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海浮沉(七十三)「不要害怕失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一次提出要求改變職涯路徑(另一種說法,就是“辭職”)時,心理上是有一點愧疚的。因為,以地區最高負責人的位置,想要下台,確實不宜扭頭就走。而眼皮底下又沒有他們認同的人選可以接替,雖然我舉薦了。

有朋友跟我說,那又不是你的事,而且公司也不是你的。再說,生意更不會因為缺少了我就垮掉。我覺得是有道理,但是,有一點冷血。畢竟,地球是圓的,哪一天還是會碰頭的。我因此採取‘’溫和磋商式的辭職模式‘’,也是之前那一幕戲的劇作基調。

事實上,來熱情勸說我的那一位朋友又怎會知道,我心底深處是存留著對高薪職位的不捨。也因為這樣的心理狀態,我無意識的把辭職意圖轉化為對團隊的責任感和對服務公司的善意考慮。當時正值盛年的我,無論如何都無法做到弘一法師說過的:「上船不思岸上人,下船不提船上事」那樣的從容、灑脫。

近一年的時間,其實我在開始的三個月就已經感受到整件事的困難度。首先,我從一進新加坡公司大門,我和總裁的政治競爭形勢就正式形成。這樣的競爭關係是位置決定,而不是我倆任何一方是否有鬥爭的意圖。

第二,我沒帶一兵一卒加入新加坡團隊,在行政管理領域和公司資源的調度使用,我基本上是孤軍奮戰。雖然身兼大亞洲區行銷總監的功能,也有實際指揮的職能。但是歷史的因素,是會給新加坡團隊一個“雙頭馬車”的感覺。

就這一點,我刻意的約束自己,盡量避免展現我“民主式”的領導風格。我和總裁同事是完全不一樣性格的兩個人,做人處事的方式有著更大的差異。我不希望弱化他的領導權威, 或是給人我倆高層內鬥的檯面化。這樣的職場環境,對於像我作風一向大開大合的人來說,真的是很難。

最後,原有存在東南亞地區的僵化市場通路結構,比我預想的還要複雜。更糟糕的,才試點泰國和印尼,我的戰略構想就全面棄守了。更糟糕的是,我完全沒有機會在東南亞市場取得“人和”的優勢。我若貪圖高位高薪,唯一之路就是跟著和稀泥,並徹底改變我的專業風格。

情勢是非常清楚了,只是才三個月的時間,我實在提不起勇氣,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再發起另一波騷動。我只好不著痕跡的進行我的“B計畫”,逐步的把總裁同事帶進我負責的東亞市場,讓他和團隊成員和各國重要經銷商多接觸。

這個步驟就是在設法完善東亞的團隊結構,也算是補強東亞市場急需的有效管理機制,使其為總部幕僚所接受。至於效果如何,我已經不想再以我個人視角去評斷了。

當時我身處的景況,完全符合弘一法師提過的:「不要害怕失去,你所失去的,本來就不屬於你」。當時無緣得到大師的開示,但艱難的時段,竟然有幸的循著先知的指引走出了新的方向。

B計畫的核心就是把我個人存在的核心地位慢慢弱化,希望到了掀鍋蓋的時候,形勢已經明朗了。

說這是安排傳宗接代也好,或製造將來無縫接軌也好,我就一路向前,坐等對的時機到來。這就是新加坡後期我的工作態度。

大車禍之後的徹底思考,我意會到我又再度走到了職業生涯的十字路口,我心裏拿捏不定的是我要如何再跟我的頂頭上司,也就是集團的執行長,提出辭職的要求?

我一年來在南洋地區的所見所聞,都未曾知會過執行長,我早就決定我倆負起完全的執行責任。因此,那些所謂的艱難或是問題,都只是亞洲市場那“一鍋粥”裡頭的蔥蒜蝦米而已。若真的拿來當成我辭職的藉口,我無法想像,那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通常,自願性離職需要的就是一個理由,或是藉口。前一次以家庭因素為由,想離開職場,只是後來被化解了。這次我在不說出實際問題的情況下,我能怎麼做呢?

avatar-img
195會員
288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職業生涯起伏總有時,捫心自問,自己可曾認清何時是高點?即便意會到已達高點,又當如何繼續前行? 確實,順境時,一般人都無暇他顧。只有,困境出現,或事業明顯走下坡,才會體會到巔峰時刻竟然已過。這樣的起伏;非得經歷過幾次才能醒悟,畢竟,事業和人生就一個樣,也不過如此;這般。 在萬隆車禍受傷的幾個人都先
日子飛快,遷居新加坡也近一年了,旅行的頻率比起之前在台灣的時候;少了很多。主要原因是;自己團隊對於東亞的生意已經駕輕就熟,我用遙控的管理模式就差不多足夠了。我飛比較多的都是東南亞各大城,但由於距離都不遠,通常都可以兩天來回。 夏天結束前,我們在印尼的萬隆舉辦了一個中型的講習會,這是第一次有印度的同
集團在日本的國際級重要客戶有不少,這一次要拜訪的這家比較特別,我們的產品是他們所製造設備的心臟部位,成本的占比很高,因此;供需雙方都很在意後續長久的利益,畢竟關鍵備件的使用壽命就是幾年而已,因為在各國使用中的數量不小;汰舊換新的週期此起彼落,滾滾財源,任誰都會垂涎三尺的。 從邏輯角度來看;總部發來
職場裡;遇到過無數的困難,但是;每一次發生的困難大都很獨特。其中;最奇妙的要屬日系的威脅了。它會不斷的出現,始終如影隨形。在我們的生意報告或是行銷計畫裡的 “強弱危機分析”(SWOT Analysis )很少不提到來自日本品牌威脅的。 近十年的品牌競爭,先前有過兩次和日系競爭品牌; 打到有機會面對
投資實體或是財團法人設立的宗旨就是創造股東的利益。而受僱於這框架裡頭的經理人,最重要的任務指標; 就是盡力達成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Maximise Shareholders' Interests。 近半個世紀發展出的諸多商業有關學術理論不勝枚舉,五花八門,對現代經濟的蓬勃發展有其深度的影響。可是;諸
依照計畫,我和亞洲總裁飛抵漢城(現已改名為“首爾”)做兩天的訪問。來接機的是派駐當地的地區聯絡員,或稱為Liaison Officer,他的職責就是公司對韓國市場的特派員;或是駐地經理。 他隸屬我們公司東亞的團隊,但是他的辦公地點是在韓國的住家,還有當地經銷商分租的一間辦公室。所以,他和當地銷售團
職業生涯起伏總有時,捫心自問,自己可曾認清何時是高點?即便意會到已達高點,又當如何繼續前行? 確實,順境時,一般人都無暇他顧。只有,困境出現,或事業明顯走下坡,才會體會到巔峰時刻竟然已過。這樣的起伏;非得經歷過幾次才能醒悟,畢竟,事業和人生就一個樣,也不過如此;這般。 在萬隆車禍受傷的幾個人都先
日子飛快,遷居新加坡也近一年了,旅行的頻率比起之前在台灣的時候;少了很多。主要原因是;自己團隊對於東亞的生意已經駕輕就熟,我用遙控的管理模式就差不多足夠了。我飛比較多的都是東南亞各大城,但由於距離都不遠,通常都可以兩天來回。 夏天結束前,我們在印尼的萬隆舉辦了一個中型的講習會,這是第一次有印度的同
集團在日本的國際級重要客戶有不少,這一次要拜訪的這家比較特別,我們的產品是他們所製造設備的心臟部位,成本的占比很高,因此;供需雙方都很在意後續長久的利益,畢竟關鍵備件的使用壽命就是幾年而已,因為在各國使用中的數量不小;汰舊換新的週期此起彼落,滾滾財源,任誰都會垂涎三尺的。 從邏輯角度來看;總部發來
職場裡;遇到過無數的困難,但是;每一次發生的困難大都很獨特。其中;最奇妙的要屬日系的威脅了。它會不斷的出現,始終如影隨形。在我們的生意報告或是行銷計畫裡的 “強弱危機分析”(SWOT Analysis )很少不提到來自日本品牌威脅的。 近十年的品牌競爭,先前有過兩次和日系競爭品牌; 打到有機會面對
投資實體或是財團法人設立的宗旨就是創造股東的利益。而受僱於這框架裡頭的經理人,最重要的任務指標; 就是盡力達成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Maximise Shareholders' Interests。 近半個世紀發展出的諸多商業有關學術理論不勝枚舉,五花八門,對現代經濟的蓬勃發展有其深度的影響。可是;諸
依照計畫,我和亞洲總裁飛抵漢城(現已改名為“首爾”)做兩天的訪問。來接機的是派駐當地的地區聯絡員,或稱為Liaison Officer,他的職責就是公司對韓國市場的特派員;或是駐地經理。 他隸屬我們公司東亞的團隊,但是他的辦公地點是在韓國的住家,還有當地經銷商分租的一間辦公室。所以,他和當地銷售團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本來想再拖一陣,但看到前輩很用心在教,覺得很有罪惡感,縱使他們很缺人但決定不要浪費他們的時間,快刀斬亂麻,反正自己也還不算人力。 工作場合完全開放式,直接去找主管,大概整間的前輩們都會知道。我也沒有加主管的line,平時都是群組聯絡,怕傳訊息他會收不到,所以想說下班後再私下找主管,媽呀好像單挑🤣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聊到若已經有新工作,來思考提離職的決定;但有時也有那種先結束原工作,先休息一段時間停下腳步,再找新工作的「裸辭」情形,我們也聊聊這種情況下的思考點。
Thumbnail
上個禮拜五正式離職了。 這幾天沈澱整理之後,發現我那時候意識到這份工作不適合而開始有離職的念頭的時候,卻選擇一直忍下去有很大的原因是我很害怕自己做錯決定、很害怕是不是有什麼我應該要面對但如果太快離職我會不會就逃走了?
好吧,我確實心情不太好,感覺自己整個人有點低迷.... 可能是因為我又被資遣了吧?上一次資遣還是在上一次的時候,那時候是因為公司訂單縮減,能理解公司的決定。 這一次呢...是公司經營不擅,要走到清算解散這一步 ,問題是上一間公司我好歹待了一年多,這間公司我才待了2個半月!?難不成是我來了公司才發
Thumbnail
三個多月前,我辭職了。離開讓人感到內耗的地方,我充滿對未來的期待。然而此刻我發現,離開只是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而新的挑戰和困難也隨之而來。我的計劃執行狀況乏善可陳,需重新審視並持續執行。
Thumbnail
從不適合的職場離開,為何可惜? 一般企業離職轉換,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為何公職與企業間的流動阻礙重重? 考公職的時間精力固然是成本,留在不適合的工作不也是成本嗎?
Thumbnail
同為105年地方特考三等錄取的同仁要離職了,從報到至離職剛好滿6個月,我想多數人都會認為考上公職後辭職是很不智的選擇,而本局也不乏辭職後再回原機關任職的案例,但更多的案例是離開公職並且找到屬於自我的一片天(魚凱、齊柏林、愛因斯坦)。我想討論的不是辭不辭職的問題,因為自己的人生終究是自己負責,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辭職的個人經驗分享,作者認為辭職不一定要等到在一個地方圓滿了才選擇離開,只要能從過程的磨難中幫助自己認知到待解課題是什麼,就已是個收穫。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本來想再拖一陣,但看到前輩很用心在教,覺得很有罪惡感,縱使他們很缺人但決定不要浪費他們的時間,快刀斬亂麻,反正自己也還不算人力。 工作場合完全開放式,直接去找主管,大概整間的前輩們都會知道。我也沒有加主管的line,平時都是群組聯絡,怕傳訊息他會收不到,所以想說下班後再私下找主管,媽呀好像單挑🤣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聊到若已經有新工作,來思考提離職的決定;但有時也有那種先結束原工作,先休息一段時間停下腳步,再找新工作的「裸辭」情形,我們也聊聊這種情況下的思考點。
Thumbnail
上個禮拜五正式離職了。 這幾天沈澱整理之後,發現我那時候意識到這份工作不適合而開始有離職的念頭的時候,卻選擇一直忍下去有很大的原因是我很害怕自己做錯決定、很害怕是不是有什麼我應該要面對但如果太快離職我會不會就逃走了?
好吧,我確實心情不太好,感覺自己整個人有點低迷.... 可能是因為我又被資遣了吧?上一次資遣還是在上一次的時候,那時候是因為公司訂單縮減,能理解公司的決定。 這一次呢...是公司經營不擅,要走到清算解散這一步 ,問題是上一間公司我好歹待了一年多,這間公司我才待了2個半月!?難不成是我來了公司才發
Thumbnail
三個多月前,我辭職了。離開讓人感到內耗的地方,我充滿對未來的期待。然而此刻我發現,離開只是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而新的挑戰和困難也隨之而來。我的計劃執行狀況乏善可陳,需重新審視並持續執行。
Thumbnail
從不適合的職場離開,為何可惜? 一般企業離職轉換,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為何公職與企業間的流動阻礙重重? 考公職的時間精力固然是成本,留在不適合的工作不也是成本嗎?
Thumbnail
同為105年地方特考三等錄取的同仁要離職了,從報到至離職剛好滿6個月,我想多數人都會認為考上公職後辭職是很不智的選擇,而本局也不乏辭職後再回原機關任職的案例,但更多的案例是離開公職並且找到屬於自我的一片天(魚凱、齊柏林、愛因斯坦)。我想討論的不是辭不辭職的問題,因為自己的人生終究是自己負責,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辭職的個人經驗分享,作者認為辭職不一定要等到在一個地方圓滿了才選擇離開,只要能從過程的磨難中幫助自己認知到待解課題是什麼,就已是個收穫。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