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們年齡增長,30歲後的雄性激素會開始下降,40歲以上的男性會面臨肌肉流失(肌少症)、新陳代謝變慢、關節靈活度下降等挑戰。
這並不代表無法保持健康與良好的身材,只要採取正確的健身策略,就能維持肌肉量、提升體能,甚至延遲老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了解40歲後的身體變化
在40歲之後,男性的身體開始經歷幾個重要變化:
1. 肌肉流失(肌少症)
o 約30歲開始,人體每年會流失約1%的肌肉量,40歲後這一過程加速,若不進行阻力訓練,肌肉會持續減少,影響力量與代謝。
2. 睾固酮下降
o 睾固酮是維持肌肉生長、骨骼健康與精力的重要激素,40歲後每年約下降1-2%,這可能導致脂肪增加、肌肉減少及活力降低。
3. 新陳代謝變慢
o 身體燃燒熱量的效率下降,導致更容易囤積脂肪,特別是腹部脂肪。
4. 關節與柔韌性下降
o 關節潤滑液減少,肌腱與韌帶的彈性降低,使得受傷風險提高,影響運動及生活表現。
男性健身計劃
1. 以力量訓練為核心,維持肌肉與骨骼健康
訓練重點:
- 每週進行2-4次力量訓練,每次40-60分鐘,最常單次不超過90分鐘。
- 選擇多關節動作,例如深蹲、硬舉、臥推、划船,以最大化肌肉增長與新陳代謝。
- 採用中等重量(8-12次一組),確保肌肉獲得足夠刺激但不會過度疲勞,等能力慢慢上升,可挑戰較大重量(4-6次一組)。
- 關節友好訓練:避免過重負荷,選擇機械式器械或輕重量高次數訓練,減少受傷風險,進階者可以嘗試自由重量。
推薦訓練動作:
- 下半身:深蹲、箭步蹲、腿推舉
- 上半身:臥推、肩推、引體向上、划船
- 核心訓練:棒式、捲腹、反向捲腹、呼吸訓練
結合有氧運動,保護心血管健康
40歲後,心血管健康變得更加重要,有氧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心肺功能並幫助減脂。
有氧運動建議:
- 每週進行3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次30-40分鐘。
- 低衝擊運動:游泳、腳踏車、快走較適合40+男性,能保護關節,如果覺得強度太低,可以考慮將坡度提升。
- 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若體能良好,可每週1-2次短時間高強度運動,如短跑、跳繩,有助於燃脂與提高睾固酮。
強化柔韌度與關節保護
年齡增長後,關節靈活度與柔韌性降低,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因此,伸展與活動度訓練是40+男性不可忽視的一環。
柔軟度訓練建議:
- 每次訓練前進行5-10分鐘動態拉伸,例如開合跳、高抬腿、肩部轉動,幫助身體熱身。
- 訓練後進行靜態伸展,如瑜伽或深層拉伸,提升靈活性並促進肌肉恢復。
- 每週至少1-2次泡沫滾筒放鬆(Foam Rolling),減少肌肉緊繃與關節壓力。
飲食策略
肌肉的維持與成長除了運動外,飲食同樣重要。
1. 確保足夠蛋白質攝取
- 每日蛋白質需求:每公斤體重攝取1.2-1.5克蛋白質(例如體重70公斤,每天至少攝取84-105克蛋白質)。
- 優質蛋白來源:雞肉、魚、蛋、牛肉、豆類、乳清蛋白等。
2. 控制碳水化合物,提高代謝
- 避免精緻糖與加工碳水,改吃低GI碳水(如糙米、燕麥、紅薯)。
- 運動前後補充適量碳水,幫助運動表現與肌肉恢復。
3. 增加健康脂肪,促進荷爾蒙分泌
- 睾固酮生成需要健康脂肪,建議攝取橄欖油、堅果、鮭魚、鱷梨等健康脂肪來源。
4. 保持水分攝取,促進代謝與關節健康
- 每天飲水量至少2-3公升,特別是在運動後補充足夠水分,減少脫水風險,也可以將體重乘以33大約能知道要喝幾CC。
睡眠與恢復:40歲後健身的關鍵
1. 確保每晚7-9小時的高質量睡眠
- 睡眠不足會影響睾固酮水平與肌肉恢復,盡量保持規律作息。
2. 控制壓力,降低皮質醇(壓力荷爾蒙)
- 皮質醇過高會導致脂肪堆積與肌肉流失,可透過冥想、瑜伽、深呼吸來減壓。
3. 適時休息,避免過度訓練
- 每週至少安排1-2天休息,讓身體充分恢復。
結論:持續健身,更健康、更強壯
40歲後,肌肉與健康仍然可以維持甚至改善,只要採取正確策略,持之以恆,我們一樣能夠擁有更強壯的身體、更高的活力與更好的生活品質。記住以下關鍵要點:
✅ 以力量訓練為核心,防止肌肉流失
✅ 結合有氧運動,保護心血管健康
✅ 提升柔韌度,降低運動傷害
✅ 保持高蛋白飲食,確保營養充足
✅ 優質睡眠與壓力管理,提高身體恢復能力
從現在開始,制定適合自己的健身計劃,40歲後依然可以擁有強壯的身體與健康的人生!
我是Porter教練,陪你健身,也健心。
歡迎透過IG:robort60514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