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灣將成為『超高齡社會』!你準備好訓練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9年,台灣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360萬,佔總人口的15%,這顯示我們已處於高齡社會。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20%,使台灣成為超高齡社會。在面對少子化、長時間工作和相對低薪的社會背景下,仰賴後代養老已經不再現實。傳統的農業社會或許曾行之有效,但現今社會變化迅速,我們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然而,能確定的一點是,擁有健康的體魄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你曾想像自己的90歲生活嗎?

老太君年過百年,就該頤養天年,何必身履險地?

出自楊門女將的臺詞,它問道:「老太君年過百歲,就該頤養天年,何必冒著風險四處奔波?」然而,我們是否應該接受這種觀點呢?美國佛羅里達州希爾斯伯勒郡的崔納奶奶在高齡的91歲才開始接觸重量訓練。她回憶說:[她把尖叫亂踢的我拖進健身房。為了討她開心,而且讓她別再來煩我,我只好照做,但是我發現我居然愛上了這種運動。] 年齡不應該是阻止我們追求活力生活的障礙。事實上,她在接受了九年的訓練後,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成為史上最年長的女子舉重運動員。讓人不驚直呼:[連我阿嬤都比你強]是真的!

運動≠運動

長者對運動的認知通常相當片面,他們認為運動等於健康,但卻難以區分阻力訓練和心肺訓練的不同。當面臨選擇不同的運動時,他們通常會傾向於選擇對心肺健康有益的運動,例如球類運動或爬山等,這些活動有時需要社交互動,相對較安全且有趣。長時間參與心肺運動通常會活化交感神經,提升心情愉悅感,不信你看那群從有氧教室走出來的人們,精神狀態都比較亢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心肺適能相對於肌肉適能對肌肉的幫助較低。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質量逐年下降,特別是在50歲之後,這種下降速度更加明顯。僅僅參加心肺運動無法使肌肉得到足夠的刺激,無法讓肌肉有更好的向上適應,最終導致肌肉流失與肌少症。

對阻力訓練的認知不足

根據我在長者運動處方訓練的經驗,大多數長輩對阻力訓練存在較多的誤解。他們擔心受傷,認為自己不適合進行阻力訓練,並將練肌肉視為年輕人的事情。他們可能認為參加活動就足夠了,對於稍微具有挑戰性的訓練抱持強烈排斥情感。此外,一些人可能認為聘請教練費用昂貴,又沒有人可以指導他們如何進行肌肉訓練。然而,如果對肌力訓練有更深入的了解,那麼對阻力訓練的接受度就會更高。尤其是當醫療專業人員向他們解釋運動的益處時,相對於由教練告知的益處,他們更可能堅持訓練。有時候,教練的商業性質可能會使人們誤以為教練只是想賺錢吧(?

小班制訓練

在此之前,我必須強調一對一指導絕對是最佳選擇,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問題也會變得多樣化。我曾經遇到過一些學員,他們曾經患有腦中風、膝軟骨表面剝落、腰椎滑脫等不同的健康問題,而每個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特別注意。然而,在小團體課程中,難以兼顧每個人的需求,可能需要學員自行降低運動強度,這可能會影響訓練效果。相比之下,一對一課程則可以更好地滿足個體需求,無論面臨什麼樣的問題,都能提供適切的訓練指導。即使在一對一課程中,對於某些特殊情況,例如腰椎滑脫,也可以在穩定核心或使用輔助器材的情況下進行適度的強度訓練。而這位腦中風的學員,當初參加我帶的社區團課,社區課程又與收費課程不太相同,社區課程通常由政府出錢,為了追求效益,每堂課規定須達到一定的人數,在人數多又都是者長的狀況下,只能注意學員不要受傷就好,你問我有沒有訓練效果?只能笑笑的回答,可能就比躺者不動好吧?

相比之下小班制的肌力團課就是不錯的選擇,課程費用便宜,有更多的社為支持,同學們的鼓勵,互相監督是否有來上課,且人數也不會多到讓教練難以兼顧,在心理上也更願意參與運動課程。

提高上課意願

是否具有良好 運動習慣對於肌力訓練的認知程度有決定性的關鍵

運動習慣對於肌力訓練的認知程度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對於長者的肌力團體課程而言,有幾個現實的考量。首先,為了獲得訓練效果,必須進行一定強度的運動。然而,絕大多數的長者沒有訓練經驗,因此能夠堅持參加強度較高的課程30分鐘已經相當不錯了。此外,長者的康復時間相對較長,經常感到肌肉痠痛,這種不適可能持續一週之久。在進行一些基本的訓練時,他們可能已經達到刺激肌肉適能的最大強度。因此,訓練時我們需要在課堂中融入大量的知識和健康觀念講解,以提供他們更多的休息時間和更好的運動理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雅各教練的沙龍
21會員
16內容數
目前就讀師大運動科學系碩士班,主修運動心理學,與其說是心理學不如說是運動腦科學,主要研究運動與大腦間的關係,運動員在比賽場上過度緊張該怎麼辦?如何預防老人失智?運動的小孩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工作總是頭昏腦脹情緒差,這些答案都能在運動心理學找到答案。
雅各教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7
國小生:"不愛讀書,那你去體育班吧!" 國中生:"不去練球,你要去打架鬧事?" 高中生:"你不繼續練,又不讀書,你還能做甚麼?" 大學生:"我不知道做甚麼,只好繼續打球,反正我也不會唸書" 出社會後:"學體育賺不到錢,只好去做不用腦的工作" 這些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但你知道嗎?學體育的小孩其實更聰明!
Thumbnail
2024/03/27
國小生:"不愛讀書,那你去體育班吧!" 國中生:"不去練球,你要去打架鬧事?" 高中生:"你不繼續練,又不讀書,你還能做甚麼?" 大學生:"我不知道做甚麼,只好繼續打球,反正我也不會唸書" 出社會後:"學體育賺不到錢,只好去做不用腦的工作" 這些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但你知道嗎?學體育的小孩其實更聰明!
Thumbnail
2024/01/27
運動心理學中個人的人格特質和環境的關係是很重要的。透過瞭解心理核心、典型反應和角色相關行為,可以更深入瞭解個人。另外,影響人格的五大因素包括心理動力論、特質論、情境論、交互作用論和現象論。這些理論可以幫助瞭解運動者,提供相對應的指導,促進運動者表現和長期運動的意願。
Thumbnail
2024/01/27
運動心理學中個人的人格特質和環境的關係是很重要的。透過瞭解心理核心、典型反應和角色相關行為,可以更深入瞭解個人。另外,影響人格的五大因素包括心理動力論、特質論、情境論、交互作用論和現象論。這些理論可以幫助瞭解運動者,提供相對應的指導,促進運動者表現和長期運動的意願。
Thumbnail
2023/09/30
練習與休息期 練越多越好?希望進度快一點,總會有些人希望增加訓練的時間來提升運動表現,然而我們一天能接受的訓練量是有限的,不論是從生理或心理的角度來看,過度的訓練都不會讓你的運動表現更好,勤能補拙,勤真的能補拙嗎? 我曾聽過一個游泳選手,訓練的非常刻苦,早上
2023/09/30
練習與休息期 練越多越好?希望進度快一點,總會有些人希望增加訓練的時間來提升運動表現,然而我們一天能接受的訓練量是有限的,不論是從生理或心理的角度來看,過度的訓練都不會讓你的運動表現更好,勤能補拙,勤真的能補拙嗎? 我曾聽過一個游泳選手,訓練的非常刻苦,早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生活在高齡化社會裡的現代人,可以說「大部分的人生都在退化」,防止老化避免失能會是我們日後最重要的課題,人生終須一死,但是應該沒有人想要人生最後幾年臥病在床,呼吸依靠呼吸器,餵食要靠鼻胃管吧,如果想要有尊嚴的老年,從40歲就要開始大重量訓練,照顧自己的老年。 相信現代人都知
Thumbnail
生活在高齡化社會裡的現代人,可以說「大部分的人生都在退化」,防止老化避免失能會是我們日後最重要的課題,人生終須一死,但是應該沒有人想要人生最後幾年臥病在床,呼吸依靠呼吸器,餵食要靠鼻胃管吧,如果想要有尊嚴的老年,從40歲就要開始大重量訓練,照顧自己的老年。 相信現代人都知
Thumbnail
2019年,台灣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360萬,佔總人口的15%,這顯示我們已處於高齡社會。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20%,使台灣成為超高齡社會。在面對少子化、長時間工作和相對低薪的社會背景下,仰賴後代養老已經不再現實。傳統的農業社會或許曾行之有效,但現今社會變化迅速
Thumbnail
2019年,台灣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360萬,佔總人口的15%,這顯示我們已處於高齡社會。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20%,使台灣成為超高齡社會。在面對少子化、長時間工作和相對低薪的社會背景下,仰賴後代養老已經不再現實。傳統的農業社會或許曾行之有效,但現今社會變化迅速
Thumbnail
其實更理想是,理想的一個醫療狀態是,第一不會生病,萬一生病只剩小病,萬一得了小病不會大病,最後才是得了大病不會死。我們還是花太多力氣在處理得了大病不會死,其實應該更要往前,他就是不會生病,他就活得健康、了不起,第一個不生病或是偶爾生症,最多感冒,小病這樣而已,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Thumbnail
其實更理想是,理想的一個醫療狀態是,第一不會生病,萬一生病只剩小病,萬一得了小病不會大病,最後才是得了大病不會死。我們還是花太多力氣在處理得了大病不會死,其實應該更要往前,他就是不會生病,他就活得健康、了不起,第一個不生病或是偶爾生症,最多感冒,小病這樣而已,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Thumbnail
台灣兩年後即將邁進超高齡化社會, 老化人口將達468萬人. 我國人口老化速度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 老化海嘯來勢洶洶。 目前台灣失能者約85萬人, 一項數據顯示台灣老人臨終前平均要臥床八年, 好消息是, 如果我們及早鍛鍊身體, 是有機會迎接一個優雅老後的生活。 我身邊很多長輩開始去健身房, 他們表
Thumbnail
台灣兩年後即將邁進超高齡化社會, 老化人口將達468萬人. 我國人口老化速度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 老化海嘯來勢洶洶。 目前台灣失能者約85萬人, 一項數據顯示台灣老人臨終前平均要臥床八年, 好消息是, 如果我們及早鍛鍊身體, 是有機會迎接一個優雅老後的生活。 我身邊很多長輩開始去健身房, 他們表
Thumbnail
這本書不只適合所有中高齡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以閱讀,也適合所有腦子卡住的中年、青年們看:不要擔心啊!人家瀧島65才開始運動,70好幾才學會游泳,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趕快起身吧!
Thumbnail
這本書不只適合所有中高齡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以閱讀,也適合所有腦子卡住的中年、青年們看:不要擔心啊!人家瀧島65才開始運動,70好幾才學會游泳,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趕快起身吧!
Thumbnail
另外還有一個叫做Functional Aging Group Exercise, 功能性銀髮族訓練,我好奇的看了一下詳細的內容,除了如何安全的運動,還有就是銀髮族的心靈建設,正確來說,優該是教育銀髮族如何優雅的面對老化這件事情。
Thumbnail
另外還有一個叫做Functional Aging Group Exercise, 功能性銀髮族訓練,我好奇的看了一下詳細的內容,除了如何安全的運動,還有就是銀髮族的心靈建設,正確來說,優該是教育銀髮族如何優雅的面對老化這件事情。
Thumbnail
2025年台灣即將邁向超高齡化社會,代表到時每5個人當中,會有一位是超過65歲以上的銀髮族,光用文字述說可能會沒什麼「感覺」,但當我搭車返鄉的時候就特別有感 我是屏東潮州人,從最南的縣市到最北的縣市工作,近年回家時,潮州鎮這個小鎮讓我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近期我才深刻的體悟到,潮州鎮漸漸「老了」
Thumbnail
2025年台灣即將邁向超高齡化社會,代表到時每5個人當中,會有一位是超過65歲以上的銀髮族,光用文字述說可能會沒什麼「感覺」,但當我搭車返鄉的時候就特別有感 我是屏東潮州人,從最南的縣市到最北的縣市工作,近年回家時,潮州鎮這個小鎮讓我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近期我才深刻的體悟到,潮州鎮漸漸「老了」
Thumbnail
林永昌醫師看到病人現況老人失能的問題越來越大,本身有健身且擁有運動科學知識的他,開發了枯木逢春訓練法來治療許多失能的老年人,不論是糖尿病、骨質疏鬆症、車禍癱瘓等問題,都經過安全的治療下得到顯著的進步。 我們對於長照,除了醫療消極的治療,針對人口老化失能的問題應該用重訓來預防問題。
Thumbnail
林永昌醫師看到病人現況老人失能的問題越來越大,本身有健身且擁有運動科學知識的他,開發了枯木逢春訓練法來治療許多失能的老年人,不論是糖尿病、骨質疏鬆症、車禍癱瘓等問題,都經過安全的治療下得到顯著的進步。 我們對於長照,除了醫療消極的治療,針對人口老化失能的問題應該用重訓來預防問題。
Thumbnail
中老年人的肌力訓練有燃眉之急,肌力的退化會提高運動參與的難度,進而運動參與的意願,減少運動參與,這是一個一旦開始就會越來越嚴重的惡性循環,因此必須要在訓練初期就以盡量阻止退化為首要目的。
Thumbnail
中老年人的肌力訓練有燃眉之急,肌力的退化會提高運動參與的難度,進而運動參與的意願,減少運動參與,這是一個一旦開始就會越來越嚴重的惡性循環,因此必須要在訓練初期就以盡量阻止退化為首要目的。
Thumbnail
許多為人子女者,想要幫助年邁的父母開始運動,鼓勵父母學習使用健走杖,但不知道如何開始。我們針對這樣的需求,設計親子共學小團體。 
Thumbnail
許多為人子女者,想要幫助年邁的父母開始運動,鼓勵父母學習使用健走杖,但不知道如何開始。我們針對這樣的需求,設計親子共學小團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