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合群,內心孤單?揭開安全感的錯誤打開方式!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越迎合,越孤單?


你是否曾經在團隊會議中,明明不認同某個方案,卻選擇沉默,甚至點頭表示支持?當時的你可能告訴自己:「這樣會讓大家覺得我合群。」但會後,你内心感覺到空虛,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

我曾經遇到這樣一位來作諮詢的個案,Bob。他總是迎合團隊的意見,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因為他相信這樣能夠讓同事喜歡他。剛開始,團隊覺得他很好相處,但隨著時間過去,大家逐漸發現,Bob的意見總是模棱兩可,甚至無法在關鍵時刻提出建設性建議。在一個項目中,Bob被安排負責提出改進計劃,卻因為無法堅持自己的主見,導致方案失敗。

這個結果讓他不僅失去了團隊的信任,還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他問我:『是不是我真的不夠好?』


迎合讓你遠離信任


在職場中,像Bob這樣的人不少。他們以為「和大家一致」能帶來安全感,卻忽視了一個核心事實:真正讓人信賴的,是你的真實和獨特性,而非迎合他人的期待。

「孤獨不是因為沒有人陪伴,而是當我們無法將真正的自我展現給他人時。」--心理學家卡爾·榮格

這句話說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當你為了取悅他人而失去真實的自我時,孤獨感反而會愈加深刻。


從內心找到安全感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困擾,可以參考以下的方式:

  1. 承認自己的獨特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觀點,這是團隊多樣性的重要來源。在諮詢後,Bob開始意識到要爭取表達自我的機會,例如在會議中他分享自己的見解,讓其它人聽到他的聲音。
  2. 設立界限,學會說「不」
    很多人害怕說「不」會讓別人不喜歡自己,但事實是,適當的拒絕反而能讓別人知道你的底線,進一步提升對你的尊重。例如,Bob學會在不認同時,勇敢地提出:「這部分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這樣會更好。」
  3. 尋找內在的認同,而非外在的認可
    我鼓勵Bob每天記錄三件自己做得好的事情,逐漸幫助他建立對自己的肯定,減少對他人認同的依賴。

 

你是否也在用迎合交換安全感?


當你在職場中感到孤立時,是否曾想過:問題的根源也許並非來自他人,而是因為你沒有展現真正的自己?真正的安全感來自內心的強大,而不是外界的認可。

「你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存在,這就是你的力量。」--馬雅·安吉洛(Maya Angelou)

當你學會展現自己的獨特性,你會發現,真正的信任與安全感也會隨之而來。

 

從今天起,勇敢展現自己


  • 嘗試在下一次會議中,分享一個屬於你的觀點,即使它與大多數人不同。
  • 寫下今天三個讓你感到自豪的小事,為自己的努力喝彩。


當你踏出這一步,你會發現,內心的安全感比你想像中更容易獲得。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體驗!你的故事可能就是下一個啟發他人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2.1K會員
599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5/02
當你總是靠「有用」來換取認同,內心卻越來越孤單。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的故事出發,深刻揭露那些過度努力背後,其實是渴望被肯定、被看見。你值得被理解,不是因為你做得多,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Thumbnail
2025/05/02
當你總是靠「有用」來換取認同,內心卻越來越孤單。這篇文章從一位主管的故事出發,深刻揭露那些過度努力背後,其實是渴望被肯定、被看見。你值得被理解,不是因為你做得多,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Thumbnail
2025/05/01
在職場裡,許多人為了迎合期待,戴著「可以被接受」的面具生活。但真正的高績效團隊,不靠一致性,而是來自每個人都能做自己。主管的一句話,可能讓人選擇掩藏或綻放。你願意成為讓他脫下面具的人嗎?
Thumbnail
2025/05/01
在職場裡,許多人為了迎合期待,戴著「可以被接受」的面具生活。但真正的高績效團隊,不靠一致性,而是來自每個人都能做自己。主管的一句話,可能讓人選擇掩藏或綻放。你願意成為讓他脫下面具的人嗎?
Thumbnail
2025/04/30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4/30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你是否曾在社交場合中感到極度不安? 是不是每次要開口說話前,都會擔心自己說錯話、被人嘲笑? 你或許認為這是你的問題,但事實上,社交恐懼症(社恐)並不是個人的錯,而是一種源自人類本能的心理機制。我們的內心深處,可能在無意識中受到過去經驗、社會環境與生理反應的影響,導致我們在與人交流時產生壓力與
Thumbnail
你是否曾在社交場合中感到極度不安? 是不是每次要開口說話前,都會擔心自己說錯話、被人嘲笑? 你或許認為這是你的問題,但事實上,社交恐懼症(社恐)並不是個人的錯,而是一種源自人類本能的心理機制。我們的內心深處,可能在無意識中受到過去經驗、社會環境與生理反應的影響,導致我們在與人交流時產生壓力與
Thumbnail
心理安全感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內在的穩定感和與他人的互動方式決定的。當我們能清楚覺察自己的情緒,就不會被焦慮牽著走;當我們能真正理解別人的想法,關係也會變得更順暢。情緒來了,不要急著壓抑,當別人沈默時,試著多共情理解,不要急著下判斷。當我們更理解自己,也願意理解別人,安全感自然會建立。
Thumbnail
心理安全感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內在的穩定感和與他人的互動方式決定的。當我們能清楚覺察自己的情緒,就不會被焦慮牽著走;當我們能真正理解別人的想法,關係也會變得更順暢。情緒來了,不要急著壓抑,當別人沈默時,試著多共情理解,不要急著下判斷。當我們更理解自己,也願意理解別人,安全感自然會建立。
Thumbnail
在職場中,微笑常被視為親和力的象徵,但過度依賴它可能掩蓋內心的不安與恐懼。當微笑成為自我防衛的工具時,它可能被誤解為缺乏果斷或專業度,讓人認為你無法面對挑戰。過度微笑可能源自對拒絕或脆弱的恐懼,而非真誠的友善。需要建立內在安全感、勇於表達真實情感,在面對挑戰時,學會真誠表現自己,才是職場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在職場中,微笑常被視為親和力的象徵,但過度依賴它可能掩蓋內心的不安與恐懼。當微笑成為自我防衛的工具時,它可能被誤解為缺乏果斷或專業度,讓人認為你無法面對挑戰。過度微笑可能源自對拒絕或脆弱的恐懼,而非真誠的友善。需要建立內在安全感、勇於表達真實情感,在面對挑戰時,學會真誠表現自己,才是職場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在人際互動中,有些人選擇壓抑與討好,將自身需求深埋在禮讓中;有些人則像強颱侵襲,一場大雨淹沒對方的真實感受。也有人習慣用冷嘲熱諷來掩飾自身的脆弱,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透過心理諮商,我們可以練習溫和且堅定的正向連結,並學習如何在關係中取得平衡,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建立起信任且真實的情誼。
Thumbnail
在人際互動中,有些人選擇壓抑與討好,將自身需求深埋在禮讓中;有些人則像強颱侵襲,一場大雨淹沒對方的真實感受。也有人習慣用冷嘲熱諷來掩飾自身的脆弱,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透過心理諮商,我們可以練習溫和且堅定的正向連結,並學習如何在關係中取得平衡,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建立起信任且真實的情誼。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你容易對自己、他人生氣嗎?」 「你擔心表達自己,會被拒絕嗎?」 「你容易吸取外在訊息,犧牲自己聲音嗎?」 / 「Norm 」 意思是majority,指「大部分的多數」。 ——被認可的社會準則。 當我們說一個族群是「正常」的同時,其實也正在說另個族群的「不正常」。 這社會根據這樣的認知在
Thumbnail
「你容易對自己、他人生氣嗎?」 「你擔心表達自己,會被拒絕嗎?」 「你容易吸取外在訊息,犧牲自己聲音嗎?」 / 「Norm 」 意思是majority,指「大部分的多數」。 ——被認可的社會準則。 當我們說一個族群是「正常」的同時,其實也正在說另個族群的「不正常」。 這社會根據這樣的認知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