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觀察:某某某突然離職了?離職有什麼徵兆嗎?身為主管到底該不該慰留要離職的員工?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公司在每個月初都會發人事異動的公告,總是會看到一批新的人進來,一批舊的人離開。對於新進來的夥伴我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對於離開的人卻多少有些感慨。可能因為自己算是比較敏感的人,對於要離職的人通常都能產生一些「感應」吧。你說這是超能力嗎?不,其實是因為這些人的行為早在無形中就透露了出蛛絲馬跡。那麼哪些行為是可能要離職的徵兆呢?

5個離職的徵兆

1.常常請假,或是久久沒有出現在辦公室

如果你發現公司內有員工突然開始頻繁的請假,或是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進辦公室,除了請病假、家中有事情、出差這三種狀況外,很可能代表他們正在尋找其他的工作機會,到處去面試,或者是已經到下個工作崗位報到了。

2.減少參與公司的會議和活動

之前擔任特助時,就會收到原本每週都會固定要跟老闆開會的人,突然傳訊息告知以後都不用再排他跟老闆的會議,那時候我就在猜想是不是這個人要離職了?事實也證明果然如此。
也就是說,如果你發現公司有員工原本是常常需要開會的,結果會議量突然大幅減少,要嘛是這個員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避免開很多沒意義的會;要嘛就是因為這個員工的工作即將異動,因此不再需要參加這些會議。異動或許是調部門,或許是離職,無論哪種,都是一種異常的訊號。
除此之外,員工如果原本很熱衷於公司內各式各樣的活動,後來卻漸漸開始降低參加這些活動的頻率,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再對這些活動感興趣,也可能是為了他們退出公司而做的鋪陳。

3.專案或企劃負責人更換

工作的負責人更換,意味著要進行工作交接,實際上交接對於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高的成本,因為要把交接做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常常會造成資訊的斷層,讓公司必須要再花上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原本的運作狀態。
因此,如果發現有專案負責人或工作對接窗口轉換的情形,很有可能也是員工準備離職的前兆。

4.行為大變,突然變得消極或放縱自己

跟大家分享一個例子:之前我還在百貨當櫃姐時,就遇到過同事突然變地非常打混摸魚,找人聊天、滑手機、放空,但就是不做業績。因為當時我要協助督導管理櫃上的事情,所以就跟督導回報了這個狀況,於是督導便告訴我這個人再兩天就要離職了,叫我不用去管他。
同樣的,原本很活躍的員工變得安靜、愛抱怨的員工變得沉默、很積極地員工變得對事情漠不關心、很配合公司政策的員工突然變得挑踢、......這些行為的改變,都透露出了一個人的不尋常。如果你是主管,更必須要從這些日常的細節中,去觀察到部屬的狀態,去關心部屬,協助部屬解決工作上遇到的困難,預防部屬離職

5.員工頻繁地思考職涯發展的議題

如果員工開始談及企業文化、工作內容的配置、產業變化等議題,甚至在社群媒體上發表相關的看法,代表員工正在思考自己在現有公司的定位與未來成長空間(無論是職位、薪水、技能的成長),評估是否轉職,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
內容整理/圖片來源:芽芽@yayagrowinlife

主管到底該不該慰留要離職的員工?

離職到底該不該慰留員工一直分成兩派說法,芽芽認為可以用「員工是否提出離職」來作為劃分的時間點。

1.當員工還沒有提出離職

身為主管,你已經察覺到了員工可能要準備跟你提出離職,在這之前,你可以先好好找員工聊一聊。
如果聊完之後,你認為員工的價值觀和心態,仍然與公司需要的人才是吻合的,那麼你可以透過一些工作內容的調整,或是增加員工對於公司的歸屬感,來試著保留住這個員工;如果你覺得這個員工其實並不適合繼續留在公司,那你這時候就已經可以開始物色新的接班人選,為員工的離職做準備,避免措手不及。

2.當員工已經跟你提出離職

這時候芽芽就並不建議主管慰留員工了。平常誰沒有個想離職的時候,但既然已經選擇提出離職,就代表已經做出了決定,大家都是成年人,如果還想用離職要脅更好的工作條件真的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提出離職的那一刻,就等於不再願意效忠公司(還不至於到背叛的程度),那麼公司對於這個人的信任,當然也是大打折扣。
我相信主管一定會對優秀的人才感到不捨,但不捨從來不該影響商業的決策判斷,因為真的沒有失去誰就不行,地球都還是照樣運行的。公司也一樣,沒有了你,公司就再補新人進來就好。雖然從招募到培訓可能有一段路要走,但總比心理已經動搖的員工要好,因為你不知道這次安撫了員工後,會不會沒隔多久員工又再次提出離職。
所以當員工提離職時,主管可以聊聊為什麼離職,但千萬不要試圖慰留員工,而是應該祝福員工在職場的下一站順利。

結語

人員流動是每間公司都會發生的事,這很正常,但當流動頻率太高時,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作為員工,我們可以觀察公司的流動率,作為評斷一間公司狀況好壞的一個依據;而作為主管,我們則是要在平常就要密切關注員工的情況、主動與員工溝通、了解員工需求,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果你喜歡芽芽的分享、想知道更多的職場乾貨、或想聽聽芽芽發發牢騷,
歡迎留言、按愛心、收藏、追蹤、以及贊助芽芽,給芽芽一點點的鼓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案管理」已經是現代人的必修課,在工作中你可能是專案經理,或專案團隊的一員,學習專案管理能讓你的工作更加順遂;而在人生中,很多事情背後的本質也是專案,了解專案管理的概念,則能夠讓你對於自己人生有更多的主動權。這一系列,芽芽把專案管理的精華,濃縮成五分中可以讀完的篇幅,希望能把專案管理的知識,用更簡單的方式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覺得生活中總是充滿了工作,讓人感到疲累和枯燥,於是想要透過一些新的體驗,來讓自己恢復活力和熱情。終於在上週,芽芽開始正式地接觸了器械皮拉提斯,因為覺得很有趣又很有挑戰,所以迫不急待想和大家分享啦,跟大家聊聊我的收穫和體驗!
補習班是現代其中一種教育的場所,提供了各式各樣的課程與多元化的上課方式,但每種上課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接下來,芽芽將從補習班產品經理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教學方法,提供大家在選擇補習班上課方式的小建議。
《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它吸引我的地方很特別,不是在於愛情的戲分,而是一種人對於命運還有人生觀態度的探討。雖然沒有辦法像網路上的大大們寫的深入淺出、有條不紊、邏輯縝密、分析劇情,但還是很認真記錄自己的心情,邊看時還是能夠勾起在追劇時的美好記憶。
《星落凝成糖》是我目前看過最歡樂的仙俠劇,劇中的笑點超多,即使走到劇情的中後段開始有虐心的情節出現,也還是帶有搞笑的元素,讓整部劇不會太沉重,這在仙俠劇中是很少見的,光是這點就很值得一看!
你可能會想:什麼?業務人員不是每天都在賣東西嗎?為什麼還要由我這個產品經理教他們怎麼賣?有沒有搞錯?答案是:沒!有!因為基本上沒有業務天生就會賣東西,所以你需要辦教育訓練、籌備訓訓練內容、找講師教業務人員怎麼賣。而在辦教育訓練之前,你必須先瞭解:業務人員需要什麼樣的教育訓練?
公司裡沒有人要鳥你?正常,因為「新」意味著改變。大家習慣舊有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法後,要再花力氣去適應新東西,許多人也因此容易產生抗拒的心理,這也是為什麼推動新品的初期會格外艱難。我自己就曾經歷過這樣的階段,所以在這邊要分享三個方法,給身為產品經理的你,希望能幫助你更順利地在公司內推動新產品的上市。
最近覺得生活中總是充滿了工作,讓人感到疲累和枯燥,於是想要透過一些新的體驗,來讓自己恢復活力和熱情。終於在上週,芽芽開始正式地接觸了器械皮拉提斯,因為覺得很有趣又很有挑戰,所以迫不急待想和大家分享啦,跟大家聊聊我的收穫和體驗!
補習班是現代其中一種教育的場所,提供了各式各樣的課程與多元化的上課方式,但每種上課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接下來,芽芽將從補習班產品經理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教學方法,提供大家在選擇補習班上課方式的小建議。
《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它吸引我的地方很特別,不是在於愛情的戲分,而是一種人對於命運還有人生觀態度的探討。雖然沒有辦法像網路上的大大們寫的深入淺出、有條不紊、邏輯縝密、分析劇情,但還是很認真記錄自己的心情,邊看時還是能夠勾起在追劇時的美好記憶。
《星落凝成糖》是我目前看過最歡樂的仙俠劇,劇中的笑點超多,即使走到劇情的中後段開始有虐心的情節出現,也還是帶有搞笑的元素,讓整部劇不會太沉重,這在仙俠劇中是很少見的,光是這點就很值得一看!
你可能會想:什麼?業務人員不是每天都在賣東西嗎?為什麼還要由我這個產品經理教他們怎麼賣?有沒有搞錯?答案是:沒!有!因為基本上沒有業務天生就會賣東西,所以你需要辦教育訓練、籌備訓訓練內容、找講師教業務人員怎麼賣。而在辦教育訓練之前,你必須先瞭解:業務人員需要什麼樣的教育訓練?
公司裡沒有人要鳥你?正常,因為「新」意味著改變。大家習慣舊有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法後,要再花力氣去適應新東西,許多人也因此容易產生抗拒的心理,這也是為什麼推動新品的初期會格外艱難。我自己就曾經歷過這樣的階段,所以在這邊要分享三個方法,給身為產品經理的你,希望能幫助你更順利地在公司內推動新產品的上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在教育產業的新創公司工作的朋友抱怨,公司老闆每天描繪美好未來,但缺乏明確行動計劃,引起員工壓力與反彈。但我聽完之後卻覺得:新創老闆畫大餅是必要的,讓我朋友非常的不理解。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如果是必要的又是為什麼會引起不滿? 會不會問題不是畫餅,而是畫完餅之後呢?
Thumbnail
這幾天在跟伙伴討論工作時,看到對方若有所思,詢問一下是否瞭解,得到肯定沒問題的答案。為了慎重起見,跟對方重複確認一下內容,發現果然有些關鍵遺漏,並且與交辦狀況出入甚大。讓我不禁思考,所謂「懂了!」到底是否真的「懂了」?
Thumbnail
"職場上抱怨連連,釋放毒氣究竟是天性還是選擇? 職場生活開不開心,不外乎人事物。若套用73855法則,著重在人的外在形象、肢體、表情、聲音語調及內容,左右一間企業和店家的門面,甚至影響到同事的工作氣氛。 他/她有毒! 怨天怨地,什麼都可以抱怨 千錯萬錯,不是我的錯
Thumbnail
在使用同理心之前,必先準備好的兩件事:觀察與記憶。
Thumbnail
最近常在課程中分享同理心,每個階段對於「同理心」這三個字,都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收穫。我就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這階段對於「同理心」的認識吧!在與朋友對話,或是跟同事討論事情時,我們的習慣都是馬上進入「解決問題」。
Thumbnail
台灣傳統習俗中,作生意的人很重視「作牙」,這是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用來祈求生意興隆。而一年之中,最後一次的作牙,又稱「尾牙」。 身為公司的經營者,能夠用很誠摯的態度對待員工,就能留住人才。
培養一項技能或是進入新職場熟悉工作的時候我發現有三個階段,各位可以盤點一下現在的自己是在哪一個階段? 第一階段:凡事都是新奇的,從零開始,你會經歷很多不適應,聽不懂、看不懂、想不通,這時候的你會是痛苦的,但也同時是成長最快的時候,端看你用什麼視野去衡量。擁抱你的無知,但也用盡全力去了解,去挖掘一切你
Thumbnail
文章開始之前,問問自己,我是高績效員工嗎? 看看自己公司內部,是不是有某些同事相對於其他人,帶給公司的貢獻很高? 我相信每間公司都有所謂貢獻度高的高績效員工,這樣的員工可能在各個部門,業務部、研發部、倉庫、行銷、生產。 過度依賴高績效員工,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 不論哪個方式其實都不是很好。
Thumbnail
剛剛看完了一本書離職吧!再撐也不會變好:逃離黑心企業的血淚真實見聞,開除慣老闆,到下一間公司笑著工作,雖然已經離開職場幾年,看了還是覺得心有戚戚焉,也深感於職場黑暗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危害。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在教育產業的新創公司工作的朋友抱怨,公司老闆每天描繪美好未來,但缺乏明確行動計劃,引起員工壓力與反彈。但我聽完之後卻覺得:新創老闆畫大餅是必要的,讓我朋友非常的不理解。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如果是必要的又是為什麼會引起不滿? 會不會問題不是畫餅,而是畫完餅之後呢?
Thumbnail
這幾天在跟伙伴討論工作時,看到對方若有所思,詢問一下是否瞭解,得到肯定沒問題的答案。為了慎重起見,跟對方重複確認一下內容,發現果然有些關鍵遺漏,並且與交辦狀況出入甚大。讓我不禁思考,所謂「懂了!」到底是否真的「懂了」?
Thumbnail
"職場上抱怨連連,釋放毒氣究竟是天性還是選擇? 職場生活開不開心,不外乎人事物。若套用73855法則,著重在人的外在形象、肢體、表情、聲音語調及內容,左右一間企業和店家的門面,甚至影響到同事的工作氣氛。 他/她有毒! 怨天怨地,什麼都可以抱怨 千錯萬錯,不是我的錯
Thumbnail
在使用同理心之前,必先準備好的兩件事:觀察與記憶。
Thumbnail
最近常在課程中分享同理心,每個階段對於「同理心」這三個字,都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收穫。我就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這階段對於「同理心」的認識吧!在與朋友對話,或是跟同事討論事情時,我們的習慣都是馬上進入「解決問題」。
Thumbnail
台灣傳統習俗中,作生意的人很重視「作牙」,這是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用來祈求生意興隆。而一年之中,最後一次的作牙,又稱「尾牙」。 身為公司的經營者,能夠用很誠摯的態度對待員工,就能留住人才。
培養一項技能或是進入新職場熟悉工作的時候我發現有三個階段,各位可以盤點一下現在的自己是在哪一個階段? 第一階段:凡事都是新奇的,從零開始,你會經歷很多不適應,聽不懂、看不懂、想不通,這時候的你會是痛苦的,但也同時是成長最快的時候,端看你用什麼視野去衡量。擁抱你的無知,但也用盡全力去了解,去挖掘一切你
Thumbnail
文章開始之前,問問自己,我是高績效員工嗎? 看看自己公司內部,是不是有某些同事相對於其他人,帶給公司的貢獻很高? 我相信每間公司都有所謂貢獻度高的高績效員工,這樣的員工可能在各個部門,業務部、研發部、倉庫、行銷、生產。 過度依賴高績效員工,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 不論哪個方式其實都不是很好。
Thumbnail
剛剛看完了一本書離職吧!再撐也不會變好:逃離黑心企業的血淚真實見聞,開除慣老闆,到下一間公司笑著工作,雖然已經離開職場幾年,看了還是覺得心有戚戚焉,也深感於職場黑暗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