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迷你辭典|創傷知情

更新於 2024/12/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創傷知情(trauma informed)

37/100・距離考試63天

  • 來源:
    認知神經科學結合心理諮商與治療
  • 意涵:
    傳統諮商又或者是後現代主義諮商取向的學派,皆在實證研究上支持對創傷介入的有效性。在當代整體身心醫學的觀點下,身心互為表裡彼此相互影響。若缺少對於生理層面的探究與理解,則容易造成對於創傷的認知不足及偏誤,進而影響教育、諮商實務方面的成效。創傷知情便是依據神經發展與壓力調節機制的相關理論(例如神經序列治療模式、體感記憶理論、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等),進而提出對創傷的理解、辨識和處遇的觀點,適用於兒童及青少年的創傷諮商應用。
  • 應用:
    許多長期遭受複雜性創傷(家庭失功能、家暴、受忽視、被霸凌等)的兒童及青少年較不易適應校園的規範與要求,容易出現情緒失控、肢體暴力、人際衝突、學業成績不佳等問題。此時,若教育、輔導等相關人員缺乏創傷知情的能力,則容易產生誤解、不當歸因、貼上錯誤標籤等處理,造成問題的惡化而陷入創傷的惡性循環。「知情」意指具備知識及正確性同理,因此創傷知情的教育在校園的推展便極具重要性。
avatar-img
3會員
46內容數
擷取日常,無疑是泛型浪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泛型浪漫 的其他內容
認知融合(congnitive fusion) 造成認知靈活度不足有許多面向,例如逃避經驗、認知融合、價值觀困惑或反映不當等,其中認知融合意指個體的行為過度受到語言的支配而忽略其他資源。
DARN DARN是MI的諮商談話性技術之一,分別代表期待(Desire)、能力(Ability)、緣由(Reasons)、需求(Need)。常用來引導個案澄清自身需求以及目標的推進,也用在諮商師協助個案喚起改變以及計畫的訂定。
解構(deconstruction) 解構是指當一個問題持續發生,找出背後支撐的信念後予以分解重構,協助個案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以便發展故事的不同情節與面向。
混淆(confluence) 混淆是常見的抗拒接觸方式之一,意指與他人互動時無法區分個人界線,將自己與他人的想法或感情混為一談。以此種方式與環境互動的人,通常具有需要高度被接納、喜愛的傾向。
外化(externalizing) 敘事治療的重要技術之一便是外化,意指諮商師與個案共同合作將內在的問題予以外化出來,也就是「問題是問題,人本身不是問題」,將個體與問題分開,其目的在於協助當事人以不同角度、觀點來看待自己的經歷,進而重構出對其更具有意義的生命故事。
SAMIC3 現實學派透過WDEP系統來教導與輔導個案。WDEP系統是一諮商歷程,分別代表W=想要;D=行動及方向;E=自我評鑑;P=計畫。其中,P的計畫又以SAMIC3為原則,諮商師會協助個案擬定簡單、可達成、具測量性、能立即執行、內容與目標一致,且是個案能掌控並且承諾執行的計畫。
認知融合(congnitive fusion) 造成認知靈活度不足有許多面向,例如逃避經驗、認知融合、價值觀困惑或反映不當等,其中認知融合意指個體的行為過度受到語言的支配而忽略其他資源。
DARN DARN是MI的諮商談話性技術之一,分別代表期待(Desire)、能力(Ability)、緣由(Reasons)、需求(Need)。常用來引導個案澄清自身需求以及目標的推進,也用在諮商師協助個案喚起改變以及計畫的訂定。
解構(deconstruction) 解構是指當一個問題持續發生,找出背後支撐的信念後予以分解重構,協助個案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以便發展故事的不同情節與面向。
混淆(confluence) 混淆是常見的抗拒接觸方式之一,意指與他人互動時無法區分個人界線,將自己與他人的想法或感情混為一談。以此種方式與環境互動的人,通常具有需要高度被接納、喜愛的傾向。
外化(externalizing) 敘事治療的重要技術之一便是外化,意指諮商師與個案共同合作將內在的問題予以外化出來,也就是「問題是問題,人本身不是問題」,將個體與問題分開,其目的在於協助當事人以不同角度、觀點來看待自己的經歷,進而重構出對其更具有意義的生命故事。
SAMIC3 現實學派透過WDEP系統來教導與輔導個案。WDEP系統是一諮商歷程,分別代表W=想要;D=行動及方向;E=自我評鑑;P=計畫。其中,P的計畫又以SAMIC3為原則,諮商師會協助個案擬定簡單、可達成、具測量性、能立即執行、內容與目標一致,且是個案能掌控並且承諾執行的計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創傷的本質、常見的療癒方法以及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建立和解與平和的關係,提供有效的療癒方法,並提出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和平共處的策略。
Thumbnail
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也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
Thumbnail
累積好幾年下來的自費諮商經驗,也遇過太多性侵、家暴、親密關係暴力、外遇等受創的個案,這幾年更是遇見不少發展性創傷、C-PTSD的個案,有感於創傷的普遍性,以及諸多個案都受苦於過往的傷害,我起心動念,想寫寫治療札記......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之前心理師有跟我討論到「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事情,而我對創傷一直都抱著「喔…有那麼嚴重嗎?」的想法,醫生和心理師都認為我這種,明明是跟自身相關的事情態度卻很無關緊要的反應,是受創後的症狀徵兆之一。 而這次的突發意外讓我體會到,或許醫生及心理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把這三天的心境感受依序地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創傷的本質、常見的療癒方法以及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建立和解與平和的關係,提供有效的療癒方法,並提出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和平共處的策略。
Thumbnail
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也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
Thumbnail
累積好幾年下來的自費諮商經驗,也遇過太多性侵、家暴、親密關係暴力、外遇等受創的個案,這幾年更是遇見不少發展性創傷、C-PTSD的個案,有感於創傷的普遍性,以及諸多個案都受苦於過往的傷害,我起心動念,想寫寫治療札記......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之前心理師有跟我討論到「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事情,而我對創傷一直都抱著「喔…有那麼嚴重嗎?」的想法,醫生和心理師都認為我這種,明明是跟自身相關的事情態度卻很無關緊要的反應,是受創後的症狀徵兆之一。 而這次的突發意外讓我體會到,或許醫生及心理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把這三天的心境感受依序地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