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談亞斯】理解心理動力,而不是行為現象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請先看圖片,這張表整理了對亞斯孩子的「觀察」和「行為」,原則上是準確的,都蠻典型的。然它只描述行為現象,沒有心理概念,好像亞斯孩子都是本能行為的組合,活在自己的世界,沒有優勢。

整體來看時,會有一個不對勁的感覺:「人性」的部分呢?

圖片裡有一行筆記:「交換式學習(條件交換)」有效。是的,是有效,但為什麼有效呢?也鮮少人探索其原理機制--亞斯人的心理是怎麼想的呢,他是想親近人的(人性),那他都怎麼想、怎麼做的(心理工具)呢,最後導致與一般社交不同的行為。


在心理衡鑑或評估時,最常依靠的是當事人的外在言行,再根據此內容、行為來做判斷。然而行為是最終結果的表象,是內在心理狀態改變才導致行為改變。行為,或者身心症狀,都在述說著當事人的矛盾、痛苦、未滿足。在諮商時,我們要關注的是裡面。

「亞斯特質」也是如此,亞斯是特質而非「性格」,只是它的神經傳導路徑(意識不到情緒的情盲)會慣性反應,而反應會引導當事人認知偏執,導致看起來有相同典型行為,這只有兒童期才這樣,發展過程中每人性格(面對事件的態度)、智力、成長經驗、支持系統…各有辦法補償,長成不同價值觀及外顯面貌。每個人類都一樣,不會因為障礙而都長一個樣,所以亞斯沒有類型,亞斯特質只是幫助我們去想「喔,這個工具會讓他往這邊想」,就像戴了眼見為憑的偏光眼鏡,他看到的是過濾後的世界,看到的是什麼,解釋的素材不同,各人的世界觀、處世價值自然不同。(非亞斯也是一樣的,只是過濾的工具是情緒)

使用同一個字詞,但背後可能意義不同,文化不同,像是日文漢字的「勉強」,中文是勉為其然、半強迫,但日文意思卻是「努力吧」。因此對有亞斯特質的人而言,有問題的不是他,而是他的見理系統與社交系統格格不入,才會產生不適應的狀態。

所以我們要定位的是:『他怎麼想,他用什麼工具,而我們怎麼想,我們又用什麼工具』,如果要跟亞斯人一起經營一段關係,更是如此。

    avatar-img
    314會員
    215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多重人格是有條件的 當次人格是高功能的,能單獨面對困境時,這表示個案本身也是高智能 本身能力夠強,才有好的分身 如果不夠強呢?基本上走人格潰散、崩解的路徑
    #對亞斯女孩的描述,已包含亞斯男孩也會有的行為特徵,主要是女性特質情緒敏銳及行為變化本來就比男性多。 #我只摘前半部,後面蠻多重複的。有2-3個條列我有合併。
    心理物理學(psychophysics) 是研究『物理刺激』/『感官認知』和『內在感受』之間定量關係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即「以科學方法研究刺激與感覺之間的關係」 大學時讀過包括知覺心理學、生理學、實驗心理學等科目,都會提到「人藉由感官感知得到資訊」如何引發「心理的內在感受」 例如:觸碰
    【亞斯人月費社團經營方向】協助適應生活,發展自己的分析工具 以亞斯人參加為主的社團
    【團一】《我的家人有亞斯特質/自閉症》專業諮詢與共享學習社團 談亞斯伴侶、亞斯親子、亞斯父母和當事人自我照顧等議題 備註:此為亞斯家屬社團,以家屬感受為主,若持相反立場文章會刪除封鎖。不建議亞斯人參加。 【社團經營方向】希望大家可以抓到要領,然後「自行設計」出共處方法
    我們的腦部是高級處理器,簡要來說,左右大腦會各司其職、各自運作,並互相交流,得到結論與反應 「胼胝體」是連結左右兩邊大腦訊息的橋樑,是類似高品質的訊息傳輸線 一般來說(並非絕對)左腦有邏輯及語言,右腦為圖像理解及肢體語言,經由胼胝體交流,它們得以共享合而為一
    1.多重人格是有條件的 當次人格是高功能的,能單獨面對困境時,這表示個案本身也是高智能 本身能力夠強,才有好的分身 如果不夠強呢?基本上走人格潰散、崩解的路徑
    #對亞斯女孩的描述,已包含亞斯男孩也會有的行為特徵,主要是女性特質情緒敏銳及行為變化本來就比男性多。 #我只摘前半部,後面蠻多重複的。有2-3個條列我有合併。
    心理物理學(psychophysics) 是研究『物理刺激』/『感官認知』和『內在感受』之間定量關係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即「以科學方法研究刺激與感覺之間的關係」 大學時讀過包括知覺心理學、生理學、實驗心理學等科目,都會提到「人藉由感官感知得到資訊」如何引發「心理的內在感受」 例如:觸碰
    【亞斯人月費社團經營方向】協助適應生活,發展自己的分析工具 以亞斯人參加為主的社團
    【團一】《我的家人有亞斯特質/自閉症》專業諮詢與共享學習社團 談亞斯伴侶、亞斯親子、亞斯父母和當事人自我照顧等議題 備註:此為亞斯家屬社團,以家屬感受為主,若持相反立場文章會刪除封鎖。不建議亞斯人參加。 【社團經營方向】希望大家可以抓到要領,然後「自行設計」出共處方法
    我們的腦部是高級處理器,簡要來說,左右大腦會各司其職、各自運作,並互相交流,得到結論與反應 「胼胝體」是連結左右兩邊大腦訊息的橋樑,是類似高品質的訊息傳輸線 一般來說(並非絕對)左腦有邏輯及語言,右腦為圖像理解及肢體語言,經由胼胝體交流,它們得以共享合而為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的生存動力出於本能,而人的煩惱亦來自本能,這個本能主要有兩個部分:「性」與「自我認同」。人追逐這兩者,又同時為兩者所傷。
    Thumbnail
    總是能感受最細微的變化,不論是環境中的光線或別人的心情,彷彿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同身受,但是孩子可能一開始會不知所措,那該怎麼適應這樣的天賦,活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呢?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亞斯伯格症特質在職場上可能帶來的優勢。較低的社交需求可能導致高效率和生產力,直言不諱的溝通也有價值。這些特質還可能帶來創新解決方案和強烈的責任感。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深入探討《心理摩擦力》一書,揭示心理障礙並提供解決方案,包括克服心理摩擦力、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以及保持一致性和責任感。
    Thumbnail
    對我來說一個人的美好都可以靠包裝,只有人性的單純假不來。
    Thumbnail
    瞭解人類圖敘述的背後意涵,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內在權威與策略,進行決策與行動。透過經驗與練習,協助你在面對情況時做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行動和想法是組成我們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行動方式能夠拉近或推離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物,就像是我們人格風格的大聲公一樣。這篇文章探討了行動和想法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一些思考的觀點。
    Thumbnail
    人的生存動力出於本能,而人的煩惱亦來自本能,這個本能主要有兩個部分:「性」與「自我認同」。人追逐這兩者,又同時為兩者所傷。
    Thumbnail
    總是能感受最細微的變化,不論是環境中的光線或別人的心情,彷彿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同身受,但是孩子可能一開始會不知所措,那該怎麼適應這樣的天賦,活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呢?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亞斯伯格症特質在職場上可能帶來的優勢。較低的社交需求可能導致高效率和生產力,直言不諱的溝通也有價值。這些特質還可能帶來創新解決方案和強烈的責任感。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深入探討《心理摩擦力》一書,揭示心理障礙並提供解決方案,包括克服心理摩擦力、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以及保持一致性和責任感。
    Thumbnail
    對我來說一個人的美好都可以靠包裝,只有人性的單純假不來。
    Thumbnail
    瞭解人類圖敘述的背後意涵,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內在權威與策略,進行決策與行動。透過經驗與練習,協助你在面對情況時做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行動和想法是組成我們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行動方式能夠拉近或推離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物,就像是我們人格風格的大聲公一樣。這篇文章探討了行動和想法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一些思考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