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台灣大事,除了喧鬧的選舉新聞,還有因著一篇高中課文的取捨而引起了政治教育界滔天巨浪。顧炎武的《廉恥》文言文體文章在108課綱中刪去,使一位北一女老師抗議。本來不過是對文言文白話文兩種文體篇幅多寡的取捨問題,卻因意識形態作祟,跨越人文教育問題而成為顏色政治問題。我們不能說是小題大作,事出必有因。加入論戰的各方,求學時誰沒讀過《廉恥》?但今天把一個很容易解決的議題直往死胡同送,似乎像都沒經過讀《廉恥》的階段,實屬可惜!
這篇屬於語文教育範疇的文章,就像其他各個不同型類的文學,都是人文教育的一部份。古往今來,許多擲地鏗鏘的文學作品,都可作為人文教育的材料,不需要因當代現下的意識形態受到限制,若是,就是思想審查的社會,如同專制國家了。本事件不需要牽涉政治,是因為台灣自由民主的社會制度可以容納不同的現象,我認為,若有勇氣自信,連敵人也可寬容,何況一篇古文呢!
究其事理,這多少是因「不希望考試帶領教育」的理想,而以課綱消除考試導向的桎梏,讓學生有更多元的學習。文言文,多少會有「菁英教育」形式的教材概念,大部分「普通班段」的學生都不喜歡去背文言文吧?又或說,文言文於現在生活中毫無用處,為何要學習?殊不知,現在學生寫情書用的許多成語,都出自《春秋左傳》這西元前七百二十多年的古文言文一書呢!會引起刪文言文篇幅的事,與教育現場的高中課程時數時間也有關係,但我認為,這是教課方式的問題。課綱為消除考試引導教學,那國文課上課就不應該為了考試而教課,而是為了培養文學素養或人文素養而教學。白話文篇幅少?就引導學生多看非課文的課外散文小說;文言文篇幅不夠?就開文言文類古書書單讓學生閱讀,然後課堂提出心得。
是的!上述說得太理想了,高中國文老師必起而攻之。但是,今天這議題連立法院長都加入「討論」,為什麼不就明白的將這教育問題提升為國家政治政策問題,讓人文教育在整個教育架構中不下於理工財經學門這般受重視呢?教育泰斗余英時先生給台灣最後的建言《人文與民主》,清楚說明台灣的民主要建立在有人文教育的公民素養上,而非晶片銅錢上。如果台灣說有民主價值,卻在一篇《廉恥》文章上顯出意識形態宰制現象,那就真的令支持民主台灣的人心存質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