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下班人生,掌握你的下半人生,希望你能在下班時,運用閒暇之餘,讓自己更加提升。 我是主持人Iven,當別人對你說了一句否定的話時,你是否會反覆思考,甚至讓這句話影響了你的心情一整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甚麼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這些 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內容,就讓我們開始吧!
在此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在被稱讚時,究竟是謙虛的否定呢 還是 接受意見並客氣的說謝謝?
我想,我可以用這問題來區分你是否是一個擁有自主控制自己人生的人。
如果是接受意見的話:恭喜你是一個充滿自信且有自我想法的人!
如果不是、又或者不確定的話:我希望今天講的內容可以幫助擁有更多自我想法。
1.做自己的主人
2.愛自己
3.放下對他人認可的追求
4.總結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情緒時常被外界牽著走? 他人的一個動作、一句話,就能夠影響你一整天的心情?
所以,你可能會認為自己的情緒=外部因素導致
但我想告訴你一個觀點,我不認為是這樣子的,我自己的想法是:沒有人可以操控你的大腦,也沒有人可以控制你的情緒。
你可能會說:「你這樣說不合理阿,他們怒罵我、責怪我,我應該立刻感到憤怒、受傷才合理吧?」
讓我們實際拆解一下你產生怒氣的步驟:
對方產生情緒>對方開始動作>你接收到對方的動作>大腦開始分析他動作與言語中代表的含意>最後解讀出你認為對方在攻擊你>大腦產生預設的防衛模式(憤怒)
也就是說,真正能產生情緒反應的,是我們對這些刺激的解讀和反應,換句話說,情緒的開關其實就是在我們手中,不是別人可以隨意控制的。
如果你對這個說法感到懷疑或不相信,可以試著思考:「如果能控制的不是你自己,那究竟是誰可以操控你的大腦呢?」
是你的家人嗎,還是說是你的另一半呢?我想,應該沒有人能夠讀心,或者是把他的想法強制植入到你的腦海中吧!
所以,所有的感受都是我們內心中的解讀與選擇,沒有人能夠控制,就像懼高症一樣,並不是高度本身讓我們恐懼,而是我們站在高處時,大腦在放大風險並嚇自己。當我們改變對高度的看法,比如專注於安全措施和眼前的風景,恐懼就能慢慢減弱。
既然思想控制情緒、情緒影響脾氣,就可以理所應當的想成思想=控制脾氣的手段,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控制自己對事物的解讀、思想,就可以進而掌握自己的脾氣。
我們就可以做個練習:
下次再遇到憤怒或其他情緒時,可以試著問自己:「這件事真的"值得"我花時間生氣嗎?我是為了生氣而生氣,又或者是要利用生氣的情緒,來附和他人對我說的言語嗎?」
不被情緒牽著走,是一種讓生活更流暢的能力。當我們意識到,沒有人能真正控制我們的情緒,唯一能讓我們生氣、憤怒或恐懼的,是我們的思想方式,就能更快地擺脫這些負面情緒。
甚麼叫做愛自己,愛自己有很多方式,可以是去吃一頓昂貴的美食,又或者是追求他人的認可?我們常以為這些所謂的"外在行為"就是「愛自己」,但真正的愛自己,又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你的自我價值,不能由別人來決定。」
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也是我想和你們說的,畢竟如果你因為別人的一句負面評價而感到否定的話,就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剛剛說的:「你能控制自己對事物的想法。」
而別人對你的看法,其實就只是他們自己的價值觀,而非你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衡量方式,唯一可以給自己打分數的,只有你自己。
回想一下,自己在過去某次比賽或考試中,你很幸運地成功通過了,你會怎麼想?
「運氣好而已?」
「當天狀況不錯!」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你還記得你在準備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嗎?那些夜以繼日的練習、反覆檢討的細節,難道就只是運氣?
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是因為你自己,是你自己努力過後了,才得到的成功,不是僅靠單純的"運氣"。
你可能會說:「哦,那失敗呢,失敗你總不能說甚麼了吧?我就是失敗的人啊。」
「我考砸了,所以我是個失敗的人。」從這個句子中,你可以發現甚麼?
考砸=我是失敗的人。
有看出來甚麼地方是不對的嗎?
讓我們再次解讀這一句。
失敗=本身自我的失敗。
這樣有清楚多了吧!我們很擅長把所有的結果定義為自我本身的價值,但其實只要細想一下,這只是事件的結果,而不等於你本身身為人的價值。
這就像一頭捕獵者在抓捕獵物一樣,他們失敗並不會在原地懊惱,而是選擇以追趕下一個目標,不然的話,會沒辦法繼續生存。
所以,失敗並不代表你這個人失敗,這也不是愛自己的正確方式。如果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定義和標籤下,就會忘記真正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你對自己的看法。
不妨練習一下:
下次如果你在潛意識中說出一句自貶的話,停下來,重新修正對結果的解釋。例如:
「我贏了比賽,只是運氣好而已。」改成:「我贏了比賽,是因為我付出了努力,我值得這份成果。」
有沒有發現,我們時常搞不清自己對「想要」和「需要」的定義,不只是在購物上,在對他人認可的情境裡,也是一樣的道理。
試想一下,你要獲得別人的稱讚是哪一種模式呢?
想要:「我好想要他稱讚我,我努力的做,但最後如果他沒有稱讚,或者是負面反應的話,我一定會難過死!」
需要:「我很高興可以獲得他人的認可,但不管最後給的是負面又或者是正面的,都不會影響到我的信念,以及我自己想傳達的內容,這可以當作一次很好的經驗!」
有發現嗎?這兩個的差別,應該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一個是為了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做的努力,另一個則是單純的當作一次經驗,在下次的表現中做的更好,不會影響本身的信念。
在這邊說個小故事,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是這個樣子的。
以前的我,總想著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但自己只要聽到一丁點否定的聲音,就會立刻感到焦慮不安,甚至覺得前面所做的一切都白費了。於是,就會開始推翻前面完成的所有工作,重新再做一次,試圖迎合著每一個人的意見。但現實是,隨著意見越來越多,我的壓力也隨之越來越大,最後我不僅什麼都沒做成,還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相信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經歷。如果我們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別人的認同才能行動,就會變得優柔寡斷,因為也我們無法取悅"所有人"最終會發現自己變的根本無法做出任何決定,停滯不前。
後來我是怎麼解決的呢?
我學會了接納自己的決定,同時改變了觀念,這個觀念就是:
「這世界上會喜歡你的人和不喜歡你的人,永遠各占50%。」
當我接受這個現實後,我的焦慮逐漸減少了。我明白,自己是無法讓這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滿意的,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價值觀。
於是,我開始把重點放在自己是否滿意、有把心裡想要傳達的內容說出這兩點上。畢竟,最終要為這個決定負責並承擔情緒的人,是我自己。
當我想通這一點後,我發現,其實自己的「完美主義」也不全然是壞事。只要把這種追求放在適當的地方,它反而能幫助我做得更好——就像現在製作這個Podcast節目一樣。
上面這張圖就是我們今天的內容總結,歡迎大家追蹤我的Instagram以及Podcast 「下班人生」隨時鎖定更多內容。
最後,我想送大家一段話。
我們向來無法活在其他時空中,不能回到過去;穿梭未來,去糾結這個是沒有意義的,只能利用過去的經驗改正現在。
不管發生了甚麼,請都不要停下手邊的工作、不要放棄你的現在,利用你的現在成就未來,創造更多可能。
也不管你最後的成就如何,是成功與否,最終都不能夠定義你的自我價值,也不可能定義、否定你身為一個人的尊嚴,因為唯一能定義的人,是誰呢,還記得嗎?
好,如果有什麼疑問的話,都歡迎留言告訴我,我是Iven,這裡是下班人生,也是你的下半人生,我們下集再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