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會傷人》讀後心得:理解童年創傷,練習有意識的教養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因為對「童年創傷」這個主題很感興趣,繼上次閱讀《深井效應》後,我又找來了這本 《童年會傷人》,希望更深入了解創傷與我們的情緒、行為以及教養之間的關聯。

📖 延伸閱讀:

深井效應》讀後心得:一本探究童年逆境經驗的故事

童年創傷|關於《童年會傷人》這本書

raw-image

《童年會傷人》作者為心理諮商師 留佩萱,目前在美國執業。她的網站分享許多關於心理健康、創傷療癒與親子教養的文章,對於習慣閱讀中文內容的朋友來說,是一個難得又實用的資源。

原本我以為這本書會著重於療癒個人的童年創傷,但實際閱讀後發現,它更像是一本幫助父母覺察創傷、理解自己教養模式,進而中斷創傷代間傳遞的教養書

書籍架構|兩大部分、六個章節

這本書的架構分成兩大部分,共六章內容,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行內在覺察與教養反思:

第1部:童年創傷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1. 自我認識:覺察你的童年創傷
  2. 探索本源:童年如何影響你的教養模式
  3. 當管教成為傷害:打罵教育、直升機父母的危害
  4. 不敢說的秘密:家暴、離婚、性侵等難以啟齒的經歷

第2部:從現在起,改變你與孩子的一生

  • 父母課題:理解自己的教養方式,是改變的開始
  • 改變你的教養觀:用更健康的方式,提供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

童年創傷的普遍性與影響

根據兒福聯盟2021年調查,高三學生中有約32.4% 曾經歷童年逆境經驗(ACEs),其中14.3% 有一項創傷經驗、7.2% 有兩項、5.9% 有四項以上。

雖然童年逆境不一定會直接導致負面結果,但這些經驗有可能影響一個人的情緒調節、人際關係與身心健康。而許多人甚至未曾覺察到這些影響,直到他們自己成為父母之後,才發現原生家庭的痕跡出現在自己的教養行為中。

這也是本書的重要意義之一:幫助我們看見自己是否也身處在創傷循環之中,並開始學習停止這樣的傳遞。

書中重點觀念|「有意識的父母」與教養的轉變

作者強調,成為父母並不代表就必須完美,而是要有覺察與反思的能力,去理解自己的反應從何而來,又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書中引用了許多心理學理論與教養觀念,包括丹尼爾・席格醫師的教養模型。以下是幾本延伸閱讀的好書,也推薦給想深入了解與教養相關之心理學的朋友:

  •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
  • 《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
  • 《Yes Brain!和孩子一起說好!》

這些書籍提供了更具體的教養方法,可以搭配《童年會傷人》一起閱讀,建立更完整的教養觀。

raw-image

童年創傷|讀後心得與建議

因為我已經看過像是《深井效應》與《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等相關書籍,所以對《童年會傷人》的閱讀過程,有點像是再一次的整理與複習。

但若是第一次接觸童年創傷相關概念的讀者,或是已經為人父母、準備成為父母的人,我非常推薦從這本書開始。

它會幫助你:

  • 認識童年創傷的本質與影響
  • 覺察自己的教養模式背後的成因
  • 練習新的回應方式,成為「有意識的父母」

精選書摘|共鳴的一句話

「你不需要當完美父母,只要『盡力』當個父母就好──在教養上『盡力』就是成為『有意識』的父母。能夠在每一次回應孩子前,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將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就是降低創傷、創造更健康童年的開始。」

這段話給我深刻的印象:教養的關鍵不是完美,而是持續覺察與努力前行

結語|給正在學習覺察的我們

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曾經受過傷的孩子,都值得理解與修復。

《童年會傷人》不只是在談創傷,更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提醒我們,只要有意識,就有機會改變。


(備註:本篇文章內容經過AI修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微力_說
27會員
50內容數
慢慢微(little)量分享,我是力(Li),會分享閱讀心得、自我成長、理財、投資理財筆記、生活資訊等。 因為喜歡閱讀,也藉由閱讀讓自己改變思維, 但常常讀完就忘記(笑),為了幫助自己更深刻的吸收,所以開啟部落格及撰寫文章。 由於有一份忙碌的工作,期許自己可以定期分享文章(希望可以)。
微力_說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這本《成為自己的心理師》教你每天10分鐘練習情緒覺察、照顧內在需求,是一本溫暖又實用的心理自助手冊,推薦給想自我療癒的人。
Thumbnail
2025/04/14
這本《成為自己的心理師》教你每天10分鐘練習情緒覺察、照顧內在需求,是一本溫暖又實用的心理自助手冊,推薦給想自我療癒的人。
Thumbnail
2025/03/07
《夠好的工作》探討人們如何將工作與自我價值深度綁定,甚至為了「夢想工作」犧牲健康與生活。本書透過不同案例,提醒我們:工作雖重要,但不該是唯一的身分認同。我們可以透過刻意留出非工作時間、培養多元興趣,來建立更有彈性的自我認同。如果你正因工作感到疲憊、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忙,這本書或許能給你新的啟發。
Thumbnail
2025/03/07
《夠好的工作》探討人們如何將工作與自我價值深度綁定,甚至為了「夢想工作」犧牲健康與生活。本書透過不同案例,提醒我們:工作雖重要,但不該是唯一的身分認同。我們可以透過刻意留出非工作時間、培養多元興趣,來建立更有彈性的自我認同。如果你正因工作感到疲憊、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忙,這本書或許能給你新的啟發。
Thumbnail
2024/05/28
本文章介紹了正念(mindfulness)定義及相關翻譯名稱之緣由,例如,如正念、靜觀、覺察等,甚至在辯證行為治療之馬偕的翻譯為「了了分明」。正念所適合的對象包含了小孩到老年人,透過正念可以帶來許多的好處,身心靈的成長、自我成長、疼痛管理、調整情緒等。
Thumbnail
2024/05/28
本文章介紹了正念(mindfulness)定義及相關翻譯名稱之緣由,例如,如正念、靜觀、覺察等,甚至在辯證行為治療之馬偕的翻譯為「了了分明」。正念所適合的對象包含了小孩到老年人,透過正念可以帶來許多的好處,身心靈的成長、自我成長、疼痛管理、調整情緒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教養失能】一定會導致許多負面狀況,更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產生不可預期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教養失能】一定會導致許多負面狀況,更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產生不可預期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本書探討了教育中的問題,從社會文化影響到教育制度的層面,此外,亦分享在「也思服務學習學會」機構如何引導受傷孩子復原。通過閱讀此書,不僅讓個人了解和反思過往經歷,並學習從中培養應對、調整和改變的能力,避免將問題傳承給下一代,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籍,值得細讀。
Thumbnail
本書探討了教育中的問題,從社會文化影響到教育制度的層面,此外,亦分享在「也思服務學習學會」機構如何引導受傷孩子復原。通過閱讀此書,不僅讓個人了解和反思過往經歷,並學習從中培養應對、調整和改變的能力,避免將問題傳承給下一代,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籍,值得細讀。
Thumbnail
成功的教養,不容易複製!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成長方式。 分享在教養子女16年過程中的心得與感受,重讀人生的舐獲,寫教養文章的目的,翻寫後的文章價值以及借鏡教養方式之前要先做一吽事。
Thumbnail
成功的教養,不容易複製!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成長方式。 分享在教養子女16年過程中的心得與感受,重讀人生的舐獲,寫教養文章的目的,翻寫後的文章價值以及借鏡教養方式之前要先做一吽事。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如果自己是普通人,要如何感受這些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困擾呢?
Thumbnail
如果自己是普通人,要如何感受這些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困擾呢?
Thumbnail
祝福那些還躲在家庭角落的孩子,希望他們有天能夠真正撫平內心的傷痛,品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 和你記憶裡的父母和解,是覺醒的第一步,也是通往生命無憂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祝福那些還躲在家庭角落的孩子,希望他們有天能夠真正撫平內心的傷痛,品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 和你記憶裡的父母和解,是覺醒的第一步,也是通往生命無憂的必經之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