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戴上作者的眼鏡開闊視野|耳讀學習法 04

2023/06/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發現如果堅持莫明的自尊,會影響讀書吸收效率!
《耳讀學習法》讀到一個概念:
用最快的速度,去相信並執行
的確,我認識的高手,一學馬上就試著去用,執行力很驚人。
我應該向他們學習,接受新事物的開放心胸。

▌要先老實,別太自以為是

學習新東西時,不應該先帶著偏見。
就像學習烹飪一樣,如果我一直堅持自己的習慣和做法;
像是能不能少點糖、少點油之類的。
這樣做出來的菜,肯定味道不對。
應該要先老老實實照步驟,先走一遍,再來改進。
而不是還沒動手,就先修改和評批。
這樣是學不好的。
因此,要讓學習更有效,要先老實全部接受。

▌不抱怨,多吸收

成功的人從來不會浪費時間去抱怨。
即使是再爛的書,也不會花時間去批評這本書是怎麼的不好。
而是會去尋找那本書中可能的亮點,或是藉此反思和警剔自己。
我記得樊登也有說過類似的觀點:
有些人會花時間批評一本書,來證明自己的優秀; 但真正優秀的人,從不浪費這種時間。
我相信,再怎麼不堪的書,在丟掉它之前,都能試著從中學點什麼。
也許不認同作者觀點,但也許其中的某些小篇章可以帶來一些靈感
或是可以學習作者寫作的架構,這個結構好嗎?
最差的情況下,還可以問自己,為什麼這本書讓我不舒服
是碰觸了我的什麼價值觀或是底線嗎?

▌最近讀到的例子幫助我反思

剛好最近讀到一本書可以做例子。

▌有名的《150 法則》

《150 法則》,原文書名是《How many friends does one person need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鄧巴數字提出者—羅賓.鄧巴 ( Robin Dumbar )。
這本書的特色是語言有趣,述事流暢。
但內容什麼的,我看過一遍想不起來。
打開書本、挑選章節,想要摘抄一些心得做筆記,竟然無處下手。
後來知道,這本書是作者投稿文章的合集,天生就缺乏一個主線連貫。
如果挑出一篇篇文章獨立來看,要探討的主題,也常被恢諧的字眼蓋住。
所以必須要花很大的力氣,研究書中一筆帶過的生物學、社會學和哲學去找出背後作者的意圖。
能很輕鬆的讀完,但想有所收獲,得花苦功。
得先真的搞懂這個生物學原理是什麼、作者不經意引用的例子是什麼?
像他提到很多位科學家、哲學家,如果不清楚那些人的背景,是看不懂作者的幽默的。
書的評價很高,但我就是不喜歡。

▌我不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用前面我寫過的話來問自己,我為什麼不喜歡這本書?
是文字不流暢嗎?不,如果停止思考的話,讀起來很快的。
是觀點不喜歡嗎?不,我連觀點是什麼都找不到。
為什麼找不到呢?可能是我基本背景知識不足吧。
只有這樣嗎?我再想想…
其實最不耐的原因,是覺得無法從中學到什麼,浪費了時間
想到這裡,我知道了,是我太急躁了
急著從書中能劃出重點,應用在生活中、能寫出來在網路上分享。
當無法用略讀的方式掠出重點,就有種趕不上火車的感覺。
所以對這本書才反感,接著因為反感更靜不下心來,惡性循環。

▌讓我更認識自己

到了這裡,我明白了,雖然這本書教不了我什麼,但卻讓我更認識自己。
知道自己在閱讀上有多急不可耐、多膚淺。
雖然嚮往流水式閱讀,但真正開始翻開書本,還是沒辦法像聽音樂一樣,隨意就能挑出喜歡的段落,然後全心投入其中享受。
所以我要學會放慢腳步,學會慢步在走不完的路上。
你看,即使是最糟的情形下,也能讓我們更認識自己。
原來自己討厭什麼、為什麼不喜歡這個。
即使這本書沒辦法帶給我們新知識,但也能引發我們的思考。

▌先相信、再反思

先相信我們正在學習的東西。
信任並相信作者,並不是要把自己的腦袋換成他的;
而是像戴眼鏡一樣,戴上作者的有色眼鏡,學會作者思考的框架。
其實這種有強烈個人色彩的作者,他的思考和眼光,正好做為一種模式、框架。
多準備這類工具、框架,就能讓我在不同的場合有更多的選擇!
❏ 20230606 初稿
❏ 20230609 修改
❏ 20230625 修改

▌書藉資訊

❏ 繁體書名:耳讀學習法:比「閱」讀更有效率的記憶法
❏ 原文書名:耳から学ぶ勉強法
❏ 作者:清水康一朗

▌筆記地圖

❏ 閱讀更多的讀書筆記|到 facebook 聊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記錄的是我的個人經驗,有關學習如何過健康的生活、經歷過那些可恥的失敗,以及藉由文字的力量,撬開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渴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