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篇提到懷孕會讓女性的荷爾蒙劇烈變化,進而改變大腦構造讓媽媽增加育兒能力。所以大部分的媽媽在產後一個月內,會感受到產後情緒低落(baby blues),若能順利地度過這場荷爾蒙風暴,約產後6-8周,媽媽的情緒感知和調節能力,能回到孕前狀態。但根據研究,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媽媽,產後荷爾蒙改變導致的大腦結構變化,和沒有PPD的媽媽比較起來,有著不一樣的改變。周產期的激素變化(如雌二醇、黃體激素、泌乳激素、皮質醇等)通過調節神經傳遞物質(如:MAO-A、GABA)以及神經可塑性和功能連接,來影響母親大腦的多個結構。
在沒有產後憂鬱症的母親大腦變化是:激素變化增強杏仁核、紋狀體和中腦的功能,促進情緒敏感性和獎賞感,支持母職適應。
但在產後憂鬱症的母親大腦變化會是:雌二醇和孕激素下降導致杏仁核和紋狀體反應減弱,前額葉調節功能受損,反映情緒和動機障礙。
產後情緒低落vs產後憂鬱症
罹患產後憂鬱症的危險因子有以下這些
- 過去曾有憂鬱症或焦慮症病史
- 孕期曾有焦慮或憂鬱
- 缺乏伴侶或家人支持
- 不知怎麼安撫哭鬧嬰兒,育兒壓力大
- 產後身體恢復不佳(如剖腹產傷口痛、乳腺炎)
- 經濟壓力或婚姻問題
- 寶寶有特殊疾病或早產
- 荷爾蒙變化過快,生理適應困難
產後憂鬱症其實是非常需要關注的,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避免產後憂鬱的幾個小訣竅:
我最大的建議就是懷孕生子絕對是人生大事,在產後一年內,請媽媽們盡量維持和產前一樣的生活,不要再去創業考試搬家寫論文等等,不要再去挑戰人生和自己正處於荷爾蒙風暴的大腦,這些挑戰請盡量延後到產後第二年以後。因為在產後第一年裡,媽媽經歷了:
- 荷爾蒙劇烈變化(尤其是雌激素、泌乳激素與壓力賀爾蒙皮質醇)產後荷爾蒙風暴:從生理到心理的全面解析
- 睡眠破碎、長期疲憊
- 情緒容易焦慮、低落或不穩定
- 角色轉換(成為母親的身分認同)
在經歷這些變化的同時,還需要面對搬家、換工作、或家庭的重大變動,會讓媽媽處於更高壓的適應狀態,容易引發產後焦慮、憂鬱,甚至影響哺乳與親子關係建立。這跟妳的適應能力和工作能力無關,這個是刻在基因裡的天生註定,請趨吉避凶,當個有智慧的產後媽媽,產後一年就讓自己安穩地度過這個人生大關卡,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另外在產前就可以練習養成一些小習慣,也可以降低產後憂鬱症發生的風險,像是利用懷孕期間,情緒變化大、荷爾蒙波動明顯,這時開始練習情緒覺察最適合!妳可以透過以下三個問題,更了解自己:
- 今天我心情好嗎?
- 是什麼讓我覺得煩躁、難過、焦慮?
- 我的身體在哪些時候提醒我壓力太大?
另外在產前就可以開始建立情緒支持系統,除了伴侶與家人的陪伴,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放鬆機制與快樂來源。也許是散步運動,也許是唱歌、追劇、畫畫、聽音樂——這些不是浪費時間,是「心理免疫力的儲備」。一旦進入產後疲累又混亂的生活,妳會很慶幸自己已經知道,該怎麼讓自己平靜下來,不再那麼孤單地撐著。
在緊扣產後一年的荷爾蒙變化這個主題上,我之前有在我社群媒體的限時動態舉辦過投票活動:兩個孩子的年紀要距離近一點比較好,還是遠一點比較好?投票出來的結果非常接近。

雖然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有值得參考的專業資料。就我們人類的原始基因設計,如果是像遠古時期,沒有配方奶只有親餵母乳的年代,產後6個月的媽媽因為體內荷爾蒙的關係,幾乎不可能再自然懷孕。也就是說,老天爺覺得我們人類兩胎至少要間隔6個月之後才能再懷孕。再考量現代社會育兒支持和挑戰,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有建議,最佳懷孕間隔為18個月到24個月。如果大於5年的話,主要是考量到超過34歲高齡產婦的臨床挑戰。所以如果是很年輕就生第一胎的媽媽,即使距離第一胎超過五年才懷孕,也還未達高齡產婦的年紀,就不再此限。

寫完這個產後荷爾蒙改變的系列,就覺得少子化是必然的。在職場上的競爭,少一年的拼搏真的就差很多了,職位和存款都會差很多。我當初生完孩子兩個月後,也是立刻回到醫院繼續值加護病房班,繼續我兒科住院醫師第二年的訓練。要讓母親能夠產後一年都好好休息,在現實面上是非常不容易。能夠達到這個目標的家庭,媽媽通常也是高齡產婦了才有這個餘裕。然後兩胎之間又不能間隔太近,那真的第二胎就是超超高齡了。
所以即使我是兒科醫生,我也不會希望女生們要為了什麼人生理想目標生小孩。我們生孩子,應該純粹就是想把一個生命帶來地球,享受美食美景和許多實際的快樂體驗,切勿和自己的人生價值掛鉤。生養小孩也絕對不是一件去大賣場買東西,不滿意還可以退貨的這種事。基本上我都直接跟我女兒教育這些,生養小孩後要負的責任,性教育和性別教育就都一起傳達了,她也會很清楚地明白到生孩子對於人生影響會有多重大。如果審慎評估,自己的人生有更多比生養孩子更想完成的事情,真的不當媽媽也無所謂,妳一樣有許多方式可以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當然如果妳也跟我一樣,想要有個小生命來和自己一起體驗地球上的酸甜苦辣,想要他們有手足互相扶持,那麼我衷心希望我這個系列能給你一些參考價值!
📍給孩子未滿1歲的媽媽冥想引導📍
我自己很喜歡在天使靈氣上課的時候,由老師帶領大家一起的冥想引導。我真的相信冥想可以穩定我們大腦的焦慮運作,就像幫大腦做Spa按摩一樣。於是我就和chatGPT合作,寫了一段冥想引導文,放在我的YouTube 頻道裡,歡迎有興趣的媽媽們多加利用✨✨每天給自己6分鐘,專屬於自己的時間✨✨
👌有任何關於育兒教養的問題想找專業人士討論,歡迎利用我的線上諮詢服務!
🙌覺得我的文章對您很有幫助,也可以小額贊助我❤️
💪您的點讚、愛心、分享都是我持續創作分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