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職場文化中,許多員工習慣「默默執行」,即使不清楚上級的要求,也不敢直接詢問。這種現象並非因為員工缺乏積極性,而是受到文化與心理因素的影響。他們擔心自己的提問會被視為能力不足,或甚至被責備:「怎麼連這個都不會?」
但這樣的職場環境,往往導致員工在執行任務時像「無頭蒼蠅」,在模糊的指令下憑感覺行動,結果做錯了又被責怪,陷入惡性循環。其實,讓員工敢於發問、理解清楚指令,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領導者自己要先把事情交代清楚,並建立讓員工安心發問的文化。
心理學家曾提出「權威距離」(Power Distance)概念,指的是人們對權威的敬畏程度。在亞洲文化中,權威距離較大,員工習慣對上級保持順從,不主動質疑或提問,深怕一旦說錯話,會影響自己的形象與職場發展。
此外,「從眾心理」也在職場中發揮作用。當所有人都選擇沉默時,個體更難鼓起勇氣發問,因為沒有人想當「多話的人」,更不想顯得自己比別人不懂。這就導致了一個矛盾的現象:即使團隊裡很多人都有疑問,但大家都選擇保持沉默,結果就是集體迷失方向。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
老闆交代:「這份報告很急,趕快處理好!」
員工A聽完後心想:「‘很急’是多急?明天?下班前?還是現在馬上?」但因為怕被罵,他沒有問清楚,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在下班前提交了報告。
結果,老闆生氣地說:「怎麼現在才交?我剛剛說‘很急’,是要你馬上做!」
這類的誤解每天都在職場上發生,讓員工疲憊不堪,主管也不滿意。其實,這不是員工能力不足,而是老闆沒有交代清楚。如果當初老闆說:「請在30分鐘內完成初稿,交給我確認」,這場誤會根本不會發生。
當指令清楚時,員工不需要再猜測,執行起來也更有方向感。
主管可以主動說:「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請隨時問,現在多花幾分鐘解釋,可以避免事後出錯。」這樣的話語能讓員工感覺到,提問是被鼓勵的,而不是一種錯誤。
許多主管習慣說:「你應該懂吧?」這句話其實會讓員工更不敢表達疑問,因為承認不懂就等於「自己很笨」。
更好的做法是說:「方便請你再跟我確認一下剛剛的要求嗎?確保我們的理解是一致的。」透過這種方式,員工可以在不丟臉的情況下表達自己的理解,雙方也能確保沒有資訊落差。
在亞洲職場文化中,員工的沉默並不代表他們沒有疑問,而是因為害怕發問後帶來的後果。領導者的責任,是先建立一個讓員工安心發問的環境,而不是等到問題發生後才來怪罪員工沒有問清楚。
當我們開始用更具體的方式交代事情,並鼓勵團隊溝通、發問,就能減少「無頭蒼蠅」的混亂,提升整體工作效率,讓每個人都能更安心、更有信心地完成工作。
與其擔心員工不敢發問,不如從自身做起,營造一個讓員工安心提問的職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