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你上次不是說週五交嗎?」
「我以為你說的是『下週五』…」 阿強和小美對望,空氣凝結三秒。明明都開過會、講過話,怎麼還會出現這種「我以為」?更糟的是,這種「我以為」不是偶爾發生,而是天天上演。 溝通失誤的代價, 輕則花時間補救,重則團隊互信瓦解、埋下心結。
我後來才懂,溝通之所以難,
不是因為不願意講,而是常常踩進那些「看不見的雷」。
今天想和你聊聊:
READ ME 六大雷區,
讓你知道,話雖然出口了,但沒說對、沒說清楚、沒確認,就等於沒說。
阿豪開會時才講到一半,主管就插話:「你應該這樣做!」
結果他話都沒講完,想解釋反而越描越亂。
我們常犯的錯誤:
就像別人丟來一顆球,你還沒接好,就急著回丟,結果砸到自己腳上。
👉 小提醒:
下次忍住衝動,回一句:「我想先確認你的重點是…我理解得對嗎?」 你會發現,光是多聽三十秒,誤解就少一半。
小慧總是客氣地說:「麻煩盡快處理。」
結果每次「盡快」都有不同版本,有人當作明天,有人當作下週。 最後她累得在心裡罵:「都不主動!都不聽懂!」
我們常犯的錯誤:
這就像丟出一張模糊地圖,卻怪別人走錯路。
👉 小提醒:
改說:「我的期待是今天下午五點前完成,可以嗎?」 清楚,是一種尊重,不是計較。
阿哲每次都點頭,但心裡有一半不確定。
他想問:「這裡到底是什麼意思?」 又怕被同事笑「怎麼這麼基本還要問?」 結果,錯的不是別人,是他的不敢開口。
我們常犯的錯誤:
不問,就像閉著眼開車,最後撞得最慘的是自己。
👉 小提醒:
勇敢開口:「這裡我有點不太確定,可以幫我再說明一次嗎?」 別怕問,問是負責,不問才是冒險。
「簡單報告」這四個字,
在阿豪心裡是三頁重點, 在主管心裡是十頁含附錄的完整版本。 交出去時才發現差異, 結果就成了「我以為」又一樁。
我們常犯的錯誤:
結果就是:
以為大家在同一艘船上,
結果一邊划去東,一邊划去西,累死還原地打轉。
👉 小提醒:
多一句:「我們對『簡單』的定義是不是相同?你是指幾頁?」 避免事後補救,不如事前確認。
阿婷在會議上聽完主管交辦後點頭如搗蒜。
回到座位,整個人迷茫:「到底要先做哪一部分?」
我們常犯的錯誤:
結果就是:
你以為是直線,對方以為是繞圈,
最後誰也不在同一條軌道上。
👉 小提醒:
簡單回映一句:「所以,我要先完成報告大綱,再交給你審對嗎?」 這動作,看似重複,卻能讓誤解消失在第一分鐘。
開完會,大家笑笑走出會議室。
結果週五到了,A以為B會交,B以為A會做。 最後只能互相瞪眼:「不是你負責嗎?」
我們常犯的錯誤:
就像拍了一張全家福,大家看鏡頭笑,
結果回家後發現,沒人記得要帶禮物。
👉 小提醒:
會議結尾說一句:「我們再確認一下,誰做什麼、什麼時候完成,這樣好嗎?」 把承諾說出口,才有落地行動的可能。
溝通踩雷,不是因為不夠努力,
而是因為「習慣性的模糊」, 讓信任在無聲無息中消耗殆盡。
READ ME 六大雷區提醒我們:
溝通,不是話講完就好,
而是彼此看見、理解、確認,再攜手前進。
把話說清楚,是能力;
把人放進心裡,是關係。
READ ME讓你讀懂他人,也讀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