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章的扉頁上,引用了魏樂德寫的話:「世俗的瑣事,似乎總是不斷讓人煩擾、心思分散,最終偏離了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目標……這的確是當今現實的情況,因為在各行各業人們所持的成功標準,模糊了人的眼目,也就認不清自己到底應該做些甚麼。」
正如同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是否自己類似中年危機的文章,前陣子低潮時我總是在想「活著到底要做些甚麼?」沒有目標沒有動力(似乎)沒有興趣沒有屬於自己的車子房子,也沒有對象,沒有婚姻沒有孩子。但是同樣的也沒有家累和需要負擔的責任或貸款。低潮時每當想要做些甚麼,卻又提不起勁,想到「做這個有甚麼用呢?」或者「做這個可以賺錢養活自己嗎?」瞬間又失去了行動的力氣。魏樂德所寫的最後一句話「也就認不清自己到底應該做些甚麼」引起了我的共鳴。
在本章中一開始後最後的中心主旨,跟探討何謂真正的成功拖不了干係,至少我是這麼認為。而依照我喜歡開門見山直白地說,書中認為世俗的成功大抵不出金錢、權勢、受人重視、工作事業等範圍。其中「包努力」的小節中提到一個人物包博來做例子:他努力工作賺錢,給予家人很好的物質生活,但是從不出席那些沒有錢賺的活動,最後如果遇到工作上出了問題,他的人生也就分崩離析,情緒也控管不好,家庭也不會和樂。然後包博就會開始自甘墮落陷入麻煩之中。「金錢是手段,也是目的。」(p.85)
在舉完包博當例子之後,作者話鋒一轉轉回到了自己的身上,他認為自己賺到高年薪之後犯了驕傲的罪過,而驕傲的罪過可以導致許多的過犯。他寫到他看著自己滿屋滿房的精品名牌,覺得自己不需要神。他自述他是迷失了方向卻不自知。最後他欠了許多卡債和貸款以及以債養債。我個人覺得,作者在這本書中很多關於自己的事情都一筆帶過沒有交代清楚,例如,他既然事業鴻圖大展賺了許多大錢,為什麼還會欠債?前幾章還說到自己破產失去房子車子和婚姻,但是都沒有說明原因,這邊只說自己犯了驕傲的罪。雖然,的確他的心態或許是自滿,但就我看來他這邊或許只是犯了不懂節制的理財疏忽吧?
開門見山直白地說,這本書不認為世俗所認為的成功是成功,因為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不代表你就是一個好人。而耶穌是好人,我們要像耶穌,就這樣。可是,太多屬靈用詞,例如「被基督充滿」是甚麼意思?具題來說有甚麼特徵或者要做甚麼才叫做被基督充滿?為什麼跟隨耶穌就要放棄眼前所追求的成功?而追求耶穌要做些甚麼呢?
作者提到競爭與愛仇敵,並且將之視為對立的兩個觀點。作者提到競爭的對象不應該是公司的對手,而是我們本身的罪。可是在新約聖經哥林多前書第九章第二十四節是這樣寫的「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所以,我們競爭的對象是我們本身的罪嗎?經文中提到的是「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但是前面又說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也許就是要拚了命的往前奔跑吧?只是,奔跑到哪裡去呢?去神那兒嗎?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就算慢慢走,不也是一樣的結局嗎?
看完本章最大的疑惑還是在於,為何不是神就是錢這兩者可以選擇呢?這兩者真的是對立的嗎?神不是使人得貨財的神嗎?舊約裡面當神賜福給人的時候,不是使國家昌盛太平,就是使婦女懷孕,要不就是使人財富充足有餘,特別想想看約伯,他是莫名其妙受苦的代表,但最後舊約聖經寫到「這樣,耶和華後來賜福給約伯,比先前更多,他有一萬四千羊,六千駱駝,一千對牛,一千母驢。他也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看啊!所謂的賜福,就是使他財富有餘子孫滿堂。這是成功的定義嗎?
書中寫道「許多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信靠主耶穌」(p.104)。只是請問,如何信靠?他沒寫。他還寫到「愛是重要的,做了多少事倒是其次;在行動當中,對別人付出了多少愛才是重點。」(p.112) 請問,付出愛的具體而言是甚麼?是為了別人做了甚麼事?還是心情上的一種熱情感動?他沒寫他沒寫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