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好難,能不能不要長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留給孩子,也留給那個還在長大的我們

「我可不可以不要長大?」

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一個作業做不完的晚上。

鉛筆丟到地上,頭埋進手臂裡,像是要逃離什麼似的。


我一時沒接話,只是愣在原地。

因為這句話,不只是孩子在問我,彷彿也是我心裡某個被藏很久的聲音,終於被說了出來。


長大,好像越來越難了


我們總以為「長大」是一條筆直的路——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工作、成家,然後就「變成熟」、「變獨立」、「變厲害」

但現實不是這樣的。

長大,有時候不是抵達某個目標,而是開始承擔一些自己不太懂的東西。 情緒要自己消化、問題要自己處理、夢想要自己調整…… 然後漸漸地,我們不再期待長大,而是學會扛住它。

孩子說「我不要長大」,也許不是因為抗拒未來,而是他正在體驗到:原來成長,是會累的。

raw-image

那句話背後,藏著很多說不出口的感覺


有些是壓力:「為什麼每天都有功課寫不完?」

有些是比較:「為什麼我總是沒做好?」

有些是孤單:「為什麼大家都好像懂,我卻不太懂?」

「我不要長大」,其實是在說:「我好像撐不住了。」


不是不願意變好,而是不知道該怎麼撐下去。 這時候,大人最需要做的,不是告訴孩子「長大很好」或「你遲早要面對」,而是先坐下來,陪他一起喘口氣。

因為當孩子覺得有人懂他在怕什麼,他才可能再次願意往前。


有時候,我也想問自己:「我真的長大了嗎?」


我曾以為「成為大人」就是不再抱怨、不再迷惘、不再害怕。

但現在的我常常在夜裡醒來,想著一堆還沒解決的事;常常在責任與情緒之間拉扯,明明想好好陪伴孩子,卻一不小心又用壓力語氣傷了人。

原來,我們從來不是「已經長大的人」,我們只是「還在學著怎麼長大」。


所以當孩子說出那句:「我可不可以不要長大?」

我沒有再說教,也不再催促。 我只是摸了摸他的頭,輕聲說:

「可以啊,今天先不用長大也沒關係。我陪你,一起慢慢來。」


結語:不是不能長大,是要有人陪著長大


我們都會累,都會怕,都會想退縮。

不是因為我們不想變好,而是因為成長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路。


真正的長大,不是變得強硬,而是願意承認自己脆弱,

也願意慢慢學會,怎麼在這世界裡,好好站穩。


所以孩子啊,

你現在可以先不長大,我們一起慢慢練習; 而我這個大人,也還在練習怎麼陪你長大, 怎麼在自己也害怕的時候,還能拉住你的手。


avatar-img
32會員
312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我不想錯!」這句話,你是不是也常對自己說?明明想學好,卻越學越卡,越怕錯就越容易錯。因為你太用力想一次到位,反而讓自己學得綁手綁腳。你需要的不是更努力,而是允許自己可以慢一點、錯一點。真正學得會的人,不是一開始就做對,而是願意在錯誤中慢慢變強的那個你。
孩子說:「他不跟我玩了!」那不是一句抱怨,而是一種小小的心碎。面對被拒絕的失落,孩子需要的不是快快安慰,而是有人能懂那份委屈和孤單。這篇文章,寫給正在學習面對拒絕的孩子,也寫給我們內心那個曾經被冷落過的小孩。
孩子說:「他不理我!我也不理他了!」這不是不在意,而是太在意了。很多時候,我們用氣話包裹脆弱,假裝不需要,其實是想被拉近。這篇文章陪你看懂:說氣話的背後,是在關係中受傷的心,也讓我們一起學會——關係的結,不是用對抗解開的。
孩子問:「我是不是不夠好?」我們其實也曾這樣想過吧?這篇文章寫給每個常懷疑自己的你——還沒做到不代表不好,還在學習就是在進步。你不需要完美,只要願意慢慢變好。因為,不完美才是真實的你,也是最值得被愛的你。
明明是關心,卻說成了責備;明明想靠近,卻變成了傷人。這篇文章寫給所有關係裡「說不出口」的人:說真心話不容易,但值得。從親子開始練習,也許你會發現,誠實是最溫柔的靠近。
「我做不到」這句話,背後可能藏著一個人所有的努力與眼淚。這篇文章寫給那些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不是你沒用,是你還在路上。你無法為過去的挫折負責,只需要為未來的成果勇敢一點就好。別急著否定自己,我們都在學著變得更強壯。
「我不想錯!」這句話,你是不是也常對自己說?明明想學好,卻越學越卡,越怕錯就越容易錯。因為你太用力想一次到位,反而讓自己學得綁手綁腳。你需要的不是更努力,而是允許自己可以慢一點、錯一點。真正學得會的人,不是一開始就做對,而是願意在錯誤中慢慢變強的那個你。
孩子說:「他不跟我玩了!」那不是一句抱怨,而是一種小小的心碎。面對被拒絕的失落,孩子需要的不是快快安慰,而是有人能懂那份委屈和孤單。這篇文章,寫給正在學習面對拒絕的孩子,也寫給我們內心那個曾經被冷落過的小孩。
孩子說:「他不理我!我也不理他了!」這不是不在意,而是太在意了。很多時候,我們用氣話包裹脆弱,假裝不需要,其實是想被拉近。這篇文章陪你看懂:說氣話的背後,是在關係中受傷的心,也讓我們一起學會——關係的結,不是用對抗解開的。
孩子問:「我是不是不夠好?」我們其實也曾這樣想過吧?這篇文章寫給每個常懷疑自己的你——還沒做到不代表不好,還在學習就是在進步。你不需要完美,只要願意慢慢變好。因為,不完美才是真實的你,也是最值得被愛的你。
明明是關心,卻說成了責備;明明想靠近,卻變成了傷人。這篇文章寫給所有關係裡「說不出口」的人:說真心話不容易,但值得。從親子開始練習,也許你會發現,誠實是最溫柔的靠近。
「我做不到」這句話,背後可能藏著一個人所有的努力與眼淚。這篇文章寫給那些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不是你沒用,是你還在路上。你無法為過去的挫折負責,只需要為未來的成果勇敢一點就好。別急著否定自己,我們都在學著變得更強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在孩子長大後感到失落和落寞的心情。雖然過去期待孩子長大,但現在卻希望時間能慢下來。作者透過從事一些動作來暫時跳脫這種思緒漩渦。這篇文章描述了許多家庭可能都會面臨的情況,讓讀者感受到共鳴。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小孩對別人的目光總是無畏無懼,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只求快樂不想後果。對小孩子來說,何必瞻前顧後呢?一切自有家長擔當哦。 然而,這份大無畏隨著長大漸漸消失,開始在意別人的目光,而這份在意於青春期達到高峰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識總是過剩,因為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雨水一落在身上便覺得天要塌下來。 心裏明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成長不等人   前言 死亡正笑咪咪的在前方等著你的到來,然而大家都希望它慢慢來—最好是不要來—;成長卻在大家不經意間就已經到來,甚至在我們還沒想好應該如何迎接它之時,它已經過去了。兒童的成長就是這樣,度時如年的折磨歲月,好像在不經意間就已經過去了,剎那間再見面,才驚覺怎麼孩子已經那麼大了?記得
把超過大人雙手能及的都拆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墜落 把閃過大人反應能顧的都鋸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跌破 把快過大人步伐能追的都撤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踏錯 把越過大人責任能擔的都禁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疑惑 安順無虞的成長及一生,孩子我們給你 平凡喜樂 #我們毫無經驗地出生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在孩子長大後感到失落和落寞的心情。雖然過去期待孩子長大,但現在卻希望時間能慢下來。作者透過從事一些動作來暫時跳脫這種思緒漩渦。這篇文章描述了許多家庭可能都會面臨的情況,讓讀者感受到共鳴。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小孩對別人的目光總是無畏無懼,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只求快樂不想後果。對小孩子來說,何必瞻前顧後呢?一切自有家長擔當哦。 然而,這份大無畏隨著長大漸漸消失,開始在意別人的目光,而這份在意於青春期達到高峰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識總是過剩,因為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雨水一落在身上便覺得天要塌下來。 心裏明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成長不等人   前言 死亡正笑咪咪的在前方等著你的到來,然而大家都希望它慢慢來—最好是不要來—;成長卻在大家不經意間就已經到來,甚至在我們還沒想好應該如何迎接它之時,它已經過去了。兒童的成長就是這樣,度時如年的折磨歲月,好像在不經意間就已經過去了,剎那間再見面,才驚覺怎麼孩子已經那麼大了?記得
把超過大人雙手能及的都拆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墜落 把閃過大人反應能顧的都鋸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跌破 把快過大人步伐能追的都撤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踏錯 把越過大人責任能擔的都禁了 這樣孩子就不會疑惑 安順無虞的成長及一生,孩子我們給你 平凡喜樂 #我們毫無經驗地出生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