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個人接案後,就一直是在家工作的狀態,總覺得壓力越來越大,不由自主逼自己多做多產出,工作和生活的界線變得模糊,到底該怎麼調整才能平衡呢?」朋友問道,他是一位居家工作的個人工作者。
這是居家工作的人很常見的問題,我回答:「確實,剛創業大多會希望儘可能多做來衝刺事業,但若是因為過度壓迫自己導致身體搞壞,就得不償失了。
首先,從專案管理的角度來看,因為每個案子的開始時間與截止日期都不同,我們也要劃分相對應來的工作範疇與時間,利用”甘特圖”或”看板”等專案管理工具,分拆並提前規劃每日和每週的工作任務,避免同時被不同工作影響,有一個大致的框架,才不會讓工時無限延長。」
「聽起來需要很多計劃和自律,對我來說還需要花額外時間規劃,可能有點困難,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方法可以快速實做呢?」朋友接著詢問。
「我認為是可以立即執行的,第一個就是要打造一個專屬的工作空間,即使在家裡也得劃分出固定的工作區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讓身心在工作與休息之間有清晰的過渡;其次是設定鬧鐘,設定工作與休息的界限,如每工作50分鐘休息10分鐘,幫助大腦放鬆,提高工作效率;還要培養一些與工作無關的興趣愛好,像是運動、閱讀或烹飪,幫助自己緩解壓力、恢復精力。
另一方面,我們會自己出來接案,正是希望對工作有更多掌控權,因此接案時學會說”不”很重要,避免過度承諾,合理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時間,拒絕不合理的工作範疇,這樣才能保護自己、避免過勞。」
--------------------
在這個數位時代,有越來越多人成為一人公司或是個人工作者,而因為居家工作的普及,有不少人都是在家工作的,然而,這樣工作模式的轉變,讓工作者們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我目前也是自己創業與創作,深刻體會到在家工作的壓力,因為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線,總會逼自己多做多產出,提升了過勞的機率,因此需要更多的自律來調整自己。
在有一定的經驗之後,我們要盡可能梳理出自己工作的流程,才能利用各種專案管理工具如”甘特圖”或”看板”,將工作分拆並提前規劃每日和每週的工作任務,避免同時被不同工作影響,有一個大致的框架才不會讓工時無限延長。
這樣做還有另一個好處,我們可以拆解工作流程,整理出對自己而言低產值的工作項目,再考慮將這些部分外包,讓自己能專注在最高產值的工作上。
綜上所述,居家工作的模式的確為現今的工作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我們可以透過有效的專案管理技巧與工具,並結合自律的生活方式,才能讓自己在享受居家工作的便利的同時,避免過勞,保持對工作的持續性與熱情,實現自我價值!
#CarryKuoOnBoard
快被找不到檔案的焦慮逼瘋了嗎? — 拯救數位工作空間的3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