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 工作價值的『複利效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當 1% 的進步累積成無可撼動的價值

「你覺得每天做一點點改變,真的會有差嗎?」
小雅皺著眉,手裡拿著已經涼透的咖啡,滿臉懷疑。她最近剛被升職為人資小主管,壓力大得喘不過氣,部門裡大大小小的問題不斷,總覺得自己處理不來。
「當然會。」我笑著,拿出筆記本,寫下一行字:『複利效應 (Compound Effect)』— 你的日常習慣,比你想像的還要關鍵。
「聽起來很像雞湯。」她咕噥著。
「那我換個方式說。」我指著桌上的手機:「你每天花 30 分鐘滑短影片,一年下來大概是 182 小時,相當於 7.5 天。如果你把這段時間拿來學習新的 HR 工具或技巧,五年後,你跟其他 HR 之間的差距,可能就是 910 小時的學習量—相當於 36 堂完整的專業課程。」
小雅愣住,然後點開手機,翻到她 HR 群組的討論串,嘆了口氣:「最近公司想推 AI 招募工具,我完全搞不懂,也不知道該怎麼用,感覺自己要被時代拋棄了……」

問題的核心在於 ~ HR 的成長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來自於每天那 1% 的精進。那些每天多學一點、多做一點的人,5 年後就會有機會成為業界的佼佼者,而停滯不前的人,則會發現自己已慢慢被市場淘汰。

raw-image

HR 是一個需要長期投資的職業,而這些投資,來自於你的學習、你的社交、你的思考、你的溝通能力,甚至是你的自我管理。

那麼,在 HR 的工作裡,有哪些關鍵的「1% 累積」呢?讓我們一項項來談。


1. 每天學一點:你的專業成長護城河

「老闆說我們明年要導入 AI 招募,這東西真的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嗎?」小雅皺著眉問。
「影響?不只是影響,這根本是顛覆。」我打開電腦,讓她看一篇報導,標題寫著:

「AI 運算 10 分鐘,勝過人資 10 年經驗?」

「真的假的?」她震驚地看著數據,AI 透過分析數萬份履歷,能在幾秒內找到最適合的人選,比起傳統的人工篩選快 90%。
「所以,問題不是 AI 會不會取代 HR,而是 不懂 AI 的 HR 會不會被淘汰。」我說,「但如果你現在開始每天花 30 分鐘學習 AI 招募工具,一年後,你就會成為公司最懂 AI 招募的人。」

這就是 HR 的「複利效應」,每天多學一點,知識像滾雪球一樣,讓你的價值不斷累積


2. 每週建立 1 個人脈:你的未來取決於你認識誰

「可是,學會 AI 真的就夠了嗎?」小雅皺眉,「我們公司技術部門才是真正懂這些的吧?」
「沒錯,所以你不只是要學技術,還要學會建立人脈。」我點開 LinkedIn。
「如果你每週認識一個 AI 領域的專家,一年下來,你就會有 52 個人脈資源。當你遇到問題時,你能輕鬆找到答案,而不是自己瞎摸索。」

HR 這個行業,有 80% 的知識來自人脈。那些最成功的 HR,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聰明,而是因為他們認識對的人,能夠更快獲取關鍵資訊


3. 每天反思 10 分鐘:成長最快的方式

「可是……光學習和人脈,真的就能變強嗎?」小雅有些猶豫。
「不,最重要的是反思。」我推過去一本筆記本,「你有每天記錄你的學習心得嗎?」
「沒有,感覺沒什麼好寫的啊……」
「那你就錯了。」我翻開我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寫著:
  • 今天在面試時,發現候選人說話閃爍,這可能代表什麼?
  • 在績效評估會議上,為什麼銷售部主管總是推責任?
  • 學了一個新的漏斗模型,怎麼應用到我們公司?
「這些記錄,就是你的職場成長史。」我說,「如果你每天花 10 分鐘寫 3 行筆記,一年後你就會擁有 365 條職場洞見,這將讓你比 95% 的 HR 進步得更快。」


4. 每天稱讚 1 個同事,提升團隊信任

「說真的,HR 很多時候,根本就是公司的出氣筒。」小雅抱怨。
「沒錯,所以你要主動建立信任感。」我說,「每天稱讚 1 個同事,聽起來很簡單,但這是影響團隊文化最重要的小事。」
「稱讚?」她狐疑地看著我。
「對,比方說,你今天看到某個同事解決了一個難題,你可以說:『你剛剛在會議上的發言真的很有說服力!』 這種小小的鼓勵,會讓人對你產生正向連結。」

HR 不是靠權力,而是靠影響力來做事。而影響力的基礎,就是讓別人願意相信你。


5. 每天存點時間學習:讓你的未來更自由

「可是,這些都要花時間,我每天已經忙到炸了!」小雅抱怨。
「這就是關鍵。」我說,「如果你不主動安排時間成長,時間就會被無用的事填滿。」
「但每天 30 分鐘真的能改變什麼嗎?」她還是不太相信。
「當然,這就是『複利效應』的力量。」我拿起手機,打開計算機:「假設你每天學習 30 分鐘,一年就是 182 小時,五年就是 910 小時,這相當於上了 36 堂完整的 HR 進修課程。」

HR 這個行業,每 3-5 年就會有新的挑戰,如果你不持續學習,最終你會被市場淘汰。但如果你每天累積一點,你會發現,你的價值每年都在升值


6.HR 的核心價值,在於長期積累

「所以,HR 的『複利效應』,就是透過每天的小改變,來決定我們未來的高度?」小雅沉思了一下,她的語氣不再像之前那麼困惑,而是多了一絲自省。
「沒錯。」我輕輕點頭,將筆記本翻到最後一頁,上面畫著兩條曲線——其中一條向上陡升,另一條則幾乎貼著地面滑落。
「這兩條線代表什麼?」她疑惑地問。
「這就是複利效應的數學邏輯。」我解釋道,「如果你每天進步 1%,一年後的成長幅度會是 37 倍;但如果每天退步 1%,一年後,你的能力將僅剩 原來的 0.03 倍。這不是感覺,而是數學事實。」
小雅屏息看著這兩條線,沉默了一會兒。「所以,我如果每天學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最終會帶來巨大的變化……但如果我每天懶散一點點,覺得無所謂,最後的結果就是我被市場淘汰?」
「沒錯。」我微笑,「HR 不是一個靠衝刺就能成功的行業,而是一個靠長期積累來贏的戰場。」



7.HR 為什麼不能靠衝刺?

「但職場上也有那種一下子飛黃騰達的例子啊,像是某些人突然被挖角,薪水翻倍,或者某個 HR 突然成了 LinkedIn 上的紅人,變成行業 KOL(Key Opinion Leader)……」小雅忍不住提出她的疑問。
「這些都是短期的偶然成功,但真正的 HR 強者,都是長期穩紮穩打出來的。」我反問她:「你見過哪個 HR,完全不學習、不成長,還能長期在這個領域維持高價值嗎?」
小雅想了想,搖頭。「好像沒有……」
「沒錯,HR 不像創業,可能靠一個天才點子就成功;也不像金融投資,可以靠一次運氣賺一大筆。
HR 是一個需要長期經營的職業,你的人脈、你的專業知識、你的影響力,都是靠時間堆積出來的。」
「所以,如果我每天讓自己變強 1%,五年後,我的競爭力就會是現在的幾十倍?」小雅的語氣裡帶著一點期待。
「不只是幾十倍。」我看著她的眼神變得更加堅定,「是無可取代。」



8.HR 的競爭力,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所以……HR 其實是一場長期的個人品牌經營?」小雅靜靜地問。
「沒錯。」我微笑,「一個優秀的 HR,不只是執行者,而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專業人士。你的知識、你的經驗、你的連結網絡,決定了你在這個行業裡的高度。」
「可是,我才剛開始,怎麼建立這種競爭力?」她問。
「從今天開始,每天做一點點讓自己變強的事。」我說,「今天多學一個 Excel 函數,明天多跟一位業界前輩聊天,後天在會議上提出一個有數據支撐的見解……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累積五年後,就是你的職場護城河。」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 HR 成長之道……」她輕輕嘆了一口氣。

「沒錯。」我收起筆記本,最後留給她一句話:

「HR 不是靠一次驚天動地的成功,而是靠每天的 1% 積累,最終成為無可取代的專業人士。」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


👉 世安哥的1對1職涯諮詢 預約連結:

https://hrfriday.kaik.to/r8qv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企業人才管理的終極平衡,你的公司做到了嗎? 員工覺得自己很重要,但企業不依賴個人,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 如何降低員工流失率,卻不讓組織陷入單點依賴? 💡 如何讓員工發揮價值,同時提升團隊合作與創新? 💡 如何打造抗風險、穩定成長的企業文化?
當機器取代人類,政府應該發錢讓你生存嗎? 芬蘭試驗的結果:錢發下去了,真的有效嗎? 2017 年 1 月,芬蘭政府啟動了一項全球矚目的實驗:從 2000 名失業者中隨機抽選,提供每人每月 560 歐元(約新台幣 19,000 元),無需工作、無須申請,這筆錢直接進入他們的銀行帳戶。
AI 很強_但你的洞見更重要! AI 可以處理海量數據、找出模式,但目前它仍無法真正「理解」問題、更無法創造未來。 為什麼『洞見』才是人類最無可取代的能力?如何培養自己的『洞見力』,讓 AI 成為你的工具,而不是取代你的對手?這篇短文,將告訴你關鍵答案!
HR為何總是焦慮不安?其實你並不孤單! 因為無論是突如其來的關鍵人才流失、主管不合理的要求,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HR的壓力無所不在。但焦慮不是無解的,你需要的是轉換心態,建立心理韌性! 本篇深入解析六種HR常見焦慮陷阱,透過情境對話、思維轉變與實戰應對策略,幫助你從焦慮中解脫。
HR的生存智慧_如何應對職場惡意? 身為HR,你是否常被員工誤解,被主管甩鍋,甚至被高層試探? 惡意無所不在,但真正的高手,不是消滅惡意,而是學會與之共存,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 這篇文章深入解析新手HR、中階HR、高階HR如何應對不同層級的惡意,讓你少受情緒消耗,提升專業影響力!
愛情,應該是兩個人彼此滋養、共同成長的關係。但現實中,很多人卻發現自己在一段感情裡越來越累,情緒總是低落,甚至對生活失去熱情。這可能不是因為你不適合戀愛,而是你遇上了愛情中的“能量吸血鬼”。
#企業人才管理的終極平衡,你的公司做到了嗎? 員工覺得自己很重要,但企業不依賴個人,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 如何降低員工流失率,卻不讓組織陷入單點依賴? 💡 如何讓員工發揮價值,同時提升團隊合作與創新? 💡 如何打造抗風險、穩定成長的企業文化?
當機器取代人類,政府應該發錢讓你生存嗎? 芬蘭試驗的結果:錢發下去了,真的有效嗎? 2017 年 1 月,芬蘭政府啟動了一項全球矚目的實驗:從 2000 名失業者中隨機抽選,提供每人每月 560 歐元(約新台幣 19,000 元),無需工作、無須申請,這筆錢直接進入他們的銀行帳戶。
AI 很強_但你的洞見更重要! AI 可以處理海量數據、找出模式,但目前它仍無法真正「理解」問題、更無法創造未來。 為什麼『洞見』才是人類最無可取代的能力?如何培養自己的『洞見力』,讓 AI 成為你的工具,而不是取代你的對手?這篇短文,將告訴你關鍵答案!
HR為何總是焦慮不安?其實你並不孤單! 因為無論是突如其來的關鍵人才流失、主管不合理的要求,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HR的壓力無所不在。但焦慮不是無解的,你需要的是轉換心態,建立心理韌性! 本篇深入解析六種HR常見焦慮陷阱,透過情境對話、思維轉變與實戰應對策略,幫助你從焦慮中解脫。
HR的生存智慧_如何應對職場惡意? 身為HR,你是否常被員工誤解,被主管甩鍋,甚至被高層試探? 惡意無所不在,但真正的高手,不是消滅惡意,而是學會與之共存,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 這篇文章深入解析新手HR、中階HR、高階HR如何應對不同層級的惡意,讓你少受情緒消耗,提升專業影響力!
愛情,應該是兩個人彼此滋養、共同成長的關係。但現實中,很多人卻發現自己在一段感情裡越來越累,情緒總是低落,甚至對生活失去熱情。這可能不是因為你不適合戀愛,而是你遇上了愛情中的“能量吸血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科技業的快速升遷經歷,從基層客服到外商高階經理人的過程。成功關鍵在於選擇與策略。在不同職涯階段,透過自我充實、有效管理、善用團隊和市場需求等方法,作者逐漸提升影響力,並強調選對時機和方向的重要性,在職場中找到「遊戲規則」進行反向操作,才能實現快速職涯進步。
Thumbnail
為何有些人工作了10年竟然還不如別人工作1年?之前有個很有意思的論點是這樣說的,你的10年是1個10年,還是10個1年,一樣都是10年,但中間的差異性非常大。 『1個10年』,代表你在這10年內不斷的挑戰與吸收各種不同的經驗,能力與熟練度是隨著時間增長的; 『10個1年』,代表你在第一年已經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不管是忠臣或專業工作者,當遇到空前的市場系統風險時,企業因自顧不暇,老板與員工也只能各自分飛,自求多福。
Thumbnail
  #為何先關心新人   25%~40%新人半年內走人,這是2023年的數據統計,實務經驗上應該相去不遠,即使如目前這個相對穩定的公司,新進人員的六個月離職率也都有18%。   在這個招募不容易的時代,照理確實優先照顧現有人員,不過既有的薪酬福利制度未必能夠輕易改變。於是處在目前角色的我們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不論是企業長期經營的世代交替或者是短期策略的政黨輪替,都會有一番人事的振盪;不論是良禽擇木而棲或是換血新氣象,建議你檢視自己下面幾項條件,盡早自我評估自己離震央有多近
Thumbnail
總結今年,並整理一下明年。 今年年底跟去年年底差不多,就是一堆獵頭、人資來挖角,然開出來的薪水漲幅比去年高上許多。 差一年真有差這麼多嗎?面談了幾間都是高度要求英文能力的職缺,突然意會到:是因為去年看到「需求英文」我都直接跳過,今年則是因為捲了半年的多益,想說可以參考看看。 原來不是因為我變老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科技業的快速升遷經歷,從基層客服到外商高階經理人的過程。成功關鍵在於選擇與策略。在不同職涯階段,透過自我充實、有效管理、善用團隊和市場需求等方法,作者逐漸提升影響力,並強調選對時機和方向的重要性,在職場中找到「遊戲規則」進行反向操作,才能實現快速職涯進步。
Thumbnail
為何有些人工作了10年竟然還不如別人工作1年?之前有個很有意思的論點是這樣說的,你的10年是1個10年,還是10個1年,一樣都是10年,但中間的差異性非常大。 『1個10年』,代表你在這10年內不斷的挑戰與吸收各種不同的經驗,能力與熟練度是隨著時間增長的; 『10個1年』,代表你在第一年已經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不管是忠臣或專業工作者,當遇到空前的市場系統風險時,企業因自顧不暇,老板與員工也只能各自分飛,自求多福。
Thumbnail
  #為何先關心新人   25%~40%新人半年內走人,這是2023年的數據統計,實務經驗上應該相去不遠,即使如目前這個相對穩定的公司,新進人員的六個月離職率也都有18%。   在這個招募不容易的時代,照理確實優先照顧現有人員,不過既有的薪酬福利制度未必能夠輕易改變。於是處在目前角色的我們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不論是企業長期經營的世代交替或者是短期策略的政黨輪替,都會有一番人事的振盪;不論是良禽擇木而棲或是換血新氣象,建議你檢視自己下面幾項條件,盡早自我評估自己離震央有多近
Thumbnail
總結今年,並整理一下明年。 今年年底跟去年年底差不多,就是一堆獵頭、人資來挖角,然開出來的薪水漲幅比去年高上許多。 差一年真有差這麼多嗎?面談了幾間都是高度要求英文能力的職缺,突然意會到:是因為去年看到「需求英文」我都直接跳過,今年則是因為捲了半年的多益,想說可以參考看看。 原來不是因為我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