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勞謙,君子有終,吉。
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
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无咎。
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子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不慎密而不出也。
本章表達出一個人做人做事要勤勞謙遜,厚德有道最終吉人天相。孔子說君子勤勞不誇,有功不拘,是厚德載道的表現。一個身分高貴,厚德之人沒有一個適當的權位,位階崇高的人沒有人民愛戴他,賢德的人居於下位得不到良駒輔助,做起事來就開始悔恨了。於是有賢德的人只要不出門就不會有過失,因為這些過失都是自己造成的,賢能的人身邊沒有人可以幫助,說太多的話也會變成他人口中的惡言,這樣對有賢德的人不是很好的事,於是避免引來非議,也才德的人通常是話很少的,主要是避免製造更多災禍啊,因此,慎重再慎重自己的言行啊!
在這一段最有爭議的大概就是:「亢龍,有悔。」這一卦辭是分開的。目前所有的解釋都顯示著九五之尊是連在一起的「亢龍有悔」,皇帝相的現象,所以這個社會稍微懂得一點易經的人面對有人求卦卜出這段卦辭都是不太好的,然後接著說,九五之尊皇帝之位後悔拱讓了。這個在我們政治圈非常的盛行,因為大家都在搶總統爭大位,或者院長之位等等位置。因為大家都有這個錯誤的見解,所以3000年前的孔子點出來了,孔子留下這一段話:「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大家都說孔子是聖人,以孔子的聖人邏輯來說,不會這麼「膚淺到要大家去搶皇帝或者總統這個位置」啊!所以「易經卦辭,卦象」真的很難懂,讀懂的人已經成仙成佛了。
「近日有一個科技公司技術長被老闆殺死的新聞,轟動整個社會和公司及業界的人,根據報導技術長因為和老闆理念不合想要求去離開,因為他想了一封辭職公開信給員工,導致老闆不滿要求他刪除,收回這封離職信,引來殺生之禍。老闆本來也想自殘結束自己的生命,結果被救回。」以上這件事引來很多上班族說,何必呢?辭職就辭職,好聚好散,離開不需要講太多。以上這段新聞表現出「不出戶庭,无咎」的卦象,不寫辭職信就不會有殺生之禍。就如同網友說的,理念不合就走不需要大張旗鼓的說,假如自己沒有錯,上天會賞賜自己另一個發揮的地方,錯的一方一定會得到應有的結果。一念之差呀!
所謂:言語不出門,出門在自己。當自己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惹來的,因此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孔子說:「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今日社會之所以這麼亂,都是大家無的放矢的說話,以為那是自由,那是民主,其實都是在造成今日台灣百業蕭條,讓人民經濟生活水準無法立足於國際社會的亂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