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難題#21|《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該如何重修那陰魂不散的羞恥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從女兒去幼兒園後,在家裡經常玩起「老師」的扮演遊戲,她當老師,我當學生。她扮演得有模有樣,有些片段我有錄起來,以後可以好好回味。

她習慣站在衣櫃前,拿著一支筆和一本筆記本,開始進行教學,而我坐在床上擔任她唯一一位學生。

有次,她對我說:「這個作業是要回去跟家長一起寫的,如果有不會的地方,可以問家長,知道嗎?」

我故意刁難說:「老師,如果家長也不會,那要怎麼辦?」見她的眼珠往上飄,露出認真思考的表情,真是可愛極了。

大約過了三秒,她回答:「那妳可以請家長打電話給老師,老師會告訴你怎麼寫。」哇~真是不錯的答案呢!

老師的扮演遊戲結束之後,我詢問她說:「我可以把影片傳給你的老師看嗎?因為我覺得你真的扮演得很好!」

沒想到,她搖頭回答說:「不要,我怕老師會覺得我很好笑。」

其實年幼的孩子,很早就體驗到這種「羞恥感」,他們也會在意他人的反應,希望自己能讓人有好的印象。然而,有不少大人往往不以為意,不僅取笑孩子,還以此為樂。

例如,當孩子露出害怕的表情與行為時,就取笑孩子膽小。或是強迫孩子在眾人面前表演,當孩子露出害羞的表情,就取笑他的反應。或是,當孩子還沒戒掉尿布,就取笑他這年紀了還在包尿布,真是羞羞臉。(實在是有太多例子可以舉例了!)

王瑞在《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提到羞恥感是一個重要的情緒。

她寫道:

這個情緒一旦掌控得好,可以有效擺脫枷鎖和束縛,更輕鬆自在地面對生活;掌握得不好,則會一直被羞恥感控制,無法用自己真正的樣子去生活。

書中將羞恥感區分為健康與不健康的羞恥感。

健康的羞恥感,是對「事」,而非「人」。就像是打破水杯時,對這件事情感到羞恥,但不會去否認自己存在的意義。

不健康的羞恥感的對象是對「人」,而非「事」。同樣是打破水杯,卻對自己的存在與人格產生懷疑與否定的感受。

不知道,你的羞恥感,是健康的羞恥感,還是不健康的羞恥感呢?

羞恥感,只是一個人類自然的情緒,單看我們如何因應與解讀它。

當我們有能力擁抱自己的羞恥感,坦誠地面對真實的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羞恥感就會成為燃料,幫助我們活出踏實且富有意義的人生。

但當我們無法接納羞恥感,就會深受羞恥感的控制與束縛,讓自己活在充滿謊言或想像的世界裡,活出「看起來好像很快樂,但其實一點都不快樂」的人生。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是寫給在成長過程中受創的人,書中提供了很多的方式與建議,給你第二次成長的機會。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

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心裡總感慨:「如果父母可以提供足夠好的照顧,那孩子的人生何須重來呢?」

如果,你沒有好的童年,讓你好好長大,那就再給自己第二次好好長大的機會吧!當你能讓自己成為真正成熟的大人,接納自己的羞恥感,才能帶著更加健康的愛與關懷來養育孩子。

而你的孩子,就無須花一生的時間來療癒自己,而是靠著幸福的童年,療癒自己一生的挫折。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和分享,或是給我一些讚助唷!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是容易感到焦慮的人嗎? 最近,我離開校園的輔導工作,踏入社區提供自費諮商,遇到了好多因為各式各樣議題而感到焦慮的來談者,例如:工作、婚姻、身體、感情和人際。 每個人身上都充斥著焦慮的情緒,不知該如何處理,因此這一次我特別想分享此書《焦慮是禮物:24個練習,學習自我治癒技巧,擁抱真實的自己》
明知道有些好習慣應該建立起來,如運動與閱讀,但就是不知為何無法養成習慣?總是虎頭蛇尾或半途而廢。 如果你有相同的困擾,那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快樂成癮:不費力的練習,從此幸福戒不掉》,了解如何建立「快樂成癮」。
在疫情肆虐的時代,我們都害怕病毒侵入體內,使身體發炎生病,但你可知道如今的社會,到處都有看不見的心靈病毒,悄悄地侵蝕你健康的情緒嗎? 你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困擾嗎?經常感到躁動或不安,還是無止盡的憂鬱與失眠?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也許你的情緒正在發炎中!
從小我就是個瘦子,從未減過肥,但自從三十歲過後,新陳代謝下降,使我的體重越來越重,甚至在懷孕期間達到人生的巔峰。從那之後,我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減肥,並且永遠覺得自己沒有減肥成功,即使瘦了幾公斤,也不會感到滿意。 我們可以享受美麗帶來的好處,但美麗會逝去,可別讓自己活到最後,什麼都沒有。
也許,你曾聽過懷抱著感恩的心態,會變得比較幸福。 因此,當有人對你好時,你會主動跟對方說聲:「謝謝!」但你卻發現感謝對方,並無法讓你變得比較快樂,甚至還發現能感謝的事情太少、太小,使你陷入另一種情緒低潮。 不是感恩無效,而是我們用錯了方法。 《改變人生的大腦鍛鍊》的作者岩崎一郎認為:「如果只有好事出
你是容易感到焦慮的人嗎? 最近,我離開校園的輔導工作,踏入社區提供自費諮商,遇到了好多因為各式各樣議題而感到焦慮的來談者,例如:工作、婚姻、身體、感情和人際。 每個人身上都充斥著焦慮的情緒,不知該如何處理,因此這一次我特別想分享此書《焦慮是禮物:24個練習,學習自我治癒技巧,擁抱真實的自己》
明知道有些好習慣應該建立起來,如運動與閱讀,但就是不知為何無法養成習慣?總是虎頭蛇尾或半途而廢。 如果你有相同的困擾,那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快樂成癮:不費力的練習,從此幸福戒不掉》,了解如何建立「快樂成癮」。
在疫情肆虐的時代,我們都害怕病毒侵入體內,使身體發炎生病,但你可知道如今的社會,到處都有看不見的心靈病毒,悄悄地侵蝕你健康的情緒嗎? 你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困擾嗎?經常感到躁動或不安,還是無止盡的憂鬱與失眠?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也許你的情緒正在發炎中!
從小我就是個瘦子,從未減過肥,但自從三十歲過後,新陳代謝下降,使我的體重越來越重,甚至在懷孕期間達到人生的巔峰。從那之後,我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減肥,並且永遠覺得自己沒有減肥成功,即使瘦了幾公斤,也不會感到滿意。 我們可以享受美麗帶來的好處,但美麗會逝去,可別讓自己活到最後,什麼都沒有。
也許,你曾聽過懷抱著感恩的心態,會變得比較幸福。 因此,當有人對你好時,你會主動跟對方說聲:「謝謝!」但你卻發現感謝對方,並無法讓你變得比較快樂,甚至還發現能感謝的事情太少、太小,使你陷入另一種情緒低潮。 不是感恩無效,而是我們用錯了方法。 《改變人生的大腦鍛鍊》的作者岩崎一郎認為:「如果只有好事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 這裡的『人』,可能是個孩子,也可能是個大人。 有許多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管他(她)現在幾歲了。 我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你真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 ∣菜b導日記∣倒數898天 ❦ 『自己』是跟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所以,與其這麼做↓↓↓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裡有一句︰「成年後的很多行為,都是從童年時期學來的。」 最近從母親那邊聽到一些說話,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愉快不愉快、難堪不難堪,已經無關係了。只是,這讓我記得,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我只是在舒服地做我自己。 很清晰的記憶畫面。
小孩對別人的目光總是無畏無懼,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只求快樂不想後果。對小孩子來說,何必瞻前顧後呢?一切自有家長擔當哦。 然而,這份大無畏隨著長大漸漸消失,開始在意別人的目光,而這份在意於青春期達到高峰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識總是過剩,因為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雨水一落在身上便覺得天要塌下來。 心裏明明
親愛的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羞恥。但是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別人並不理解你在蓄養著是什麼樣的能量,只有當你不斷地紮根,深入土壤,愛自己,吸收你所需要的養分,那麼在那一天綻放自己的天氣中,你會看見你的芬芳,你的綻放,為眾人所帶來的是超於期待的美麗。接受當下的你所需要的階段,這就是你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長大後曾經想要當大歌星的小女孩, 因為兩件事情而開始有點害怕別人的眼光。 一次來自於幼稚園老師的傷害, 一次則是在全校兩千多人面前丟了個大臉。 不過呢,當她說出這兩件事,她就要收服心裡的這隻鬼了……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 這裡的『人』,可能是個孩子,也可能是個大人。 有許多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管他(她)現在幾歲了。 我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你真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 ∣菜b導日記∣倒數898天 ❦ 『自己』是跟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所以,與其這麼做↓↓↓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裡有一句︰「成年後的很多行為,都是從童年時期學來的。」 最近從母親那邊聽到一些說話,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愉快不愉快、難堪不難堪,已經無關係了。只是,這讓我記得,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我只是在舒服地做我自己。 很清晰的記憶畫面。
小孩對別人的目光總是無畏無懼,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只求快樂不想後果。對小孩子來說,何必瞻前顧後呢?一切自有家長擔當哦。 然而,這份大無畏隨著長大漸漸消失,開始在意別人的目光,而這份在意於青春期達到高峰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識總是過剩,因為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雨水一落在身上便覺得天要塌下來。 心裏明明
親愛的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羞恥。但是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別人並不理解你在蓄養著是什麼樣的能量,只有當你不斷地紮根,深入土壤,愛自己,吸收你所需要的養分,那麼在那一天綻放自己的天氣中,你會看見你的芬芳,你的綻放,為眾人所帶來的是超於期待的美麗。接受當下的你所需要的階段,這就是你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長大後曾經想要當大歌星的小女孩, 因為兩件事情而開始有點害怕別人的眼光。 一次來自於幼稚園老師的傷害, 一次則是在全校兩千多人面前丟了個大臉。 不過呢,當她說出這兩件事,她就要收服心裡的這隻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