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每天做一點點改變,真的會有差嗎?」
小雅皺著眉,手裡拿著已經涼透的咖啡,滿臉懷疑。她最近剛被升職為人資小主管,壓力大得喘不過氣,部門裡大大小小的問題不斷,總覺得自己處理不來。
「當然會。」我笑著,拿出筆記本,寫下一行字:『複利效應 (Compound Effect)』— 你的日常習慣,比你想像的還要關鍵。
「聽起來很像雞湯。」她咕噥著。
「那我換個方式說。」我指著桌上的手機:「你每天花 30 分鐘滑短影片,一年下來大概是 182 小時,相當於 7.5 天。如果你把這段時間拿來學習新的 HR 工具或技巧,五年後,你跟其他 HR 之間的差距,可能就是 910 小時的學習量—相當於 36 堂完整的專業課程。」
小雅愣住,然後點開手機,翻到她 HR 群組的討論串,嘆了口氣:「最近公司想推 AI 招募工具,我完全搞不懂,也不知道該怎麼用,感覺自己要被時代拋棄了……」
問題的核心在於 ~ HR 的成長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來自於每天那 1% 的精進。那些每天多學一點、多做一點的人,5 年後就會有機會成為業界的佼佼者,而停滯不前的人,則會發現自己已慢慢被市場淘汰。
「老闆說我們明年要導入 AI 招募,這東西真的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嗎?」小雅皺著眉問。
「影響?不只是影響,這根本是顛覆。」我打開電腦,讓她看一篇報導,標題寫著:
「AI 運算 10 分鐘,勝過人資 10 年經驗?」
「真的假的?」她震驚地看著數據,AI 透過分析數萬份履歷,能在幾秒內找到最適合的人選,比起傳統的人工篩選快 90%。
「所以,問題不是 AI 會不會取代 HR,而是 不懂 AI 的 HR 會不會被淘汰。」我說,「但如果你現在開始每天花 30 分鐘學習 AI 招募工具,一年後,你就會成為公司最懂 AI 招募的人。」
這就是 HR 的「複利效應」,每天多學一點,知識像滾雪球一樣,讓你的價值不斷累積。
「可是,學會 AI 真的就夠了嗎?」小雅皺眉,「我們公司技術部門才是真正懂這些的吧?」
「沒錯,所以你不只是要學技術,還要學會建立人脈。」我點開 LinkedIn。
「如果你每週認識一個 AI 領域的專家,一年下來,你就會有 52 個人脈資源。當你遇到問題時,你能輕鬆找到答案,而不是自己瞎摸索。」
HR 這個行業,有 80% 的知識來自人脈。那些最成功的 HR,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聰明,而是因為他們認識對的人,能夠更快獲取關鍵資訊。
「可是……光學習和人脈,真的就能變強嗎?」小雅有些猶豫。
「不,最重要的是反思。」我推過去一本筆記本,「你有每天記錄你的學習心得嗎?」
「沒有,感覺沒什麼好寫的啊……」
「那你就錯了。」我翻開我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寫著:
「這些記錄,就是你的職場成長史。」我說,「如果你每天花 10 分鐘寫 3 行筆記,一年後你就會擁有 365 條職場洞見,這將讓你比 95% 的 HR 進步得更快。」
「說真的,HR 很多時候,根本就是公司的出氣筒。」小雅抱怨。
「沒錯,所以你要主動建立信任感。」我說,「每天稱讚 1 個同事,聽起來很簡單,但這是影響團隊文化最重要的小事。」
「稱讚?」她狐疑地看著我。
「對,比方說,你今天看到某個同事解決了一個難題,你可以說:『你剛剛在會議上的發言真的很有說服力!』 這種小小的鼓勵,會讓人對你產生正向連結。」
HR 不是靠權力,而是靠影響力來做事。而影響力的基礎,就是讓別人願意相信你。
「可是,這些都要花時間,我每天已經忙到炸了!」小雅抱怨。
「這就是關鍵。」我說,「如果你不主動安排時間成長,時間就會被無用的事填滿。」
「但每天 30 分鐘真的能改變什麼嗎?」她還是不太相信。
「當然,這就是『複利效應』的力量。」我拿起手機,打開計算機:「假設你每天學習 30 分鐘,一年就是 182 小時,五年就是 910 小時,這相當於上了 36 堂完整的 HR 進修課程。」
HR 這個行業,每 3-5 年就會有新的挑戰,如果你不持續學習,最終你會被市場淘汰。但如果你每天累積一點,你會發現,你的價值每年都在升值。
「所以,HR 的『複利效應』,就是透過每天的小改變,來決定我們未來的高度?」小雅沉思了一下,她的語氣不再像之前那麼困惑,而是多了一絲自省。
「沒錯。」我輕輕點頭,將筆記本翻到最後一頁,上面畫著兩條曲線——其中一條向上陡升,另一條則幾乎貼著地面滑落。
「這兩條線代表什麼?」她疑惑地問。
「這就是複利效應的數學邏輯。」我解釋道,「如果你每天進步 1%,一年後的成長幅度會是 37 倍;但如果每天退步 1%,一年後,你的能力將僅剩 原來的 0.03 倍。這不是感覺,而是數學事實。」
小雅屏息看著這兩條線,沉默了一會兒。「所以,我如果每天學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最終會帶來巨大的變化……但如果我每天懶散一點點,覺得無所謂,最後的結果就是我被市場淘汰?」
「沒錯。」我微笑,「HR 不是一個靠衝刺就能成功的行業,而是一個靠長期積累來贏的戰場。」
「但職場上也有那種一下子飛黃騰達的例子啊,像是某些人突然被挖角,薪水翻倍,或者某個 HR 突然成了 LinkedIn 上的紅人,變成行業 KOL(Key Opinion Leader)……」小雅忍不住提出她的疑問。
「這些都是短期的偶然成功,但真正的 HR 強者,都是長期穩紮穩打出來的。」我反問她:「你見過哪個 HR,完全不學習、不成長,還能長期在這個領域維持高價值嗎?」
小雅想了想,搖頭。「好像沒有……」
「沒錯,HR 不像創業,可能靠一個天才點子就成功;也不像金融投資,可以靠一次運氣賺一大筆。
HR 是一個需要長期經營的職業,你的人脈、你的專業知識、你的影響力,都是靠時間堆積出來的。」
「所以,如果我每天讓自己變強 1%,五年後,我的競爭力就會是現在的幾十倍?」小雅的語氣裡帶著一點期待。
「不只是幾十倍。」我看著她的眼神變得更加堅定,「是無可取代。」
「所以……HR 其實是一場長期的個人品牌經營?」小雅靜靜地問。
「沒錯。」我微笑,「一個優秀的 HR,不只是執行者,而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專業人士。你的知識、你的經驗、你的連結網絡,決定了你在這個行業裡的高度。」
「可是,我才剛開始,怎麼建立這種競爭力?」她問。
「從今天開始,每天做一點點讓自己變強的事。」我說,「今天多學一個 Excel 函數,明天多跟一位業界前輩聊天,後天在會議上提出一個有數據支撐的見解……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累積五年後,就是你的職場護城河。」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 HR 成長之道……」她輕輕嘆了一口氣。
「沒錯。」我收起筆記本,最後留給她一句話: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
https://hrfriday.kaik.to/r8qv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