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標籤,重拾「我就是我」的勇氣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得那麼小心翼翼?
說話前反覆思量、表達前先猜對方的反應、連快樂都要控制份量,免得被說「太嗨」或「太浮誇」。
我們把自己剪成合群的形狀、調成適合的溫度,
只為了不太顯眼、不太突出、不太麻煩。
藏起來,就不會被否定;改變自己,就能被喜歡。
「太多/不夠」的批評,其實是別人的視角,不是你的事實
當你被說「太情緒化」、「太敏感」、「太強勢」、「太沒自信」……
這些話,真的說明你有問題嗎?還是,只是那個人不理解你的深度?
事實上,那些我們最容易被批評的地方,常常正是我們最獨特、最有力量的面貌。
你敏感,是因為你感受細膩,能看見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你堅持,是因為你忠於價值,有自己的原則與信仰。
你話多,是因為你渴望連結,而非只是想要引人注意。
如果我們總以「別人怎麼說」來定義自己,
那我們永遠都會懷疑:「我這樣可以嗎?」、「我是不是應該改掉?」
但真相是:你不是太多,也不是不夠,你只是還沒遇見真正懂你的人。

你是這世界需要的「不一樣」
這個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個一模一樣的人,
它需要你這個獨特、真實、正在學會愛自己的你。
你可以不完美,你可以多情緒,你可以帶著傷口前行。
你不需要修剪自己成為「剛剛好」的人,
你是生命本來的模樣,就是剛剛好。
歡迎加入我的Discord,有專屬的樹洞空間可以私訊找我聊聊,記得先領取身份組 ~
如果你也常常對自己太苛刻、太用力,
願這本《善待自己:允許的力量》, 能成為你心裡那雙願意接住情緒的手。
它不是教你變強,而是陪你慢慢學會,能允許自己,就已經很好了。
讓我們一起練習溫柔地活著