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剛上任的國小老師,在實習時恰巧有機會聽到佳燕醫師的分享,當下只是懷疑現在的教育現場,真的有辦法包容有或者欣賞那些被貼上「過動兒」標籤的孩子嗎?
聽完演講後的一年,我順利進到教育現場。菜鳥的第一擊就是:原來狀況生有那麼多!不管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緒障礙、學習障礙等......我不禁好奇,現在的小朋友都發生什麼事情?以前我讀書的時候沒有這樣啊?
我目前帶到二年級後母班,雖然班級人數不多,但我還是面對到一些有狀況的學生,其中接手給我的老師告訴我,其中有一個小孩非常皮,常常與老師硬碰硬,影響上課秩序,也曾經把廁所的門用壞,一條一條的罪狀接踵而來。
說不害怕、不焦慮絕對是騙人的,我也和他搏鬥了一兩個月,但自從我開始了解他家庭狀況、關心他的身心狀況,並且發現他的亮點,給他表現舞台後,神奇的是,他的進步連以前教他的老師都震驚。
我們一昧地要求孩子,處心積慮地為他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是一本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閱讀的書,我常常在想,很多東西都有說明書,但教養孩子這麼重要的事情為什麼不用像考機車、汽車駕照一樣,需要有筆試、現場操作?車子平常要保養,而我們教養孩子的觀念及態度,不需要更新嗎?
身為教育者,我很感謝這本書的誕生,提醒著我更應該認識孩子、傾聽孩子,並且發現他們的亮點。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小孩,他的手作能力非常強,他的數學理解能力也很厲害,他不是故意惹怒老師的,他是因為家庭不夠健全,大人忙著處理自己的事情,沒有人關心他,所以他為了博取大家的注意力,努力讓老師看見他。
「從小到大,媽媽只有帶我去看病的時候,才會對我笑。」
有些小孩選擇勇調皮搗蛋的行為去博取其他人的關注,而有些小孩會貼心地令人心疼,他知道只有自己「乖」,爸爸、媽媽和老師都會誇獎他,對他笑。以前在安親班打工時,遇到一位需要吃「乖乖藥」的學生,我問他:「你會不會討厭吃藥?」他告訴我,他很希望持續吃藥,因為這樣他可以在時間內完成作業,也可以把字寫得漂亮。
另一個例子,我的班上有一位貼心懂事的小女孩,她總是能把老師交代的事情做得很好,連老師忘記的事情她都會提醒我,但當我問她:「你壓力會不會很大?」她說:「恩。」我又再問:「你有沒有跟爸爸媽媽提過?」她回應:「沒有。」
身為大人的我們,怎麼想呢?他們是如此懂事,懂事的令人心疼。
為什麼我說這本書不管是教育者或是家長都應該入手呢?
裡面提到如何真正陪小孩長大,教育者應該用更寬廣的心去面對教室裡的每一位學生,家長應該擺脫傳統教育思維,學習如何教養小孩。每一個小孩都是祝福及禮物,我們不應該因為大人世界的無聊規則,而去損害一個兒童成長的權力。
我們不是以灌溉植物的心態在教養小孩,小孩會動是正常、小孩會吵也是正常、小孩不寫作業也是正常啊!我們大人何嘗不是,否則怎麼會出現這麼多「厭世」上班、「厭世」職場,想躺平的大人呢?
小孩的成長是需要家長、學校以及教育一起努力的,我自己遇過家長把小孩權全丟給老師教育,也有聽說過老師把學生問題全部丟回去給家長的,互踢皮球的下場絕對不是對孩子是好的。
感謝願意看到這邊的你,我盼望著自己能發揮一些影響力,對於家長、教師、小孩的議題繼續深耕,為某些黑暗的地方照入一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