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眼中自己的樣子,可能可以透過自我探索
按或逐漸的清楚而知道。
但從別人身上的看法,或給出的回應,也能夠知道自己的樣子。
這個過程其實是需要反覆不斷驗證與經歷的。
對孩子來講他們認知的這個世界,時間並不長,在短短的時間裡,
若說要完全的確認是不可能的。這要要給出許多保留的空間,
因為它會不斷地移動和改變。
課程中話題總會因為一個開頭,而有了改變的方向。
這是很有趣的一個小段落。孩子其實會有很多的疑問,
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會有機會提出來,
但能夠被解答的moment往往都是在對談中可延續的狀態底下
而突然被解答。因此老師很珍惜這種機會。
追尋夢想可以在每時每刻都發生,
但那些不足的往往會生成阻礙。
對於孩子來說,帶著他們去認知自己需要補足的,
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無論如何做不到都不代表結果,未來也不會只是如此。
所以保有期待跟希望也是一個方法,
說了一個小故事讓他們知道,
心中有期待對於身體的幫助是什麼,
我想還是會起一些小小的變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