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hreads發廢文,你膩了嗎?|資訊篇|前導|【怪獸】你與科技的距離 EP4.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收聽Podcast|🙋追蹤怪獸|📰訂閱怪獸雙週快報|🤖來找怪獸

Meta 旗下的文字型社群 Threads 甫上線,帶起了台灣的廢文風潮,更被一些自媒體創作者視為短影音之後,帶領我們重返文字的時代的新型社群平台(不過是沒有網頁版的那種 🤓)。

raw-image

時至今日,作為一片淨土、尚無廣告的 Threads 卻如疫情時代的多人線上語音聊天社交軟體 Clubhouse 般,開始讓一些使用者感到厭倦,又或是對百無聊賴的內容感到不耐煩。

Threads:社群平台的雙面鏡

不過,根據 TechCrunch 的報導,這個由 Instagram 新推出的社群平台 Threads 在上線一周多後,已經吸引了超過 1 億人註冊,使用者數量已經達到 Twitter 全球活躍使用者的五分之一。

在美國,Threads 的活躍使用者數量更是 Twitter 最大競爭對手 Truth Social 的 86 倍,但這個應用程式不明的產品定位,綜合藍勾勾(Meta Verified)陌生用戶推薦、臉書就有的文字內容、從 IG 平行轉移的年輕族群,讓些許用戶對 Threads 逐漸失去興趣。

撇開定位,最新的研究顯示,這個新平台充斥了各種錯誤訊息和仇恨言論,和 Meta 執行長馬克·祖克伯對於 Threads 的目標——希望打造的「友善」app——似乎有些許落差。

二八法則在當今社會的狀況

raw-image

在 Threads 上頭當前的演算法和用戶互動模式也讓我不禁想到二八法則。

和過往的社群媒體一樣,即使是新的社群平台(是我們追蹤數最接近網紅的一刻),我們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依舊只會被少數的內容吸引,這些在 Threads 上吸引我們注意力的內容,大多又是由擁有藍勾勾和大型粉絲基數的網紅和公眾人物所創造。

就連大型創作者都發廢文了,那一般人又會想在上頭發些什麼呢?於是再次地,新應用的誕生還是讓我們走老路,成天思考內容要怎麼吸引人觀看,用愛心通知下方的紅點刺激我們不斷點開,讓我們的能量消耗在了那些可能新奇有趣、但並不重要的事情上,花了我們的時間卻忽視真正重要的事情。

意志力:我們的能量電池

這種能量的消耗與我們的意志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我們的意志力就像一個能量電池,每天的能量有限(專注時間大約是四小時)。

在社群媒體充斥的世界中,我們的能量電池更是被快速消耗殆盡。

不論我們有意識、無意識地做事情,就算是不燒腦的事情,每一條串文、每一則通知、每一次滑動都需要我們的大腦做出反應,消耗我們的能量。甚至,因為 Threads 和 Instagram 是相互連動的,就算覺得 Threads 不好玩退流行,依舊可能報復性地花更多時間在 IG 上。

有別於工業時代一路以來的二八法則,AI 以及各項技術的發展除了讓二八法則更加深化,還產生了質變。

過去,我們會用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學習百分之八十的技能,試圖讓自己變成通才,擁有多樣化技能和別人分出高下;如今,在 AI 工具之下,我們是用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學習百分之二十的技能,其他不會的事情仰賴專業分工。

也就是說,在硬實力(Hard skill)的基礎之下,適應力是當今脫穎而出的關鍵。問題是,在社群主導的年代,還沒來得及適應之前體力就先倒地不支(?),要怎麼與社群共存,但是保有能量去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

如何有效管理能量

我們的大腦對新鮮事物有著天生的好奇心,社群媒體又能滿足我們的爽感(學習新東西的爽感、需求被滿足的爽感),同時又大幅消耗我們的能量。

因此,我們更需要學會管理我們的能量,意識到我們每個當下在做什麼事情。並不是說耍廢不可,只是要設定優先事項、安排專門耍廢的時間,知道自己花多少時間耍廢啊!

培養良好的習慣很重要!

就如同上面提到的,「管理」本身就是消耗能量的舉動。除了管理能量,我們還需要培養良好的習慣來對抗成癮。

最簡單的策略,就是透過明顯的提示培養新習慣,將新習慣與舊習慣綁在一起,增加做到新習慣的可能性,並持續記錄我們的進步。當然,設定固定的時間排程也很重要,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可以減少大腦做決策所需要耗費的能量,並且養成生活的節奏。

回到我們一開始提到的 Threads,這個平台的出現也讓我們回顧了社群媒體的雙面性:一方面,它讓我們享受社群與人互動的爽感;另一方面,它們也可能成為我們無法做好正事,導致我們接觸到錯誤的訊息和仇恨言論、又消耗我們能量的媒介。

享受社群媒體的同時,有效地管理我們的能量並培養良好的習慣,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中,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平衡,正是做到「適應力」的首要目標。

本篇與 GPT-4 共同詠唱。

raw-image

🤖追蹤怪獸科技公司:用科技,遇見更好的自己。
👉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avatar-img
22.6K會員
399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紀律,常常被視為「壓迫」的代名詞,好像是只有瘋狂意志力的人才能做到。不少人會覺得,要犧牲自由才能養成紀律,人生真的就是這樣嗎?在現代人職涯至少 50 年的人生旅程中,是否會變得機械式像是機器人一樣,只是不斷劃掉代辦事項而已?
無論是個人、社會還是公司,「有紀律」常被視為成功的關鍵因素。蘋果、谷歌和其他科技巨頭,無一不是藉由創新和紀律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接下來,我們要來探討當今科技巨頭在創新與道德之間的兩難,以及他們是如何透過紀律來應對這些挑戰,最後反思紀律對於我們個人而言,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
你有沒有遇過一個情境,明明已經「決心」整理房間,也真的克服多數人有的拖延、擺爛問題,但就算順利整理好,過不久房間還是亂掉了?就好像整理房間一樣,到底為什麼設定目標、也確實達到目標後,好像沒有發生什麼改變?這篇文章就來談談你可能誤解目標的一些迷思。
你有沒有想過,現在除了企業要數位轉型外,能源也要轉型,既然這樣,在這個變化快速的社會,我們是不是也要「轉型」成更好的樣子?這篇文章要談的是社會層次以及個人層次的目標,我們會以 2050 淨零排放目標相當為例來談替代能源,以及聯發科、亞馬遜常用的 PDCA 工作法。想了解當前趨勢,就從氫能開始談起。
信念,主要是由你所吸收的各種資訊所形成,我們某方面覺得一直表現不好或是害怕、恐懼的事情,很大程度地都可能是因為一些固有信念造成的。《刷新未來》(Hit Refresh)的微軟現任領導人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也就是他在不變的價值中融入新的信念,成功帶領微軟成為擁抱雲端的公司。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好像常常被科技的變化快速震懾到,追著時事跑也不知道到底未來跑到哪裡去,甚至常常覺得跟不上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想脫穎而出、不被時代淘汰,要把握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紀律,常常被視為「壓迫」的代名詞,好像是只有瘋狂意志力的人才能做到。不少人會覺得,要犧牲自由才能養成紀律,人生真的就是這樣嗎?在現代人職涯至少 50 年的人生旅程中,是否會變得機械式像是機器人一樣,只是不斷劃掉代辦事項而已?
無論是個人、社會還是公司,「有紀律」常被視為成功的關鍵因素。蘋果、谷歌和其他科技巨頭,無一不是藉由創新和紀律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接下來,我們要來探討當今科技巨頭在創新與道德之間的兩難,以及他們是如何透過紀律來應對這些挑戰,最後反思紀律對於我們個人而言,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
你有沒有遇過一個情境,明明已經「決心」整理房間,也真的克服多數人有的拖延、擺爛問題,但就算順利整理好,過不久房間還是亂掉了?就好像整理房間一樣,到底為什麼設定目標、也確實達到目標後,好像沒有發生什麼改變?這篇文章就來談談你可能誤解目標的一些迷思。
你有沒有想過,現在除了企業要數位轉型外,能源也要轉型,既然這樣,在這個變化快速的社會,我們是不是也要「轉型」成更好的樣子?這篇文章要談的是社會層次以及個人層次的目標,我們會以 2050 淨零排放目標相當為例來談替代能源,以及聯發科、亞馬遜常用的 PDCA 工作法。想了解當前趨勢,就從氫能開始談起。
信念,主要是由你所吸收的各種資訊所形成,我們某方面覺得一直表現不好或是害怕、恐懼的事情,很大程度地都可能是因為一些固有信念造成的。《刷新未來》(Hit Refresh)的微軟現任領導人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也就是他在不變的價值中融入新的信念,成功帶領微軟成為擁抱雲端的公司。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好像常常被科技的變化快速震懾到,追著時事跑也不知道到底未來跑到哪裡去,甚至常常覺得跟不上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想脫穎而出、不被時代淘汰,要把握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蓬勃發展下,有許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與撰寫程式,這篇文章提供了實作範例與一些經驗,分享如何使用ChatGPT(免費的GPT-3.5)協助程式語言的學習,並且完成屬於自己的程式。
前幾個禮拜,AWS 舉行 Startup Day Taiwan。想當然爾,最熱門的主題非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莫屬。既然 AWS 有現成的工具,身為一名工程師,自然看看無妨,這篇文章算是新手開箱文,會說明如何部署一套基礎模型,並使用 AWS SDK 與其互動。
前言 我在工作中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到機器學習,學生時期也沒有學習過相關知識。 作為一個業餘小白,我對機器學習非常感興趣。在自學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利用機器學習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因此,我決定嘗試使用 AWS SageMaker JumpStart 來實驗文字生成式繪圖 AI ,以了解機
最近玩到了一個我覺得很新奇有趣的軟體,叫做SillyTavern。 SillyTavern是專用於創建虛擬角色的AI聊天軟體,SillyTavern是TavernAI的分支,但SillyTavern走上了自己的路,加進了許多額外功能,並且仍在積極的持續更新中。 然後,可以色色!
「Prompt」這個詞是提示的意思,但為什麼需要提示呢? 當AI不理解我們的時候,勢必給出的回應並非準確的為我們解答,因此一個好的提示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同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一樣,如何將自己心裡的疑惑轉化成好的問題來提問對方,讓對方理解,進而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就是提示(Prompt)的重要性,對
在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蓬勃發展下,有許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與撰寫程式,這篇文章提供了實作範例與一些經驗,分享如何使用ChatGPT(免費的GPT-3.5)協助程式語言的學習,並且完成屬於自己的程式。
前幾個禮拜,AWS 舉行 Startup Day Taiwan。想當然爾,最熱門的主題非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莫屬。既然 AWS 有現成的工具,身為一名工程師,自然看看無妨,這篇文章算是新手開箱文,會說明如何部署一套基礎模型,並使用 AWS SDK 與其互動。
前言 我在工作中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到機器學習,學生時期也沒有學習過相關知識。 作為一個業餘小白,我對機器學習非常感興趣。在自學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利用機器學習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因此,我決定嘗試使用 AWS SageMaker JumpStart 來實驗文字生成式繪圖 AI ,以了解機
最近玩到了一個我覺得很新奇有趣的軟體,叫做SillyTavern。 SillyTavern是專用於創建虛擬角色的AI聊天軟體,SillyTavern是TavernAI的分支,但SillyTavern走上了自己的路,加進了許多額外功能,並且仍在積極的持續更新中。 然後,可以色色!
「Prompt」這個詞是提示的意思,但為什麼需要提示呢? 當AI不理解我們的時候,勢必給出的回應並非準確的為我們解答,因此一個好的提示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同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一樣,如何將自己心裡的疑惑轉化成好的問題來提問對方,讓對方理解,進而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就是提示(Prompt)的重要性,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Threads 正在迅速改變社群習慣,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文章介紹了 Threads 的短文發佈限制、無廣告的好處,以及如何透過留言互動、表達觀點和善用關鍵字來在平臺上吸引注意。
Thumbnail
Threads是現今台灣最熱門的社群平台,每天都有素人文章爆紅,打破原有的社交圈,將各式各樣年齡層關注的議題、話題推薦給你,簡單來說台灣人聚集在這裡、消費者在這裡、年輕人的話題也在這裡!
關於流量這些拙見部分是發表在自己的Threads。 1.按讚自己感興趣的發文,追蹤喜歡的脆友,形成自己想要的脆生態圈。 2.發文若有很多人留言、轉發,則能進而達到推播成為瀏覽率、流量等。 我覺得Threads的演算法有點類似臉書社團,畢竟都是隸屬META,每個人都像是單人社團,當A脆友在B脆友的
Thumbnail
透過本文探討 Threads 發佈 Post 的優勢及觀察報告,指出了 Threads 與其他社交平臺的優勢差異,以及個人觀測紀錄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全因素。文章主要強調 Threads 在發佈中短文內容時吸引讀者的優勢,並且提到了 Threads 與 IG 互相帶動 Follower 和點讚量的特點。
Thumbnail
臺灣社群媒體平臺在日常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 Discord, Patreon, Uscreen, Buy Me a Coffee, ko-fi, Gumroad, Gotomax 和 Getmax 等社群平臺都在臺灣具有一定受眾。本文通過比較不同社群平臺的優缺點。
Threads對創作者來說、是一把雙面刃。 要麼很多陌生人支持你、要麼很多陌生人摧毀你。
  用了一段時間Threads,一方面覺得那裡的確是一個更能夠討論議題的社群平台,但另一方面,卻也因此在上面看到更多會激起情緒的內容。這個狀態令我有些擔心。一方面我看見這些我認同的理念被許多人說出來,真心感覺自己不是孤單的;但另一方面,看到永遠有相反立場的人接連冒出來,又覺得好像現狀永遠不會被改變。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Threads是一個類似推特的社群平臺,自從2024/01/13總統大選後,在臺灣備受矚目。不僅一般網友,許多政治人物也加入其中,以發廢文為樂,展現不同的一面。使用Threads App,透過Instagram帳號即可開始使用。
Thumbnail
Threads 在 2023 如煙火般迅速亮相又接著沈寂下來。在幾乎被媒體遺忘的現在,它悄無聲息地攻佔了年輕族群的生活。本篇分享了對 Threads 的觀察與心得,探討其特色、推薦機制、使用 hashtag 的價值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Threads 正在迅速改變社群習慣,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文章介紹了 Threads 的短文發佈限制、無廣告的好處,以及如何透過留言互動、表達觀點和善用關鍵字來在平臺上吸引注意。
Thumbnail
Threads是現今台灣最熱門的社群平台,每天都有素人文章爆紅,打破原有的社交圈,將各式各樣年齡層關注的議題、話題推薦給你,簡單來說台灣人聚集在這裡、消費者在這裡、年輕人的話題也在這裡!
關於流量這些拙見部分是發表在自己的Threads。 1.按讚自己感興趣的發文,追蹤喜歡的脆友,形成自己想要的脆生態圈。 2.發文若有很多人留言、轉發,則能進而達到推播成為瀏覽率、流量等。 我覺得Threads的演算法有點類似臉書社團,畢竟都是隸屬META,每個人都像是單人社團,當A脆友在B脆友的
Thumbnail
透過本文探討 Threads 發佈 Post 的優勢及觀察報告,指出了 Threads 與其他社交平臺的優勢差異,以及個人觀測紀錄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全因素。文章主要強調 Threads 在發佈中短文內容時吸引讀者的優勢,並且提到了 Threads 與 IG 互相帶動 Follower 和點讚量的特點。
Thumbnail
臺灣社群媒體平臺在日常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 Discord, Patreon, Uscreen, Buy Me a Coffee, ko-fi, Gumroad, Gotomax 和 Getmax 等社群平臺都在臺灣具有一定受眾。本文通過比較不同社群平臺的優缺點。
Threads對創作者來說、是一把雙面刃。 要麼很多陌生人支持你、要麼很多陌生人摧毀你。
  用了一段時間Threads,一方面覺得那裡的確是一個更能夠討論議題的社群平台,但另一方面,卻也因此在上面看到更多會激起情緒的內容。這個狀態令我有些擔心。一方面我看見這些我認同的理念被許多人說出來,真心感覺自己不是孤單的;但另一方面,看到永遠有相反立場的人接連冒出來,又覺得好像現狀永遠不會被改變。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Threads是一個類似推特的社群平臺,自從2024/01/13總統大選後,在臺灣備受矚目。不僅一般網友,許多政治人物也加入其中,以發廢文為樂,展現不同的一面。使用Threads App,透過Instagram帳號即可開始使用。
Thumbnail
Threads 在 2023 如煙火般迅速亮相又接著沈寂下來。在幾乎被媒體遺忘的現在,它悄無聲息地攻佔了年輕族群的生活。本篇分享了對 Threads 的觀察與心得,探討其特色、推薦機制、使用 hashtag 的價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