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問「定義」與「作法」!理解,常常來自「自己卡過」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會一個概念,通常不是用背的,是從做的時候,慢慢懂的。



「這個回饋是什麼意思?」

會議剛結束,阿芳轉過頭小聲問你。她眉頭微皺,看起來不太確定剛剛討論的方向。你想了一下,答:「應該是說……我們要讓團隊更開放討論吧?」

阿芳點點頭,但臉上的表情,還是有點「嗯……我試試看好了」的那種模糊。


這種對話,你是不是也很熟?我們常常以為:「我大概懂了。」

但真正開始做的時候,又覺得「欸,好像不是這樣。」


一、光知道「定義」,其實幫不上什麼忙


你有沒有試過這種情況:

✦ 訓練時聽到一個新名詞,記住了定義,甚至還寫了筆記,但隔天遇到實際狀況,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 看了好幾份教學說明,但做的時候還是心虛,只能邊猜邊修。


因為「會說一個詞」「真的知道它是什麼」,中間差很多。

不是因為你不夠聰明,而是因為——懂,不是靠記憶,是靠體會

raw-image

二、比起「怎麼做」,先問自己「這件事到底在說什麼?」


很多人學習時,第一句話就是:「所以我要怎麼做?」

這不是錯的問題,但有點太快。

就像你剛聽到「拉麵的湯頭要用時間去熬」,你問:「那我幾點開始煮?」


但問題其實不在時間,而是在你有沒有理解「為什麼要慢煮」?「什麼叫湯頭的厚度?」如果你還沒理解背後的意思,就算照著做,也很難煮出一樣的味道。


工作裡也是。

別人說「給具體回饋」,你問「那我要說什麼?」 但你真的理解什麼叫「具體」嗎?你知道「對方現在需要什麼」嗎? 還是只是照一個範本說一句「你這裡可以再清楚一點」?


真正有用的行動,來自你先搞懂「這個概念,是怎麼幫你看懂問題」的。


三、概念是什麼?是一種「看事情的方式」


你可以這樣想:

  • 概念不是一個要背下來的定義。
  • 概念比較像是一副眼鏡,戴上後,你可以看清楚原本看不懂的東西。

比如:

✦ 學會「心理安全感」這個概念後,你會開始發現:

有些團隊不是「大家不說話」,而是「大家不敢說話」。


✦ 理解「回饋循環」之後,你會注意到:

不是講一次就有效,而是要不斷調整,讓對方知道下一步該怎麼進步。


✦ 理解「深度工作」後,你才知道:

不是你沒效率,而是你根本沒有一段完整的安靜時間好好做事。


這些都不是「定義」教你的,而是你做過、觀察過、慢慢發現:「原來是這樣啊!」


四、最深的理解,常常來自「自己卡過」


很多時候,我們學會一個概念,不是因為聽誰講得多清楚,而是因為自己真的遇過、卡過。

✦ 是你明明想幫同事,卻發現他越幫越壓力大,才開始學會「同理 ≠ 指導」。

✦ 是你給了很多建議,對方卻沒改變,才明白「沒有接住對方當下的狀態,再多建議都進不去」。

✦ 是你連續幾天加班,結果成效還是不如預期,才開始思考:「我到底在忙什麼?」


這些經驗,就是你在「活出那個概念」

不是靠誰教你一個模型,而是你在生活裡,自己撞出來的體會。



五、結語|不要急,讓自己「慢慢懂」


你不需要一開始就把每個概念講得頭頭是道。


更重要的,是在做的時候、在感覺卡的時候,停下來問問自己:

「我是不是少看見了什麼?」

「我說這句話的時候,對方真的有接到嗎?」

「我這樣做,是為了解決問題,還是只是照著流程走?」

這些提問,就是你跟概念越來越靠近的過程。

所以——


別只問「定義是什麼?」 也別急著問「那我要怎麼做?」

問問自己:「我真的理解這件事的意思了嗎?」

然後去做、去試、去體會。 真正屬於你的理解,就會在行動裡慢慢長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96會員
387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要再慢慢讀了,快快地多讀幾遍。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歡慢慢「研讀」一本書,不懂的地方停下來反覆思考,從頭到尾讀完,感覺自己好像懂了,滿足又踏實。 可是闔上書要說讀了什麼,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是一本把人從幻想拉回來的工具書,停止沉浸在慢讀的自我滿足感,改採高速、大量重複的閱讀法吧,這個方法
Thumbnail
不要再慢慢讀了,快快地多讀幾遍。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歡慢慢「研讀」一本書,不懂的地方停下來反覆思考,從頭到尾讀完,感覺自己好像懂了,滿足又踏實。 可是闔上書要說讀了什麼,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是一本把人從幻想拉回來的工具書,停止沉浸在慢讀的自我滿足感,改採高速、大量重複的閱讀法吧,這個方法
Thumbnail
記錄實戰經驗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個典型問題:熱愛學習卻進步有限,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Thumbnail
記錄實戰經驗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個典型問題:熱愛學習卻進步有限,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Thumbnail
★學習能力、策略與表徵 【知覺集中】(反義詞-去集中化) 思維方式尚未成熟,導致思維方式不合邏輯,只憑知覺所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層面...
Thumbnail
★學習能力、策略與表徵 【知覺集中】(反義詞-去集中化) 思維方式尚未成熟,導致思維方式不合邏輯,只憑知覺所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層面...
Thumbnail
要把「認識」化為「行動」,還有好大一段路要走。閱讀與實踐,著實沒有想像中來得輕鬆、簡單。
Thumbnail
要把「認識」化為「行動」,還有好大一段路要走。閱讀與實踐,著實沒有想像中來得輕鬆、簡單。
Thumbnail
1.想要學得任何技能,第一步是要找到動機,而動機來自意義。 2.意義不會自動找上門,而是我們必須自己去發現。 3.尋找動機有四招 (1)靈魂拷問 (2)盡情探索 (3)工作塑造 (4)同儕影響 4.靈魂拷問時,問問自己,我學這個應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畫面是什麼樣子,並花20分
Thumbnail
1.想要學得任何技能,第一步是要找到動機,而動機來自意義。 2.意義不會自動找上門,而是我們必須自己去發現。 3.尋找動機有四招 (1)靈魂拷問 (2)盡情探索 (3)工作塑造 (4)同儕影響 4.靈魂拷問時,問問自己,我學這個應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畫面是什麼樣子,並花20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