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確認離職,到完整收拾桌面回家,離職期間短則當天,長則一個月,依據勞基法和各家公司處理離職的方式有所不同;然而,在離職的訊息發布後,除了聚焦必要的交接或整理事宜,身旁那些平時熟悉的同事反應,更加耐人尋味。

圖:離職時身旁同事的各種面貌
離職,是職場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對於上班族而言,這更可能是職涯發展中的一次重要選擇,可能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發展機會、更符合個人價值觀的工作,或是為了平衡工作與生活。從遞出辭呈到正式離開公司,這段期間的人際互動往往充滿微妙的變化。有人真心祝福,有人暗自揣測,甚至有人態度丕變。面對這些不同的反應,我們該如何看待?又該如何應對?這篇文章將與大家一探離職期間的微妙人際槓桿。
離職訊息發佈後的眾生相
當向主管或同事宣布離職消息後,可能會遇到以下幾種常見的反應:- 真心祝福:這類同事通常交情不錯,他們會真誠地祝福你未來的發展,並表達不捨之情。例如,你的好搭檔Jenny,聽到你要去一直嚮往的外商公司,會真心為你高興,甚至主動表示要幫你介紹新環境的朋友。
- 八卦探聽:他們會好奇你離職的原因、未來的去向、以及新公司的待遇等等,想從你口中打探各種消息。像是隔壁部門的同事Roger,平時就愛打聽八卦,聽到你要走,馬上跑來問你是不是被挖角、薪水翻了幾倍,甚至還想套出新公司的內幕。
- 冷漠疏離:有些同事可能會因為你即將離開,而開始與你保持距離,甚至變得冷漠疏離。這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你不再是「自己人」,或者擔心與你過於親近會影響到自己在公司的立場。例如,原本中午會一起吃飯的同事James,自從知道你要離職後,就開始找其他同事一起用餐,刻意避開你。
- 幸災樂禍: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會遇到一些對你抱有負面情緒的同事,他們可能會暗自竊喜或說些酸言酸語。例如,平時就跟你有些競爭關係的同事Tony,可能會在你背後說些風涼話,像是「早就覺得他做不長」、「看他以後怎麼辦」等等。
- 焦慮擔憂:若你負責的工作短期內難以找到合適人選接替,部分同事可能會因此感到焦慮和擔憂,擔心工作負擔加重。例如,如果你是團隊中的技術骨幹,負責重要的專案,其他同事可能會擔心你離開後,專案進度會受到影響,甚至會直接向你表達他們的擔憂。
看到這裡,如果你是沒有要離職的人,你覺得你身邊的同事在看見別人離職時會是什麼樣子呢?又或者,你現在是正要離職的人,身旁同事的反應是否也如你預期的一樣呢?當人漸漸失去利用價值,或是少了環境影響力的時候,真正的人際關係往往在這個時候才更容易看得清晰。
面對不同回應的心態與應對
當面對這些不同的反應,有一些回應與應對的方式,在這邊也提出來跟大家討論:
- 真心祝福:對於真心的祝福,可以嘗試表達感謝,並與他們分享未來的規劃,保持良好的情誼。例如,可以邀請真心祝福你的同事們一起吃頓飯,感謝他們過去的幫助和支持。
- 八卦探聽:面對過度的探聽,可以委婉地回答,避免透露過多個人隱私或新公司的資訊。例如:「謝謝關心,新工作還在準備階段,等確定後再跟大家分享。」或者可以幽默地回應:「等我穩定下來再開記者會跟大家報告!」
- 冷漠疏離:對於冷漠的態度,不必過於在意,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即可。畢竟,人各有志,不必強求所有人都與你保持親近。
- 幸災樂禍:面對負面的言論,保持冷靜和理智,避免與之爭辯或衝突。時間會證明一切,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 焦慮擔憂:針對同事的擔憂,若時間允許,可以盡力協助交接工作,或提供相關的建議和協助,展現負責任的態度。
畢竟都要離開原職場了,很多事情就不必讓自己放在心上或跟誰過不去,能遇到友善的離職歷程固然值得欣喜,但若不然,嘗試大度離開也不失一個好選擇。
離職期間的人際槓桿
面對不同的環境回應,離職期間,也是一個檢視和經營人際關係的機會。可以透過以下方式,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槓桿:
- 保持專業態度:即使即將離職,也要盡力完成手邊的工作,做好交接,展現專業的職業素養。
- 維繫良好關係:與同事保持良好的互動,感謝他們的合作和支持。即使未來不在同一家公司,也可以保持聯繫,拓展人脈。
- 正面告別:在離開前,可以舉辦一個簡單的告別活動,感謝同事們的照顧,並留下美好的回憶。
有句話說,「職場是一時的,朋友可以是永久的。」這絕對不是一句實話!因為朋友是否永久沒人保證,來職場工作也絕對不是為了交朋友的(追另一半例外),賺錢才是多數人的務實,至少留下一個問心無愧的身影,對自己這段時間的付出有個對自己的交代。
上述實際上的展現,可用下面兩個案例跟大家分享:
案例一、交接的難題
Jason在一家軟體公司擔任工程師,他決定離職去一家新創公司挑戰更有發展性的職位。在提出離職後,他發現原本負責的專案進度相當吃緊,而且團隊中沒有其他人熟悉這部分的工作。面對同事們焦慮的眼神,Jason決定盡力協助交接,每天加班到很晚,整理文件、撰寫說明,甚至在離職後還抽空回公司協助解決問題。雖然辛苦,但Jason贏得了同事們的敬重,也為自己留下了好名聲。
案例二:謠言的困擾
Mary在一家行銷公司工作,因為家庭因素決定搬回老家,因此選擇離職。然而,在她提出離職後,公司內部卻開始流傳一些關於她離職的謠言,像是她是因為與主管不合才離開的,甚至有人說她是因為犯了錯才被逼走的。面對這些無端的指責,Mary感到非常困擾,她選擇與主管坦誠溝通,並在適當的場合澄清事實。最終,謠言不攻自破,Mary也得以平靜地離開公司。
生命,該建立在屬於自己的價值上
離職是人生中的一個過程,人際互動的變化也是在所難免。重要的是,以成熟的心態面對不同的反應,並以專業的態度處理相關事宜。透過有效的溝通和經營,我們不僅可以順利完成離職,更可以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槓桿,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然而,面對離職期間可能面臨的冷嘲熱諷,或是在任職期間一些委屈如果就這樣離開,也許有人會覺得就這樣放過他們好嗎?甚至覺得這樣會不會太便宜那些在最後時間還落井下石的人?
我想,除非你能像韓劇黑暗榮耀準備好完整的復仇計畫,而且還要花自己寶貴的生命時間用於復仇,否則用自己覺得瀟灑的方式轉身離開,是對自己最好的照顧。
畢竟,你無須再背負他們的嘲諷人生。
最後,你覺得自己的職場在你離職的時候身邊最多可能是哪種類型的人呢?一起投票分享你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