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角58】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篇文言文

 

這週台灣大事,除了喧鬧的選舉新聞,還有因著一篇高中課文的取捨而引起了政治教育界滔天巨浪。顧炎武的《廉恥》文言文體文章在108課綱中刪去,使一位北一女老師抗議。本來不過是對文言文白話文兩種文體篇幅多寡的取捨問題,卻因意識形態作祟,跨越人文教育問題而成為顏色政治問題。我們不能說是小題大作,事出必有因。加入論戰的各方,求學時誰沒讀過《廉恥》?但今天把一個很容易解決的議題直往死胡同送,似乎像都沒經過讀《廉恥》的階段,實屬可惜!

 

這篇屬於語文教育範疇的文章,就像其他各個不同型類的文學,都是人文教育的一部份。古往今來,許多擲地鏗鏘的文學作品,都可作為人文教育的材料,不需要因當代現下的意識形態受到限制,若是,就是思想審查的社會,如同專制國家了。本事件不需要牽涉政治,是因為台灣自由民主的社會制度可以容納不同的現象,我認為,若有勇氣自信,連敵人也可寬容,何況一篇古文呢!

 

究其事理,這多少是因「不希望考試帶領教育」的理想,而以課綱消除考試導向的桎梏,讓學生有更多元的學習。文言文,多少會有「菁英教育」形式的教材概念,大部分「普通班段」的學生都不喜歡去背文言文吧?又或說,文言文於現在生活中毫無用處,為何要學習?殊不知,現在學生寫情書用的許多成語,都出自《春秋左傳》這西元前七百二十多年的古文言文一書呢!會引起刪文言文篇幅的事,與教育現場的高中課程時數時間也有關係,但我認為,這是教課方式的問題。課綱為消除考試引導教學,那國文課上課就不應該為了考試而教課,而是為了培養文學素養或人文素養而教學。白話文篇幅少?就引導學生多看非課文的課外散文小說;文言文篇幅不夠?就開文言文類古書書單讓學生閱讀,然後課堂提出心得。

 

是的!上述說得太理想了,高中國文老師必起而攻之。但是,今天這議題連立法院長都加入「討論」,為什麼不就明白的將這教育問題提升為國家政治政策問題,讓人文教育在整個教育架構中不下於理工財經學門這般受重視呢?教育泰斗余英時先生給台灣最後的建言《人文與民主》,清楚說明台灣的民主要建立在有人文教育的公民素養上,而非晶片銅錢上。如果台灣說有民主價值,卻在一篇《廉恥》文章上顯出意識形態宰制現象,那就真的令支持民主台灣的人心存質疑了!

avatar-img
55會員
507內容數
嘆不盡的日子,在時光隧道流逝。只有回憶,方可重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古文新讀:國文課堂之外的文學魅力】     傳統的國文課堂中,我們一定惠要求學生背誦和理解經典古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從中獲取自己可得的智慧和箴言,但是現實情況,通常在學習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到一群更不喜歡國文的孩子。
Thumbnail
之前填文言文相關調查表單時,寫下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學生該學文言文,並不是說以後有沒有用處,這麼膚淺的實用主義想法。而是,文言文本身是非常美麗的東西,帶著學生認識美麗的事物,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事。   如果文言文教育只重視背誦注釋和考試能答對,就是很死很僵硬的教學方式,這樣讓人如何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哇,原來是喜歡論語的朋友呀。你知道『齊景公問政』嗎?」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古文新讀:國文課堂之外的文學魅力】     傳統的國文課堂中,我們一定惠要求學生背誦和理解經典古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從中獲取自己可得的智慧和箴言,但是現實情況,通常在學習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到一群更不喜歡國文的孩子。
Thumbnail
之前填文言文相關調查表單時,寫下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學生該學文言文,並不是說以後有沒有用處,這麼膚淺的實用主義想法。而是,文言文本身是非常美麗的東西,帶著學生認識美麗的事物,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事。   如果文言文教育只重視背誦注釋和考試能答對,就是很死很僵硬的教學方式,這樣讓人如何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哇,原來是喜歡論語的朋友呀。你知道『齊景公問政』嗎?」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