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公案徹底終結.文字考證.(形篇)其勝不殆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收錄於《孫子兵法論正》。〈孫子兵法論正.十三篇論正.形.十〉。〕

 

「故其勝不殆,不殆者,其所措勝,勝敗者也。」

 

版本資料類:

  《竹簡甲本》作:「故其勝不貸,不貸者……。」

  《竹簡乙本》作:「故其勝不貸,不貸者,其所錯(措)勝,勝敗者也。」

  《論正本》:「故其勝不殆,不殆者,其所措勝,勝敗者也。」(16)

  《曹註本》:「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勝,勝巳敗者也。」(18)

  《武經本》:「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勝,勝巳敗者也。」(18)

  《會註本》:「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巳敗者也。」(19)

  《四庫本》:「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勝,勝巳敗者也。」(18)

  《孫校本》:「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19)

徵引資料類:

先秦時期:

  〈呂氏春秋.決勝〉:「凡兵,貴其因也。因也者,因敵之險以為己固,因敵之謀以為己事。能審因而加勝,則不可窮矣。勝不可窮之謂神,神則能不可勝也。夫兵,貴不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彼。聖人必在己者,不必在彼者,故執不可勝之術以遇不勝之敵,若此則兵無失矣。凡兵之勝,敵之失也。勝失之兵,必隱必微,必積必摶。隱則勝闡矣,微則勝顯矣,積則勝散矣,摶則勝離矣。諸搏攫柢噬之獸,其用齒角爪牙也必託於卑微隱蔽,此所以成勝。」

隋唐時期:

  〈長短經.水火〉:「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易勝者敗。善者之勝也,無知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武,不武者,其所錯勝,勝已敗者也。」

註釋校語類:

  李筌曰:百戰百勝,有何疑貳也?此筌以「忒」字為「貳」也。

  張預曰:力戰而求勝,雖善者亦有敗時。既見於未形,察於未成,則百戰百勝,而無一差忒矣。

  曹操曰:察敵必可敗,不差忒也。

  杜牧曰:措,猶置也。忒,差忒也。我能置勝不忒者何也?蓋先見敵人已敗之形,然後攻之,故能致必勝之功,不差忒也。

  賈林曰:讀「措」為「錯」,錯雜也。取敵之勝,理非一途,故雜而料之也。常於勝未形,已見敵之敗。

 

正文:

  「措、錯」皆從「昔」得聲,通假字。如:〈漢書.宣帝紀〉:「舉措曲直,各得其所。」顏師古注:「措,置也,音千故反。」及〈漢書.哀帝紀〉:「百姓愁怨,靡所錯躬。」顏師古注:「錯,置也,音千故反。」。然則何以此句之「貸、忒」正作「殆」?其理有三:

  一.從「代」、「台」聲之字古多通假,如:〈道德經.四十一章〉:「夫唯道,善貸且成。」,此句帛書〈道德經.德經〉作:「夫唯道,善始且善成。」,貸作始。〈黃帝四經.稱〉:「人莫能代。」與「身薄則貸。」之「代」與「貸」皆作「殆」解。〈淮南子.氾論〉:「出百死而紿一生。」許慎註:「紿,讀仍代之代也。」。又本句李筌註:「百戰百勝,有何疑貮也?此筌以『忒』字為『貳』也。」;〈大戴禮記.五帝德〉:「其言不貳,其行不回,四海之內,舟輿所至,莫不說夷。」此句〈孔子家語.五帝德〉作:「流四凶而天下服,其言不忒,其德不回,四海之內,舟輿所及,莫不夷說。」是「貳、忒」通假例。〈荀子.禮論〉:「萬物變而不亂,貳之則喪也。」此句〈大戴禮記.禮三本〉作:「萬變不亂,貸之則喪。」是「貳、貸」通假例。〈易傳.豫.彖傳〉:「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陸德明〈釋文音義.周易音義〉:「忒,京作貸。」;〈禮記.月令〉:「是月也,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無或差貸。」此句〈呂氏春秋.季夏紀〉作:「是月也,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無或差忒。」;〈禮記.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毋失經紀,以初為常。」此句〈呂氏春秋.孟春紀〉作:「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忒,無失經紀,以初為常。」是「貸、忒」通假例。〈尚書.周書.洪範〉:「卜五,占用二,衍忒。」此句〈史記.宋微子世家〉作:「卜五,占之用二,衍貣。」是「忒、貣」通假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朱建)〉:「平原君家貧,未有以發喪,方假貸服具。」此句〈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朱建)〉作:「貧未有以發喪,方假貣服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從昆弟假貸猶足為生,何至自苦如此!」此句〈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作:「從昆弟假貣,猶足以為生,何至自苦如此!」是「貸、貣」通假例。簡本〈禮記.緇衣〉:「其義不弋。」今本作:「其儀不忒。」是「忒、弋」通假例。由此可見「弋、忒、貣、貸、貳」皆因從「弋」旁而通假。故不管是「忒、貸、貳」皆可與從「台」之字相通假。「弋、台」音近而誤也,如「怡」今仍念如「宜」與「弋」音近。

  二.由此文上承「所謂善者,勝易勝者也。故善者之戰,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下接「善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一理,可知此處的「貸」或「忒」實作「殆」,因為「勝易勝」正可導致「其勝不殆」的結果,而「不殆者,其所措勝,勝敗者也」一句則更明白指出「不殆」的原因正在於「勝敗者也」,而「勝敗者」正與「勝易勝」之理同。

  三.孫子於其它篇中說到「戰」或「勝敗」之情況時,多用「殆」,如:〈地形〉:「故兵: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及〈謀攻〉:「故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敗;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又由本篇之上下文可知:正因為「勝可知」、正因為我方是「善者」,所以能「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所以能「百戰百勝」,而這些都是因為「知彼知己」的緣故,所以此處必然是作「其勝不殆」無疑。

  由以上三點可知,所謂的「忒、貸」實應作「殆」。至於《孫校本》的「必」字,觀此文之上下文意即可知其係衍文,故不從。而「敗」或作「已敗」,其意同,審下文有「不失敵之敗也」、「敗兵先戰」之語,故以作「敗」字為是,從竹簡。而〈長短經.水火〉引作「不武」,「武、忒」形近而誤也,此審其上下文即可知之矣,不贅言。

 

《孫子兵法白話譯註》相關白話翻譯:

  他取勝時不會遇到危險,之所以不會遇到危險是因為他所制訂的取勝之策,是用來取勝早已失敗的敵人的啊!所以高明的人,先站立在不能被打敗的位置,而不會喪失打敗敵人的良機。因此,勝利的軍隊先取勝再作戰,失敗的軍隊先作戰再求取勝。

 

電子書:

《孫子兵法論正》

《孫子兵法白話譯註》

 

 

    34會員
    110內容數
    本專題有兩類文章:一是考證古籍文字的正誤,一是考證先秦諸子的成書年代與真偽。懂得文字的正確或其他可能的解法,才有機會正確的理解古籍。目前考證的文字已經有數千篇,考證書籍真偽的專書已經有數本。並已徹底解決了孫子、老子、文子等等公案。但有些考證尚未成書,考量生活環境,很多成果恐怕難以成書,因此開了這個專題加以發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朔雪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認真研究佛教,應當用辨偽書的方法,考求此書的真偽,如果屬偽就可以把牠燒了。〔朔雪寒駁:是偽書就要燒了,真是極端啊!而且如果判定偽書的人其實水準很差呢?譬如一眾疑古者的謬論把一堆真書打成了假書,是不是要把這些疑古派用毫無常識與邏輯打成假書的真書也全燒了!〕
    以下這篇是關於胡適在關尹子公案中所提證據的反駁!胡適在老子公案中筆戰群儒,打得馮友蘭、錢穆等大師不敢吱聲音!只能用不回應當成繼續胡扯的本錢!畢竟沒有多少人會去真正理解整個公案的始末,並且還要具備文言水平。胡適最後感嘆這些知錯不認、不改是一種信仰。那麼當胡適也成為疑古派時,其水準如何?
      目前列子公案已經徹底解決,但還沒時間包裹成書,暫時以連載方式進行。這一則講疑古派提出質疑時往往沒有常識的普遍現象!譬如老子還沒稱帝,兒子居然能被叫做皇子!不知道這些學者究竟在質疑歷史真實性之前是否真的用心思考過。
    蒙文通批閱《先秦諸子繫年》稿子,稱錢穆「君書體大思精,惟當於三百年前顧亭林諸老輩中求其倫比。乾嘉以來,少其匹矣。」、陳寅恪曾說《先秦諸子繫年》「極精湛,時代全據《紀年》訂《史記》之誤,心得極多,至可佩服」。「陳寅恪、錢穆、陳垣、呂思勉」被稱為「史學四大家」。到底錢穆的文化貢獻有多大?非看不可。
    所以整個學術史就這樣被疑古派的無知、荒謬、虛假、暴力,夾雜著人海戰術、學術潛規則,給整個搞亂了!這跟四人幫、破四舊沒有兩樣。甚至我們今天早已經看不到四人幫(早已經遺忘),破四舊的損害也早就終止,但疑古派的勢力與影響力卻仍在繼續!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錢穆在目前所揭露的「考證」中使用的幾個主要伎倆:
    列子公案是一個可以跟老子公案的熱鬧程度相提並論的公案,涉案者有諸如錢鍾書、季羨林等令人「景仰」的大師在其中。牽涉到的文章文字數量破百萬字,不是一本專書不能盡數收納。
    認真研究佛教,應當用辨偽書的方法,考求此書的真偽,如果屬偽就可以把牠燒了。〔朔雪寒駁:是偽書就要燒了,真是極端啊!而且如果判定偽書的人其實水準很差呢?譬如一眾疑古者的謬論把一堆真書打成了假書,是不是要把這些疑古派用毫無常識與邏輯打成假書的真書也全燒了!〕
    以下這篇是關於胡適在關尹子公案中所提證據的反駁!胡適在老子公案中筆戰群儒,打得馮友蘭、錢穆等大師不敢吱聲音!只能用不回應當成繼續胡扯的本錢!畢竟沒有多少人會去真正理解整個公案的始末,並且還要具備文言水平。胡適最後感嘆這些知錯不認、不改是一種信仰。那麼當胡適也成為疑古派時,其水準如何?
      目前列子公案已經徹底解決,但還沒時間包裹成書,暫時以連載方式進行。這一則講疑古派提出質疑時往往沒有常識的普遍現象!譬如老子還沒稱帝,兒子居然能被叫做皇子!不知道這些學者究竟在質疑歷史真實性之前是否真的用心思考過。
    蒙文通批閱《先秦諸子繫年》稿子,稱錢穆「君書體大思精,惟當於三百年前顧亭林諸老輩中求其倫比。乾嘉以來,少其匹矣。」、陳寅恪曾說《先秦諸子繫年》「極精湛,時代全據《紀年》訂《史記》之誤,心得極多,至可佩服」。「陳寅恪、錢穆、陳垣、呂思勉」被稱為「史學四大家」。到底錢穆的文化貢獻有多大?非看不可。
    所以整個學術史就這樣被疑古派的無知、荒謬、虛假、暴力,夾雜著人海戰術、學術潛規則,給整個搞亂了!這跟四人幫、破四舊沒有兩樣。甚至我們今天早已經看不到四人幫(早已經遺忘),破四舊的損害也早就終止,但疑古派的勢力與影響力卻仍在繼續!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錢穆在目前所揭露的「考證」中使用的幾個主要伎倆:
    列子公案是一個可以跟老子公案的熱鬧程度相提並論的公案,涉案者有諸如錢鍾書、季羨林等令人「景仰」的大師在其中。牽涉到的文章文字數量破百萬字,不是一本專書不能盡數收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之」﹑「乎」﹑「者」﹑「也」都屬虛字。趙匡胤笑問:「之乎者也,助得甚事?」77 我們的回答是﹕茲事體大矣﹗ 我們從「也」字開始。 古文使用「也」字結尾的句式,多得不勝枚舉。例如 ——下舉的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內容載於此,供參考。內容會以朔雪寒所考訂為基礎,加上一些自己的心得,例如五變、九地的內容,會與朔雪寒所考訂有相當差異。 《呂氏春秋‧離俗‧上德》:「為天下及國,莫如以德,莫如行義。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勸,不罰而邪止,此神農、黃帝之政也。以德以義,則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矣;太華之
    Thumbnail
    陰陽互濟,缺一不可。若是任一方過盛,定然遭到另一方的反撲。 此消彼長,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隋唐演義篇到此結束,現在的我盡力了。
    Thumbnail
    批評孫子的那些人....批評孫子兵法的那些人.... 朔雪寒(blogspot、方格子)的《孫子兵法論正》(一冊)、《道德經論正》(八冊),是極好論證教科書。從事考證的,應該多讀,「他山之石,可以為錯」。那些人,是指哪些人呢?《孫子兵法論正》一一點名:杜牧、歐陽修、蘇洵、何去非、蘇軾、戴少望、高似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Thumbnail
    古典章回小說是以事情為敘述重點,如《水滸》是以宋江等人起義、《封神》是以周文王反商為核心⋯⋯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之」﹑「乎」﹑「者」﹑「也」都屬虛字。趙匡胤笑問:「之乎者也,助得甚事?」77 我們的回答是﹕茲事體大矣﹗ 我們從「也」字開始。 古文使用「也」字結尾的句式,多得不勝枚舉。例如 ——下舉的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內容載於此,供參考。內容會以朔雪寒所考訂為基礎,加上一些自己的心得,例如五變、九地的內容,會與朔雪寒所考訂有相當差異。 《呂氏春秋‧離俗‧上德》:「為天下及國,莫如以德,莫如行義。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勸,不罰而邪止,此神農、黃帝之政也。以德以義,則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矣;太華之
    Thumbnail
    陰陽互濟,缺一不可。若是任一方過盛,定然遭到另一方的反撲。 此消彼長,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隋唐演義篇到此結束,現在的我盡力了。
    Thumbnail
    批評孫子的那些人....批評孫子兵法的那些人.... 朔雪寒(blogspot、方格子)的《孫子兵法論正》(一冊)、《道德經論正》(八冊),是極好論證教科書。從事考證的,應該多讀,「他山之石,可以為錯」。那些人,是指哪些人呢?《孫子兵法論正》一一點名:杜牧、歐陽修、蘇洵、何去非、蘇軾、戴少望、高似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Thumbnail
    古典章回小說是以事情為敘述重點,如《水滸》是以宋江等人起義、《封神》是以周文王反商為核心⋯⋯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