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性格溝通學》| 職場溝通技巧:三大實用技巧及進階心法,提升你的影響力與專業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在職場上,真正有效的溝通不是強調自己,而是理解對方。許多職場溝通專家強調:「在對話中,你應該是最不重要的人」,因為良好的溝通目的是達成共識、促進合作,而非單純發表個人意見。

學會配合對方的性格與談話風格,不僅能讓對話更順暢,也能減少溝通障礙,提升職場影響力。

職場溝通的核心——理解比表達更重要

適合閱讀的對象

  • 職場新鮮人:建立基礎溝通框架與情緒管理。
  • 主管與領導者:精進團隊管理與向上溝通。
  • 業務與PM:學習與客戶、同事的應對技巧,提升談判與合作效率。

三大實用職場溝通技巧

1. 善用「不好意思」,降低職場衝突

許多人低估「不好意思」的力量,這句話在緩解緊張關係、避免衝突方面發揮極大作用。

當與主管、同事或客戶有意見分歧時,先以「不好意思」開場能讓對話更具親和力,降低對方的防備心,讓討論更順利進行。

2. 處理不同意見時,重點是「找出不同處」

當你與同事或主管有不同觀點時,應該先理解對方的立場,而不是急於說服或辯論。

可以使用這句話:「我想多了解一下,我們意見不同的地方」,這樣能讓對話變成理性討論,而非一場誰對誰錯的爭論。

3. 正向或中立的角度定義他人,避免情緒化溝通

職場中難免遇到難以相處的同事或主管,這時候應該避免主觀偏見,嘗試用中立或正向的角度來看待對方。

例如,與其覺得對方「愛挑毛病」,不如將其視為「注重細節」,這樣的思維轉換可以減少負面情緒,讓溝通更順暢。



進階職場溝通技巧:提升影響力與專業度

除了上述技巧,還有一些關鍵細節能幫助你在職場建立更好的溝通模式:

  • 適時附和:別急著打斷對方,適時停頓3~5秒再回應。
  • 拉長反應時間:遇到爭議性話題時,先思考再回應,避免衝動發言。
  • 學習拒絕技巧:對於不合理的要求,果斷拒絕並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
捨棄指正、勸告、自言自語、追問、打斷這些壞習慣

職場溝通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種心態

想在職場上建立影響力,不僅要掌握職場溝通技巧,更需要調整心態

當我們能夠放下自我、學會傾聽、理解對方,就能讓對話更有影響力,也能在職場上更受歡迎。

無論是與主管、同事還是客戶互動,良好的溝通能力都是提升職涯發展的關鍵。

📢 你在職場或商務場合中遇過哪些溝通挑戰?歡迎留言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正經の練功道路 的其他內容
提升職場溝通技巧、商務談判能力及業務說服力,是現代職場人士的必備技能。本文提供實用策略,涵蓋換位思考、語言表達技巧、QCD模型應用、領導力等面向,助你精進溝通能力,在商務溝通、銷售談判、團隊管理中獲得更好成果。
即興演講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充分準備和練習的基礎上,將有意識的行為轉化為無意識的反應。本文探討如何透過事前準備素材、建立表達框架,提升溝通技巧、影響力,並在溝通中展現專業、自信。
談判是一門藝術,需要技巧、心理素質與策略的完美結合。本文探討設定底線、情緒管理、引入第三方及全局觀等策略,幫助讀者在商業談判、職場溝通及日常生活衝突中掌握主動權,達成目標。
提升職場溝通技巧、商務談判能力及業務說服力,是現代職場人士的必備技能。本文提供實用策略,涵蓋換位思考、語言表達技巧、QCD模型應用、領導力等面向,助你精進溝通能力,在商務溝通、銷售談判、團隊管理中獲得更好成果。
即興演講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充分準備和練習的基礎上,將有意識的行為轉化為無意識的反應。本文探討如何透過事前準備素材、建立表達框架,提升溝通技巧、影響力,並在溝通中展現專業、自信。
談判是一門藝術,需要技巧、心理素質與策略的完美結合。本文探討設定底線、情緒管理、引入第三方及全局觀等策略,幫助讀者在商業談判、職場溝通及日常生活衝突中掌握主動權,達成目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情緒對人際關係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話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適當表達。作者提出了情緒導向的溝通新觀念,希望讀者可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三定律,想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只有這種辦法。
Thumbnail
同理心是指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想法和經歷的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若能展現同理心,可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一些展現同理心的方法: 展現同理心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上。 眼神接觸:保
Thumbnail
職場中的人際衝突常令人感到壓力,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衝突風格?本文分享TKI衝突解決模型,探討競爭型、合作型、退讓型、逃避型和妥協型,以及如何提升自我覺察以促進自我成長和改變。瞭解衝突模型的內在反應歷程和建構性衝突的重要性。文章結尾有實戰工作坊邀約。#溝通必修課
Thumbnail
★藉由掌握對方所屬性格類型引導對話, 如此一來,不再擔心出現不必要的誤會,或者溝通不順的問題。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些人讓人感到親切友善,讓人忍不住想親近;有些人則讓人感到難以相處,讓人敬而遠之。那麼,受歡迎的人究竟有哪些特質呢?根據研究,受歡迎的人通常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和人際關係技巧。他們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讓對方感到舒服自在。
Thumbnail
如何在職場溝通中保持冷靜和有效?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並聆聽和尊重他人的觀點? 透過本文章一起學習阿德勒心理學的課題分離,並利用4個步驟找出共同目標和合作方案。
Thumbnail
最近常在課程中分享同理心,每個階段對於「同理心」這三個字,都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收穫。我就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這階段對於「同理心」的認識吧!在與朋友對話,或是跟同事討論事情時,我們的習慣都是馬上進入「解決問題」。
社交中許多行為一微調,改善幅度大到影響終生,語言是其中最輕鬆省力的切入點。
Thumbnail
林玎珉 | 大田出版 閱讀時間:12/27-1/1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往往會因角度或角色不同而產生摩擦。無論是對朋友、親人,甚至是主管與下屬,都必須面臨溝通場合;《不受傷害也不傷害人的說話練習》帶領讀者從「認識自己」出發,有意識地認知自己的溝通模式,並進一步說明對話中的五種個性,讓我們能在了解五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情緒對人際關係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話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適當表達。作者提出了情緒導向的溝通新觀念,希望讀者可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三定律,想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只有這種辦法。
Thumbnail
同理心是指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想法和經歷的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若能展現同理心,可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一些展現同理心的方法: 展現同理心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上。 眼神接觸:保
Thumbnail
職場中的人際衝突常令人感到壓力,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衝突風格?本文分享TKI衝突解決模型,探討競爭型、合作型、退讓型、逃避型和妥協型,以及如何提升自我覺察以促進自我成長和改變。瞭解衝突模型的內在反應歷程和建構性衝突的重要性。文章結尾有實戰工作坊邀約。#溝通必修課
Thumbnail
★藉由掌握對方所屬性格類型引導對話, 如此一來,不再擔心出現不必要的誤會,或者溝通不順的問題。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些人讓人感到親切友善,讓人忍不住想親近;有些人則讓人感到難以相處,讓人敬而遠之。那麼,受歡迎的人究竟有哪些特質呢?根據研究,受歡迎的人通常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和人際關係技巧。他們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讓對方感到舒服自在。
Thumbnail
如何在職場溝通中保持冷靜和有效?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並聆聽和尊重他人的觀點? 透過本文章一起學習阿德勒心理學的課題分離,並利用4個步驟找出共同目標和合作方案。
Thumbnail
最近常在課程中分享同理心,每個階段對於「同理心」這三個字,都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收穫。我就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這階段對於「同理心」的認識吧!在與朋友對話,或是跟同事討論事情時,我們的習慣都是馬上進入「解決問題」。
社交中許多行為一微調,改善幅度大到影響終生,語言是其中最輕鬆省力的切入點。
Thumbnail
林玎珉 | 大田出版 閱讀時間:12/27-1/1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往往會因角度或角色不同而產生摩擦。無論是對朋友、親人,甚至是主管與下屬,都必須面臨溝通場合;《不受傷害也不傷害人的說話練習》帶領讀者從「認識自己」出發,有意識地認知自己的溝通模式,並進一步說明對話中的五種個性,讓我們能在了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