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行為心理解密04:「厭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或許厭食症者要復原所需要的一句話,是期待聽到「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你把自己活得又美又健康就很好了。」

raw-image

新聞故事:

現年18歲,居住在日本愛知縣的渡邊優杏,自小學6年級就罹患厭食症,她回想當時的自己是完美主義者。

「我是那種看起來要最好,否則就會不滿意的那種個性,看到那些『瘦瘦人』的照片,讓我想變得跟他們一樣,看著體重的數字不斷減少,有種打電動破關的感覺,漸漸地就對這種快感上癮了。」

為了減掉體重而持續不進食,導致渡邊在小學、中學時期不斷的進出醫院,她不僅不吃早餐,連學校營養午餐也只吃兩口,當時155公分的渡邊,體重只剩下26公斤。

這類失控行為稱為「厭食症」,而在行為的背後藏著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是怎麼解密的。

—-----

大家好,我是林仁廷心理師

任何一個行為都不是徒勞的,一個人的所做所為必然與他的心理、動機及情緒有關。今天要談的是「厭食症」,這是什麼樣的症狀,又有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

我們上個月談過暴食症,今天談的是厭食症,都屬飲食失調症的一種。

暴食症的關鍵字是「掩蓋」,掩蓋負面情緒,而厭食症的關鍵字是「控制」,當對外在環境什麼都不能控制時,人會向內控制自己的體重,這比暴食症更複雜也更嚴重。因為暴食症會胖、會失控,但厭食症會導致死亡

新聞故事裡優杏因為完美主義,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表現不如預期,人設、形象受損,感到自卑和沮喪,為了挽救外在失衡,她改為控制內在的飲食,做別人做不到的事(例如:當大家都放縱吃食,我卻能嚴格自律不吃),讓「瘦」成為肯定自己的指標。

不過身體不可能一直不吃不喝,它要生存,有時候就會反撲變暴食。有的當事人意志力強大,對飢餓視若無睹,理智、情緒分離,大腦邏輯上知道肚子餓但卻無法感受餓,連暴食都被擋下,強制反胃,發展出連喝水都可能吐的可怕情況。這是很嚴重的事。厭食是當事人緩解焦慮的手段,只要心理議題未解,整體就失衡失控。

#心理症狀

厭食症的行為定義是當事人「對身體形象和體重過度關切,甚至對身體形象產生扭曲想法」,當事人有意防止體重增加,會刻意不進食或過度運動。這個疾病和飲食本身無關,而是當事人以一種非健康的方式來應對情緒問題,且常「自我否定」。

厭食症有以下症狀:

(1)生理上:食慾不振、體重快速下降、顯著低於正常體重(BMI小於18.5)、疲勞、注意力不足、吞嚥困難、便祕、掉頭髮、女性月經減少或停經。

(2)行為上:在飲食方面異常堅持(不吃、吃很少、極度挑剔飲食內容)、為降低體重而劇烈運動、催吐、使用瀉劑或利尿劑。

(3)心理上:強烈害怕體重增加、對於身材的知覺扭曲(旁人都覺得個案太瘦,但個案仍覺得自己太胖)、極度迷戀控制體重,合併出現焦慮、憂鬱、強迫性想法或完美主義性格。

#好發族群

厭食症9成發生在女性,13~18歲最多,危險族群包括某些職業如舞蹈家及模特兒、肥胖症和家族史酒癮者。

行為背後都是有心理意義的,厭食症也有其功能:

厭食是情緒障礙,當有過不去、解決不了的事時,就控制飲食以為控制全局。例如患者會想「只要我瘦下來,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這也讓我們發現其實所有的特殊行為,都是在繞圈,以一種間接的方式盲目地減緩焦慮。

那麼當事人厭食後能得到什麼呢?

1.被關注和肯定--自我形象議題

媒體、文化、同儕過度渲染「瘦即是美」的價值觀,尤其是女性,讓原本缺乏自信的當事人極端注意自己的身材,為了符合想像中他人的眼光,她拚命控制、降低自己的體重。只要努力節食就有瘦就有成就,方法簡單粗暴(也荒唐)以為厭食控制就能得到他人關注和肯定。。

2.表達情緒的方式

飛兒樂團前吉他手阿沁的妻子花花為網紅兼模特兒,育有2名女兒,常在社交平台發佈親子和樂融融的照片。後來花花非法持有大麻被捕,形象受創,她事後拍片道歉,但仍「覺得自己好沒用」,幾乎整天只能躺床上,因憂鬱而吃不下東西,一度暴瘦到只有28公斤。

這類案例,當事人陷在自責的漩渦,情緒和大腦脫節,感覺不到餓產生的厭食。

3.間接呈現出「母女關係的複雜議題」

有種心理機制是,當局勢很複雜,而他焦慮過頭時,他會選一個簡單歸因,然後在此項度上鑽牛角尖,跟迷信很像,他想像「只要我能夠準備好完美的供品,神明就不會給我厄運」用簡單的等式綁住失控。

厭食症反映了母女關係的糾纏矛盾,常見於母女關係緊繃、互動僵化、女兒獨立自主困難的家庭中,母女在情感上過於緊密,母親對於女兒出於保護心態,較多管控;或者母親神經質的情緒、不能處理夫妻問題...便會無意識地轉嫁到女兒身上。厭食症常見於青少女,除了自我形象議題外,她想替母親分憂解勞,但未成年又不能做什麼只好無視自己需求,以忍耐、逆來順受、不想破壞關係地做為母親的情緒容器。

然「情緒累積到頂端後就會爆炸」,當她情緒無法外洩、辨識,可是又不想起衝突時,負面情緒就會導引到身體上,透過虐待自己的身體來表示抗議,像是自殘或厭食。

家族治療大師米紐慶(Minuchin)在《厭食家族》一書中提到,厭食症患者的家族互動往往具有情感糾結不清、互動模式僵化、對子女過度保護,以及缺乏解決衝突能力等4個要素。

母女關係議題所引起的厭食,在當事人接受基本治療後,還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再進行家庭會談,因為家庭關係才是解開心結的重點。

新聞故事後續

花花後來如何走過厭食症呢?一是家人支持,二是她的想法轉變,想「每件事的發生都只是在體驗人生」,而不再去抱怨「為什麼總是我?」,想事情的發生都是有意義存在的,都只是人生的一個體驗,而我現在活過來了。同時拿起和朋友買的二手相機,在房間定時自拍身體意象,記錄這些痛苦與掙扎的時刻,藉此療癒自己。後來這些照片在朋友鼓勵下報名參加了法國PX3國際攝影大賽。初次參加國際性比賽就得獎,令花花感到相當驚喜。

優杏的母親發現女兒症狀後也不是責怪,而是接納和理解,她說沒想到小學生也會罹患厭食症,卻不知道能為女兒做什麼,真的很煎熬。優杏的母親陪伴她從12歲到16歲高一,她才接受母親的勸導,以「純素主義」相關知識解套,開始正常吃東西脫離厭食。優杏後來說「吃到想吃的東西時,身體果然會感受到喜悅,想將這樣的自由、快樂傳達給大家。」

#改善的方向

厭食嚴重時涉及生理機制,一樣需分生理、心理兩方向進行:

1.生理面:醫療,一般是住院治療

住院治療有兩個重要方向,最主要是恢復健康體重和建立正確飲食習慣;再者是針對怕胖心態給予認知行為治療。

例如院內治療師會陪同患者一起吃飯,在輕鬆、關懷的情境下,吃完營養師設計的餐點,目標是讓個案回復到標準的體重(BMI 18.5)

2.心理治療:

生理穩定後,才深度討論身心議題,如過度僵化的完美主義、與父母的緊張和糾結、自己的身心感受、情緒疏離與連結等。

有本書《親情救贖》提道:「厭食症是家庭疾病,追本溯源是母女之間的問題,如果母親不改變就無法治癒。」因此也要「家庭會談」,需要家長共同支持患者管理、追蹤飲食,最重要的是引導患者自主、健康、快樂,並探討與家人間的相處、未來規劃等議題。

#小結:

最後我想講一個《親情救贖》裡的案例對話

一個患有厭食症女兒的母親,整理了自己與她媽媽(女兒的外婆)的糾葛後,突然回憶湧現,才發現女兒童年時壓抑自己需求,她過度乖巧、獨立,以默默守護當時煩躁不己的母親。

她將這個發現分享給醫生,醫生回應她:

「妳這次不可思議的體驗非常有趣,妳不覺得自己與女兒更親密了嗎?妳說『覺得自己很愛她』,我想就是這種親密的感覺。關於女兒的病情,妳不需要太認真地覺得自己應該做這個或做那個,因為只要母親滿懷愛意緊緊抱住孩子,孩子的病很快就會治好。還有,請對孩子表達謝意,譬如對她說:『謝謝妳,媽媽在養育妳長大的過程裡很開心。』基於這層意義,我才會說『孩子的病百分之百得依靠母親的力量』。妳覺得自己愛孩子,所以她的病就會被治好了。」

我想,或許厭食症者要復原所需要的一句話,是期待聽到「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你把自己活得又美又健康就很好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6會員
258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4/24
你有聽過這樣的情況嗎?「常覺得手髒,每次上廁所或是摸過髒東西後都要去洗手,雖然用肥皂洗了好幾次,但總是覺得沒洗乾淨,心裡還是覺得髒,每次洗都要花上十幾分鐘,甚至洗到雙手都破皮了還是覺得不夠....」 一名國中生每天都認真洗手消毒、換下外出衣物,即使疫情趨緩後他仍在意自己的清潔
Thumbnail
2025/04/24
你有聽過這樣的情況嗎?「常覺得手髒,每次上廁所或是摸過髒東西後都要去洗手,雖然用肥皂洗了好幾次,但總是覺得沒洗乾淨,心裡還是覺得髒,每次洗都要花上十幾分鐘,甚至洗到雙手都破皮了還是覺得不夠....」 一名國中生每天都認真洗手消毒、換下外出衣物,即使疫情趨緩後他仍在意自己的清潔
Thumbnail
2025/04/21
你有聽過這樣的情況嗎?「常覺得手髒,每次上廁所或是摸過髒東西後都要去洗手,雖然用肥皂洗了好幾次,但總是覺得沒洗乾淨,心裡還是覺得髒,每次洗都要花上十幾分鐘,甚至洗到雙手都破皮了還是覺得不夠....」
Thumbnail
2025/04/21
你有聽過這樣的情況嗎?「常覺得手髒,每次上廁所或是摸過髒東西後都要去洗手,雖然用肥皂洗了好幾次,但總是覺得沒洗乾淨,心裡還是覺得髒,每次洗都要花上十幾分鐘,甚至洗到雙手都破皮了還是覺得不夠....」
Thumbnail
2025/04/17
新聞故事: 年約40歲的張先生長期肚子右上有疼痛感,到醫院做過檢查卻沒有發現異常,他因為不放心,跑遍台北到屏東間各大醫院,在各科之間遊走,光就醫與健檢費用就花了近60萬元,仍然查不出病因,最後連正常生活都受到影響。他不僅大傷荷包,工作跟著停擺,連體重也掉了好幾公斤。
Thumbnail
2025/04/17
新聞故事: 年約40歲的張先生長期肚子右上有疼痛感,到醫院做過檢查卻沒有發現異常,他因為不放心,跑遍台北到屏東間各大醫院,在各科之間遊走,光就醫與健檢費用就花了近60萬元,仍然查不出病因,最後連正常生活都受到影響。他不僅大傷荷包,工作跟著停擺,連體重也掉了好幾公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尚未知覺憂鬱症發作期,我順道迎來胃口與食物喜惡天旋地轉的改變。 吃甚麼都有種溺水、反胃感,人迅速的消瘦、掉髮、沒精神,連帶睡眠也出了狀況。 我無法在食物裡獲得滿足或樂趣 那陣子唯一會想做得,是開著幾個吃相特別香特別美特別令人覺得有食慾的大胃王影片,然後看著。 彷彿可以藉由他們的口,補充進自
Thumbnail
在尚未知覺憂鬱症發作期,我順道迎來胃口與食物喜惡天旋地轉的改變。 吃甚麼都有種溺水、反胃感,人迅速的消瘦、掉髮、沒精神,連帶睡眠也出了狀況。 我無法在食物裡獲得滿足或樂趣 那陣子唯一會想做得,是開著幾個吃相特別香特別美特別令人覺得有食慾的大胃王影片,然後看著。 彷彿可以藉由他們的口,補充進自
Thumbnail
「妳吃那麼多還那麼瘦,吃不胖真好!」常常聽到這句話的我,選擇不解釋、不反抗⋯甚至有點藉著別人的認知,期望這一切是真的!畢竟家族遺傳⋯我是易胖體質。 隨著年紀增長,有些事情還是有點自知之明比較好,例如高中時期,身高165、三餐正常的我,就是58、60、63~聽起來⋯還好啊。直到某一次參加台北縣(對!
Thumbnail
「妳吃那麼多還那麼瘦,吃不胖真好!」常常聽到這句話的我,選擇不解釋、不反抗⋯甚至有點藉著別人的認知,期望這一切是真的!畢竟家族遺傳⋯我是易胖體質。 隨著年紀增長,有些事情還是有點自知之明比較好,例如高中時期,身高165、三餐正常的我,就是58、60、63~聽起來⋯還好啊。直到某一次參加台北縣(對!
Thumbnail
讀著這本書,想著我的歷年減重歷程, 國小就胖到六十四公斤、高中胖到八十九公斤, 我從小到大先後減重七次, 減重時會認真運動, 試過爬樓梯、游泳、跳繩、跑步、健身、節食、騎腳踏車、吃藥、斷食等, (二月完成首次冬季斷食,紀錄為六十八小時) 一旦當我瘦下來,我又會狂吃一番,紓解壓力。 就這
Thumbnail
讀著這本書,想著我的歷年減重歷程, 國小就胖到六十四公斤、高中胖到八十九公斤, 我從小到大先後減重七次, 減重時會認真運動, 試過爬樓梯、游泳、跳繩、跑步、健身、節食、騎腳踏車、吃藥、斷食等, (二月完成首次冬季斷食,紀錄為六十八小時) 一旦當我瘦下來,我又會狂吃一番,紓解壓力。 就這
Thumbnail
你也有過度飲食的問題嗎?其實其背後的心理和消費主義息息相關。
Thumbnail
你也有過度飲食的問題嗎?其實其背後的心理和消費主義息息相關。
Thumbnail
所謂「飲食男女」,人類對於食物與性愛的追求是本性,但隨著近年來國人健康意識的抬頭,飲食方式開始慢慢出現變化,少油少糖少鹽的概念以及有機蔬果在逐漸普及大眾,改變的動機除了追求外貌身型的美觀之外,促進身體的內部良好循環與健康維持也是大家首重的要點。
Thumbnail
所謂「飲食男女」,人類對於食物與性愛的追求是本性,但隨著近年來國人健康意識的抬頭,飲食方式開始慢慢出現變化,少油少糖少鹽的概念以及有機蔬果在逐漸普及大眾,改變的動機除了追求外貌身型的美觀之外,促進身體的內部良好循環與健康維持也是大家首重的要點。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連醫師都需要把握減重的時機,自己親身去改變飲食習慣而瘦下來,一般沒有具備專業醫學知識的民眾,是不是也可以把握現在的時機,讓自己朝著理想的體重去邁進?現狀並不是無法更改的,而我們能改變的也只有當下。就算是看來無法控制的食慾,也可以在循序漸進下,能夠心甘情願的照預定的飲食計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連醫師都需要把握減重的時機,自己親身去改變飲食習慣而瘦下來,一般沒有具備專業醫學知識的民眾,是不是也可以把握現在的時機,讓自己朝著理想的體重去邁進?現狀並不是無法更改的,而我們能改變的也只有當下。就算是看來無法控制的食慾,也可以在循序漸進下,能夠心甘情願的照預定的飲食計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所以說,也會變得要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困境。別人的人生目標可能是好好的盡情享受美食,這樣才有工作的動力。吃好吃的東西,讓心情變好,雖然這與自己的目標是不相同的,也要予以尊重,那是別人選擇的人生,而且也不能排除,日後也有瘦下來的可能性,並不一定會維持目前的飲食習慣。另外一個思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所以說,也會變得要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困境。別人的人生目標可能是好好的盡情享受美食,這樣才有工作的動力。吃好吃的東西,讓心情變好,雖然這與自己的目標是不相同的,也要予以尊重,那是別人選擇的人生,而且也不能排除,日後也有瘦下來的可能性,並不一定會維持目前的飲食習慣。另外一個思
Thumbnail
自從加入瘦身行列,目前默默地來到第29天。有些問題是可以讓自己思索的,比如 如何讓自己正常吃? 如何讓自己簡單吃? 如何讓自己有效吃?
Thumbnail
自從加入瘦身行列,目前默默地來到第29天。有些問題是可以讓自己思索的,比如 如何讓自己正常吃? 如何讓自己簡單吃? 如何讓自己有效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