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回自己(一):在混亂中學會思辨,從療癒自己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不人云亦云:做自己的思想家

副標:在混亂中尋找清明,做一個有溫度、有立場的思想者 01|在混亂中學會思辨:從療癒自己開始 從內在安頓談起,奠基於儒道佛與西方哲思,提出現代人思辨的根基在於心理與情緒的療癒。

raw-image


第一章在混亂中學會思辨,從療癒自己開始

除了藍綠,社會還剩下什麼評價? 很久沒有關注社會新聞,因為有深度的文章,很難被發現。 外面的世界,一夕之間崩壞又正在重建。多元價值的碰撞與混亂,讓人無所適從。但這樣的時代,何嘗不是另一個春秋戰國?百花齊放、思想奔湧的年代,正等待著有心人重新定義自身的價值與立場。

我們還要人云亦云嗎?

不如,給自己一個做自己的機會,發掘自己的長處,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 而這一切,得先從療癒自己開始,讓混濁的心重新澄明,才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思辨力。 「如何建立自己的思辨能力」為核心,從中國思想、西方思想與佛學思想出發,層層推進,最後回到現代社會自處之道:

一、辨是非、觀天下:從中國思想談起

在《孟子》中有一句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正是對「人云亦云」的提醒。儒家強調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其本質便是一種從自身出發、反覆思辨的內修方式。思辨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於對經典的熟讀、對社會的觀察與內心的對話。 再看道家,《莊子》中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即是指出任何價值判斷都可能帶有主觀性。我們要有能力看到不同立場的相對性,才能不被單一意識形態綁架。 法家、墨家、名家各有其立場與論辯邏輯,春秋戰國的多元思想,正是一種鼓勵人們勇於辯論、發展個人觀點的黃金時代。這也啟示我們,在多元混亂中,不應焦慮,而是要勇敢探索「適合自己的思想路徑」。

二、懷疑與證成:從西方思想談起

西方思想的根本在於懷疑精神與邏輯推理。 蘇格拉底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正是一種深刻的思辨啟蒙。他透過不斷提問,引導對話者自己思考,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理解。這是培養思辨力最實用的方法:問問題,而非急著找答案。 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則進一步強化了主體意識的重要性:在混亂與虛偽中,唯有思考能證明我們的存在。康德主張人應以理性與自由意志為指引,面對道德與政治抉擇。這些西方哲學的核心,都是在建立「不盲從」的個體精神。

三、看破與慈悲:從佛學思想談起

佛學則提供另一種思辨方式——不是透過爭辯與邏輯,而是透過觀照內心的起伏,洞察無常與因緣。當人不再緊抓非黑即白的標籤,而是看清念頭的生滅,就能從煩惱與社會雜音中解脫出來。 佛陀教導「自燈明,法燈明」,意思是:不要依靠外在權威,要以自己的智慧與法義作為明燈。這是一種非常高階的思辨能力——內觀與中道的智慧。

四、在亂世中建立自我定位

在這個媒體破碎、社交媒體聲量主導一切的時代,人人都被輿論推著走,失去了判斷力與耐性。但正如文章開頭所說,這其實是「百花齊放」的年代——也是重新建立自己思想根基的機會。

如何自處?

1. 每天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看到的是全部嗎?這個觀點背後的利益是什麼?我真正相信的是什麼? 2. 閱讀經典與多元觀點:從古代哲學到現代批判理論,讓自己不陷於單一思維。 3. 靜坐與日記書寫:每天給自己一段安靜的時光,觀照自己的思想流動與情緒起伏。 4. 尊重差異與保持彈性:這個時代最缺的不是意見,而是聆聽與包容不同聲音的能力。

五、先療癒,再思辨,再行動

就如題目所說:「先從療癒自己開始。」當一個人內心焦躁、無所依歸時,是無法思辨的。療癒不只是安靜與放鬆,更是一種清理雜念,讓思想重新長出根系的過程。 最終,思辨力不是用來贏過他人,而是用來活出自己。

一、療癒:為什麼要從內在開始?

當我們的情緒被焦慮、恐懼或憤怒牽引時,思維常會被簡化為非黑即白。我們急著站隊,卻忘了先問:「我真正相信的是什麼?」 療癒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一種回到中心的力量。就如同佛陀所說:「自燈明,法燈明。」我們要點亮自己的心燈,先安頓自己,才有力量理解世界。 療癒的方式很多:靜坐冥想、書寫、園藝、走路、不說話、擁抱大自然。當我們的心慢慢平靜,才能從情緒的浪潮中抽身,看見真相的輪廓。

二、儒、道與諸子百家的提醒:做自己,不是固執己見

在中國傳統思想中,最重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這並非外求,而是一層層由內而外的修煉。 《論語》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與學,缺一不可。 孟子更進一步指出:「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我們時常太快把別人的話當作自己的思想,卻不曾內省那是否真與內心呼應。 道家則提醒我們「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道表象的對錯,卻能守住內在的中庸與寧靜,才不會隨波逐流。 至於墨家、法家、名家等,每一派都有不同的「用心之道」,不在於認同誰,而是學會「如何辨別」。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要學的不是更多的意見,而是判斷意見的能力。

三、西方哲學的養分:懷疑與證成

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活。」他的對話法不是為了輸贏,而是透過不斷提問,推開迷霧,尋找更接近真理的道路。 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點出:當一切都不確定,唯有思考能證明存在。我們不需要立刻知道所有答案,但我們需要開始問問題。 康德教導我們:「要用你的理性,像一個自由的人那樣思考。」 尼采則提醒我們:「價值是人創造出來的,而非永恆不變的真理。」 在西方思辨的精神中,我們學到: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是為了真理與自由,不斷質疑與前行。

四、佛學的觀照:空性與慈悲的雙翼

佛學不是要我們脫離現實,而是教我們「看清」現實。所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正是要我們明白:世間的紛擾,來來去去,不必執著。 透過觀照自己的念頭與情緒,我們漸漸能在嘈雜的世界裡,找到一處寧靜的心室。思辨力不是只有邏輯,更是一種「慈悲與智慧並進」的能力。當我們越能理解他人,越能包容差異,就越接近真正的自由。

五、在亂世中,找到立足的中心

這個時代的混亂,是挑戰,也是機會。 過去的社會秩序早已瓦解,新的價值觀尚未成形。 我們不需要一個全知的領導者,也不必等候一套完美的體制。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個能自我療癒、清明思辨的人,從內在發光,互相照亮。 而這條路上,永遠不嫌太晚。從今天開始,問自己: 我是否正在用別人的聲音說話? 我的信念,來自哪裡? 我的恐懼,能被看見嗎? 我是否能夠與不同意見的人共處?

結語:讓思辨成為一種日常修行

思辨不是辯論,更不是標籤與對立,而是一種日常修行。 修煉清明的頭腦,修煉柔軟的心,修煉願意慢一點、再看清一點的態度。 下一篇,我們將更具體地探討:「如何透過書寫與閱讀,培養日常的思辨力與情緒釐清能力。」 這將會是一場思想的慢行,也是一場自我重建的旅程。 不盲從,不極端,從療癒到思辨,一步步做回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御穆雪-avatar-img
23 小時前
很棒~已收藏
星心(Rosemary)-avatar-img
發文者
13 小時前
御穆雪 謝謝您!
avatar-img
星心的生命之光
66會員
321內容數
我是心靈花園的播種者,靜靜灑下文字的種子,讓故事在閱讀者心中悄悄發芽。 我的創作源自靈魂的低語,流動於雙生火焰的牽引、內在愛的覺醒,以及關係中的創傷與修復。 每一篇書寫,都是一次與內在對話的旅程;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朵等待綻放的心靈之花。 若你渴望一處寧靜之地,願這座文字編織的心靈花園,能為你帶來片刻安歇與溫柔陪伴。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決定進行一次自我探索之旅,與新的心理師展開短暫的晤談。隨著晤談的進行,心理師的陪伴讓作者在困惑中找到自我,並清晰看見問題的核心。儘管議題困難,作者決定慢慢練習,逐步面對人生的挑戰。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決定進行一次自我探索之旅,與新的心理師展開短暫的晤談。隨著晤談的進行,心理師的陪伴讓作者在困惑中找到自我,並清晰看見問題的核心。儘管議題困難,作者決定慢慢練習,逐步面對人生的挑戰。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正向的自我對話對於調節情緒、增強自信、終止負面思維和解決問題至關重要。培養這種對話方式的方法包括自我覺察、替換負面詞語、寫下正向想法、接觸愉快的記憶和持之以恆。可以持續關注本系列,藉由分享的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
Thumbnail
正向的自我對話對於調節情緒、增強自信、終止負面思維和解決問題至關重要。培養這種對話方式的方法包括自我覺察、替換負面詞語、寫下正向想法、接觸愉快的記憶和持之以恆。可以持續關注本系列,藉由分享的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
Thumbnail
讀者會不會覺得現如今的社會很浮躁,這麼浮躁的氣氛洗腦出來的人生建議會健康嗎。
Thumbnail
讀者會不會覺得現如今的社會很浮躁,這麼浮躁的氣氛洗腦出來的人生建議會健康嗎。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