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難題#21|《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該如何重修那陰魂不散的羞恥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從女兒去幼兒園後,在家裡經常玩起「老師」的扮演遊戲,她當老師,我當學生。她扮演得有模有樣,有些片段我有錄起來,以後可以好好回味。

她習慣站在衣櫃前,拿著一支筆和一本筆記本,開始進行教學,而我坐在床上擔任她唯一一位學生。

有次,她對我說:「這個作業是要回去跟家長一起寫的,如果有不會的地方,可以問家長,知道嗎?」

我故意刁難說:「老師,如果家長也不會,那要怎麼辦?」見她的眼珠往上飄,露出認真思考的表情,真是可愛極了。

大約過了三秒,她回答:「那妳可以請家長打電話給老師,老師會告訴你怎麼寫。」哇~真是不錯的答案呢!

老師的扮演遊戲結束之後,我詢問她說:「我可以把影片傳給你的老師看嗎?因為我覺得你真的扮演得很好!」

沒想到,她搖頭回答說:「不要,我怕老師會覺得我很好笑。」

其實年幼的孩子,很早就體驗到這種「羞恥感」,他們也會在意他人的反應,希望自己能讓人有好的印象。然而,有不少大人往往不以為意,不僅取笑孩子,還以此為樂。

例如,當孩子露出害怕的表情與行為時,就取笑孩子膽小。或是強迫孩子在眾人面前表演,當孩子露出害羞的表情,就取笑他的反應。或是,當孩子還沒戒掉尿布,就取笑他這年紀了還在包尿布,真是羞羞臉。(實在是有太多例子可以舉例了!)

王瑞在《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提到羞恥感是一個重要的情緒。

她寫道:

這個情緒一旦掌控得好,可以有效擺脫枷鎖和束縛,更輕鬆自在地面對生活;掌握得不好,則會一直被羞恥感控制,無法用自己真正的樣子去生活。

書中將羞恥感區分為健康與不健康的羞恥感。

健康的羞恥感,是對「事」,而非「人」。就像是打破水杯時,對這件事情感到羞恥,但不會去否認自己存在的意義。

不健康的羞恥感的對象是對「人」,而非「事」。同樣是打破水杯,卻對自己的存在與人格產生懷疑與否定的感受。

不知道,你的羞恥感,是健康的羞恥感,還是不健康的羞恥感呢?

羞恥感,只是一個人類自然的情緒,單看我們如何因應與解讀它。

當我們有能力擁抱自己的羞恥感,坦誠地面對真實的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羞恥感就會成為燃料,幫助我們活出踏實且富有意義的人生。

但當我們無法接納羞恥感,就會深受羞恥感的控制與束縛,讓自己活在充滿謊言或想像的世界裡,活出「看起來好像很快樂,但其實一點都不快樂」的人生。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是寫給在成長過程中受創的人,書中提供了很多的方式與建議,給你第二次成長的機會。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

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心裡總感慨:「如果父母可以提供足夠好的照顧,那孩子的人生何須重來呢?」

如果,你沒有好的童年,讓你好好長大,那就再給自己第二次好好長大的機會吧!當你能讓自己成為真正成熟的大人,接納自己的羞恥感,才能帶著更加健康的愛與關懷來養育孩子。

而你的孩子,就無須花一生的時間來療癒自己,而是靠著幸福的童年,療癒自己一生的挫折。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和分享,或是給我一些讚助唷!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空間
248會員
316內容數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2025/04/15
從小診所巧遇多年未見的大伯,引發作者反思尷尬經驗與人際連結。文章探討《良性尷尬》一書觀點,說明尷尬並非壞事,而是通往真誠之路,並提出三個步驟調整觀點:1.嚴防主角病;2.確認預期是否符合事實,;3.抓住思考怪獸,避免認知扭曲。另外,作者也額外補充三種常見認知扭曲:災難化思考、過度類化及二分法。
Thumbnail
2025/04/15
從小診所巧遇多年未見的大伯,引發作者反思尷尬經驗與人際連結。文章探討《良性尷尬》一書觀點,說明尷尬並非壞事,而是通往真誠之路,並提出三個步驟調整觀點:1.嚴防主角病;2.確認預期是否符合事實,;3.抓住思考怪獸,避免認知扭曲。另外,作者也額外補充三種常見認知扭曲:災難化思考、過度類化及二分法。
Thumbnail
2025/03/07
這篇文章探討經驗性迴避對創傷後成長的影響,並以作者自身經歷說明如何透過直面過去的創傷,將其轉化為成長的養分。文章也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學習如何面對痛苦並獲得成長。
Thumbnail
2025/03/07
這篇文章探討經驗性迴避對創傷後成長的影響,並以作者自身經歷說明如何透過直面過去的創傷,將其轉化為成長的養分。文章也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學習如何面對痛苦並獲得成長。
Thumbnail
2024/11/29
文章探討了四個現代人常見的情緒盲點,包括情緒偏食、情緒冷感、情緒潔癖與「情緒」控。這些盲點提醒我們,情緒的本質是整體性、兩極性、矛盾性與流動性,看懂情緒的本質,能讓我們安心且真實地體驗所有的情緒,並且豐富我們的人生。
Thumbnail
2024/11/29
文章探討了四個現代人常見的情緒盲點,包括情緒偏食、情緒冷感、情緒潔癖與「情緒」控。這些盲點提醒我們,情緒的本質是整體性、兩極性、矛盾性與流動性,看懂情緒的本質,能讓我們安心且真實地體驗所有的情緒,並且豐富我們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自從女兒去幼兒園後,在家裡經常玩起「老師」的扮演遊戲,她當老師,我當學生。她扮演得有模有樣,有些片段我有錄起來,以後可以好好回味。 她習慣站在衣櫃前,拿著一支筆和一本筆記本,開始進行教學,而我坐在床上擔任她唯一一位學生... 有次,她對我說:「這個作業是要回去跟家長一起寫的,如果有不會的地方,可
Thumbnail
自從女兒去幼兒園後,在家裡經常玩起「老師」的扮演遊戲,她當老師,我當學生。她扮演得有模有樣,有些片段我有錄起來,以後可以好好回味。 她習慣站在衣櫃前,拿著一支筆和一本筆記本,開始進行教學,而我坐在床上擔任她唯一一位學生... 有次,她對我說:「這個作業是要回去跟家長一起寫的,如果有不會的地方,可
Thumbnail
長大的我們,已經不再是過去需要倚賴父母照顧的孩子,我們有責任照顧自己,甚至持續成長讓自己過得更好,而擁抱當下的感受永遠是那第一步。
Thumbnail
長大的我們,已經不再是過去需要倚賴父母照顧的孩子,我們有責任照顧自己,甚至持續成長讓自己過得更好,而擁抱當下的感受永遠是那第一步。
Thumbnail
認真生活,認真理解自己 流於表面的談話,只是不想,也不願他人走入自己的心裡。又或者連自己也不在那裡,自己也站在自己的心門外。 聽說,時間可以稀釋那些哀愁與悲傷, 我說,時間是不是也帶走了感受的能力, 堅強了,是因為突破了?還是封閉了? 看見真正的情緒 看一些親子教育的書籍,那些教育專家們
Thumbnail
認真生活,認真理解自己 流於表面的談話,只是不想,也不願他人走入自己的心裡。又或者連自己也不在那裡,自己也站在自己的心門外。 聽說,時間可以稀釋那些哀愁與悲傷, 我說,時間是不是也帶走了感受的能力, 堅強了,是因為突破了?還是封閉了? 看見真正的情緒 看一些親子教育的書籍,那些教育專家們
Thumbnail
對於羞耻,我們要「說」出來,要讓羞耻感從內心顯現為可被觀看的對象。
Thumbnail
對於羞耻,我們要「說」出來,要讓羞耻感從內心顯現為可被觀看的對象。
Thumbnail
當日常中隱微的羞辱創傷日積月累,逐漸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秩序時。 當日夜累積的羞辱創傷一點一滴的侵蝕著自己的自信,讓我們忘記「自己是誰」 曾羞辱創傷這本書中慢慢的牽著自己,走出陰影
Thumbnail
當日常中隱微的羞辱創傷日積月累,逐漸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秩序時。 當日夜累積的羞辱創傷一點一滴的侵蝕著自己的自信,讓我們忘記「自己是誰」 曾羞辱創傷這本書中慢慢的牽著自己,走出陰影
Thumbnail
最近皮克斯的新作<青春養成記>引起了廣大的討論,除了厲害的美術與有趣的劇本外,他的題材貼近我們的生活,也讓多數的華人有著強烈的共感與無奈。今天要來討論,我從這部電影認知到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什麼華人普遍沒有自信? 家庭教育下的我們 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呢? 怎麼找回失去的自信?
Thumbnail
最近皮克斯的新作<青春養成記>引起了廣大的討論,除了厲害的美術與有趣的劇本外,他的題材貼近我們的生活,也讓多數的華人有著強烈的共感與無奈。今天要來討論,我從這部電影認知到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什麼華人普遍沒有自信? 家庭教育下的我們 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呢? 怎麼找回失去的自信?
Thumbnail
孩子,只有當你願意去看見每一件事背後的意圖,去接受它,去看見它帶來的美好,你們才是真正願意拋棄那個名為羞恥心的虛假外衣,讓你們無條件的愛成為真正的主角站上這個世界舞台,那才是真正每個人都一模一樣的時候,無分別、無批判,這時候你們才是真正能進入彼此的內心交流、穿透、接納、包容,迎來真正的世界大同。
Thumbnail
孩子,只有當你願意去看見每一件事背後的意圖,去接受它,去看見它帶來的美好,你們才是真正願意拋棄那個名為羞恥心的虛假外衣,讓你們無條件的愛成為真正的主角站上這個世界舞台,那才是真正每個人都一模一樣的時候,無分別、無批判,這時候你們才是真正能進入彼此的內心交流、穿透、接納、包容,迎來真正的世界大同。
Thumbnail
這個世界很奇怪,喜歡真實卻又想隱藏真實。 這件事情從我還是個小學生時就很有感。 如果認識小時候的我的人,對比我現在的模樣,我是指個性,應該都會覺得落差滿大的。 我小時候脾氣很倔強,喜怒完全形於色(如果你說現在還是這樣,我也不否認啦!)偶爾情緒來了還彆彆扭扭,記得小學有次在媽媽車上,媽媽要載妹妹去上
Thumbnail
這個世界很奇怪,喜歡真實卻又想隱藏真實。 這件事情從我還是個小學生時就很有感。 如果認識小時候的我的人,對比我現在的模樣,我是指個性,應該都會覺得落差滿大的。 我小時候脾氣很倔強,喜怒完全形於色(如果你說現在還是這樣,我也不否認啦!)偶爾情緒來了還彆彆扭扭,記得小學有次在媽媽車上,媽媽要載妹妹去上
Thumbnail
我們這一代,從小就被訓練「不能哭」「有什麼好生氣的」「生氣羞羞臉」「要控制情緒」,導致我們太習慣把感受往肚裡吞,連帶著將其指認都變得困難。 一但遇到漫出來無法遏抑的情緒,常常,也就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用說教小孩正視這些感受。 所以,情緒是什麼呢?
Thumbnail
我們這一代,從小就被訓練「不能哭」「有什麼好生氣的」「生氣羞羞臉」「要控制情緒」,導致我們太習慣把感受往肚裡吞,連帶著將其指認都變得困難。 一但遇到漫出來無法遏抑的情緒,常常,也就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用說教小孩正視這些感受。 所以,情緒是什麼呢?
Thumbnail
朱曉卿,2010,健行出版。 推薦給:被屁孩氣個半死的大人 之前在報紙上看到新書介紹時就記錄在我的書單了,這一年復職後對於學生演化的結果常不適應,有些學生常常令我氣個半死,也對他們的行為百思不解,才想說也許這本書會有答案,嗯…有的。 文末的推薦文中,作者的一位友人提到作者怕自己幼年的經驗會影響她對
Thumbnail
朱曉卿,2010,健行出版。 推薦給:被屁孩氣個半死的大人 之前在報紙上看到新書介紹時就記錄在我的書單了,這一年復職後對於學生演化的結果常不適應,有些學生常常令我氣個半死,也對他們的行為百思不解,才想說也許這本書會有答案,嗯…有的。 文末的推薦文中,作者的一位友人提到作者怕自己幼年的經驗會影響她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