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這樣的經驗嗎?對方說了一長串,你還是不理解對方想表達什麼?還是,你認真說明了,對方卻一直抓不到自己的重點?
Sunny最近正好遇到這樣的狀況,因為工作上要跟不同部門的人溝通,我觀察到能簡單說重點的人,讓我很快抓到他的意思,我能夠很快解決他的問題。但有些人跟我溝通很久,我仍然抓不太到他的意思,也很難提出好的解決方法,甚至溝通流程拉很長,彼此email和電話往返,問題卻一直繞來繞去,無法釐清和聚焦,久久未見明確解決方法,問題就一直懸而未決。
在跟其他單位同仁溝通時,還有跟廠商溝通時都曾有類似的情形。我認為,一方面是各自的專業語言本身存在差異,像是法律語言、資訊語言等,另一方面是跟說話技巧有關,描述事情太過冗長,讓人摸不著頭緒。
因此,聽到瓦基Podcast介紹《簡單說重點》這本書,便找來閱讀,想一探究竟到底要如何說、如何引導,才能讓雙方溝通順利又簡單。《簡單說重點》的作者是Ben Guttmann ,他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學院已十年,是個行銷溝通專家。
以下,Sunny挑出書中帶給我的4個啟發,跟讀者們分享:
一天中我們會收到幾千則資訊,包括工作上的電子郵件、生活上的社群軟體訊息、網路上各式的廣告,都在爭取我們的目光,訊息只有夠簡潔、明確,讓人一目了然、知道下一步是什麼,人們才有可能將注意力放在上面。
Ben Guttmann提到,蘋果在推出iPod時,「把一千首歌裝進口袋裡」的行銷廣告清晰 明瞭,讓人一看就懂,而且很有畫面感。對比拍賣會場上,滿是促銷廣告的零亂場景,會讓人抓不出重點。
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實驗。以樂高積木堆成的結構中,請參與者改變幾塊積木,讓整疊積木不會倒下,而每添加一塊積木參與者就要多花費10分美元,參與者必須用最少花費完成任務。實驗的結果,多數人是添加好幾塊積木,但最合理的解決方法是拆掉幾塊積木,不必花費就能夠讓結構更穩固了。
Sunny認為,我們生活中也經常見到這種場景。在跟人溝通時,有些人會巨細靡遺地描述一件事情,包括事情的詳細經過、誰是從哪個方向走到哪側、夾雜著當時自己的內心想法等等,但有時候聆聽的一方沒那麼多的時間聽,有時候是正在煩心著其他內容,甚至對方還有其他更急迫的事情需要完成,這就會讓雙方聊天溝通時並不順利,造成一方認真一直說,另一方卻抓不太到溝通的重點,最終產生誤會。
有一個很大的重點,別人就很難忽視。若把四、五個大重點塞在一起,別人就很難掌握重點。每添加一些東西,已經存在的東西的焦點就會更模糊。我們的注意力是零和的,要注意的東西越多,每樣東西分配到的注意力就會越少。
書中提到,你拿太多球玩雜耍,會掉落的可能不是只有最後一顆球,而是每一顆球都會掉落。你的訊息若是無法穿透冷漠的盾牌,就無法達到臨界質量,那效果不會只是稍微打折扣而已,而是全然無效。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是無法同時注意眾多資訊。
訊息若是沒有重點,收訊者的注意力就必然會分散,你的訊息也就無法完全傳達。一句古老的諺語說,「同時追逐兩隻兔子,到頭來一隻也抓不到」。
這讓Sunny想到,現實中真的是如此,如果同時把一串東西一股腦兒倒給對方,收訊者當然無法每件事情都收到,甚至一件事情都接不住,想要抓到多隻兔子,根本天方夜譚。也許,我們溝通前問問自己,這次有幾隻兔子,要不要分段,一次溝通一件事情,引導對方也一次講一件事情,會讓雙方溝通更有效率,一步一步有節奏的完成任務。
書中提到約翰科尼格發明了一個叫Tumblr的名詞,原始定義是「了解每個偶然路過的人,擁有的人生就跟你自己的一樣鮮活,一樣複雜,充滿自己的志向、朋友、例行公事、擔憂,以及承襲而來的瘋狂,是一部史詩,在你身邊悄然延續,而你渾然不覺。...」
書籍作者Ben說,城市建築群的每一個燈光,或是高速公路上的每一輛車,都代表一個完整的人生。在我們看來,我們就是故事的主角。既然我是主角,那我要說的話,大家都應該有興趣聽我說。我對於我的新產品有信心,所以大家一定跟我一樣有信心。
但我們若能理解,別人也經歷了自己豐富、鮮活的人生,而且在別人看來,你只是駛過的火車上一閃而過的那張顛倒的臉,我們就應該能發現問題在哪了。
想找的人都很忙,而且他們今天醒來,沒有你的產品,也沒有你的訊息,照樣活得好好的。他們滿腦子想的,是如何處理家中屋頂漏水,是在最後期限完成重要工作,或是下星期的海灘假期。他們能給你的寶貴時間與關注,少的可憐,若有就算是你運氣好了。
Sunny覺得這個描述好寫實,真實世界中,我們覺得自己說話對方就得聽,別人說話我們也得聽,但是聽就是聽,我們其實沒心思每件事情都投入百分百的力氣,專注力很容易被分散,工作上可能分散自己生活中的事情,生活上可能心思還在煩心著工作上的事情。但是,當我們直接說出重點,說出對方該如何採取行動,引導對方說出自己可以幫忙什麼時,事情就變簡單了,就不必溝通了一大堆內容,才開始確認「我可以幫什麼忙」、「你可以提供什麼解方」等等。
Ben 在書中提到,在規劃與思考的時候,應該避免使用「以及」,以「所以」取而代之。
「所以」代表一個概念來自另一個概念,也代表你的偉大構想,與你實現的方式之間,有著直接的因果關聯。
書中有個咖啡館的行銷例子。
「我們的咖啡館要實施酬賓方案,以及推出一系列的收藏用咖啡杯。」這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文法正確,沒問題。但聽到這句話,人們會想「喔,對耶,有道理。」,然後就擱下來了。
如果,我們把「以及」換成「所以」,再試試,「我們的咖啡館要實施酬賓方案,所以推出一系列的收藏用咖啡杯。」聽起來很突兀。馬克杯跟酬賓方案有什麼關聯?我們大腦響起的警報,覺得兩件事情無關。
比較理想的說法是,「我們的咖啡館要實施籌酬賓方案,所以要開發一款手機應用程式,讓客戶累積點數。」這樣就合理多了。
「以及」就像長輩在修東西時,把不見得相配的零件組合在一起,使用的膠帶與細繩。用「以及」就能把很多不搭的構想組合在一起,而且看起來「應該可用」。
「所以」則是會引導思考,「所以」代表在你說出的第一個想法到第二個想法之間,建立一道明確的道路。你的訊息套用了「所以」之後,若是沒道理,那就是沒道理。
Sunny覺得這個方法很實用,可以用來精簡我們說話的方式,讓自己說話的方式更有邏輯性,能讓收訊者理解每句話的意涵,同時也是幫自己檢視自己說話內容是不是可以更有脈絡,讓溝通雙方都是用最剛好的頻率溝通。
說話原來是越簡單越好,不必用複雜多變的詞彙,而是用越少的元素越容易讓對方理解。閱讀這本書後,讓我知道簡單說重點真的是必須,然後多用「所以」,讓說話更有邏輯,對方更容易印象深刻,並且採取行動。
最近,Sunny也經常性的「精簡」、「白話」我的溝通,包括說話和文字,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雙方更有效的對話。
推薦這本書給經常需要溝通的人,還有希望自己或是對方能更高效說話的人,因為這本書中提到了好多簡單說重點的概念和有趣小故事,讓人一看就懂,也體驗到簡單說重點的重要性。Sunny覺得這本書可以更好的地方是,可以增加更多具體的簡單說重點技巧,讓讀者更容易應用在現實生活中。
最後🎉🎉祝福讀者們,溝通都順利,也都能從每次的談話中得到一些啟發,一步一步提升自己溝通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