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宇多田光的同名歌曲貫穿整部戲的日劇:《First Love》,在2022年底上映時浸濕了無數人的眼眶,雖然多數人都將焦點放在也英與晴道奇蹟似的重逢與相愛,但應仍有不少心思細膩的觀眾,有注意到這部戲想表達的社會現實與殘酷。
女主角野口也英在第一集就以計程車司機的身分現身,但在這之前,其實她是一位從北海道遠赴東京念大學的女大生,因某次意外失去了部分記憶,被媽媽帶回家鄉就醫時,和幫她看診的神經外科醫師產生情愫,並嫁給了他也生了小孩,卻因門不當戶不對而走到離婚,為了扛起家計,她只好開始從事「非典型工作」,像是清潔員、飛機餐工廠員工等等,薪資低廉,工時長,工作權也缺乏保障,兒子的監護權也因父母雙方經濟能力的差距,移轉給身為醫師的前夫,有些人也許不見得記得所有細節,但肯定記得也英只能看著兒子離開而痛哭的那一幕。
我想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認同這一段時期的也英過得很辛苦,然而現今日本社會,和她有類似經濟狀況的人多不勝數,以這本《底層世代》中的定義來說,他們就是所謂的「底層階級」,而根據2016年的首都圈研究,這樣的國民有接近一千萬人之多。
底層(Underclass)這個詞彙已被使用約莫一百年,雖然在每個國家的解釋略有出入,但大致上都是被認為比傳統的「勞動階級」更低,真正位於社會的底層。有別於那些正職典型勞工,他們做的多是非典型的約聘工作,像是商店店員、低階廚師、服務生、護工、搬運工等沒有專業門檻的工作,也沒有應有的就業保障及年金制度,所得偏低,常需搭配著政府救助金才能勉強過日,而在日本這樣較為封閉的社會風氣,他們有生之年幾乎沒有可能階級翻轉。
接近千萬人的底層階級,無疑地是日本社會的巨大隱憂,本書即是針對此問題的分析及建議,作者橋本健二引述的資料,大致上來自2016年的首都圈問卷調查研究,他將底層階級再以性別及年齡60歲為切點,劃分四大族群,並拿來與其他階級(資產階級、新中產階級、舊中產階級、典型勞工階級、專職主婦…)做細項的比較,以繁多的表格及講解編寫成本書。
由於問卷式的調查本身就存在著誤差,2016年的社會樣貌也必定與現在有所不同,因此書中一些數據所代表的意義是否足以反映社會現況,我只能打個問號。但底層階級確實在某些方面的統計結果,和其他階級的人有巨大的差距,沒有任何正當的理由可以忽視,我想也是這研究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若以60歲以下的底層階級來看,不管男女未婚率都高於50%,三、四十歲的男性未婚率更高達七成,相對之下這個年紀其他階級的未婚率只有兩成多。雖然現今社會也有不少人追求單身貴族的生活,但顯然這些人多不是自願,而是缺乏擁有伴侶的條件與機會。
在底層世代中,比起男性多是從未結婚,女性單身的原因卻常是因為喪偶,60歲以下的底層女性有43.9%處於離婚或喪偶狀況,60歲以上處於此狀態的則高達九成。而從更細項的數據來看,這些女性在結婚前有超過50%是從事典型勞動工作(約可以理解為正職),而其中有7-8成的人因為結婚放棄這份工作,不幸遭逢對象離異或過世後,卻只有不到20%的人能重新回到典型勞動職位,多數人從此淪為底層階級。
我們大概可以想像得到,在比較像是最終學歷、原生家庭經濟程度、父母離異或家暴狀況等等,底層世代的條件應該比較差,研究結果也顯示,男性在每個項目通常都是最低沒錯,但女性卻並非如此。底層階級的女性背景條件,不少甚至比家庭主婦或典型勞工來得好,原生家庭並沒有特別劣勢,若加上上一段的結果,顯然不如預期的婚姻,很可能是讓她們人生遭受重大打擊的轉捩點,何其哀傷。
日本人,尤其年輕人的政治冷漠是出了名的,近年來每次的大選,投票率都常創新低,所以就出現雖然自民黨支持度不怎麼樣,卻依然能長期執政,因為其他黨的支持度更差,甚至有很大比例的人對主要政黨的基本認識都沒有,而這樣的情況在底層階級更為明顯。在被問到像是「是否認為自身的處境是社會不公造成的」、「政府是否應該增加富人稅賦來促進社會福利」、「是否該提供基本所得」等問題時,底層階級大多給予肯定的答案,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只有大家一起用選票發揮影響力,才可能讓政策對他們更有利,當然,也可能是還沒嘗試就放棄了,最後就形成死亡螺旋。
底層階級的困境,應該是所有人都該了解,也該關注的議題,我們很難期待每個人都有人飢己飢的高尚情操,但不能不承認,我們自己,或是下一代,都有不慎落入底層階級的可能性,只是機率多高而已。面對20萬分之一的飛機失事死亡率,絕大多數人還是會買人身保險;這輩子家道中落的機率可能遠高於此,我們何不花點心力,幫助他人,也幫助未來可能需要接住的那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