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轉型的三大難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先前看到「企業轉型的四大難題」這篇文章,引發我想要探討「中年轉型的三大難題」這個議題;會有這個感觸是因為最近跟同學聊天或在碩專班上課時,都感受到「中年人想要改變,卻深陷泥淖」的情境。


昨晚跟我老婆討論這個議題時,她也說只能在工作上多付出一點心力,把本來份內該做的事盡快完成,再去協助別人(欲發展的新領域),展現自己有跨領域的能力,並想辦法被主管看到;不付出額外努力,就想要轉型或轉職成功,只是空想。


其實,人的轉型跟企業轉型有同樣的困擾,在「破框能力」一書中說道:「當我們越擅長某些東西時,花時間做其他事的機會越小。利用我們所擅長的事獲取回報,要比探索新領域 (不熟卻更有潛力的領域) 所獲取的回報,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更明確、更接近。」


無形中,原本是對自己有利的事,卻變成「能力陷阱」;能力陷阱會讓人以為自己擅長的事就是最有價值,而且是最重要的事。


久而久之,我們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去學習新的東西。


上述就對應到中年轉型的「第一個難題」:轉型本身對中年人來說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情,要用現有工作的報酬來支持自己進修或學習新技能,本身就存在「資源錯置」的狀況。


至於多數人希望用上班時間來學習,這點我認為是非常困難的事,公司是營利事業而非學校,聘請人來工作要計算投入回報比例,講白一點就是要榨取每個人的「剩餘價值」,因此會請你做「擅長」的事,相對來說更容易評估你所能帶來的回報。


想要在公司內部尋求轉型機會,唯一破局的方式就是完成既有的工作內容後,利用自己的時間去協助同事,一邊學習、一邊無償貢獻自己時間與精力,這樣或許真有機會讓管理層看到你的潛力,並認為你是有機會在新領域快速成長、並對公司有所回報。


但我覺得這個機會可遇不可求,跟公司文化以及工作內容有關;如果主業都已經把你搞到焦頭爛額,大多數精力都被牽制住了,然而這份工作又是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首選還是先保住現有工作,再論其它。


這學期在碩專班的授課情況,讓我深深感受到中年人的無奈,都已經花自己的錢來進修學位了,但在時間有限情況下,還是得先顧好自己的飯碗,有空檔才能把心力放在課業上。


在「異數」一書中有提到:「如果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高手,至少練習到某個程度;十年代表一萬個小時的苦練;一萬個小時就是敲開成功大門的神奇數字。」


大家都知道轉型要花時間,但偏偏中年人最缺的就是時間;要怎麼在工作、家庭生活之餘,想辦法偷時間學習,這就要看轉型的決心有多大了。


中年轉型的「第二個難題」:「慣性思維」和「風險趨避性」;人們有時候不是不願改變,而是「慣性」使然,太相信過去成功的自己,認為成功可以複製,殊不知目的地已經轉移,「老路到不了新地方」。


「趨吉避凶」是人的天性,當你面對未知的情境時,就等於是直接面對風險,下意識的就會想辦法迴避;在面對未知時,盡可能收集有用的資訊,讓自己能做出更好的判斷。


第二個難題主要是在自我的心理層面上,這部份市面上有很多關於「自我成長」的書;但說真的,看了也不見得有用,在沒有「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多數人還是不願意改變現狀,沒有動力、也沒有急迫性。


人通常還是比較在意眼前的「短期利益」,而選擇忽略遙遠的「長期目標」;就算內心知道眼前的狀態是「溫水煮青蛙」,還是很難做出改變。


中年轉型的「第三個難題」:新舊領域間各自的「價值網絡」不同,更有可能讓轉型腳步遲滯而難以推進。


既有的工作越成功,它的「價值網絡」越大;而在轉型中,很大程度上,又必須依賴既有的價值網路。


我自己在轉型的過程中,也是舉步維艱、收效甚微,當我原有的價值網絡與新價值網絡發生衝突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如何讓新舊領域間的價值網絡產生「綜效」,其實非常困難。


只能先嘗試在轉型過程中以小規模的試行,來取得局部的成功,這部份可以參考謝文憲說的「三點不動一點動」;即使轉型失敗,也要將損失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這也是在「中年轉型」上的風險控制。


別讓有可能發生的「轉型失敗」,引起連鎖反應,進而影響到你的家庭與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個工程師的創業之旅的沙龍
73會員
442內容數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2024/01/29
英國的稅真的非常重,對比台灣來說,它們的實質課稅率應該是台灣的兩倍左右。以現在來看,英國在某些領域的薪資水平並沒有贏過台灣,但物價應該超過台灣兩倍以上;因為所得沒有顯著差異,然後又重稅高物價,因此要在英國生存相當不容易。
Thumbnail
2024/01/29
英國的稅真的非常重,對比台灣來說,它們的實質課稅率應該是台灣的兩倍左右。以現在來看,英國在某些領域的薪資水平並沒有贏過台灣,但物價應該超過台灣兩倍以上;因為所得沒有顯著差異,然後又重稅高物價,因此要在英國生存相當不容易。
Thumbnail
2024/01/26
這本書的摘要有點多,事實上我覺得作者大概有 80% 的內容都是以「老闆視角」為出發點;如果以「員工視角」來討論,只出得起香蕉當然只能請到猴子阿,就算我是人也只做猴子的工作。老闆希望員工先「證明」有資格值得更好的待遇,員工則希望老闆先拿出「誠意」給更好的待遇,然後再表現給老闆看。
Thumbnail
2024/01/26
這本書的摘要有點多,事實上我覺得作者大概有 80% 的內容都是以「老闆視角」為出發點;如果以「員工視角」來討論,只出得起香蕉當然只能請到猴子阿,就算我是人也只做猴子的工作。老闆希望員工先「證明」有資格值得更好的待遇,員工則希望老闆先拿出「誠意」給更好的待遇,然後再表現給老闆看。
Thumbnail
2023/09/09
人的心思永遠是最複雜的,當我們還沒有完全取得別人的「信任」時,就要花費許多時間在「溝通」上面,直到雙方建立起互信的基礎,才有機會往前進,但這一步也是最難做到的。 老話說「先做人,再做事」,其實就是上面說的「跟利害關係人打好關係」以及「協調期待」。
Thumbnail
2023/09/09
人的心思永遠是最複雜的,當我們還沒有完全取得別人的「信任」時,就要花費許多時間在「溝通」上面,直到雙方建立起互信的基礎,才有機會往前進,但這一步也是最難做到的。 老話說「先做人,再做事」,其實就是上面說的「跟利害關係人打好關係」以及「協調期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文中提到 中年轉職的問題 跟我目前處境很像 只是差別在於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不管是怎麼情況 都還是要面對新的工作場域及挑戰 作者憲哥提出四點建議 1.資源整合 2.結合趨勢 3.機會成本 4.不斷學習 真的非常貼切 期許自己 1.積跬步,朝目標前進 2.低姿態,向多方學習 3.常梳理,建個人模板
Thumbnail
文中提到 中年轉職的問題 跟我目前處境很像 只是差別在於 主動離職 被動離職 不管是怎麼情況 都還是要面對新的工作場域及挑戰 作者憲哥提出四點建議 1.資源整合 2.結合趨勢 3.機會成本 4.不斷學習 真的非常貼切 期許自己 1.積跬步,朝目標前進 2.低姿態,向多方學習 3.常梳理,建個人模板
Thumbnail
在轉職的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階段,而在不同的階段中我們會遇到不一樣的難題,及採取對應的策略與工具⋯⋯
Thumbnail
在轉職的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階段,而在不同的階段中我們會遇到不一樣的難題,及採取對應的策略與工具⋯⋯
Thumbnail
中年危機的人都是在青年的時候布局沒有做好的人. 青年的時候想做安逸的工作. 青年時期想追求穩定舒適的環境. 想做簡單的事, 但是簡單的事你能做別人也能做. 長期主義者是做難而正確的事. 第一:這個工作得符合市場趨勢,符合時代需求. 第二:他要難,難的事情很多人不願意做. 你去做,你做
Thumbnail
中年危機的人都是在青年的時候布局沒有做好的人. 青年的時候想做安逸的工作. 青年時期想追求穩定舒適的環境. 想做簡單的事, 但是簡單的事你能做別人也能做. 長期主義者是做難而正確的事. 第一:這個工作得符合市場趨勢,符合時代需求. 第二:他要難,難的事情很多人不願意做. 你去做,你做
Thumbnail
要對抗職涯中吃不飽,也餓不死的「殭屍狀態」,就必須要有意識的成長,讓自己有餘裕,並且花時間在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年紀不會淘汰任何人,沒有應對年紀的價值與能力,這才會是問題。工作從來就不是等來的,而是證明自身能力後,別人再賦予機會的一連串過程。
Thumbnail
要對抗職涯中吃不飽,也餓不死的「殭屍狀態」,就必須要有意識的成長,讓自己有餘裕,並且花時間在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年紀不會淘汰任何人,沒有應對年紀的價值與能力,這才會是問題。工作從來就不是等來的,而是證明自身能力後,別人再賦予機會的一連串過程。
Thumbnail
工作的時候,為了要得到更好的表現,拿到更好的薪水,我們常常會進修、學習,想要用下班的時間來讓自己更好。 但是努力不一定會有成效,如果你發現自己因為現在的工作內容一成不變,感覺職場的能力卡關了,常常會有人告訴你說:「個人能力要成長要跳脫舒適圈。」 於是你聽信了這個說法,開始做一些與目前工作無關的事、或
Thumbnail
工作的時候,為了要得到更好的表現,拿到更好的薪水,我們常常會進修、學習,想要用下班的時間來讓自己更好。 但是努力不一定會有成效,如果你發現自己因為現在的工作內容一成不變,感覺職場的能力卡關了,常常會有人告訴你說:「個人能力要成長要跳脫舒適圈。」 於是你聽信了這個說法,開始做一些與目前工作無關的事、或
Thumbnail
年輕時,人生總覺得有「無限可能」。 職場上換工作不難,「跳槽」更是件好事;往往愈跳愈好,愈跳愈大公司、薪水也才談得高。 談戀愛也是如此,不喜歡或個性不合,就揮揮衣袖;失戀與甩人,是經常的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但步入中年,「改變」卻變得如此之難、舉步維艱。 在婚姻或感情裡,得要忍氣吞聲,即使已
Thumbnail
年輕時,人生總覺得有「無限可能」。 職場上換工作不難,「跳槽」更是件好事;往往愈跳愈好,愈跳愈大公司、薪水也才談得高。 談戀愛也是如此,不喜歡或個性不合,就揮揮衣袖;失戀與甩人,是經常的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但步入中年,「改變」卻變得如此之難、舉步維艱。 在婚姻或感情裡,得要忍氣吞聲,即使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