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透過數據分享,探討體重過重所帶來的疾病風險,與生活限制。肥胖不僅已經成為新一代健康殺手,其趨勢也已經在全世界蔓延。
第二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將近八成因過胖所引起。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年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且多數均為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病友在台灣,已占10.7%的人口,高達250萬人。不僅高出鄰近國家日本(7.8%)、韓國(6.6%),患者年紀更是逐年下降。
還有其他生活上的限制。
除了一般熟知對三餐飲食的控制,也會對生活作息、三餐之外的食物攝取有所侷限。例如:抽菸、酒精、避免熬夜、壓力等。
不僅如此,每當大型傳染病好發時,糖尿病友也是會被優先列舉的高風險族群。身患慢性病,就像是帶著一個永久性的限制,諸多生命體驗、嘗試的機會,均受影響而限縮。更甚者,小至染髮,都得先確認不會導致過敏、頭皮狀況、挑選染髮時機等,以確保不至引起相關健康問題。
雖然我們不是天生的探險家,卻也會因此感覺處處受限。
而當診斷出糖尿病時,病友得做的,便是維持生活規律、正常的三餐時間,三餐的品相挑選,定期回診確認等:然而這些,不正是趁早開始減脂瘦身,便能調整的嗎?
為什麼非要等到已經大勢已去、難以挽回時,才要開始改變:且是出於不得不的理由。
改變要趁早:時間流逝,不等人....
過重,為何容易導致糖尿病
1. 脂肪細胞
脂肪可以保暖,也可保護器官。
但當體內脂肪過多,特別是腹部內臟脂肪堆積,會讓身體細胞對胰島素反應變差,稱為「胰島素阻抗」。胰臟會拼命為了平衡血糖,而瘋狂分泌胰島素。長期下來,胰臟疲勞,身體內的血糖失控。
最終,基本的機能運作,將無法對血糖進行有效的控制。
2.發炎因子
肥胖者的脂肪組織,會釋放出發炎因子。
這些物質,干擾胰島素的作用,進一步加重胰島素阻抗。因此,降低脂肪的總量,尤其是腹部內部的脂肪堆積,藉由對腰圍的尺寸控制,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據研究顯示,若腰圍超出健康建議值,將高於一般肥胖者、3~7倍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受不了啦!!
後記
原來糖尿病,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普遍。
在台灣,糖尿病已經是前十大國人死因之一。
不僅在台灣,就全世界的統計數據來看,肥胖也已經成為新一代健康殺手:2020年,全球22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占總人口的42%;預計2035年,將增至超過54%,即近33億人。
肥胖問題,不可不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