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太敏感,是愛得太用力:找到與孩子的舒服關係

Peter Hung-avatar-img
發佈於心理療癒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們以為在尊重,其實是在放手不管。

當有人問:「你是一位尊重孩子的大人嗎?」

不少人心裡會一緊,因為「尊重」常被誤會為什麼都不干涉。孩子不想吃飯、不想補習、不想關掉手機,我們說:「尊重他的選擇。」

但真正的尊重,不是放任,而是陪他練習選擇。

▍尊重,不等於全部都讓。

我們尊重的,不是孩子每一個還不成熟的選擇,而是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存在:

  1. 他有情緒,我們允許他哭、氣、難過。
  2. 他有想法,我們願意聽、也努力理解。

重要的是,我們不是什麼都點頭,不是什麼都說好。

因為一個還沒學會掌握方向盤的孩子,需要的是陪他學開車,而不是把車鑰匙交給他,讓他獨自上路。

▍尊重,是有界線、有引導的愛

當孩子吵著要玩社群媒體,我們不是說「不行!」也不是說「好啦給你玩」,而是:

「我知道你想玩,這是你的興趣。我們一起討論什麼時候玩、怎麼玩,才不會傷眼睛、不影響作息,也能避開網路上的危險,好嗎?」

這就是一種剛剛好的尊重——

不是否定他的想要,而是陪他找到能承擔的方式。

▍三個讓愛更成熟的練習

  1. 保留對話的空間,不急著答應或拒絕

「我聽懂你的想法了,我們等一下一起討論,好嗎?」

尊重,不是馬上答應,而是願意傾聽與對話。

  1. 讓選擇帶著責任,而不只是滿足感

「如果你太晚睡,明天上課會怎麼樣?你覺得怎麼安排才好?」

孩子不怕負責,只怕沒人陪他面對。

  1. 陪孩子選擇,也陪他承擔

即使孩子做了錯誤的決定,也不要急著說「我早就說了」。

「這次的結果可能不好,但沒關係,我們下次一起想怎麼改進。」

你不是不夠愛、也不是太嚴格,

你只是正在學習一種更成熟的愛——

不以「討好」換取孩子的笑臉,

也不用「放任」證明自己開明。

你開始願意尊重自己的原則,

也願意讓孩子學習,什麼是「有界線的自由」。

這份愛,不轟轟烈烈,

但它會在歲月裡,長成信任的根。

最後,想送你一句話:

「當我們願意愛自己,孩子就會學會怎麼愛自己。」

這,才是最深的教養。

這,才是剛剛好的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尖上的遇見|PETER的打工筆記
128會員
329內容數
七年北漂寒窗,寄居木柵邊陲,牧養後山森林,也靜靜與自然為伍。深夜裡,我時常獨自漫跑於山徑,與星光與靜默對話。 學成之後,幸運踏上心理師之路,歸隱已七年。成為學生的玩伴、鄉間的旅人,在多元民情與人心間遊走,慢慢學會以平凡的眼睛看見不凡。 寫作,記住與每個生命交會時的激盪與激昂,也試著在字句之間與彼此產生漣漪,共振、相映。
2025/06/04
主題:我有這個念頭,但我不是這個念頭 ACT核心練習:認知去融合(Defusion) 我們的大腦很擅長說故事。 尤其在我們心情低落的時候,它會給出各種「結論」: 「我就是沒用。」 「我這樣沒人會喜歡。」 「我做什麼都失敗。」 而最令人痛苦的,往往不是這些念頭的出現。
2025/06/04
主題:我有這個念頭,但我不是這個念頭 ACT核心練習:認知去融合(Defusion) 我們的大腦很擅長說故事。 尤其在我們心情低落的時候,它會給出各種「結論」: 「我就是沒用。」 「我這樣沒人會喜歡。」 「我做什麼都失敗。」 而最令人痛苦的,往往不是這些念頭的出現。
2025/06/03
主題:接納羞愧,不讓它決定你是誰 核心練習:接納(Acceptance) 有些情緒一出現,我們的第一反應是:「走開。」 羞愧、憤怒、自責、難堪,總像不速之客,突然來襲。 但這些感受從來不是我們的敵人,它們只是用力地說著:「你正在在乎一件對你很重要的事。」
2025/06/03
主題:接納羞愧,不讓它決定你是誰 核心練習:接納(Acceptance) 有些情緒一出現,我們的第一反應是:「走開。」 羞愧、憤怒、自責、難堪,總像不速之客,突然來襲。 但這些感受從來不是我們的敵人,它們只是用力地說著:「你正在在乎一件對你很重要的事。」
2025/06/02
主題:擁抱內在的風景 核心練習:接納(Acceptance) 有一種痛,是你每天都在感覺,卻又無處可說的。 你知道它不會馬上消失,也知道再撐下去,你會累壞了自己。 今天,我們不再假裝沒事。不是為了成為「更好的人」,而是為了活出更真實的自己。
2025/06/02
主題:擁抱內在的風景 核心練習:接納(Acceptance) 有一種痛,是你每天都在感覺,卻又無處可說的。 你知道它不會馬上消失,也知道再撐下去,你會累壞了自己。 今天,我們不再假裝沒事。不是為了成為「更好的人」,而是為了活出更真實的自己。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尊重他的決定 那是否不用告知家長 尊重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而尊重的定義與它後續產生的結果。 然而尊重究竟是什麼,是說著我支持你的決定但句句都在暗示你“只能”決定什麼,還是支持後在背地嘲諷不按照“自已想法(決定)”的小孩。 大人最終是什麼,是比其他年紀小的人早出來的,但著不表示,要按照大人
Thumbnail
如果尊重他的決定 那是否不用告知家長 尊重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而尊重的定義與它後續產生的結果。 然而尊重究竟是什麼,是說著我支持你的決定但句句都在暗示你“只能”決定什麼,還是支持後在背地嘲諷不按照“自已想法(決定)”的小孩。 大人最終是什麼,是比其他年紀小的人早出來的,但著不表示,要按照大人
Thumbnail
如果你只能教會你的孩子一件事⋯⋯讓他學會去愛。
Thumbnail
如果你只能教會你的孩子一件事⋯⋯讓他學會去愛。
Thumbnail
請問你曾接收到孩子給你的愛嗎?  請問你一回家,小孩看到你的反應是什麼? 你說,以前孩子會上前抱,現在孩子大了,連頭都不抬一下。 難道長大之後,孩子對你的愛就減少了嗎?
Thumbnail
請問你曾接收到孩子給你的愛嗎?  請問你一回家,小孩看到你的反應是什麼? 你說,以前孩子會上前抱,現在孩子大了,連頭都不抬一下。 難道長大之後,孩子對你的愛就減少了嗎?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今年39歲,我可以很確定的回答你,我不太懂愛! 小時候被耳提面命的「禮尚往來」「敬我三分回你七分」「吃虧就是佔便宜」⋯等傳統教育。面對許多事情的善意,我似乎自然而然地轉化為以上的觀點去執行回饋。 乍聽之下,這些非常政治正確的兒童教育很不錯,但我想談談我現在想修正的自己,是跟過去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反
Thumbnail
今年39歲,我可以很確定的回答你,我不太懂愛! 小時候被耳提面命的「禮尚往來」「敬我三分回你七分」「吃虧就是佔便宜」⋯等傳統教育。面對許多事情的善意,我似乎自然而然地轉化為以上的觀點去執行回饋。 乍聽之下,這些非常政治正確的兒童教育很不錯,但我想談談我現在想修正的自己,是跟過去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反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