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學會數學的小丑碩博士生,都有下面三個特徵:

更新於 2024/08/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誤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微積分:

- 許多學生在學完微積分課程後,往往會自信地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微積分的精髓。事實上,他們可能只理解了公式的應用,而沒有深入了解其背後的推理和邏輯。例如,他們能夠解微分方程,但對於微積分如何從基本原理推導出來,卻知之甚少。這種表面理解使得他們在面對更高階數學問題時,無法靈活運用微積分的思想,導致解題思路卡住。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自信地說自己懂微積分,卻在更複雜的問題面前束手無策。


2. 缺乏專業指導卻執意自學:

- 數學自學最大的挑戰在於缺乏專業的反饋機制。自學者往往只能依賴自己的理解,但數學中的盲點和錯誤很難自行發現。與電腦科學不同,電腦科學的錯誤可以通過編譯器來快速檢測並修正,而數學的問題則需要經過多次的推敲和專業指導才能被察覺。因此,很多自學者在沒有專業人士的點撥下,常常會在某些概念上停滯不前,難以突破學習瓶頸。這使得他們的學習進度緩慢,甚至可能走上錯誤的理解路線。


3. 忽視數學的基礎學科——微積分與線性代數:

- 在學習新數學概念時,許多學生往往忽視了微積分與線性代數這兩門基礎學科的重要性。事實上,許多高等數學的理論都是由這兩個基礎學科演變而來的。學生如果能夠牢記「一切的數學其實就是微積分與線性代數」這句話,並在學習新概念時不斷反思其與微積分或線性代數的聯繫,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此外,這種學習方法能夠幫助他們在解題時,找到解題思路的源頭,從而提升他們的數學推理能力。相反,忽視這一點的學生往往會迷失在複雜的公式推導中,無法理解其本質。


你在自學數學的過程中還見過什麼其他錯誤?

avatar-img
52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碩博士在學學生,如何有效地達成研究目標是學術生涯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要在學術領域取得成果,必須掌握三個關鍵元素:一個清晰具體的「研究目標」、一個彈性實用的「研究計畫」、以及每日持續進行的「研究行動」。這三者共同奠定了成功完成論文或研究項目的基石。 ▋清晰具體的研究目標 研究的起點是確立
O與KR兩者都是在講目標,但O可以是無法測量的,但KR就需要指出如何去達到。 作為領導者,我們需要給到O,還是給到KR呢? 給到 KR 的程度,可以確保每週都可以照著目標往前走。 給到KR,可以讓普通的學生照著進度完成最低標準, 而有主動性的學生,也可以在KR的執行上,給出更深入的執行。
1. 只依賴直覺和生活常識卻缺乏扎實知識: - 這類學生往往誤以為直覺和經驗足以指導研究方向,但在沒有充分的理論基礎和知識支持下,這種直覺容易導致錯誤判斷。許多時候,他們忽略了數據的重要性,並且容易過度自信,認為自己能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得出結論。這樣的思維方式可能導致研究結果的偏頗,甚至
碩博士階段的學術研究常常伴隨著高壓和不確定性,情緒波動成為許多研究生面臨的常態。然而,情緒並非簡單地分為“好”或“壞”,而是一種不斷流動的狀態。正如李松蔚老師在情緒管理課程中所提到的,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更自然、更靈活地應對這種流動,從而達到更好的情緒狀態。 ▋情緒命名 作為碩博士學生,在繁
「為什麼我們的工作時間愈來愈長?」 「問題的源頭在生產工具本身。 生產工具愈進化,愈高級,效率愈高,愈好用, 我們就用得愈多,所以工作時間就愈長。」 「工具不僅為你解決問題,還會在你始料未及的地方,推開新的可能性的大門。」 「這扇大門一但推開,就再也關不上了,只會把門撐
1. 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捨本逐末: - 有些同學熱衷於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一年內讀了多少本書,或者是短時間內讀完了多少書籍,似乎這樣的紀錄能夠證明他們的學習成果。然而,閱讀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你讀了多少本書,而在於你從這些書中獲得了什麼樣的啟發和理解。單純追求閱讀數量,往往會導致浮躁的學習態
作為碩博士在學學生,如何有效地達成研究目標是學術生涯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要在學術領域取得成果,必須掌握三個關鍵元素:一個清晰具體的「研究目標」、一個彈性實用的「研究計畫」、以及每日持續進行的「研究行動」。這三者共同奠定了成功完成論文或研究項目的基石。 ▋清晰具體的研究目標 研究的起點是確立
O與KR兩者都是在講目標,但O可以是無法測量的,但KR就需要指出如何去達到。 作為領導者,我們需要給到O,還是給到KR呢? 給到 KR 的程度,可以確保每週都可以照著目標往前走。 給到KR,可以讓普通的學生照著進度完成最低標準, 而有主動性的學生,也可以在KR的執行上,給出更深入的執行。
1. 只依賴直覺和生活常識卻缺乏扎實知識: - 這類學生往往誤以為直覺和經驗足以指導研究方向,但在沒有充分的理論基礎和知識支持下,這種直覺容易導致錯誤判斷。許多時候,他們忽略了數據的重要性,並且容易過度自信,認為自己能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得出結論。這樣的思維方式可能導致研究結果的偏頗,甚至
碩博士階段的學術研究常常伴隨著高壓和不確定性,情緒波動成為許多研究生面臨的常態。然而,情緒並非簡單地分為“好”或“壞”,而是一種不斷流動的狀態。正如李松蔚老師在情緒管理課程中所提到的,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更自然、更靈活地應對這種流動,從而達到更好的情緒狀態。 ▋情緒命名 作為碩博士學生,在繁
「為什麼我們的工作時間愈來愈長?」 「問題的源頭在生產工具本身。 生產工具愈進化,愈高級,效率愈高,愈好用, 我們就用得愈多,所以工作時間就愈長。」 「工具不僅為你解決問題,還會在你始料未及的地方,推開新的可能性的大門。」 「這扇大門一但推開,就再也關不上了,只會把門撐
1. 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捨本逐末: - 有些同學熱衷於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一年內讀了多少本書,或者是短時間內讀完了多少書籍,似乎這樣的紀錄能夠證明他們的學習成果。然而,閱讀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你讀了多少本書,而在於你從這些書中獲得了什麼樣的啟發和理解。單純追求閱讀數量,往往會導致浮躁的學習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你學習任何數學, 都要問這哪個部分是微積分長出來的, 哪個部分是線性代數長出來的。 當然,你需要先把微積分與線性代數學一次, 知道裡面有哪些內容, 接下來學任何新的東西,其實都是微積分跟線性代數。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1. 只關注自己知識面的新穎點子: - 許多學生在讀Paper時,會覺得這些研究成果非常新穎,驚嘆於「怎麼會有這麼新穎的點子!」但往往這些點子只是對自己的知識面來說是新鮮的,而不是對整個領域都是新穎的。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深入理解Paper真正的創新點。 2. 不深入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仔仔好像對數學的不感冒, 我認為簡單的公式, 他居然.... 真的, 這個學期已考完試, 好好利用這段時間. 我希望用 奬勵的方法, 找到突破點, 希望仔仔能找到學習數學的一 些興趣, 不求他能拿到A , 可以輕易取得B. 同時也不要討厭 數學, 每天堅持學一點, 複利的效果, 到小五時,
Thumbnail
學習適當的背誦對於數學學習來說是好事,但並不是要求學生把每個算式從頭背到尾,而是需要理解和應用數學概念。毫無壓力的學習沒有不好,但必須接受沒什麼成效的結果。透過自律性的執行計劃,避免沉迷於不當消遣,才能加強學習的效果。
Thumbnail
微積分是許多人的夢魘,但事實上卻是我們早已接觸過的知識,就像速度、距離和時間的關係一樣,一直以來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它教導了我們積極的生活態度,並且與許多生活面向息息相關,例如收入和儲蓄,個人成長策略和生活習慣。 這篇文章通過這些例子解釋了微積分的基本邏輯。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你學習任何數學, 都要問這哪個部分是微積分長出來的, 哪個部分是線性代數長出來的。 當然,你需要先把微積分與線性代數學一次, 知道裡面有哪些內容, 接下來學任何新的東西,其實都是微積分跟線性代數。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1. 只關注自己知識面的新穎點子: - 許多學生在讀Paper時,會覺得這些研究成果非常新穎,驚嘆於「怎麼會有這麼新穎的點子!」但往往這些點子只是對自己的知識面來說是新鮮的,而不是對整個領域都是新穎的。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深入理解Paper真正的創新點。 2. 不深入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仔仔好像對數學的不感冒, 我認為簡單的公式, 他居然.... 真的, 這個學期已考完試, 好好利用這段時間. 我希望用 奬勵的方法, 找到突破點, 希望仔仔能找到學習數學的一 些興趣, 不求他能拿到A , 可以輕易取得B. 同時也不要討厭 數學, 每天堅持學一點, 複利的效果, 到小五時,
Thumbnail
學習適當的背誦對於數學學習來說是好事,但並不是要求學生把每個算式從頭背到尾,而是需要理解和應用數學概念。毫無壓力的學習沒有不好,但必須接受沒什麼成效的結果。透過自律性的執行計劃,避免沉迷於不當消遣,才能加強學習的效果。
Thumbnail
微積分是許多人的夢魘,但事實上卻是我們早已接觸過的知識,就像速度、距離和時間的關係一樣,一直以來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它教導了我們積極的生活態度,並且與許多生活面向息息相關,例如收入和儲蓄,個人成長策略和生活習慣。 這篇文章通過這些例子解釋了微積分的基本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