前的撰文,我是認為講者沒有同理心。長大的人能夠對生活事務有所選擇,包括要不要接受被灌輸的理念,在學生離席也無鬧場干擾的情形下,談上素質只有過之無不及。
Thumbnail
幾年前的撰文,我是認為講者沒有同理心。長大的人能夠對生活事務有所選擇,包括要不要接受被灌輸的理念,在學生離席也無鬧場干擾的情形下,談上素質只有過之無不及。
Thumbnail
這幾天心情不好。本來在情緒最壞的點,有打開方格子,想用文字大哭大鬧一場的,但最後還是作罷了。一方面是情緒實在太壞了,沒辦法好好把想說的整頓起來;二方面是我不想寫下單純只有哭訴的文字。以前我也在盛怒之下寫過文章,那些文章,讓之後冷靜下來的我讀起來非常尷尬。每一句過於激動的言詞,都讓我覺得羞愧又幼稚。所
Thumbnail
這幾天心情不好。本來在情緒最壞的點,有打開方格子,想用文字大哭大鬧一場的,但最後還是作罷了。一方面是情緒實在太壞了,沒辦法好好把想說的整頓起來;二方面是我不想寫下單純只有哭訴的文字。以前我也在盛怒之下寫過文章,那些文章,讓之後冷靜下來的我讀起來非常尷尬。每一句過於激動的言詞,都讓我覺得羞愧又幼稚。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