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科竹的自律健身之旅:邁向健康與專業的蛻變之路 💪🌱
自律的起點
我的健身旅程,始於一次高三升大一時,對自身身體狀況的深刻反思。那時候的我體重偏瘦,生活作息不規律,雖然對運動科學充滿熱情,但自身卻缺乏實踐健康生活的行動力。這樣的矛盾,讓我下定決心改變。
為了實現目標,我給自己訂下了兩個關鍵目標:體重從56公斤增重至85公斤,並且深蹲重量從60公斤提升至140公斤。這些目標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需要持續的努力與自律。
制訂計劃,堅持到底 📅🏋️♂️
健身運動的成功離不開計劃。我利用自己在圖書館學習到的運動科學專業知識,設計了一份科學化的訓練與飲食計劃。這份計劃包括:
- 健身計劃
- 每週5天的力量訓練,專注於全身肌群的平衡發展。
- 在深蹲的訓練上加入了漸進負荷原則,確保每週提升重量的同時不過度訓練。
- 輔助訓練:像是利用不同的器材進行反向弓箭步,增強核心穩定性與臀腿肌群。
- 飲食管理
- 採用營養均衡的模式,控制每日熱量攝取,並確保營養均衡。
- 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促進肌肉恢復與生長。
- 數據追蹤
我善用目標追蹤工具,在當時只有紙跟筆的年代,我仍舊可以憑藉自身的努力,將許多數據記錄下來。
突破自我的挑戰與克服 🚀
每段自律的旅程都充滿挑戰,而我的健身過程也不例外。在達成目標的路上,我遇到的困難包括:
- 心理挑戰
早晨天未亮就起床鍛煉,經常需要與懶惰抗衡。我透過每日早晨給自己設定一句正向激勵語,幫助保持動力,例如:「每一次深蹲,都是在打造更好的自己。」 - 身體適應
訓練強度的提升帶來的肌肉酸痛,讓我學會調整訓練週期,並且在休息日遊泳達到放鬆的效果。 - 生活平衡
身為一名運動科學研究者和內容創作者,我需要在忙碌的工作與健身計劃中找到平衡。這讓我更加珍惜規劃的重要性,例如提前安排工作與運動時段,確保兩者兼顧。
成果與反思 🏅✨
經過大學四年的努力堅持,我不僅成功將體重增加至85公斤,還將深蹲重量提升至140公斤,完成了最初的目標。而這些成果不僅僅體現在數字上,更讓我明白了自律的真正意義:
- 不斷挑戰自我
在每一次的突破中,我更加確信個體潛能的無限可能。 - 專業實踐的力量
運動科學不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一種生活方式。透過專業知識的應用,我能以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式實現健身目標。 - 影響他人的動力
作為「運科竹」,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實踐經驗,向更多人傳遞健康生活的價值,啟發他人投入自律與健身的行列。
邁向未來的步伐 🛤️🌟
健身是一場持續的旅程,而非短暫的挑戰,現在的我已經健身了將近二十年。在未來,我將繼續探索更多創新的訓練方式,例如整合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與傳統中等強度有氧訓練(MICT),並與專業研究相結合,撰寫更多普及運動科學知識的文章。
此外,我希望能以更多元的形式,例如影片與Podcast,分享健身過程中的點滴與反思,幫助更多人建立屬於自己的自律健康之路。
結語
自律並非天賦,而是一種選擇。在我的健身旅程中,無論是面對挑戰還是品嘗成果,自律始終是我前進的核心動力。我深信,只要以目標為導向,堅持專業與規律,人人都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健康人生。
💬 你也正在為健身目標努力嗎?歡迎在留言中與我分享你的故事!一起加油吧! 💪
如果想瞭解更多或者覺得今天的內容很實用的話,請幫我按讚分享!或是到Youtube以及Podcast:【我是運科竹】的頻道來進行訂閱喔!
=============
陳映竹! (Chen, Ying-Chu),Ph.D. candidate, M.S., M.A., CSCS*D, ACSM-CEP
=============
陳映竹同時擁有臺師大國際漢學研究所文學碩士,以及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理學碩士。目前為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博士候選人。並且擁有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以及私人教練認證!希冀透過平台持續推廣運動與健康科學相關知識,以及肌力與體能相關訓練理論及實務,並提供個人跨領域與教練自我成長歷程,讓有志從事教練產業以及斜槓工作者有所依循。
如果您覺得本次節目對您有幫助的話,就幫我按個讚喔!還有轉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