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不是你的錯,而是一種心理機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你是否曾在社交場合中感到極度不安?

是不是每次要開口說話前,都會擔心自己說錯話、被人嘲笑?

你或許認為這是你的問題,但事實上,社交恐懼症(社恐)並不是個人的錯,而是一種源自人類本能的心理機制。我們的內心深處,可能在無意識中受到過去經驗、社會環境與生理反應的影響,導致我們在與人交流時產生壓力與焦慮。本文將透過日常情境來解析社恐者的內心運作,並結合心理學角度,探討如何改善這種狀態。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簡稱社恐)(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是一種對社交情境感到過度焦慮與害怕的心理狀態。這種焦慮可能來自於害怕被評價、害怕表現不好,甚至是害怕與人眼神接觸。這並不只是「害羞」或「不擅長社交」,而是一種影響日常生活的心理障礙,它涉及我們大腦中的心理防禦機制

在心理學上,社恐與自我意識過高(self-consciousness)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以及自動化負面思維(Automatic Negative Thoughts)有關。這些機制讓我們在社交場合中過度關注自己的一舉一動,擔心他人的評價,甚至提前預設最壞的結果,導致我們越來越想逃避社交。


社恐的生理與心理根源

社恐並非無緣無故出現,而是有其深層心理機制與生理反應的基礎。以下是幾個主要原因:

1. 大腦中的「戰或逃」機制

當我們感到焦慮時,大腦中的杏仁核(amygdala)會被激活,這部分負責管理恐懼與危險反應。對於社恐者來說,這種機制可能過度敏感,使得他們在普通的社交場景中,也會產生強烈的不安。

2. 過去的負面經驗

曾經的尷尬時刻、被嘲笑的經歷,甚至是從小被批評的習慣,都可能讓我們的大腦形成一種對社交的負面關聯。這些經驗會讓我們下意識地害怕再度面對類似的情境。

3. 基因與家庭環境

研究顯示,社恐可能與遺傳有關,如果家族中有人有類似的焦慮症狀,那麼後代也較容易出現社恐。此外,成長環境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過度保護或嚴格管教的家庭,可能會讓孩子對外界產生不安。


社恐並不是你的錯,而是你的大腦在保護你

很多人覺得社恐是一種「缺陷」,但事實上,這是你的大腦在試圖保護你。在遠古時期,融入群體對於生存至關重要,因此我們的大腦會極度關注別人的看法,以確保我們不會被排擠。這種機制在現代社會仍然存在,但在過度發展時,卻可能變成焦慮的來源。


常見的社恐情境

情境一:超商結帳的壓力與「聚光燈效應

場景: 小明走進便利商店,只想買瓶水,但當他站在結帳櫃檯時,突然覺得自己像被萬眾矚目一樣,開始緊張起來。

內心OS:

  • 「錢要先拿出來嗎?還是等他報價再掏?」
  • 「千萬不要手抖,快點把錢拿出來!」
  • 「袋子要不要?如果我說不要,會不會顯得奇怪?」
  • 「他是不是覺得我很慢?後面的人是不是已經在不耐煩了?」

結果: 小明因為過於緊張,結帳時手忙腳亂,甚至拿錯了錢,最後快速逃出超商,內心卻還在懊惱:「為什麼我連結帳都這麼笨!」

心理學解析: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聚光燈效應」(Spotlight Effect),指的是我們往往高估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存在感,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被關注。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忙著關心自己的事情,沒有人會特別注意你結帳時的舉動。

調整方法:

當你開始緊張時,提醒自己:「其實沒有人在注意我,我的動作並不會對他人造成影響。」透過這樣的思維調整,可以減少內心的壓力,讓自己更自然地應對日常社交情境。


情境二:會議中的自我懷疑與「自動化負面思維

場景: 主管在會議上問:「有沒有人有想法?」小美腦中閃過一個點子,但她開始天人交戰,猶豫著是否該開口。

內心OS:

  • 「我的想法會不會很蠢?」
  • 「如果我說錯話,大家會不會笑我?」
  • 「主管會覺得我是個不專業的人嗎?」
  • 「還是等其他人先講?如果他們的意見跟我一樣怎麼辦?」

結果: 最終,小美選擇保持沉默,直到另一位同事說出類似的想法,主管點頭稱讚時,她才懊惱地想:「其實我剛剛也想到這個啊……」

心理學解析:

社恐者在這種場合常受到自動化負面思維(Automatic Negative Thoughts),ANTs)的影響,例如:「如果我的意見不夠好,大家會不會覺得我很蠢?」這種思考模式源自於過度批判自己(self-criticism),讓人不敢表達自己。

調整方法:

  • 使用「認知重構」(Cognitive Restructuring):當負面想法出現時,試著問自己:「真的會這樣嗎?」事實上,大家都在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人會特別關注你的一句話。
  • 先用簡單的句子開場:如果不確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成熟,可以試著說:「我有個想法,不知道合不合適?」這樣能減少壓力,讓自己更容易開口。

情境三:收到聚會邀請的焦慮與「社交比較偏見」

場景: 朋友在群組裡約週五吃飯,大家都熱烈回應,只有小杰猶豫不決,內心充滿掙扎。

內心OS:

  • 「如果我去,到時候要講什麼?萬一冷場怎麼辦?」
  • 「我應該先答應,還是找個理由拒絕?」
  • 「不去的話,他們會不會覺得我很難約?」
  • 「但去了之後,我會不會後悔?」

結果: 小杰猶豫很久後,選擇裝作沒看到訊息,直到最後朋友再問一次,他才勉強找了個理由推掉,卻又陷入「這樣是不是顯得很不合群?」的自我懷疑中。

心理學解析:

這種不安來自於「社交比較偏見」(Social Comparison Bias),社恐者常會把自己和外向的人比較,覺得自己表現不好、不夠有趣,導致害怕參加社交活動。但事實上,社交能力是可以訓練的,沒有人天生就擅長社交。

調整方法:

對社恐者來說,聚會代表一場充滿「社交挑戰」的考驗,因此容易逃避。然而,真正的壓力往往來自想太多,而非實際發生的事情。與其陷入焦慮,不如慢慢累積成功經驗,社交焦慮也會逐漸減輕。

  • 降低標準,專注於當下:不用逼自己變成最會聊天的人,只要專注於與身旁的人建立簡單的對話即可。
  • 嘗試「行為實驗」(Behavioral Experiment):挑選一場較小型、自己較有安全感的聚會參加,記錄自己的感受,慢慢累積正向經驗,降低對社交的恐懼。

如何改善社恐?

雖然社恐不是你的錯,但這並不代表你無法改善它。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幫助你逐步克服社交焦慮。

1. 練習自我對話,改變內心信念

許多社恐者會在心中不斷批評自己:「我說話一定很無聊」、「大家一定會覺得我很奇怪」。事實上,這些想法往往是過度放大的錯誤認知。試著用正向語言取代這些負面想法,例如:「我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意見」、「就算犯錯也沒關係」等。

2. 接受不完美,放下對自己的過高要求

社恐常與完美主義有關,因為我們害怕犯錯、害怕被批評。但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失誤的時候。允許自己不完美,才能真正放鬆下來

3. 漸進式暴露,逐步面對社交情境

如果你對社交感到害怕,可以從小規模的練習開始,例如先與熟悉的朋友聊天,再慢慢擴展到與陌生人交流。透過逐步面對恐懼,你的大腦會逐漸適應這些情境。

4. 深呼吸與放鬆技巧

當感覺焦慮時,試著進行深呼吸、冥想或肌肉放鬆訓練。這些技巧能幫助你的大腦從「戰或逃」的狀態中平靜下來,減少緊張感。

5. 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你的社交焦慮嚴重影響了生活,不妨考慮尋求心理師或治療師的幫助。認知行為療法(CBT) 是目前被證明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能幫助你改變思維模式,減少焦慮感。

6. 透過刻意練習來提升社交技能

社交是一種可以透過練習提升的技能。你可以從簡單的問候開始,例如每天與店員打招呼、主動與同事寒暄,逐步增加與人互動的頻率。參與社交活動時,設定小目標,例如「今天我要主動發表一次意見」,這樣能讓你慢慢習慣並減少焦慮感。


結語:理解心理機制,改變社恐習慣!

如果你有社恐,請記住,這不是你的錯。這是大腦在保護你,而你所要做的,就是溫柔地引導自己,透過認知調整行為練習來改善心理狀態,讓自己逐漸適應社交世界。一步一步來,不需要急於改變,只要願意前進,就已經是最好的開始。

記住:

  • 不要害怕犯錯,因為沒有人真的一直關注你,你的壓力來自於自己對自己的期待。
  • 不要讓自動化負面思維控制你的行為,試著用理性思維去挑戰它們。
  • 社交是一種技能,透過簡單的問候開始練習,勇敢踏出第一步!



avatar-img
2會員
37內容數
不定時分享閱讀、影劇、自我成長與心靈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茶餘飯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你帶領一位新人時,你是否曾經感到困惑,不知道該如何讓對方更快適應?每個人性格不同,學習方式也不一樣,如果你能夠了解對方的個性特質,並運用心理學與星座分析,將能更順利地讓新人融入團隊。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結合心理學與星座性格分析,提供你8 種不同性格的新人帶領技巧,讓你的指導更加個性化、有效率。
——某個家庭聚餐,一場世代觀念的大對決—— 登場人物 爸爸(X世代,55歲):覺得人生就是努力工作、成家立業。 姐姐(Y世代,35歲):認為人生要有平衡,不能只為工作活著。 弟弟(Z世代,25歲):覺得工作只是維持生活的一部分,結婚不是必須。 🍽 場景: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一邊吃飯
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心機重的人,他們擅長操控人心,讓別人無形中按照他們的意志行動。這些人通常擁有高超的心理戰術,懂得利用人性弱點來達成自己的目的。面對這樣的情境,我們該如何辨識並有效應對呢?本文將從心理學的角度解析這類人的行為模式,並提供具體的應對策略。 1. 心機重的人有什麼
友誼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係,理想的狀態是雙方都能付出,也能從對方得到支持與滿足。然而,在現實中,友誼往往容易陷入「一方付出過多,另一方過度索取」的失衡狀態,甚至可能讓一方感到疲憊,最終導致關係破裂。 那麼,「友情中的付出與索取該如何保持平衡?」心理學有哪些觀點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健康的友誼呢? 1.
朋友,就是那些在你說「我減肥」的時候,還會偷偷塞炸雞給你的人。 朋友,就是那些不管你穿得怎麼像落湯雞,或者剛剛大喊了一聲「我什麼都懂!」結果卻完全錯誤的時候,依然願意跟你站在一起的人。你們可以毫無顧忌地分享人生最尷尬的瞬間,還能一起笑得像兩個傻子一樣,沒有任何人會覺得奇怪。 朋友,就是那種在你最
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結合,更是一場需要經營與學習的旅程。在相愛的初期,一切或許都充滿激情與浪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實生活中的挑戰、責任與個性差異,可能會讓夫妻關係變得緊張,甚至產生衝突。然而,成功的婚姻並非沒有問題,而是夫妻雙方願意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並在過程中更加理解與珍惜彼此。以下分享30個夫妻相
當你帶領一位新人時,你是否曾經感到困惑,不知道該如何讓對方更快適應?每個人性格不同,學習方式也不一樣,如果你能夠了解對方的個性特質,並運用心理學與星座分析,將能更順利地讓新人融入團隊。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結合心理學與星座性格分析,提供你8 種不同性格的新人帶領技巧,讓你的指導更加個性化、有效率。
——某個家庭聚餐,一場世代觀念的大對決—— 登場人物 爸爸(X世代,55歲):覺得人生就是努力工作、成家立業。 姐姐(Y世代,35歲):認為人生要有平衡,不能只為工作活著。 弟弟(Z世代,25歲):覺得工作只是維持生活的一部分,結婚不是必須。 🍽 場景: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一邊吃飯
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心機重的人,他們擅長操控人心,讓別人無形中按照他們的意志行動。這些人通常擁有高超的心理戰術,懂得利用人性弱點來達成自己的目的。面對這樣的情境,我們該如何辨識並有效應對呢?本文將從心理學的角度解析這類人的行為模式,並提供具體的應對策略。 1. 心機重的人有什麼
友誼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係,理想的狀態是雙方都能付出,也能從對方得到支持與滿足。然而,在現實中,友誼往往容易陷入「一方付出過多,另一方過度索取」的失衡狀態,甚至可能讓一方感到疲憊,最終導致關係破裂。 那麼,「友情中的付出與索取該如何保持平衡?」心理學有哪些觀點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健康的友誼呢? 1.
朋友,就是那些在你說「我減肥」的時候,還會偷偷塞炸雞給你的人。 朋友,就是那些不管你穿得怎麼像落湯雞,或者剛剛大喊了一聲「我什麼都懂!」結果卻完全錯誤的時候,依然願意跟你站在一起的人。你們可以毫無顧忌地分享人生最尷尬的瞬間,還能一起笑得像兩個傻子一樣,沒有任何人會覺得奇怪。 朋友,就是那種在你最
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結合,更是一場需要經營與學習的旅程。在相愛的初期,一切或許都充滿激情與浪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實生活中的挑戰、責任與個性差異,可能會讓夫妻關係變得緊張,甚至產生衝突。然而,成功的婚姻並非沒有問題,而是夫妻雙方願意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並在過程中更加理解與珍惜彼此。以下分享30個夫妻相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送禮」是電商業界的月經文,是不是就要拿出來討論,但總會有一種聲音:「送貨地址填朋友家就可以了吧?」所以電商做送禮業務一直讓人覺得有點多此一舉。 令人意外的是,在電商環境時移勢易的今天,送禮卻成了淘寶解決當前電商難題的一劑良藥。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流浪者,不是在流浪就是在準備流浪的路上。 平常肉身被困在辦公室的時候,只能用Google map靈魂旅行,於是知道許許多多的冷門國家,總是好奇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人是怎麼生活的。 某次看到一則新聞:一天之內跨年兩次。狂男在雪梨跨年完後直接飛到庫克群島再跨年一次,才知道世界上有一個這樣的國家(狂
有位學生曾問我:該怎麼創作內容? ​ 這問題,讓我想起 村上春樹 的「寫作秘密」 ;村上春樹,早期開始寫小說,一直有個困擾,他腦中畫面太多,情緒也太滿,結果一寫下去——卻是密密麻麻的形容詞、冗長的對白、複雜的句子...
此篇文章提供寶可夢集換式卡牌遊戲最新擴充包的資訊,包含上線日期、特色卡牌、活動內容、新周邊以及收集建議等,幫助玩家做好準備迎接新卡包。
「送禮」是電商業界的月經文,是不是就要拿出來討論,但總會有一種聲音:「送貨地址填朋友家就可以了吧?」所以電商做送禮業務一直讓人覺得有點多此一舉。 令人意外的是,在電商環境時移勢易的今天,送禮卻成了淘寶解決當前電商難題的一劑良藥。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流浪者,不是在流浪就是在準備流浪的路上。 平常肉身被困在辦公室的時候,只能用Google map靈魂旅行,於是知道許許多多的冷門國家,總是好奇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人是怎麼生活的。 某次看到一則新聞:一天之內跨年兩次。狂男在雪梨跨年完後直接飛到庫克群島再跨年一次,才知道世界上有一個這樣的國家(狂
有位學生曾問我:該怎麼創作內容? ​ 這問題,讓我想起 村上春樹 的「寫作秘密」 ;村上春樹,早期開始寫小說,一直有個困擾,他腦中畫面太多,情緒也太滿,結果一寫下去——卻是密密麻麻的形容詞、冗長的對白、複雜的句子...
此篇文章提供寶可夢集換式卡牌遊戲最新擴充包的資訊,包含上線日期、特色卡牌、活動內容、新周邊以及收集建議等,幫助玩家做好準備迎接新卡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我們最討厭情緒化的人,尤其在辦公室裡。 「情緒化」常常都是在說感性的人,而理性的人通常不會有這種標籤,因為理性的人可以分辨事情就是事情,不會把情緒帶到事情裡面。 「情緒化」通常是指一個人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並且經常在做事或判斷時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反應。情緒化的人可能會因為情緒波動而做出衝動的決定,或
Thumbnail
數位時代下,大家習慣用網路交流,面對人群常會不知所措,越來越多人有「社交恐懼症」,不想融入群體想當透明人,不想交際只想一個人獨處。有些星座的特性似乎天生就容易社交恐懼,你知道是哪三個星座嗎?看看你中了沒。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社會認同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學武器,影響著我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瞭解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作出決定,並在推動政策或產品時找到早期使用者,引領風向。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我們應該慎選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以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成功。
Thumbnail
MBTI流行一陣子後,在社群媒體就常常看到大家用I人或E人宣稱自己的社交屬性,但隨著時間推移,不難發現有些E人慢慢也會變成I人,甚至有社交恐懼的傾向出現,真的是非常迷的現象,今天就稍微跟大家聊聊我從E轉I的心路歷程,首先來看看什麼是社交焦慮和社恐吧!
Thumbnail
常與大部分的社會意見分歧,不自覺會認為"自己是否符合?" 在"自問自答"的過程裡,被情緒擱淺了,動彈不得, 其實只是因為我把"重心"放錯了... 我需要輪流讓"不同情緒面向的自己"釋放出來, 用"好奇心"去看待自己。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我們最討厭情緒化的人,尤其在辦公室裡。 「情緒化」常常都是在說感性的人,而理性的人通常不會有這種標籤,因為理性的人可以分辨事情就是事情,不會把情緒帶到事情裡面。 「情緒化」通常是指一個人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並且經常在做事或判斷時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反應。情緒化的人可能會因為情緒波動而做出衝動的決定,或
Thumbnail
數位時代下,大家習慣用網路交流,面對人群常會不知所措,越來越多人有「社交恐懼症」,不想融入群體想當透明人,不想交際只想一個人獨處。有些星座的特性似乎天生就容易社交恐懼,你知道是哪三個星座嗎?看看你中了沒。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社會認同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學武器,影響著我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瞭解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作出決定,並在推動政策或產品時找到早期使用者,引領風向。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我們應該慎選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以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成功。
Thumbnail
MBTI流行一陣子後,在社群媒體就常常看到大家用I人或E人宣稱自己的社交屬性,但隨著時間推移,不難發現有些E人慢慢也會變成I人,甚至有社交恐懼的傾向出現,真的是非常迷的現象,今天就稍微跟大家聊聊我從E轉I的心路歷程,首先來看看什麼是社交焦慮和社恐吧!
Thumbnail
常與大部分的社會意見分歧,不自覺會認為"自己是否符合?" 在"自問自答"的過程裡,被情緒擱淺了,動彈不得, 其實只是因為我把"重心"放錯了... 我需要輪流讓"不同情緒面向的自己"釋放出來, 用"好奇心"去看待自己。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